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5冊全冊教案
第二課 《草原》 (二課時)一、教學目標1、《草原上》等四首作品,均為我國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調,通過聽、舞、奏、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初步感受這一地區的民族風格。2、內蒙古地區的音樂往往是歌舞一體的。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并進行即興編舞,編配伴奏,以培養創造力。3、欣賞《草原放牧》、《草原巡邏兵》,聽音樂,編舞蹈,講故事,發揮想象力。4、唱準“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進行即興編曲。二、教學時間:三課時三、教學安排:《草原上》為一課時。《我是草原小牧民》與《草原放牧》為第二 課時。第三課時,《草原巡邏兵》加總復習展示。四、教案設計意圖: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于本節課的全過程潛化中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教學過程中,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的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我們在本節課的設計上,精心創設教學情境,以大草原貫穿全課,努力實現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了解蒙古風情,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音樂。音樂課的教學過程本身就是藝術實踐的過程,所以本課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為主要通過“聽、說、唱、動、做、想、編、演”等多項活動,把學生從簡單的趣味性階段引向求知的樂趣上,并完成簡單的創造性活動。在活動中增強學生音樂的表現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的熱情,從而培養學生良好合作意識。
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1、通過聽、唱、舞、奏、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初步感受內蒙古地區的民族風格。2、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并進行即興編舞,編配伴奏,以培養創造力。3、唱準“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進行即興編曲。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唱準3、5、6三音的音高。并在聽、唱、奏等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三、教學難點:唱準3、5、6三音的音高。四、教學過程:(一)律動導入:讓學生跟著《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樂,做蒙古族騎馬的律動,感受蒙古音樂的風格特征。(二)看一看、想一想:1、師播放課件,師生展開關于蒙古族風情的討論。導入教學。(背景音樂《草原上》)師:今天老師帶著大家到一個少數民族地區看一看、走一走。請大家看后說出這是我國的哪個少數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師生討論)2、師小結:大家說得非常好。蒙古族人民自古以來,以能歌善舞著稱。騎馬、射箭、摔跤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勤勞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國的北方,過著自由、幸福的游牧生活。(意圖:教師首先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富于蒙古族民族特色的環境氛圍。播放草原美景的配樂課件,欣賞蒙古族的舞蹈,一下子把學生帶入蒙古大草原藍天碧草、牛羊成群的意境中。)(三)說一說、動一動、比一比。1、觀看課件,體驗民俗。(背景音樂:《草原上》)2、師:蒙古族地區每年七、八月間都舉行隆重的那達慕大會。現在就讓我們去看一看,他們在干什么?(騎馬、射箭、摔跤)(意圖:這一環節設計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情景教學,讓學生了解蒙古族風情,如:吃的、住的、用的、喜愛的活動等,拓展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師: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參加他們的那達慕大會呢?3、動作創編與聲音創編同時進行。