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同學聚會感言_畢業二十年同學聚會感言(精選3篇)
二十年同學聚會感言_畢業二十年同學聚會感言 篇1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不知不覺已畢業整整二十個年頭了。世間有這么一種情感,雖然不能時時相聚,但卻能一見如故,這就是同窗之情。二十年風華歲月,彈指一揮間。當年的我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如今,我們已是幾近不惑,正值人生的中年,正經歷著風雨,閱讀著滄桑。聚會是那樣的令人激動,是那樣的.開心,昔日的同學雖然多年沒見了,但感覺還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真切、那么自然......大家相見的第一刻,竟是那樣地放縱、那樣無拘無束地驚喊、打趣戲謔、握手、擁抱......
仿佛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校園。彼此想說的話太多,有聊不完的前塵往事,有說不盡離情別緒,更有道不完的喜悅與之滄桑。一張張笑臉依然親切,那一聲聲呼喚宛如從前。對于參加聚會的同學來說,取得什么成就并不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存在與價值。我們或許沒有必要去計較身份與地位的高低、也沒有必要去苛求財富的多少,只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彼此共處的時光就可以了。時光荏冉,歲月如歌,短短幾年的學校生涯,我們不僅收獲了學業,更收獲了友誼!回首二十載的風風雨雨,我們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追憶......
二十年同學聚會感言_畢業二十年同學聚會感言 篇2
尊敬的恩師,久違的學友:
大家上午好!
20年的生活磨礪,把我們這些不諳世事的小年青,造就成了家庭和事業的中流砥柱。30位同學之中,晏紅、賀小明、吳文英、陳瑩、彭愛珍、張順平、王曉明、張彤等9位同學任教于江西省內的幾所大專院校,幾乎全部擁有副教授以上的專業技術職稱;堯江艷、劉慧、胡文峰、劉立濤、劉麗萍、王軍、俞宏偉、張球生、于果平、羅明貴等10位同學都奮戰在省內外的基層教育戰線。他們有的已經成為省市級專家庫的成員、骨干教師、市縣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有的甚至獲得了“全國優秀教師”的榮譽稱號;也有幾位同學業已成長為校長或幼兒園長。
而另外11位同學,如,藍暉、余晶福、丁毅、王菲、董少華、姚瑞、肖丹暉、吳海櫻、胡雯、葉露、周麗群等卻在諸多領域的社會崗位上大放異彩。他們有的是教育局、礦務局、文化局的領導干部,有的是企業工會或其他經濟實體的主要負責人。全班除了有19名同學仍堅守在江西本土,其余11名同學的生活足跡遍布北京、上海、廣東和福建,甚至涉足歐美等地。可以告慰老師的是:我們無論生活在哪里,工作都非常穩定、生活都幸福美滿!
20載光陰荏苒,也使我們的下一代開始陸續步入大學之門;去年的7月31日,我們相聚在南昌,共同慶祝王曉明同學的孩子考入沈陽音樂學院;8月1日,我們又結伴同行前往潯陽古城,為姚瑞同學的孩子考入中國美術學院舉杯慶賀。就在今年的昨天,我們還在為余
晶福和張彤兩家的孩子高考成功慶祝喝彩。老同學已經達成了一個共同的約定:今后孩子們高考慶功宴會之日,也就是同窗好友聚會之時。期盼20xx年,當我的兒子于劉麗萍、彭愛珍、于果平等同學的孩子一道考入大學之時,我們就可以借此成為同學聚會的東道主。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之所以能擁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市仰仗各位恩師辛勤栽培的結果。
二十年同學聚會感言_畢業二十年同學聚會感言 篇3
春風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20年燈。
20年前的那個夏天,20年前鳳凰花開的那個七月,在國旗和紫荊花紅旗的映照下,我們經歷了中國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香港回歸中國,經過了激動人心的歡慶,我們又馬上面臨著告別,帶著青春的夢想,帶著和同窗離別的傷感,離開了母校,踏上了社會。
依然記得在山師北街上為了告別的聚會,依然記得學生公寓樓前的廣場上那些待發的行李,依然記得分手的送別、擁抱和淚水,這一切,都成為人生年輪的印記,永不褪色。
20年過去了,彈指一揮間。當年我們青春年少,不識愁滋味;如今我們正值人生壯年,經歷風雨,閱識滄桑。
20年,每個人的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畢業當年考上研究生的那一批,更多的同學畢業后工作,工作之后,又選擇了考研究生。這大概是同學中最常見的人生軌跡。同學中的大多數,還是在縣市,做著教育工作,甘當人梯。
不管身在何方,不管做什么工作,我們都有共同青春記憶。重返母校,是我們共同的夢想。時光流水帶不走校園生活的片段。我們一手握著昨天,一手握著今日,從四面八方來到故地。20年過后見面,感慨良多。
當年在泰山上看一輪紅日從萬里云海中冉冉升起,振臂一呼,為豪氣凌云的青春留影。如今的我們,已為人夫,為人妻,為人父,為人母,有了一個家,才知青春的虛妄。當年睡在上鋪的兄弟,他的夢想是成為內地的李澤楷。那時候,我們年輕,不知柴米油鹽,不知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總以為自己是個頂天立地的人物。原來的英雄氣短,變成了兒女情長。
只用20年的時光,社會與現實就校正了我們的人生向,青春的夢想與激情無無蹤跡,剩下的是務實,為家庭,為工作,盡自己的責任。20年,我們懂得了人生要義和自己的責任。
20年聚散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走上社會,方意識到校園生活的美好;經歷洗禮,才知道惟有同學友情之可貴。20年間,我們喝過無數次酒,走過不同地方的橋,看過各個地方的云,還是覺得同學最親。20年里,和無數的人喝酒至微醺,愈來愈感覺生活就像啤酒的泡沫,有時世界如此柔軟動人,在清醒時覺得世界平淡無奇。同學,就是能與你分享、分擔,能與你大醉一場的人。
同學聚會不需要理由,20年,只有這個數字就足夠了。星散各地的同學趕到母校,所有的話語都在相逢一笑的握手中,在舉杯一碰的愉悅中。20年聚會,是一個句號,也是一種新的開始。
不要說何時再相逢,不要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期待下一次重聚。
感謝恩師,感謝母校,感謝同窗,感謝生活。20年同學聚會,是敘舊,也是感恩。
讓我們舉起酒杯,共同祝愿。祝恩師身體康健、萬事順遂。祝福同窗事業發達、生活圓滿,祝咱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青出于藍而勝于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