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實施方案
3、通過課題的研究,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研究教學方法的能力。
四、研究的內容
1、進行片斷與篇章訓練,重點在"自己表達",做到語句通順、連貫。內容詳實,個性張揚。
2、通過讀寫結合,從段到篇,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嚴格的系統的訓練。
3、以現行的教材的習作內容為主。
五、研究的對象
本人任教的六年級(1)班學生共68人。
六、研究的方法
1、比較實驗法: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在自然狀態下進行,選擇2個班為實驗班,本校同年級其他班級為對照班,在進行常規教學的同時強化課后小練筆的訓練。
2、觀察法:以聽課、交流、檢查等形式對學生課后小練筆的訓練進行觀察,并進行分析實驗操作的得失。
3、個案分析法:對典型的學生個別分析。
4、調查法:對學生課后小練筆的興趣進行問卷調查。
5、行為研究法:本著從教育教學的實際中發現問題,并在教育教學中尋找解決問題好辦法的宗旨,在不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的前提下,采取行動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學,以教學促教研,以教研指導教學。
6、經驗總結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總結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小結,調整、完善研究方案。
七、實施遵循的原則
1、差異性原則,由于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同一內容的寫作訓練,也需根據他們的實際,采用合適的方法。能力較低的學生可用照搬法、模仿法,即把學習的課文中的句、段搬用或模仿到自己的習作中。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采用想象法,除了完成作文的一般要求外,還要通過想象寫心理活動,個人感受等等,同時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
2、激勵性原則:加強信息的及時反饋,好的小練筆要發揮榜樣的作用,使課后小練筆效果達到最優化。
3、整體性原則:要緊扣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設計相應的練筆題,突出其整體性,為提高本單元的習作水平作好鋪墊,打下基礎。
八、實施的步驟
實驗時間為1年,即(2011年7月-2011年7月)。
九、組織與管理
十、研究成果表形式
1、課題研究的案例。
2、學生展示(優秀課后小練筆集)。
3、課題研究時的論文。
4、一節課。
5、課題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