師:請同學們表演摔跤、射箭、騎馬,并為動作配音。(生分組進行即興模仿和表演。)師:請一組同學為參加比賽的蒙古族勇士送點喝的。(啟發學生說出馬奶。)師:請這組同學開始擠馬奶。4、為動作搭配相應的節奏。師:在這些動作的下面有一組節奏,這些節奏應該和哪些動作交朋友?擠奶 摔跤 射箭 騎馬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刷 刷 刷 刷 嘿——— 嗖嗖 嗖—5、出示四幅畫面(摔跤、射箭、騎馬、馬奶)。師選擇不同的畫面,全體學生作出響應的聲勢表演。(表演時,用《草原上》旋律伴奏,讓學生和著音樂節拍作出表演的同時,感受歌曲的情緒和形象。)6、游戲:小羊找媽媽(感受3、5、6三音的音高)師:你們看,草原上有三只小羊和羊媽媽失散了,三只羊媽媽的名字分別是(mi 3、suo 5 、la 6)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唱唱羊媽媽的名字,希望能幫可憐的小羊找到媽媽。(生模唱3、5、6、三音,感受音高)師:(在學生的反復模唱后,三個頭上戴著3、5、6三音的小朋友扮演羊媽媽出現了)孩子們,在我們的努力下,小羊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我真為你們感到自豪。師:可是,如果羊媽媽所站的位置有了變化,我們能唱出它的名字嗎?我們一起試一試。(聽一聽,唱一唱。365 635 536 653)(1)以小組為單位,用已經掌握的3 5 6 三音即興編自己的歌(2)比一比,看哪一組編得多,編得好聽。(3)教師把學生編的曲在黑板上記下來一一展示,好的予以表揚。(4)將好聽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意圖: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音樂創作,把動作的創編、象聲詞的創編與節奏融為一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四、唱一唱。師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蒙古族的小朋友從小就學會唱歌、跳舞,如果不會唱歌、跳舞,那將回讓人認為是一件很不體面的事情。我們剛才已經了解了蒙古族的一些風俗習慣了,那么我們要學會什么才能象個體面的蒙古族小朋友?對了,唱歌之前我們先做“馬兒跑”的音階練習。師: 騎著馬兒上山坡 生:12 34 55 5 騎著馬兒下山坡 54 32 11 1 騎著馬兒走一走 5 6 5 6 騎著馬兒跑一跑 33 55 66 55 3 騎著馬兒跳一跳 6 3 5 3 馬兒馬兒快停下 176 54 32 1師:(播放《草原上》)小朋友們,蒙古族人民的盛會熱鬧又動人,他們勤勞又勇敢。你們喜歡他們嗎?讓我們獻上一首歌,表示對他們的祝福。1、出示課題,生邊聽邊創編《草原上》的舞蹈,體驗歌曲情緒。2、找節奏。認真看一看曲譜。有哪些節奏和剛才我們練習過的摔跤、射箭、騎馬、擠奶的節奏是相同的?3、看譜邊唱唱名。4、演唱歌曲,不足之處反復練唱。5、在中速、悠揚的歌聲中,請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邊唱邊跳。6、請學生自由選擇打擊樂器進行編配,比一比哪組表演得最入情。7、分組進行唱、舞、奏的表演。(意圖:打破以往傳統的歌唱教學模式,以律動切入,讓學生在創編表演蒙古族舞蹈的過程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熟悉音樂、潛移默化地熟悉歌曲曲調,使接下來的歌曲學習變成一件很容易的是。每個學生全身心全方位的參與音樂活動,獲得愉悅的感受,在和同伴的創編過程中,他們的興趣、創造里、個性、社會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已完全沉醉在音樂本身的樂趣中,完全體現了“樂(音樂)既是樂(快樂)”的道理。)師:今天,我們來到美麗的大草原做客,學會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而且敢于大膽創編,老師真為你們驕傲。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賞〈〈草原放牧〉〉,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草原,對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摯愛之情。2、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現、和表現音樂的美,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3、讓學生從音樂中找節奏,從而復習鞏固“x— 、x、x ”節奏。