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會獎勵活動策劃方案(精選3篇)
年會獎勵活動策劃方案 篇1
活動目的:
提升銷售業績,建立起消費者信賴的受眾品牌。
活動時間:
逢每周五下午6點至晚上9點
活動地點:
各地區加盟店
活動對象:
過往人群(可拓展范圍)
活動負責人及主要參與者:
1、各地區彩殼飛揚店。
2、【彩殼飛揚】策劃部:負責設計策劃。
活動內容概述:
凡光顧彩殼飛揚店者均可以參與“轉轉盤抽獎贏大禮”的活動機會,參與抽獎活動者將有機會獲得彩殼飛揚店送出的代金券和禮品。(禮品送完即止)活動規則:
凡是在指定時間內光顧彩殼飛揚店,即可參加幸運大轉盤抽獎優惠活動。(數量有限,送完即止)活動流程如下:
1、轉動轉盤一次即為抽獎一次,消費一次即可一次抽獎機會(依次類推)。
2、抽獎獲得獎品者即時兌現。
3、代金券現場即用,不派發留候使用。
活動轉盤項目【獎品大禮】:(也可以自行決定禮品)。
1、謝謝參與;
2、免費數碼包一個(50個);
3、贈送數據線(30條);
4、15元代金券購買有線耳機;
5、謝謝惠顧;
6、購買藍牙耳機買一送一;
7、20元代金券購買內存卡;
8、購買移動電源送一副有線耳機;
9、30元代金券購買移動電源;
10、謝謝參與。
兌獎說明:
1、必須掃描關注“彩殼飛揚”官方二維碼,才能進入大轉盤活動區進行活動。
2、抽獎者中獎后,工作人員需當場核對并兌現獎品。
活動人員安排:
各店自行安排。
活動工作準備:
1、活動前必須將抽獎物料制作好,設計好相關宣傳物料并在微信平臺上宣傳。(策劃部已經設計好給到各位去制作)
2、店員活動前做好動員溝通,在消費者進行購買消費時熱情對其宣傳告知有“轉轉盤抽獎贏大禮”參加幸運大轉盤活動。
3、消費者抽獎獲獎后,工作人員必須對送出禮品代金券等做好相關登記,并向公司反饋有關數據。
年會獎勵活動策劃方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十一月十一日,是年輕人的一個另類節日,因為這一天的日期里面有連續四個“一”的緣故,這個日子便被定為“光棍節”。
“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乃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誕生于南京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 “光棍節”的氣氛,也漸漸向社會彌散。《單身情歌》將成為這天的熱門歌曲,在“光棍節”,借這首歌唱出“找一個最愛的深愛的想愛的親愛的人來告別單身”,這唱詞,其實也是年輕人的愛情宣言。“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都市青年流行的慶祝形式。然而,卻也有很多學生尤其是大學生在這天夜里獨自醉酒,不醒人事。其中的種種原因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二、活動目的: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大家聚在一起,一起討論一下大學生戀愛的利與弊,談戀愛在大學里究竟是必修還是選修,究竟該如何去修?又該如何處理好男女生之間的關系?在活動結束后,希望大家都能有一番收獲,對于交友問題也有個更深的認識,不再盲目也不錯過美麗的愛情。
三、活動時間:
20xx年11月11日晚7:00——9:00。
四、活動開展:
1、主持人開場,對所到嘉賓至歡迎詞。同時點明此次活動的目的,講解“光棍節”的由來。
2、集體觀看電子版愛情故事,烘托氣氛。
3、班委開場講話,討論會正式開始。
4、同學們和老師一起開始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對大學生談戀愛的一些看法,以及自己一些親身體驗等。
5、小游戲,小節目表演。
6、指導老師為大家講述自己的一些獨特見解。
7、總結,晚會圓滿結束。
五、準備工作:
1、教室申請及布置。(生活委員負責)
2、嘉賓邀請。(學習委員負責)
3、活動主持(體育委員負責)
4、活動現場氣氛調動(組織委員負責)
5、活動中節目表演(文藝委員負責)
6、活動前、中、后期宣傳(宣傳委員負責)
7、總策劃,細節商議(團支書負責)
8、活動整體把握(班長負責)
六、活動參與者:
xx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班全體同學。
年會獎勵活動策劃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3.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ppt課件:不良費糧食。
活動重難點:
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成果,不能浪費糧食。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出本課主題。
·教師播放課件圖2,然后向幼兒提問:這些是什么?(餃子、饅頭、包子、蛋糕)知道他們從哪里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出來的。)·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討論,自由交流。幼兒回答后教師給予表揚。
2.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3-5《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了解香噴噴的米飯是怎樣來的?并學習兒歌《愛惜糧食》。
3.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6-7圖《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了解包谷、小麥的生產過程,知道種糧食很辛苦,要經過犁地、選種、播種、施肥、田間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師:農民生產糧食的過程是怎樣的?(艱苦的。)我們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呢?
·幼兒討論后回答。
4.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8-9圖《議一議》,說說誰做得好。
·教師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結合幼兒的平時表現,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應該怎樣做。
活動反思:
進餐是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針對我班幼兒目前進餐時"不想吃"、"不會吃"、甚至"吃一半、掉一半"的現象進行《不浪費糧食》的社會活動,通過活動使我們的寶寶懂得要珍惜糧食。 在這次活動中我通過幻燈片引導孩子們觀察米飯、饅頭的由來,觀察小麥和包谷的生長過程和農民伯伯勞作的場景,不學習兒歌《愛惜糧食》,讓寶寶們體會到了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飯時不能掉飯粒、剩飯菜,要愛惜糧食。當然這種社會性的情感教育對于小班孩子來說相對不太好理解,為此我們結合孩子們的日常進餐繼續開展這一教育。
在平時進餐時,我們耐心地指導孩子們正確的握勺方法,培養他們安靜進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并引導寶寶回顧社會活動《不浪費糧食》,幫助幼兒了解飯菜的由來,使孩子們逐步懂得尊重勞動者的勞動。通過我們反復的指導,有效的表揚與獎勵,使孩子們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強了孩子們對他人的尊重,從而讓孩子們真正感悟到"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
兒歌《愛惜糧食》
香噴噴的米飯哪里來?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來。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來?
金燦燦的稻谷脫出來。
金燦燦的稻谷脫出來?
農民伯伯種出來,一粒稻谷一滴汗,愛惜糧食理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