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小學的美術(shù)教案小學教案美術(shù)學科(精選7篇)
適合小學的美術(shù)教案小學教案美術(shù)學科 篇1
教學目標:
1、能說出幼兒園吸引人的活動,活動中的人物有哪些特點,環(huán)境又是怎樣的。
2、敢于嘗試使用多種表現(xiàn)方法,能通過繪畫表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
3、講解動態(tài)人物及活動場景的表現(xiàn)方法,舉一反三,使學生掌握人物及場景的畫法。
教學重、難點:
1、能積極、主動地參與了課堂教學活動全過程,并積極動腦、大膽構(gòu)思創(chuàng)作。
2、記憶畫對一年級孩子有一定難度,通過觀看錄像,讓孩子重溫幼兒園的生活,由此獲得啟發(fā),敢于表現(xiàn)。
教學準備:
師:1、了解班內(nèi)學生來自哪些幼兒園。
2、拍攝幼兒園錄像片:門口、活動場所、班級、老師、小朋友們活動場面。
3、準備一張可貼全班孩子作品的大紙,寫上課題。
生:彩色筆、油畫棒、水粉工具、其他廢舊材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階段:(導學案)
說出幼兒園吸引人的活動,活動中的人物有哪些特點,環(huán)境又是怎樣的
二、展示階段:
(一)、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興趣)
1、放錄像。(只放一兩個幼兒園的特色鏡頭。)——定格
2、問:這是什么地方?學生反應熱烈,都看出是幼兒園。
3、猜猜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這會兒在干什么?——引導回憶。
4、大家猜測得對不對?——接著往下看。(孩子們在活動器械上的活動場面——勾起回憶和對幼兒園的留戀。)
(二)、新授
想念幼兒園嗎?
1、最想念幼兒園的什么呢?討論、踴躍說出自己的想法。
2、引導欣賞課本上的圖片。
(1)看看這些小朋友最難忘什么?
(2)好好看看他們是怎么表現(xiàn)的?
3、請組內(nèi)同學討論,各組派一名代表說說作業(yè)設想。
三、反饋階段:
1、學生繪制作品,老師巡回指導。(及時鼓勵大膽創(chuàng)新的作品。)
——小結(jié)
2、完成后的作品貼到大紙上。
3、每個小朋友簽上自己的名字。
4、拍攝作品,準備寄往各個幼兒園。
四、課堂小結(jié):
請父母幫忙制作空白賀卡,在上面貼上自己的作品,寫上祝福的話,送給老師或好朋友。
給合元旦提示孩子們可把作品當作禮物送給幼兒園的老師和朋友,表達你對老師的感謝。
第二課時
一、預習階段:(導學案
了解動態(tài)人物及活動場景的表現(xiàn)方法,舉一反三,掌握人物及場景的畫法。
二、展示階段:
(一)、引導階段
教師在課前要充分準備,了解幼兒園開展活動的情況,在課堂上有的放矢、有重點地啟發(fā)學生進行構(gòu)思。通過談話法引入課題,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作品,了解作品中動態(tài)人物及活動場景的表現(xiàn)方法,使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1、放錄像(幼兒園一兩個景點)。
2、問這是什么地方?孩子們猛然發(fā)現(xiàn)是自己以前的幼兒園,個個都很興奮。
3、大家離開幼兒園已經(jīng)兩個多月了,想念幼兒園了嗎?
