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客營銷策劃方案(精選3篇)
淘寶客營銷策劃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迎新年,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現定于20xx年12月27日下午開展“xx小學第八屆校園淘寶節”活動。本次淘寶節以“低碳生活,快樂淘寶”為主題。進一步深化“讓少年兒童在實踐中體驗”的思想,以“以物易物”等方式,實現舊物再利用;讓學生們在體驗生活角色(如售貨員、顧客、導購員等)的同時,學會交流、合作、關心他人、幫助伙伴;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應變能力、理財能力;提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能力。讓學生在舊物交換的過程中學會認識和使用人民幣,體會等價交換的原則,增強學生的環保觀念、價值觀念,感受數學知識的廣泛應用。
二、活動時間:
12月27日(周三)下午2:00——4:00
三、活動地點:
本校操場
四、參加對象:
全校師生
五、活動準備:
1、活動宣傳
(1)利用晨會和數學的時間向全校學生宣傳本次活動的目的、形式及要求。
(2)班主任和數學老師老師應把本次活動的目的、形式、商品的范圍告訴學生及家長,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3)在校園門口及校園內張貼大海報用宣傳此次活動。(六年級組負責)
2、準備工作
(1)班級發動宣傳學生羅列出自己不需要但是別人可以用的書籍、具、玩具和自己的小發明、小制作等物作為交換對象。
。2)班級成立淘寶公司,選舉管理人員、工作人員,如管理員、推銷員、聯絡員等。由數學老師和班主任老師進行適當的技術培訓。
。3)各班用桌搭建臨時展臺,并為本班自起一個有個性的“淘寶名稱”,對自己班級進行自我宣傳。(如:淘寶小站、快樂商場、愛心超市等)。各班要做好本班的廣告宣傳工作,要有與眾不同的宣傳手段。如:怎么吆喝招攬生意?(訓練學生吆喝時的大聲和大膽)怎么使自己的商品有賣點?(引導學生挖掘商品中除經濟價值以外的人價值)怎么為自己的商品打廣告?(設計好商品的廣告)銷售過程中面對不同消費者進行討價還價時的應對技巧,培養學生的營銷策劃能力(如:海報等)。
(4)活動時,校園廣播播放輕松音樂助陣。(廣播站負責)
。5)全校教師屆時作為顧客參加淘寶交易會。
六、活動要求
1、活動分全校交換和本班級的`物品交換。全校交換時各中隊按場地劃分的地點布置本班級的展臺;本班級交換在自己班級中進行。
2、各中隊參與交換的隊員共20名,其余隊員參與本班或其他班的物品交換。
3、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衛生、紀律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學生在活動期間要爭做一名遵守紀律、行為規范的明人;顒咏Y束后各中隊負責清理本班級展臺的衛生。
七、總結評比
1、活動結束后,學校將根據活動情況評比出若干個“最佳展臺創意獎”和“衛生模范班級”。
2、各班要結合周記、作引導學生回顧活動過程,暢談這次活動的意義和切身感受,并寫下體驗。以班級為單位每班交2篇到數學組老師處存檔。
淘寶客營銷策劃方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1、把握中秋節促銷商機,通過活動內容和活動對象創新避開“價格比拼”和“客源爭搶“的惡性競爭,并給予顧客新鮮感,刺激其消費欲望;
2、提升網店瀏覽量,吸納新客源;
3、打造網店的信譽度,提升顧客忠誠度;
二、活動主題
情濃一生,真心表愛意
活動(一)主題:情系中秋,禮表愛意
三、活動時間
中秋國慶期間
四、活動對象
針對20-30歲的女性顧客。
五、活動內容
“情系中秋,禮表愛意”特惠活動
1、滿100送10元錢的'優惠券,可以用這10元券在小店進行消費。
2、一次購物滿100加2元送項鏈,購物滿200加5元送絲巾。
3、購物滿150元錢免費送貨,贈送免費的精美禮品盒。
4、只要是本店會員,都可以通過在本店購物積分,然后找積分換為我所賣的產品。
5、購滿300元可以贈送假日購物券,節假日購物積分雙倍。
6、活動期間,凡是情侶顧客,獲贈愛情誓言卡一張,參加“最佳情話評選活動,有機會獲得精美獎品。
淘寶客營銷策劃方案 篇3
