安全小知識:做好這幾點讓你更安全!(精選4篇)
安全小知識:做好這幾點讓你更安全! 篇1
海釣 切莫忘安全
海釣莫忘安全近年來,海釣運動在沿海蓬勃發展,成為市民假日休閑、娛樂新方式,但是每年總有一部分釣友在海釣時發生各類事故,甚至有人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而導致事故最根的原因就是海釣參與輕視海上安全,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使這項原本非常有益的活動在不經意間上演一幕幕悲劇。
7月4日中午1時許,浙江臺州市椒江區9名海釣愛好者相約租船出海垂釣。下午3時25分,小船在3名船員駕駛下行至離一江山島約6海里處遭遇風浪,船艙進水沉沒,船上12人全部落水。當時海面瞬時風力達到8級以上,最高浪達7.5米。海難發生后,在公安邊防、海事等部門全力救援下,8名人員成功獲救,但仍有1名船員和3名海釣愛好者遇難身亡。
事后,公安邊防部門對此次海難事故作了詳細調查,確認導致此次海難最主要的原因:一是海釣人員租用“三無船舶”(無船名船號、無船籍港、無船舶證書)出海;二是船上沒有配備相關救生設備;三是相關人員出海前沒有到有關部門辦理出海證件;四船員和海釣愛好者出海前都沒有收聽天氣預報,對當天海況一無所知。
為了避免此類悲劇的再次發生,筆者建議海釣愛好者出海垂釣前應做好以下幾點安全防范措施:
一是正確選擇船舶。當前海釣運動安全管理制度相對缺乏,部分漁船非法開展海釣服務,違章搭客、超員超載超高、救生消防設施配備不足、漁船和船員沒有相關資格證等問題層出不窮,這些都為事故的發生埋下了伏筆。因此,釣友租船出海垂釣時,必須租用有營運資格的船舶,不妨要求查看船舶和船員相關證件,盡量多詢問,以便坐上最好的船,找到水平最實在的船員領航。同時,釣友們出海前也別忘了到當地公安邊防部門辦理相關出海證件。
二是穿上救生衣保安全。參加海釣運動時,救生衣是在出現事故時轉危為安的一個重要安全保障。因此,無論天氣如何炎熱,也要發揮堅強意志和耐力,正確穿戴救生衣。在選擇救生衣時,不必挑選太高級的,但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體重選擇所適當的。如果漁船只提供救生圈,那么出海前一定要確認存放位置,萬一出現狀況能第一時間找到不會手忙腳亂。
三是手機專用防水袋很重要。手機平時使用時無需什么保護措施,但在出海垂釣時務必帶好手機專用防水袋,以免遇到險情后由于手機受潮、浸水而無法與外界聯系求援。
四是關注海浪和天氣變化。海上天氣瞬息萬變,除了出海前要注意收聽天氣預報,了解海面風力、風向和浪高,出海后也要時刻關注海面變化。當浪頭呈三角狀、浪花上出現許多白色泡沫,或大海上突然發生巨大的“海鳴”(浪濤聲),這表明大海在向我們發出危險信號,此時應立即轉移到安全地帶,用不了幾秒種,可能會有特大的波浪涌來。在與外海相接的海面,有時即使看上去風平浪靜、波瀾不興,但也會發生突發性大浪,即使站在比較高的地方,也可能在一剎那間被海浪卷走。所以在海釣時應時刻注意海浪的變化,即使在裝配漁具、更換釣鉤、魚餌時也應盡量避免背對著大海作業。盡早察覺海浪的變化是保障海釣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
五是不要單獨行動。獨自出釣沒有旁人可以提供照應的情況下,遇上險情時往往陷入困境,因此釣友們最好不要單獨行動。如果新手出釣,一定要有經驗豐富的老釣友帶隊。
六是高溫下避免中暑。夏季在烈日下開展海釣運動,極易引起中暑。在預知高溫天氣后,一定要準備好冰塊或冰水(放在冰箱里保存),還要帶上適合自己的防暑防曬用品,并及時補充水分。
七是遇險后莫慌張。萬一不慎落入海中,切莫驚慌手足無措,如果接近岸邊,你可以游向岸邊自力脫險。但在上礁石時要格外小心,掌握好時機,避免海浪把你拍到礁石上造成傷亡。如果不幸遇到沉船事故,那么你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在撥打報警電話后多穿衣服,正確穿著救生衣或帶好救生圈。如果沒有這些救生設備,保冷箱、泡沫塊也可以,然后和同伴聚在一起不要分散,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體力消耗,等待救援。切莫逞強,即使你有很好的游泳技術也會被茫茫大海吞沒。
八是出海前準備一個哨子。一般救生衣上都配有哨子,如果沒有就買一個。在海上發生了意外,因風大浪高即使大聲呼喚往往也不易被人發覺,此時如果你準備了一個“口哨”,那么聲音便能傳得更遠。
安全小知識:做好這幾點讓你更安全! 篇2
剎車失靈怎么辦?五個方法化險情!
