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編輯記者個人年終工作總結(通用3篇)
2024年編輯記者個人年終工作總結 篇1
我于20xx年一月到雜志社做記者編輯,如今已整整兩年了。兩年來,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風格。歷經了適應環境、學習方法、鍛煉本領三個階段,如今到了謀求發展的時候。回顧20__年的工作,我感觸很多,收獲也很大。
一、一年工作回顧:
(一)做好采訪工作
作為一名記者,采訪和撰寫文章就是我的本職工作。在每次采訪前,我都通過各種渠道,對采訪的對象先進行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采訪結束后,我也會盡快將稿件撰寫完畢,以求詳盡精辟。
在這一年中,我還采訪到了劉湘云、王心、李東溟、陳波、王達三、胡云霞、張志強、趙春宇、婁自田、胡皓明、太俊林、田軍、張明春等業內人士。同時還有針對性地采訪過英國、美國、日本、韓國、香港、的普洱茶愛好者,了解了普洱茶在國外的狀況,以及各國消費者心中的分量。另外我還接觸和采訪了不少對普洱茶市場有見解的茶葉愛好者和經營者,以求通過不同的渠道,對普洱茶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層次的接觸和體驗,把自己的工作盡量做到完善,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二)寫作方面的突破
在文章的撰寫上,從過去主攻特別策劃、人物、玩家私房這一類欄目的基礎上,開始接觸和撰寫雙月綜述、獨家關注等,在領導的培養下,我接觸了更多的寫作方法,適應了不同的寫作方式,在這方面有了突破。
二、經營方面的突破
為雜志社共同完成了14.8萬元的廣告額收入,為雜志社創收,也是我在記者工作之余的突破。
三、收獲:
首先是開闊了眼界,在雜志社這個平臺上,找到了自己適合的定位和角色。
借在廣州、普洱、東莞、武漢等地出差的機會,我真切的體會到記者工作的優點,就是能親自體驗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不同活動帶來的不同感受。在學習、了解、報道普洱茶的同時,接觸到許多不同的觀點和周邊的行業,促使自己獨立的、全方位的、站在全行業的高度去思索普洱茶的過去和未來,去思索雜志的發展前景。也感受了時代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機會和挑戰。
其次是鍛煉了本領。在不斷的采訪和寫作中,我鍛煉并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多次獨立采訪和獨立出差的情況下,我也逐步養成嚴謹思考,獨立判斷,自我完善,自我協調的能力,對我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體驗了行業競爭。我所體驗到不僅是普洱茶行業內的競爭,更能體會到雜志之間的競爭。的普洱茶的行業競爭日益嚴峻,雜志之間的競爭也趨于緊張。一個欄目,從策劃到最終成形,都凝聚著團隊的'智慧,但效率更是可貴的。在信息獲取、決策、執行任何一個環節反映遲緩,機遇稍縱即逝。
還有就是拓展了人脈。因為工作的性質,我在不斷的采訪和交際中,拓寬了人際關系,積蓄了寶貴的資源。他們不僅能成為我工作中的良師益友,更能成為我人生歷程中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2024年編輯記者個人年終工作總結 篇2
自從從事新聞工作以來,時間轉瞬即逝,今年過的更是特別快,回顧這一年一來的工作,我個人感受良多。雖有成長,更多的采寫不足,雖有學到知識,實踐和努力卻不夠,雖然一年過去了,卻覺得收獲終究抵不過流逝的光陰。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參加“寒冬記者體驗行業之辛苦”策劃的報道,寫了兩篇稿子《記者體驗寒冬收廢品:拖著殘腿 迎著寒風吆喝 前進》和《記者體驗寒冬菜農:凍僵雙手雙腳 剝出雪白白菜》,這兩篇稿子,不管是在采訪、寫作,還是在思想理念上,都有了新的認識和突破。
在采訪的過程中,因為必須要來到現場,體驗被采訪者的工作,長時間的相處下來,能更注意關注被采訪者的表情變化和肢體語言,更能聽得進去被采訪者說的事情,最重要是很快進入他說的事情中,也能感受他所說的事情,這樣比硬生生讓被采訪者說自己的故事,要更加感染人,也更加真實和可讀。
設想,如果這樣類似的體驗稿子,沒有全身心的進入被采訪的生活中,可能很多細節是看不到的;如果不能長時間和被采訪者交談,可能不能找到采寫得心應手的故事內容。采訪完這兩篇稿子,不管時間過去了多久,只要想起,和他們一起生活的一天,就能在腦海清晰浮現:梅正德收拾著撿回來的垃圾,他駝著背,喘著粗氣,寒冷的氣流,凍白了他的胡須,只要今天能收獲一些,他就很滿足。黝黑干瘦的張春光淳樸和善,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他種白菜的生活,寒冬里雙手泡在白菜葉子里,但是只要每一年稍微掙些錢,他就很滿足。
