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局2013年上半年工作總結暨下半年工作打算
秸稈禁燒方面,我們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加大了秸稈禁燒工作力度,張貼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的公告,在德陽日報和電視臺加大宣傳力度。各縣(市、區)和重點鄉鎮成立了秸稈禁燒工作巡查組,在關鍵時期實行24小時巡邏,嚴格制止秸稈焚燒。另一方面加強秸稈還田的新技術推廣力度,實施有機質提升行動。市、縣兩級共建立中心示范片15個,達1.5萬畝。旌陽、廣漢被列為國家有機質提升項目縣,實施項目面積20萬畝,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農業措施中也安排了部分資金用于購買秸稈腐熟劑,推廣秸稈覆蓋免耕沃土技術,實施沃土工程總投入達到了500萬元以上。按照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的安排,今年我局同市畜牧局和水利局一道,按照職能分工對農業源中種植業、畜牧業和水產業進行普查,共調查121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6636戶農戶,2686戶畜禽養殖戶,2250戶水產養殖戶,掌握了全市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基本情況。
三、各項涉農“民生工程”任務進展順利
今年我市新型農民職業培訓任務為10000人,目前已培訓4906人,完成任務的49.1%。上半年全市共組織培訓農民工18.1萬人,其中職業技能培訓5.26萬人,訓后新輸出農民工6.46萬人,新增勞務收入2.56億元。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64.67萬人次,占“民生工程”任務指標的64.7%。
今年省上下達我市農村戶用沼氣建設任務5口,截至六月底,已完成建池25007口,占任務數的48.1%。今年是近年來我市沼氣建設投入最多、建池規模最大、建設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為我市災后重建做出了積極貢獻。建池過程中,我們按照市委有關農村沼氣與災后農房重建相結合的要求,將沼氣項目向受災較重、建設進度快、農戶積極性高的鄉鎮和村社傾斜,努力做到沼氣建設與農房重建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初步調查統計,地震后所建沼氣池中,有80%以上為農房重建戶配套建池。今年我們還推行了農村沼氣建設施工安全保險,加強了地震損毀沼氣池的檢查、維修和排險工作,有效維護了農村沼氣建設和使用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實農村沼氣用戶綜合保險11049份。
四、繼續深化農業結構調整
我們圍繞農業優勢產業區域規劃和發展“一村一品”的目標,狠抓特色基地、優勢基地、無公害基地的發展,繼續推進優化農業結構調整。已示范推廣了液體菌種生產技術、機械拌料裝袋生產技術、食用菌菌渣綜合利用技術、葡萄嫁接、苦瓜嫁接、農業綜合防治、果樹高接換種等新技術10多項,引進了烏塌菜、西洋菜、芥蘭、青刀豆、白背二號木耳、毛木耳豐3、早中熟梨、早熟油桃、晚熟桃、硬肉葡萄等新品種100多個;為更好的保護、發展和開發利用“中江丹參”、“中江白芍”證明商標,通過中江縣法制辦轉發“中江丹參”、“中江白芍”使用管理辦法;啟動了羅江貴妃棗和中江柚的地理標志申報工作。5月19日我們組織全市蠶業主管部門、12個養蠶重點鄉鎮分管領導和絲綢龍頭企業負責人在中江召開了全市桑園綜合開發利用現場會。大力推行“桑—菜”、“桑—草”、“桑—糧”桑園立體套作經營模式和“桑—禽”、“桑—草—牧”桑園套養經營模式,狠抓桑園綜合開發,提高栽桑養蠶綜合效益。
五、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上半年,我們開展了打擊違紀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期間,對高金元一食品公司、旌晶食品有限公司等進行了專項督查,對羅江新盛土城農資經營戶經營過期柑桔保鮮劑、“稻滿倉”調節劑等情況及時進行了處理。共檢查單位1102個次,出動執法人員840人次,整治重點單位137家,重點產品64種。在開展專項整治的同時,我們積極抓好農產品日常檢測工作,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截至目前,全省例行農產品日常監測已對我市開展監測2次,檢測合格率明顯提高。1月-5月,全市快速檢測生產基地農產品樣品2388個、合格率99.9%,批發市場抽樣996個,合格率98.98%,農貿市場抽樣669個,合格率98%,超市抽樣449個,合格率99%,認證無公害農產品抽樣110個,合格率100%。目前,全市共有40個農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67個基地獲得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6家綠色食品企業的34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共有49人取得農業部頒發的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內檢員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