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范文(通用3篇)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范文 篇1
一、設計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今年的端午節是在抗震救災與支援災區重建家園的特殊時刻中迎來的,因此圍繞“走進端午”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前準備:
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么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走進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端午說由來
1、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紀念屈原,紀念孝女曹娥,紀念伍子胥,來源于百越民族節日祭
2、端午講故事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
3、小結。
(三)端午話習俗
1、賽龍舟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2、話粽子
(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
(3)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同學們介紹一下自己所知道的不同的粽子。
(四)端午賽詩會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的詩篇,其中主要是屈原的。
(五)談感受,激發情感
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
(六)總結
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但這個節日卻始終傳承了下來。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咱們悠久的歷史,還有那些跟端午有關的人們——屈原、曹娥、伍子胥,還有中國歷史上的百越民族。
經過今天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以后的學習中一如既往的努力前行。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范文 篇2
一、活動時間
6月9日上午
二、活動地點
翠島花城社區
三、活動目的
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參與端午節的一些慶祝活動。同時,通過端午節來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促進鄰里和睦。
四、活動主題
艾香端午鄰里和
五、活動內容
(一)“話端午”演講、展覽活動
1.設置一個主席臺,由故事員或朗誦員站在主席臺上發表演講或朗誦。要求每人講述一個與端午有關的故事或習俗。(發揮居民特長,講講他們眼中的端午,有助于年輕一代對傳統節日有更多感性的了解,更加熱愛如今的美好生活)
2.開展端午知識展覽,設置關于端午節的展板不少于1塊,掛圖不少于10張,圖書不少于50本;邀請故事員講關于“端午節”的2—3個故事。
(二)“傳統廚藝+詩藝”比拼
由參賽者自己準備材料,要求每人制作一道與端午傳統習俗有關的菜肴(本地菜肴、外地菜肴均可),不僅要求菜的色香味俱佳,而且制作者要說出菜所代表的意義,并朗誦一首與端午有關的詩,詩可以是古詩,也可以是現代詩,可以是名家之作,也可以現場自己即興創作。(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與吃有關,端午吃粽子,可算是全國通行的習俗,一般人對此也比較熟悉。但端午節在吃方面還有很多的習俗,而且各地也會有差異,除了南京端午的“五紅”之外,其他地區也都有傳統菜肴,如浙江吃大蒜蛋、吃薄煎餅等。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本活動不僅要做出美味的菜肴,而且要讓每一道菜都帶上端午的色彩、詩意的色彩。評判的標準也必須兩者兼顧)
(三)端午三創“衛生”大賽
設計若干“衛生包干區”,按照參賽人數多少規定由一人或多人承包區內衛生。要求區內物品整潔,無灰塵,無蚊蠅蟲蟻。準備不同種類的綠色植物若干,清掃完畢后,要求參賽者從綠色植物中準確挑選出艾葉,并插于所打掃衛生區內。(“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家家都將菖蒲、艾條插于門楣,懸于堂中,激濁除腐,殺菌防病。艾蒿的莖、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菖蒲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如今的年輕人一般對傳統習俗了解較少,此活動不僅能讓年輕一代積極參與家庭事務,培養他們對家庭的責任,而且也有助于他們了解傳統風俗和自然植物,促進正在進行的三創活動)
(四)傳授“制香囊手藝”
給每位選手分發一塊色彩鮮艷的絲布、一根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細帶子、一張小紙條、一支筆、一些香藥、一付針線,若無香藥也可以綠豆或花生代替。每位選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香囊,在小紙條上寫下祝福和許愿的話,縫于香囊內。要求針腳工整,外形美觀。香囊制作完畢后,可以自帶,也可以送給他人。(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本不僅讓居民自己制作香囊,并且要求在香囊內放入祝福或許愿的小紙條,既滿足了小孩喜歡動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
(五)包粽子比賽
先由老師介紹包粽子的技巧,再給每位選手分發粽葉、糯米等食材制作粽子,評比出誰包得最好、最多(包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活動,但年青一代很大部分已經不會包了,這樣的傳統技藝一定要傳承下去)。
六、獎品
各個活動評出前三名,獎勵粽子一個或咸鴨蛋一個加艾葉一把,其他參與者均為鼓勵獎,獎勵艾葉一把,體現“重在參與,重在開心”的活動原則。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范文 篇3
一、活動目的
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抒發愛國主義情懷為主題,以端午節主題系列活動為載體,不斷深化“中國夢”學習教育,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和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幸福生活,增進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感。
二、活動時間
20xx年6月20日
三、活動內容
1、開展節慶民俗文化活動。結合端午節的特點和內涵,組織開展“粽葉飄香”包粽子、炸糖糕、端午歌謠傳唱、觀看端午節系列視頻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端午文化的獨特魅力;依托“道德講堂”組織端午節民俗講座,開展以愛國名著、傳統經典為主要內容的經典誦讀活動,使學生用心體會端午節蘊涵的意義,激發愛國愛鄉情懷。
2、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端午節期間,積極組織學生和志愿者進社區、養老院,開展清潔、節日慰問、培老人聊天、為老人洗腳等志愿服務,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士等送去糖糕等,陪他們共度端午佳節。
3、開展校園灑掃活動。從科學角度分析懸艾草、掛菖蒲、佩香囊、飲雄黃酒等端午傳統習俗,普及日常衛生保健知識。組織學生進行校園大掃除,整理個人衛生,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意識。
4、制作節日小報。積極組織學生將端午節的內涵、民俗及參與端午節活動的感悟制作成節日小報,并開展節日小報評比和展示活動。
四、活動要求
充分挖掘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端午節主題活動與“中國夢”學習教育活動結合起來,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的活動項目,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創新傳統節日文化活動的形式和載體,體現人文關懷,倡導文明新風;全部活動過程確保安全、有序開展。
五、活動中期
1、確定參加的人員,并告知本次活動的流程,確定服務車輛。
2、確定去敬老院所要表演的節目:如:與老人進行交流,慰問困難老人,幫助老人打掃衛生,與老人一起下棋、與老人一起過生日、觀看文娛節目。
3、購買物品:如水果、零食、生日蛋糕等。
4、制定統一的服裝。
六、活動進程
1、上午8點半點在校門口集中出發 ,老師清點人數,生活部清點所需物品是否帶齊,所有參加人員著統一服裝,帶校徽。安排專人舉旗。
2、9點前到達敬老院9點10分開始逐個慰問老人并與老人聊天并分發慰問品,注意語言、態度、聲調。
3、關注老人情緒變化,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與老人們聊天、下棋等。
4、9:40打掃院子和義工服務。
5、打掃結束后為六月份過生日的老人過生日,并給老人們表演手語舞。文娛節目結束后全體人員與老人們及敬老院工作人員合影留念,打掃好現場后乘車離開。
七、注意事項:
1、切勿亂動老人房間內的東西。
2、不懂的地方及時與工作人員聯系。
3、打掃完房間后及時將老人的東西歸位。
4、 舉止要大方得體,注意措詞用語,切忌在敬老院內大聲喧嘩并注意活動中老人的情緒變化。
5、 及時準備各種道具,同時注意往返及活動中的安全。
6、 遵守紀律,聽從指揮,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