好的策劃方案,是專業的產物,但它不僅僅是專業的產物。不建立在企業實施能力之上,再優秀的策劃方案,都是沒有用的,都是紙上談兵。對于影樓行業來講,你相信因為有了一個專業的策劃案,你的影樓就能夠從技術到裝備,從品質到成本,從人才到管理,迅速實現質的飛躍嗎?事實上,只有那些在現有條件下能夠實施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專業講究的是公理,而解決方案講究的是特殊性。用公理對付特殊性,如同大炮打蒼蠅。營銷策劃不應該存在經理人角度或企業家角度,只能有一個角度——企業家角度。
先是企業家行為,后是專業行為
毫無疑問,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在營銷策劃上,都是專業的。但它們在為中國企業做營銷策劃時,幾乎盡數失敗。主要可能是,它們過多地運用了“專業”。
因此,即使是把握了顧客需求的特殊性,也仍然不能保證策劃方案的可行性。你對競爭對手了解多少?不解決這個問題,方案就缺乏針對性;你對行業狀況和發展趨勢又了解多少?在行業產生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轉折期策劃要點有何不同?你是領先者、跟隨者或者是挑戰者?不同的取向,不同的市場地位,策劃截然不同。
營銷策劃因其目的不同,方案也大相徑庭。
解決生存和銷售問題,是一種方案;解決發展和營銷問題是另外一種方案。如果你說“從長期看二者是一致的”,那純粹是“坐而論道”。誰只看到戰略和戰術的統一性,誰就會付出慘痛代價;同時,誰忽視二者的統一性,誰也會付出慘痛代價。這當中的分寸,豈是一個簡單的專業問題?
專業當然很重要,但如果專業脫離了深刻的悟性和深厚的經驗積累,專業將演變為“系統性失誤”。
好的策劃方案,肯定是基于專業,但好的策劃案本質上是基于創新思維和獨特理念,這些才是好策劃方案的靈魂,專業只是手段。
營銷策劃是一種企業家行為,不是一種簡單的專業行為。
比如,為什么中國企業建設市場部的歷程如此艱難?盡管原因很多,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不太清楚市場部到底承擔著什么責任,以及承擔這個責任需要什么樣的人物。
我不相信在一個沒有思想、悟性的企業里,能夠產生優秀的營銷策劃。或者說,如果企業營銷高管達不到企業家高度,就不可能真正承擔起營銷策劃,尤其是戰略性策劃的重任。
在此基礎上,引申出下列兩個關鍵性問題:
首先,營銷策劃的企業家角度與經理人角度。
二者的本質區別是,整體思維和局部思維,戰略思維和戰術思維,發展思維和業績思維。
這里并非片面地將企業家與經理人對立起來,而是強調,從營銷策劃角度,不應該存在什么經理人或者企業家兩個角度,只能有一個角度——企業家角度。
其次,專業和專業精神。
專業是一碼事,專業精神是另外一碼事。如果缺乏專業精神,那么專業只能為謬誤披上合法的外衣。
營銷策劃是一種智慧行為,而非技術性的專業行為。當以專業為工具主導營銷策劃時,策劃就失去了專業精神。
營銷策劃,盯住空間和潛力
并不是所有涉及營銷問題的策劃,都能稱為營銷策劃。只有那些涉及企業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的策劃才是。簡單定義,水平方向的擴展可叫做發展空間,垂直方向的擴展可叫發展潛力。
在水平方向上,如何進入更多、更大的區域,如何導入更多的業務,如何開發更多、更豐富的產品,如何拓展更完善的渠道——它們更多支撐著企業量上的增長。
在垂直方向上,如何進入細分市場,如何進行產品升級,如何完善產品結構,如何進入精耕細作,如何建立競爭優勢,如何提高市場地位,如何建立品牌——它們更多支撐著企業價值的提升。
發展空間與發展潛力是兩個相互支撐的要素。沒有空間上的持續擴大,潛力再大,也會挖空;沒有潛力支撐,空間越大,問題越多,包袱越大。
只要企業失去了發展空間,那么,企業很快就會發現,發展潛力越來越小。同樣的道理,如果企業失去了發展潛力,在空間的拓展上,會迷失方向。
中國企業近年來的發展僵局,正是來自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的缺失。中國營銷面臨的考驗也正是如何在新的市場、行業環境下,繼續為企業發展提供空間和潛力。
在過去3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企業的營銷,太過討巧。我們所謂的營銷策劃,超越了基礎工作,要么是三國式博弈,要么是水滸式打斗。
劉備沾了“皇叔”的光,品牌沾了廣告的光;剡^頭來看企業,有多少建立了核心競爭優勢?有多少建立了完善的營銷體系?有幾個企業的功能得到完善?