4、老師把幼兒園搬來了,展示模型幼兒園。學生會興趣大增,熱情高漲。
(二)、發(fā)展階段
1、放上課鈴聲,上學時間到了,小朋友該進幼兒園了。老師用泥捏一個自己放進幼兒園。
2、放錄像,觀看捏造泥人的放法和步驟。
3、引導欣賞課本上的泥塑作品。
4、作業(yè)要求:用泥做一個幼兒園老師、小朋友或自己。要表現(xiàn)出他在干什么,想辦法不讓泥人跌倒。
三、反饋階段:
學生制作,師巡回指導。鼓勵標新立異,培養(yǎng)獨立思考(或組內(nèi)成員共同商討后)的能力,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jié):
把制作好的泥人放入模型幼兒園中,位置自定。可適當用實物或泥捏樹或其他東西。
插上寫有主題的牌子——難忘幼兒園。
五、教學反思:
記憶畫對一年級孩子有一定難度,通過觀看錄象,讓孩子重溫幼兒園的生活,由
此獲得啟發(fā),敢于表現(xiàn)。
適合小學的美術(shù)教案小學教案美術(shù)學科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通過玩泥巴的游戲活動體驗感受泥性,嘗試并掌握幾種玩泥的基本方法。
情感:通過游戲活動,共享玩泥巴的快樂,初步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通過對玩泥過程知識及技巧的探索,培養(yǎng)初步的感知能力、口頭發(fā)表能力、與人合作能力及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索感知泥性,歸納玩泥的幾種方法。
感受、探索、泥性及口頭表達。
課前準備
學生:小水桶、毛巾、可塑泥、可用來印紋的小物品
教師:教學圖片、媒體素材、不同干濕的泥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階段:(導學案)
探索感知泥性,嘗試并掌握幾種玩泥的基本方法。
二、展示階段:
(一)、導入:
教師拿出三個布袋,內(nèi)有三種濕度不同的泥巴。引出問題: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嗎?鼓勵學生上前摸一下,聞一下布袋。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觀察:用簡單的形容詞,回答自己的感覺,如:柔軟、泥土氣息等。
揭開謎底:是泥土。你們想玩嗎?
出示圖片欣賞,初步認識泥塑藝術(shù),了解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種類。觀賞作品
簡介幾種泥巴的用途。
(二)、感受實踐:
1.到戶外,提問:你玩過泥巴嗎?你是怎樣玩的?玩時有什么樣的感覺?與學生一起無主題的玩泥巴游戲,提出問題:怎么才能讓泥變得不粘呢?你還有其它辦法讓泥變得不粘嗎?大家試一試!
學生分組交流,發(fā)表自己對泥的不同感受。找到問題答案:泥巴太濕的時候,可以經(jīng)過摔打后濕度適中;泥巴太干時,可以加點水攪和一下,即可。
泥巴聽話嗎?你還能讓聽話的泥巴變成什么好玩的東西嗎?你用泥巴做了些什么?它們是什么東西?干什么用的呢?
成組討論問題。講一講自己的見解與看法。
2.講解泥巴是如何被運用的。
根據(jù)自己的作品,說一說自己用了多少種技巧來玩泥巴?來聯(lián)想一下還可以用哪幾種其他的方法?
3.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東西與泥巴有關(guān)?
三、反饋階段:
建議: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來做東西,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力求與眾不同。
看誰做的圓球最圓?看誰做的泥條最長?
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要指導和提示學生通過觸摸、觀察、嗅覺、摔打、重量來更為細致的感知泥性。
教師經(jīng)過講解、評比后給予適當?shù)莫剟睢?/p>
四、課堂小結(jié):
整理現(xiàn)場,清潔衛(wèi)生。
引導學生把工具清洗干凈放回原地,打掃地面衛(wèi)生,給自己清理。
第二課時
一、預習階段:(導學案)
橡皮泥進行文具造型的方法: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裝飾。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展示階段:
(一)、引導階段:
猜謎語:說一說你的一種文具的形狀、大小、功能,請大家猜一猜是哪種文具。(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并抓住每種文具的特征。)
看老師制作的文具使用了什么材料?(橡皮泥)
大家試著用橡皮泥做一枝鉛筆,看誰做的像,請他介紹一下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出示幾種造型、花紋獨特的鉛筆,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在橡皮泥做的鉛筆上裝飾上這么好看的花紋,試著做一下。
通過制作,總結(jié)出用橡皮泥進行文具造型的方法是: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裝飾。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再分組合作用橡皮泥制作一下其它的文具,比比哪一組做的最多,造形最新穎獨特。
引導學生搓成不同的線、捏成各種的點和立方體、長方體形象進行組合,如制作鉛筆盒時,可制作方形、橢圓形等外形,并可夸張其長短及粗細,并裝飾上小花紋,使制作的文具更有新意。
三、反饋階段:
在充分肯定學生大膽、自由的設計基礎上,進行相互欣賞和交流,進一步鼓勵學生設計出更新穎的學習用品。
四、課堂小結(jié):
要求學生制作前鋪一張舊報紙在桌子上,以免把桌子弄臟。制作結(jié)束后,要及時收拾剩余的橡皮泥。
五、教學反思:
