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協上半年工作總結
就“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區”課題進行了協商。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區政協召開11屆12次常委會議,就區政協課題調研組提出的報告,與會委員一致認為:目前我區社區發展雖然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問題還應引起高度重視。主要表現在自治程度不高,資源整合不夠,社區參與不廣,環境質量不優,經費投入不足。要按照堅持以人為本,居民自治為方向,社區服務為重點,社區教育為先導,社區安定為基礎,社區黨建為核心,政府轉型為保障來創建和諧社區,因此提出七點建議:充分認識創建和諧社區的重大意義,樹立新的社區共生、參與、照顧、經營理念;理順關系,推進居民自治;加大培育力度,使社區服務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增長點;加大實驗力度,力爭率先跨入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先進行列;建立保障機制,營造安定有序的社區環境;以黨員先進性教育為契機,構建社區黨建新格局;轉變政府職能,切實加強對創建和諧社區的領導
。與會區委區政府領導認為區政協課題選得準,報告寫得好,進行了理性思考,注重了實情調研,注重了問題分析,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指導性和超前性。
積極向市政府建言推進漢正街都市工業區建設。 在市政協常委擴大會議上,我們通過多媒體演示,展示了硚口區都市工業的進展情況, 提出都市工業區是資源節約型民營經濟的有效載體,它為民營經濟參與國企改造提供了新的契機,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環境保證,也為民營企業集群提供了空間,還為政府和中介組織服務于民營經濟創造了便利條件,結合民營經濟的發展向市政府提出了加快都市工業園區建設,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四個方面的建議。
為編制“十一五”規劃獻計獻策。十一五規劃是今年協商的重點調研課題之一,組織政協委員討論區十一五”規劃初稿,委員們就戰略設想、經濟布局、工業產業集聚、物流資源整合,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編制等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加大了提案督辦力度。順利交辦145件提案,對6件重點提案進行了督辦,對黨派團體的27件提案的辦理情況進行回頭看,征求了各黨派團體的意見,并已將有關意見向政府辦公室轉達。
積極反映社情民意。一是召開迎春座談會,就區工業經濟發展聽取部分企業界委員的意見,就全區工業經濟的發展聽取部分企業界委員的意見;二是收集來自企業委員的意見,積極支持籌建武漢溫州商會大廈,擴大對硚口區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三是協助區委、區政府做好招商引資工作。與此同時,加大信息工作力度,圍繞熱點難點問題,多次召開骨干信息員會議,布置任務、聽取意見,收集了一批反映快速、針對性強的信息。上半年年共上報信息和社情民意30篇,省政協信息網登載5篇,刊物登載一篇,市政協刊載17篇,市委書記苗圩、副市長胡緒鹍批示2篇。
為經濟和社會發展辦實事。到溫州商會了解情況,積極動員該商會總部落戶硚口。為委員擴大生產積極聯系場地,為委員創辦企業協調辦理產品經銷證,為科技產品立項評審進行協調服務。走訪委員140余人次,走訪委員單位30余個,加強溝通和了解,增進了友誼。各委員小組結合各自特點開展了視察和調研活動。如組織到商業銀行、都市工業區、遠大制藥集團、殘疾人科技工業園、區政務中心、漢正街市場等進行調研,委員們知情問政,從不同方面推進全區的發展。
四、加強制度建設,推進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完善了工作制度。完善了《崗位責任制》、《機關工作制度》、《重點提案督辦制度》、“三辦一委四聯合”提案辦理機制,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良性循環。加強“五聯”制度。即“主席聯專委會、專委會聯委員小組、委員聯本界別群眾、分管主席、專委會聯相關職能部門、政協組織聯委員所在單位”的分工負責、上下聯動機制。
規范了會議制度。修訂了《常委會議事規則》、《主席會議事規則》、《委員、常委參加會議的有關規定》等,對委員參加常委會、主席會、全會、專委會會議、小組會議以及其他各類會議都作了明確規定,提出了明確要求。
堅持了聯系委員制度和聯系社區、企業、委員、特困戶制度。召開民情懇談會,專題座談會、轄區省、市政協委員聯誼會,堅持了委員約談日制度。定點聯系2社區、每個機關干部聯系1企業、5個委員、1個特困戶。
五、下半年主要工作
進一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常委會就推進硚口民營經濟發展打造民營經濟強區課題進行調研協商。主席會議重點就四個課題進行視察協商。一是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促進區域經濟帶動就業再就業,二是推進我區房地產開發,三是加強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四是刑罰的社區矯正。積極參與我區“十一五”規劃的調研工作,為我區“十一五”規劃的制訂提出合理化建議,不斷推進區委、區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