我們看到的是,許多龍頭企業向著外資搔首弄姿。沒有辦法,我們的企業的確遭遇了發展的瓶頸或天花板。表面看是創新乏力,本質上是營銷策劃能力的極度低下。
銷售策劃,盯住銷售業績
營銷和銷售哪個更重要?這個疑問一直困擾著中國企業。有專家認為營銷更重要,也有人認為銷售更重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不妨換個角度問一問:營銷與銷售,哪個不重要?
這本來就是個偽命題。
營銷是“生和養”的學問,銷售是“用”的學問。
科特勒說,營銷是用產品賣價格;銷售是用價格賣產品。
跨國公司深得其中奧妙。
比如諾基亞,每一款手機出來,都是首先確立一個既給手機也給消費者身份的價格。
然后一路下挫,既分層次覆蓋消費者,同時也不斷地放量。從各層次消費者那里都賺到優厚的利潤。
即便是很能代表所謂品牌本質的奔馳、寶馬,也在用價格最大限度地調整品牌的覆蓋面和銷售業績。
從某種意義上,銷售策劃比營銷策劃更能決定企業命運。原因很簡單,企業能量是由銷售直接賦予的——沒有銷售業績做支撐,企業就不能掙到滿意的利潤。即便是牛氣如勞斯萊斯,沒有足夠的銷量,也得被別人兼并。
中國企業在營銷策劃上存在的問題是,由于能力不足,基礎太差,立意不夠高遠,手段不是太多。而在銷售策劃方面存在的問題則是隨意性太強,缺乏戰略規劃,急功近利。
營銷策劃是一門把握需求和行業變化的學問;而銷售策劃則是一門把握需求和行業連續性的學問。只有把握變化,才能找到創新來源;而只有把握連續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收獲。
決定銷售策劃的因素很多,關鍵因素是對產品生命周期的把握和打造。看看優秀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再看看其他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問題就會一目了然。
中國企業的競爭,過多地集中在了銷售競爭上。而銷售競爭又缺乏通盤考慮。其結局就是以犧牲產品生命周期為代價。本來創新能力就差,產品生命周期又較短,或者,干脆就缺乏產品生命周期意識,那么,企業在聲譽產品打造上就缺乏時間縱深。
康師傅一個紅燒牛肉面賣了十幾年,到現在雖然仍然“就是這個味”,但絲毫不影響它雄居壟斷地位。
而華龍、白象雖然以有限的營銷資源傾力打造聲譽產品,但始終無法打造出一個能夠真正站住腳的品項。不是沒有好產品,就是打造不出來,而且產品個個短命。而它們能夠從行業中脫穎而出,無非是它們的主導產品的生命周期相對較長。
我們看到的是,許多龍頭企業向著外資搔首弄姿。沒有辦法,我們的企業表面看是創新乏力,本質上是營銷策劃能力的極度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