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防災減震工作09年上半年總結
2、做好春季氣象服務工作。
大力開展針對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氣象服務。充分發揮氣象為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服務的作用,將服務產品延伸到農村,共發布縣短期氣候預測6期(各鄉鎮預報),通過各種渠道將各類氣象信息在第一時間內發到農民手中。完成了氣象助理員的培訓,經過努力完成了氣象信息員的隊伍建設,加大了氣象向農村輻射的力度,便于氣象災情信息的收集。積極向地方黨政領導匯報,爭取地方財政的支持,加快全縣區域自動氣象站的建設。
在春季防凌的氣象服務中,由于今年的防凌工作形勢非常嚴峻,縣委、政府成立了防凌應急指揮部,制定了防凌預案,作為防凌指揮部成員單位,我局及時為防凌指揮部提供3月1日到3月20日天氣預報和黃河上游臺站氣溫變化的情況,為的防凌工作提供了詳實準確的氣象預報。
我局根據區局、市局的汛期工作安排,成立了汛期氣象服務領導小組,負責領導汛期氣象信息服務工作。實
行行政領導負責制,“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組織,抓落實,抓服務,特別是抓決策服務。由領導小組排出汛期行政值班表、預報值班表,實行責任到人。業務值班每天都有專人負責,同時每天又有代班領導輪流值班總負責;遇有重要天氣情況,提前向有關領導及部門匯報;我們還公布了所有相關的電話號碼,以便接受有關領導及部門的查詢。
加強組織領導,充分提高認識,把汛期氣象服務工作作為頭等大事,認真部署,明確任務,認真落實各項工作責任制,做到了目標具體,責任到人。上半年發布汛期參考1期,詳實的預報為黨政領導指揮防汛抗災提供保障。
加強對生態監測的力度,加強對干塵降和土壤濕度的監測,根據區局文件精神,增加了韭菜莊、單臺子兩個土壤測墑點,數據更加詳細,豐富了生態服務產品。上半年生態服務產品共發布了11期,其中不定期產品3期,凌汛監測1期,墑情監測信息2期;定期產品8期,生態與農業氣象信息8期。災情零報告6期,土壤濕度監測10次,干沉降監測6次,地下水位監測6次,ab報14份,農做物生長數據監測2份。生態監測數據上傳及時率為100%。
加強了我縣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今年人影作業兩次,共消耗了8枚彈藥,發布了兩期人影簡報。經過多次與縣領導匯報請示,今年的人工影響天氣經費已到位3萬元。對兩個炮點的庫存炮彈進行了清點,與宏河鎮分管領導協商解決了五良太炮點的人工防雹高炮和炮彈的存放問題。
(三)推進現代氣象業務建設
完成了全縣dab數字廣播發布系統建設需求的統計。參加了綜合信息網的培訓。micap3.0現已投入使用。
認真組織做好重大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和經驗交流,對09年4月22-24日寒潮大風降溫過程和春季氣象服務進行服務總結,并上傳到綜合信息網交流。加強與市氣象臺的會商和合作,今年選派預報人員參加了區局舉辦為期40天的《第二期全區基層氣象預報服務綜合素質培訓班》,著力提升預報人員的業務能力,建立和完善預報員工作質量考核獎勵制度。
上半年測報總基數6061.9個,錯情率0.0‰,地面自動站傳輸率100%;基本業務活動均按要求完成,其中,領導查崗 48次,業務學習22次,業務考試6次,集體觀測27次,質量分析6次,測場及儀器維護12次;地面觀測及質量報表均按時統計上報。報表合格6份。完善了業務規章制度,現已按新規章制度執行。繼續做好地面觀測資料備份和數字化處理工作,及時完成農經網和綜合信息網的上傳和更新工作。
(四)推進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體系建設
充分利用地域優勢,積極與縣農業部門合作,開展為有地方特色的小雜糧種植提供氣候分析報告。
加強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制定了職工年度培訓計劃,有9人次參加了網上遠程教育培訓。對業務員進行了全面的培訓,制定了業務培訓學習計劃,組織業務學習22次,業務考試5次,集體觀測27次,質量分析會6次,在進行業務培訓的同時,加強思想道德的教育,為氣象事業培養高素質人才。積極實施人才戰略,不斷優化隊伍結構,加強干部的培養和使用工作。
(五)提升部門和社會管理水平
創建“學習型、效能型、節約型”單位,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推進辦公自動化、政務信息化系統建設。積極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工作,提高預算的執行率。加大對重點工程和基礎項目的管理。加強老干部的管理工作,建立幫扶機制,認真落實老干部的各項待遇。加強氣象檔案和文書檔案的管理,推進檔案信息系統的建設。
全面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與各股室鑒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每周由領導帶領進行安全生產檢查。杜絕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我局今年對安全生產進行了2次大的自查,并將自查報告報市局辦公室,
繼續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開展聯合檢查,加大氣象行政的執法力度。加大對探測環境的保護力度,強化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等重大事件的督辦,加大對氣象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工作。每月按時上報氣象探測環境變化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