造成剎車失靈的原因很多,一是對剎車系統缺乏必要的保養,剎車總泵里雜質太多、密封不嚴、真空助力泵失效、剎車油過臟或幾種剎車油混合使用受熱后出現氣阻、剎車總泵或分泵漏油、儲氣罐或管路接口漏氣;二是由于操作不當導致機件失靈,如長時間下坡會使剎車片摩擦生熱、剎車轂炭化、剎車功能完全失效;三是由于嚴重超載,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加大了車輛運動慣性,直接導致剎車失靈。如果車輛在行駛中發生剎車失靈,新手應該怎么辦呢?
1.根據路況和車速控制好方向,脫開高速擋,同時迅速轟一腳空油,將高速擋換入低速擋。這樣,發動機會有很大的牽引阻力使車速迅速降低。另外,在換低速擋的同時,應結合使用手剎,但要注意手剎不能拉緊不放,也不能拉得太慢。如果拉得太緊,容易使制動盤“抱死”,很可能損壞傳動機件而喪失制動能力;如果拉得太慢,會使制動盤磨損燒蝕而失去制動作用。
2.利用車的保險杠、車廂等鋼性部位與路邊的天然障礙物(巖石、大樹或土坡)摩擦、碰撞,達到強行停車脫險的目的,盡可能地減少事故損失。
3.上坡時出現剎車失靈,應適時減入中低擋,保持足夠的動力駛上坡頂停車。如需半坡停車,應保持前進低擋位,拉緊手制動,隨車人員及時用石塊、墊木等物卡住車輪。如有后滑現象,車尾應朝向山坡或安全一面,并打開大燈和緊急信號燈,引起前后車輛的注意。
4.下坡剎車失靈,不能利用車輛本身的機構控制車速時,駕駛員應果斷地利用天然障礙物,如路旁的巖石、大樹等,給汽車造成阻力。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地形、物體可以利用,緊急情況下可將車身的一側向山邊靠攏,以摩擦來增加阻力,逐漸地降低車速。
5.車輛在下長坡、陡坡時不管有無情況都應該踩一下剎車。既可以檢驗剎車性能,也可以在發現剎車失靈時贏得控制車速的時間,也稱為預見性剎車。
安全小知識:做好這幾點讓你更安全! 篇3
炎炎夏日雨水多 涉水打滑莫剎車
行車尤要重安全 涉水熄火別“重啟”
1.遭遇泥濘:暴雨天氣常會遇到泥濘路面。專家勸告車主朋友遇到前方泥濘道路時,應先停車查看實際路況,檢查路面泥堆的硬度和深淺,不要貿然前行。步驟一,看有沒有汽車通過的胎跡,胎跡越新前車通過的時間越短。步驟二,根據胎跡的大小,還可判斷出是何種汽車通過,以此作為自己汽車通過條件的參考。
2.雨中涉水:專家提醒車主汽車涉水時一定要控制住油門,應掛低擋緩慢駛入水中,避免沖入水中浸濕發動機;在經過積水路段以后,要連續輕踩剎車以便將剎車盤內的水分排除,確保行車安全。如果發生涉水,最好不要急于重新啟動發動機,應該先檢查車輛涉水深度,如果水面已經超過排氣管,則嚴禁啟動發動機,你可以撥打救援電話,等待拖車救援。如果不這樣做,在水中啟動車輛造成發動機進水,保險公司一般會根據損失險條款對車輛浸水造成內飾、電路、空濾、排氣管、發動機等部位的受損進行理賠,但是有一條免責條款,就是在浸水的情況下發動車輛造成發動機損壞,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雨中遇打滑 千萬不能踩剎車
輪胎專家分析:在一般情況下,車輪打滑有三種情況:一是后輪打滑會使車輛橫擺路中甩尾,此時,司機無法操控。二是四輪打滑,因剎車過程中四個輪子鎖死不能轉動。三是前輪打滑,大多會發生在彎路或轉彎時車速過快,路面過滑時。
對于如何克服上述打滑情況,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1.首先針對后輪打滑現象,就是當后半部車身打滑時,輪胎專家建議車主朋友,無論車輛往哪個方向打滑,這時候要往打滑的方向打方向盤并切記千萬不能剎車,所有動作盡可能輕柔。
2.當四輪打滑時,車主會感覺到車輛向前猛沖速度比平時要快。這時我們先讓前輪找到抓地力,收油門,不踩剎車,輕點離合,所有動作盡可能輕柔。讓車輛慢慢行駛直至打滑現象消失為止。
3.若遇到前輪打滑,即方向盤無法轉動,車輛朝前方直沖,直至碰撞障礙物時方停車。此時記住等車輪轉動后方向盤才可轉動,直至回復正常,反復踩剎車,使得油路達到最有效的工作狀態。
車身好保養 雨天多開暖氣
