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設計方案(精選3篇)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1
對霧霾、沙塵暴天氣的認識 什么是沙塵天氣?
沙塵天氣是指風將地面塵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氣混濁的一種天氣現象的統稱。
2019年1月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批準發的《沙塵暴天氣等級》國家標準開始實施。其劃分等級的原則,主要依據沙塵天氣發生時地面水平能見度。沙塵天氣強度由輕至重被分為5級。
一、浮塵:
當天氣條件為無風或平均風速≤3.0米/秒時,塵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氣現象。
二、揚沙: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相當混濁,水平能見度在1000米~10千米以內的天氣現象。
三、沙塵暴:強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1000米的天氣現象。
四、強沙塵暴:大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非常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500 米的天氣現象。
五、特強沙塵暴:
狂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50米天氣現象。
沙塵暴是怎樣形成的?
形成沙塵暴一般需要具備3個條件:
其一,要有沙塵源,這是必備的物質基礎;其二,要有大風,這是必備的動力條件;其三,要有大氣不穩定的層結,這是能否沙塵上升得很高的關鍵條件。我國的沙塵暴屬于世界四大沙塵暴多區之一的中亞沙塵暴區的一部分,主要位于北緯35度~49度、東經7度4~119度地區,基本上是我國西北、青藏高原、華北及東北大部,我國北方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都在其中,這就成了沙塵的源地。有了沙塵,沒有力量來搬動它是不行的,那就要有風。沙塵暴的產生一般需要6級~7級的風力,瞬間風力達8級~9級以上。大風的形成,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強冷空氣入侵,因氣壓梯度大,導致近地面大風;二是地面受熱,使熱低壓發展,鋒區氣壓梯度增大而形成梯度風。只有冷空氣的強度比形成一般大風的冷空氣強度更強時,才能形成沙塵暴。有科學家指出,由于溫室效應等原因引起的氣候變暖,會因氣溫升高,使地表水分蒸發加劇,土壤干燥,植被減少,近地面的風力也會增強,這很可能引起沙塵暴頻發。 沙塵暴有何危害?
沙塵暴的災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風沙流的吹蝕與磨蝕。攜帶沙粒的運動氣流(風沙流)的吹蝕作用和磨蝕作用,使肥沃的土壤變得貧瘠,農作物及各種設施遭到損害。
第二,流沙埋壓。沙塵暴所經之處,其下部攜帶沙粒的風沙流遇阻減速,將大量的沙粒沉積下來,以流沙的形式掩埋農田、草場、居民區、工礦、鐵路、公路及其他設施。
第三,破壞力強。沙塵暴來勢兇猛,風速往往超過20m/s~30m/s,破壞力巨大的大風可以襲擊各種工農業設施,拔樹毀房,吹翻火車和傷害人畜。
第四,污染環境。沙塵暴過程將大量的粉塵黏粒帶至高空和對流層中,它們隨風飄散可以達到幾千公里以外,對大氣環境產生污染, 嚴重的情況下可造成對人體、動物和植物的傷害。沙塵暴災害的防治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由于目前人類對于天氣過程中的大風或垂直不穩定空氣無能為力,更多的努力應放在減少沙塵暴的沙塵物質來源上,如整治沙漠化土地,種草種樹以擴大植被覆蓋面建立綠洲防護林體系等。同時,建立沙塵暴監測預警系統,提高 監測、預報和評估能力。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2
班會目標:同學們通過班會,了解霧霾天氣帶個我們的傷害,并掌握基本的預防方法,激勵學生自覺的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為我們的家園增添一份努力。趕走霧霾天氣。
班會準備:(1)通過幻燈片播放有關霧霾天氣的圖片,
(2)播放那英的歌曲《白天不懂夜的黑》。
班會開始:
由班主任主持開場:同學們,最近幾天我們的周圍都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答:“都帶著口罩來的…..” 是啊!因為現在的空氣污染越嚴重了,所以霧霾天氣就越多,危害也就越大。給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很多的不方便。
班會過程:(1)播放有關霧霾的新聞片段。
(2)出示霧霾天氣的圖片,并找同學談談感受。
討論:請同學們結合圖片與實際分組討論,霧霾天氣到底給我們帶來了那些傷害。為改變霧霾天氣,我們應怎么做呢?(并找同學回答)
班會總結:恩!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空氣的污染對我們以后的生活確實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如有的同學回答說:以后我們不能經常在室外玩耍了.....
老師總結什么是霧霾:空氣中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遇到水氣而形成的混濁現象。并要求學生在霧霾天發生的時候,盡量減少課外活動,上學放學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戴口罩。并將班會內容講給家長聽,相信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應對霧霾天氣帶來的諸多生活不便。
老師總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主題班會,我們再次認識了霧霾天氣帶給我們的困擾,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所以,為了我們蔚藍的天空,我們應從今天開始,人人做到保護環境,爭取做到低碳環保,盡量不燃放煙花炮竹,多植樹多種草,提高空氣質量,為人類造福。為自己造福。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3
班會目的:
通過這次開展主題班會,將低碳環保等理念與日常生活密切連接,旨在倡導學生懂得節約,提高環保意識。同學們通過討論環境保護低碳生活等“熱門”話題,呼吁環保意識應貫穿于每個人的衣食住行中。惟獨從點滴做起,人人做起,才干形成合力,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
班會打算:
(一)教師打算:深入學生,具體了解班級學生對低碳生活的熟悉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情況,為班會教育作好充分打算工作。
(二)學生打算:查找關于低碳生活的資料。
(三)教室布置:教室前面黑板中間位置寫班會主題,旁邊配以圖案。
一、引入班會主題
1、欣賞音樂[地球,你好嗎?]
教師:我們先來欣賞一段音樂。(播放完畢)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地球,你好嗎],你們說此刻的地球還好嗎?(學生回答)假如不好,地球存在著什么問題呢?
教師:同學們,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活動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增加,我們生活的環境在持續惡化中,溫室氣體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最緊要的問題。
2、自由談談“溫室效應”所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的不良現象,了解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過多排放)
3、為什么稱二氧化碳為溫室氣體?了解二氧化碳的特性:吸熱隔熱(吸熱,它把從太陽汲取來的熱量反射到地球上,但是,它有隔熱的特性,它像一層厚厚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阻擋地表的熱量發散到外層空間,所以,氣溫升高,氣候變暖。)
4、了解:20xx年中國地球日主題“低碳生活”
教師:在20xx年4月22日即第41個世界地球日立即來臨之際,國土資源部確定中國今年的地球日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
二、了解何謂“低碳” “低碳生活”及在“低碳生活”中的做法
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教師小結
①低碳(low carbon)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竭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②教師: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減少碳排放。那么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小組自由討論,學生各抒己見。
三、“低碳世博”知多少
師: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會提出的一項口號。在世博活動場地和舞美方面,“低碳環保”的科技亮點處處閃現。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通過查找有關資料,搜集,列舉世博會上的有關低碳方面的做法。
四、行動:低碳生活,我倡議
教師:減碳是我們每個地球人的責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低碳生活離我們并不遙遠,隨時隨地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環保的“低碳人”。
學生分組完成低碳生活的倡議書
五、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了什么是低碳生活,也懂得了平時應該怎樣去做可以減少碳的排放。期望我們每個人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讓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教學反思:
通過本活動,提高了學生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熟悉,增強了學生低碳意識和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責任感。學生懂得了低碳生活應該從衣食住用行這些點滴做起,將遏制全球氣候變暖,減少碳排放實實在在地帶入日常生活。活動中,學生暢所欲言,幾個平時內向不愛說話的學生這節課上都踴躍的舉手,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