體驗稿子,給我的感覺就更能走進他們的故事里,因為有了這樣的經驗,我也試圖把體驗式的采訪用在采訪中。今年2月,在采寫《水管被凍 100余位居民已11天無水喝》這篇稿子時,我便用了體驗式的采訪方式。跟著居民去幾百米外的地方,不體驗不知道,一體驗真的感覺不同,比坐在家里聽老頭老太說的更生動形象,原本一篇熱線稿件,寫成20__字的城市稿件,并獲得領導的肯定,這邊是一邊積累一邊學習,并運用在實踐中便是最好的收獲。 也許,曾經采訪過的新聞,并不一定每一篇都清楚記得,但是在一年的工作中,至少要有幾篇,讓記者自身難以忘懷的采訪經歷,我相信,那些讓自己都無法忘記的采訪,一定是收獲最多的一次歷練。
6月份,我參加了“最難畢業季”策劃,遇到的最大問題是采訪量比較大,需要尋找典型突出的人物,如何從云云畢業生中找到自己需要采訪的人物,當采訪完企業單位時,顯得有精無力,對于尋找人物顯得有些偷工減料,最后讓見報的稿件并不“好看”。類似的稿件,在11月“石河子英語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策劃中也同樣遇到了。
同樣需要找到典型人物,要有不同卻不脫離主題的故事,這次,我前后用了10天,發動所有認識的人,幫我找到了幾位符合主題卻又個性的人物。在采訪中,我對每個被采訪者都聊了很久,有的人甚至采訪了兩個小時,但是在這兩個中,卻總能有意外收獲。
在此之前,可能是因為偷懶,在采訪前很少寫采訪提綱,總覺得該問的問題都能問到,殊不知寫提綱和不寫提綱用很大的不同。在“石河子英語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策劃采訪前,都有寫采訪提綱。最大的益處是,采訪時,條理很清晰,在清晰的思路中,不免會想到新的問題,不僅省時間,還能讓采訪更全面和扎實,在以后的采訪中,不要小看任何一個采訪,只要用心去采,總能看到不同以往的閃光點。
7月初,采寫的《供水壓力增大 日缺5萬方水》的稿子,很失敗,但得到了很多建議。因為剛接手供水單位,就安排采寫這篇稿件,覺得很吃力,一篇3000字的稿子,我用了一周去采訪,自認為采訪的很全面,也很清晰,但是見報時仍是差評初潮。起初心里有很多委屈和質問,想問時效性不高的稿件,如果采寫不夠、稿件不好,為何沒人讓我改寫,為何看稿子時覺得沒有問題,但是見報后,卻說大方向都沒有把握好,當然這樣的疑惑只是一時的。
我發現,通常這類稿件,如果老百姓覺得寫得是對的,相關單位覺得是不對時,說明這篇稿子寫成功了,相反則是失敗的。見報后,供水公司確實稱贊我寫的好但老百姓卻覺得這是幫供水公司說話,不用說,這樣的現象就解釋了為何這篇稿子如此遭“嫌棄”,當然,這只是我自以為是的想法。缺水的現象是什么?因為缺水發什么哪些故事?供水公司解答缺水原因,給出解決辦法,這四個板塊我都一一涉及,卻仍是失敗的稿件,最終我明白可能是我的主題錯了,大方向也錯了,這篇稿件也成了我20_年最糾結的稿件。
最糾結的策劃算是供暖策劃了。從我拿到供暖的口子開始,就一直在發愁供暖策劃,總覺得自己做不好,在這樣的糾結下和楊主任的幫助,算是踉踉蹌蹌的順利開始。因為常年和供暖公司關系僵硬,一度讓采訪處在艱難中,和上級領導不好打交道,就轉戰到了基層員工。但是很多基層員工可能常年和我們有誤會,讓見報稿件都很乏味,都是往年寫的不想再寫的稿件,想有所創新內容,很難。
當然,不能把責任一股腦的扔給合作單位,畢竟他們是死的,而我是活得,如果把這此策劃看做是一,那么五分之四的責任歸咎于我。如何能讓這樣時間較長的策劃做的有條有理,伸縮自如,動態緊跟,題材新穎等等都是我在今年遺留下的問題,在后面的工作中,要向老記者不斷學習,提高自己。
說道策劃,今年最難忘的策劃要數“社區愛心行”了,“社區愛心行”這個歷經幾個月的策劃,讓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和這么多記者一起合作,第一次連續一個多月沒有休息日,第一次采訪完兩個多小時寫交稿。除了這些第一次,給我更多的是,策劃帶我們的凝聚力,還有實實在在固定的版面和稿分。
今年從7月開始,我將天氣稿子轉讓給了其他記者。之前在寫天氣稿件時,不知道是寫的時間太長,還是思維狹窄,越寫越不會寫,因為邁不過去那個坎,最終只能轉交給他們寫,說句直白的話,就是將每個月白送給我的50分送給了別人,但是周海榮老師確實比我做的好很多。可能很多記者不會去注意天氣稿件,但是我每天都會看周海榮老師寫的天氣稿,我不知道他寫時需要用多少時間,會不會著急發火,會不會覺得寫不出來,但我知道,見報的稿件,讀起來都是那么生活,卻又充滿詩意,相對我之前寫了一年的天氣稿件,這些才是讀者想看到的天氣稿吧。這就是老記者身上的魅力,自然流露的才華,所以,最好的老師在我身邊,我怎么會浪費時間,不去向身邊的老師們多學習一下。
一年即將過去了,問問自己哪篇稿子最滿意,卻有些說不出了。在采訪和寫作方面,雖略有進步,但是還有很多不足,還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思維也比較狹窄,腦子比較死,沒有“新鮮”的想法,有些稿件不能抓到重點,對于背后的深入思考較少,寫作比較單一,在日后要不斷努力進步,將其一一攻破。