專家指出雨天應多開開暖氣。雨季極為悶熱和潮濕,車內比較容易孳生各種霉菌,因此,多開開暖氣,可以烤干車體的霉菌,驅趕走車內霉味。遇到難得的晴天,可將車子停在太陽下接受日曬消毒,可打開車窗,讓車內空氣對流除菌。
安全小知識:做好這幾點讓你更安全! 篇4
三招兩式防止踩踏事故
擁擠踩踏事故并不鮮見,關鍵是要學會正確抉擇,提高生還率。公共場所發生人群擁擠踩踏事件非常危險,在球場、商場、狹窄的街道、影院等,發生擁擠事故后如何采取最佳的對策以增加生還的機會,對每個普通市民都是十分重要的。
面臨地震、火災,各有逃生招數
面臨地震、火災等突發災難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迅速逃離或是避免卷入擁擠的人群。
火災最大的“殺手”是焚燒時產生的毒煙霧。研究表明,空氣中一氧化碳含量為1%時,人呼吸數次后就會昏迷,一至兩分鐘便可死亡。因此,遇上火災,必須迅速疏散逃生。而很多火災現場調查發現,由于出口狹窄、逃生人群過于擁擠,很多遇難者可能死于踩踏,并直接堵住出口。所以,如果發現太多的人群涌向出口并發生踩踏時應離開人群,用濕毛巾將鼻子和嘴捂住、貼近地面爬行、滾到無人的墻邊,可能增加生還的機會。
地震時,最佳的選擇不是隨擁擠的人群擠向窄小的出口,而是迅速躲避。如果地震的時候恰巧在大型公共場所,最好的辦法是躲在排椅下面。如果正在上課,可以躲在課桌下。
避免偶發踩踏事件,有上中下三策
對偶發因素導致的踩踏事件,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很簡單,避免進入擁擠的人群,要有防險意識。參加公眾活動時,看清楚出口和各種逃生標識。切記:進入場地的通道未必是最安全的。足球場、大型商場等地方,除了出入通道,還應該觀察是否有其他逃生途徑。體育場內最安全的地方是球場草地。發覺擁擠的人群向著自己行走的方向擁來,馬上避到一旁,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如果路邊有商店、飯館等,暫避一時,不要逆人流前進。
身不由己卷入混亂人群時,要采取中策:和大多數人前進方向保持一致,不能逆行,聽從指揮人員口令。發揚團隊精神,如發現有人情緒不對或人群騷動時,首先穩住雙腳,不要采用體位前傾或者低重心的姿勢,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貿然彎腰。如有可能,抓住一樣堅固牢靠的東西。如果帶著孩子,要盡快把孩子抱起來。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馬上停下腳步大聲呼救。
如果不幸摔倒,要設法靠近墻壁。面向墻壁,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后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沒有墻壁時,盡可能讓身體蜷成球狀、做最大努力保持意識清醒、張大嘴呼吸。此為下策。
踩踏事故后自救互救四步走
擁擠踩踏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要抓緊時間用科學的方法開展自救和互救。最重要的是根據心肺復蘇原則救治瀕臨死亡的患者。
首先檢查病人,如已失去知覺,又呈俯臥位,應小心地將其翻轉。第二步:保持病人呼吸道暢通,使病人頭后仰,防止因舌根后墜堵塞喉部。第三步:若病人確已無呼吸,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如果病人在恢復呼吸后出現嘔吐,須防止嘔吐物進入氣管。第四步:救護者一手放在病人額頭上,使其維持頭部后仰,另一手指尖輕摸位于氣管或喉兩側的頸動脈血管,感覺有無脈搏跳動,如有則說明心跳恢復,搶救成功,如果沒有,說明心跳尚未恢復,需立即作胸外心臟按壓術。
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面對著不測的災害,唯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獲得最大的生存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