4、倡導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作品,注重學生音樂的體驗,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二、教學重點: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現、和表現音樂的美,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三、教學難點:歌曲的節奏較緊密,學生演唱有一定的難度。四、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律動導入1、動一動師生隨音樂《草原上》《草原就是我的家》律動(多媒體放大草原的畫面)2、唱一唱師生隨音樂《草原上》《草原就是我的家》復習演唱3、說一說師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又站在了《草原上》,草原上有些什么呢?生討論:(學生自由討論大草原上的風土人情 )師談話:通過小朋友們的討論,老師知道你們又一次領略了大草原上草兒青,羊兒肥,人兒喜的美麗景象,小朋友們對大草原真是太熟悉了,原來“草原就是你們的家”,那你們就是草原——小牧民。(意圖:創設情景,再一次領略草原美麗的景色,同時復習了舊知,又自然而然地導入了新課。)(二)節奏練習,舞蹈配合 1、讀一讀 (師生配合讀節奏)x x x | x x | x x | x — | x. x | x ||(師)我是 個 草 原小 牧 民 啊 哈 啊哈 嗬 生讀x x x | x x | x x | x — | x x x x | x x x x ||(師)手拿 著羊 鞭 多 自 豪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生讀x x | x x | x x | x — | x x | x x ||(師)草 兒 青 青 羊 兒肥 刷 刷 刷 刷生讀x. x x x | x x x | x x | x — | x — | x — ||(師)美 在眼里 喜在 心 喜 在心 哈 哈生讀2、議一議 (1)學生復習討論蒙古舞(揚鞭 勒韁 硬腕 硬肩 擠奶……)(2)討論四條節奏中可以選用哪些舞蹈3、跳一跳(1)分組自選一條邊讀邊跳(2)集體組合邊讀邊跳(意圖:第一步的“讀一讀”,解決了歌曲中的難點,為學好歌曲打下了基礎。第二、三步的“議一議、跳一跳”通過蒙古舞的復習,進一步了解蒙古人民的生活和草原風景。)(三)歌曲導入,牧民歡歌師談話:草原人民能歌善舞,不僅能跳得一曲好舞,也能唱得一曲好歌。瞧,他們來了。(多媒體播放蒙古小牧民們在草原上載歌載舞的情景,音樂《我是草原小牧民》)1、跳一跳(1)出示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根據歌詞選用節奏練習中的舞蹈,分組練習(2)舞蹈練習(音樂《我是草原小牧民》)2、唱一唱 (1)集體跟唱(2)尋找難點,解決難點(學生自己找難點,再請學生幫助解決)(3)啟發有感情地演唱曲調 3、讀一讀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4、聽一聽 唱一唱 (1)聆聽教師范唱 (2)學生自主練唱 (3)討論歌曲情感 (4)有表情地演唱5、綜合體驗 (1)編一編分組自由練習(a)用“x”和“x—”選用節奏樂器為歌曲伴奏(雙響筒 碰鈴 串鈴 沙球)(b)用舞蹈為歌曲伴奏(2)演一演集體表演(意圖:結合多媒體課件,并多次欣賞音樂《我是草原小牧民》,使學生感受蒙古民歌的優美旋律,加深學生對音樂的印象。在最后的綜合體驗活動中,讓學生自由發揮藝術的想象力,進行各種形式的表演,讓他們在廣闊的藝術天地中得到培養。在教學設計上注重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努力營造充滿美感的課堂環境,采用了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四)、音樂欣賞 師談話:我們是一群快樂的小牧民,有牛兒、羊兒、小伙伴為伴?,誰來了……(多媒體播放草原小姐妹放牧的情景,音樂《草原放牧》)1、聽一聽 想一想 草原小姐妹在干什么?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怎樣?2、聽一聽 看一看 說一說分段欣賞 第一段 情緒怎樣?表現了什么?(多媒體顯示草原小姐妹靜止的畫面) 學生討論后,根據正確的回答多媒體顯示草原小姐妹快樂放牧的情景,表現了草原小姐妹放牧時愉悅、歡快的心情。第二段 情緒怎樣?表現了什么?(多媒體仍然顯示草原小姐妹靜止的畫面)學生討論后,根據正確的回答多媒體顯示草原小姐妹的優美舞姿,表現了草原小姐妹用歌舞抒發對家鄉的贊美和熱愛。3、畫一畫用線條或圖形表示每段音樂的情感4、跳一跳 根據音樂的情緒用蒙古舞(揚鞭 勒韁 硬腕 硬肩 擠奶……)來表現《草原放牧》的情景5、動一動選用“x”和“x—”選用節奏樂器為樂曲伴奏 (雙響筒 碰鈴 串鈴 沙球)6、演一演 集體表演(五)結束 師談話:美麗草原帶給我們富裕、美滿的生活,讓我們再一次來歌頌草原生活吧! 在《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歌聲和舞蹈中結束本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