20__年匆匆的要結束了,20__年已經向我揮手挑釁,我要不斷努力,努力工作,克服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踏踏實實走好未來的每一步路,接受2106年的挑釁,在新的路上能有新的收獲和成長。
2024年編輯記者個人年終工作總結 篇3
大家好,我是來自新聞部的。下面是我自20xx年11月到20xx年2月份的述職報告。總共分為兩個部分:一、我的工作和體會,二、我的感悟、收獲和計劃。
一、記得當初第一次進入新聞部時,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和大家見面。到現在已經有一段的時間,我感觸頗深。這是一個強大的團隊。各成員之間彼此合作,共同努力,一同進步。
第一次接受的挑戰是拍攝“職業生涯的規劃”。第一次去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學姐學長耐心的一遍又一遍地的教我們拍攝的技巧。雖然第一次拍的照片不是很完美,但是我卻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在拍攝時照片的位置選舉,如何使照片更加豐富起來,拍照時和人物的距離,還有在場地多走動。
之后的工作是幫助其他部門進行日常的值勤工作。通過這個,我體會到學生會是一個整體,各部門之間相互合作,部門之間溝通密切。要學會通過使用適當的方法與班長進行溝通,這使我的溝通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做事情要仔細,在進行填表時,要考慮清楚。從中我感悟到最重要的是要自信,敢于突破第一步,你就會走向成功,在進班時,可以深吸一口氣,給自己加油,這樣就可以克服自己困難啦。
平時的日常工作還有管理新聞部的設備。做好登記和檢查。這就更需要有耐心,要熟悉新聞部的各種設備。在新聞部下,還有兩個附屬部門。分別是天使報和記者團。我熟悉了兩個附屬部門的基本工作情況,對于它們的管理有了一定的看法。在寫稿子方面,我仍然不是很熟悉,這方面應多加練習。多熟悉一下稿子的基本格式。
新聞部的指導老師李老師給我們開過一次會議。在這次的會議中,我學會了更多的拍攝技巧。例如黃金分割點的使用,可以借助大自然為人物進行裝飾。李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許多軟件的使用。
最大的一次鍛煉機會是在游園活動中。從活動的開始準備、活動的進行、活動的結束。我從中學習到很多知識。首先是如何寫一份活動策劃。要考慮問題全面,把在實際中可能發生的事情都要考慮到。做事情一定要實事求是,要結合實際。當時我們都想到一個很好的方案,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卻無法實現,所以做事情要結合當時情況。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一定要腿勤,當校長來訪時,要提前把握合適的位置,及時跟著校長。還有注意照相機的閃關燈應及時關掉,不要對拍攝對象做成影響。
二、當你開始做一件事時,首先要有興趣。但在之后的工作中要學會將興趣變成一種持之以恒的耐心。我的工作必然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老師學姐學長的給予了許多幫助、指正,批評必不可少。付出不一定有收獲,但收獲總是付出的結果。工作期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對于拍照的不懂,寫文章格式的不熟悉。雖然困難許多,但也學會了許多,一步步的正在成長。這使我的抗壓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向以前做事情總是抱怨,我更多的學會了分析和冷靜的處理。在工作和學習之間找到一個相對平衡的質點。端正心態也是我的一大收獲。工作期間,我完全感受到了心態對于工作的影響。當我以一顆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所有的時候,一切壓力都降低了,工作完成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后是情感上的收獲。在學生會這個溫馨的大家庭下,我很高興可以進入。在這里我認識到了許多朋友,使我的學習和工作豐富起來。我從他們身上發現許多優點,這使我在不斷學習中也在不斷成長。
我相信在未來我會做的更好,腳踏實地,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我會繼續全力以赴,讓自己的工作更加優秀。在本學期末,給大家交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