在利用橡皮泥制作文具時,有的學生提出:做出來的有些文具根本就不能用,這叫變廢為寶嗎?我告訴孩子們,雖然這樣的玩具不能用,但它們很有裝飾性,可以裝飾我們的生活。同時提出,希望同學們能設計、制作出可以用的文具,真正的變廢為寶。
適合小學的美術(shù)教案小學教案美術(shù)學科 篇3
教學對象:一年級學生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一、教養(yǎng)方面
感知圓形、方形、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見的基本形。
二、教育方面
在合作競賽中,嘗試交往與共同努力獲取成功的樂趣。
三、發(fā)展方面
在嘗試中體驗各種材料工具表現(xiàn)圓形、方形、三角形物象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用圓形、方形、三角形概括、觀察和表現(xiàn)物象。
教學難點:
感受圓形、方形、三角形不同形狀特征和概括表現(xiàn)物象。
教學準備:
欣賞圖片、課件,圓形、方形、三角形實物
作業(yè)要求:
能用線繪的方法表現(xiàn)圓形、方形、三角形的物象。
教學過程:
一、啟動主體
表演激趣引入:今天請來了三位小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引出圓圓、方方、尖尖,板書課題。
二、發(fā)揮主體
1、 講圓圓方方的故事,讓小朋友們在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中認識圓圓方方,并了解他們的作用與關(guān)系。
2、 說一說見過那些圓圓方方,分小組分角色看誰說得多。
3、 播放多媒體課件,欣賞“衣、食、住、行”中的形。
4、 欣賞大師與小朋友的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我們的畫與大師的畫比一比,美在哪里?
三、發(fā)展主體
做一做、畫一畫用圓圓方方尖尖組合成美麗的畫面。
教學總結(jié):
我學會了什么?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我最喜歡什么?
適合小學的美術(shù)教案小學教案美術(shù)學科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回憶并用自己的眼睛觀察雨中的世界、下雨時的情景。能利用色彩、粗細、疏密、節(jié)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chuàng)造地表現(xiàn)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過程與方法:嘗試體驗下雨給人與動物帶來的不同感受,鍛煉學生以色彩、線條再現(xiàn)情景的能力。嘗試各種雨滴的表現(xiàn)方法,通過實踐讓學生了解表現(xiàn)事物和情景可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鼓勵學生樹立信心,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簡單了解自然現(xiàn)象的形成,初步知道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的道理。充分體驗聽雨、看雨、玩雨的樂趣,并引導學生感受人間的親情、友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回憶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到的雨中的世界、下雨時的情景。
教學難點:
能用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來表現(xiàn)獨特的視野。
教學策略:
在課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作用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條件,引導學生學習。在本課設計中,我充分整合了語文、音樂、美術(shù)課程資源并利用音像資料與圖片,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雨天地情景。在此基礎上,我再要求學生通過交流與表演增強人物造型感受,為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的目的是通過聽、看、說、畫等手段來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精心設計的提問開拓學生的思路,當學生頭腦中的形象達到化的時候,再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情境導入師:播放下雨時的錄音。這是什么聲音在響呀?讓我們一起豎起小耳朵仔細聽。
師:剛才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生:雷電的聲音
生:暴風雨的聲音
生:下雨的聲音
師:下雨真好呀,滋潤了大地,凈化了空氣。大家喜歡下雨天嗎?(喜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雨,親近一下雨,出示課題《下雨啦》。
以聽覺導入新課,從多個角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更好地開展新課學習奠定基礎。
講授新課師:有一首古詩《春夜喜雨》就描寫人們對雨的喜愛,大家那么喜歡雨,有誰知道,雨是怎樣形成的?
(課件展示雨的形成過程)
師:雨形成的基本過程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受冷凝結(jié)成小水點或小冰晶,小水點或小冰晶相互碰撞、并合,變得越來越大,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當?shù)涂諟囟雀哂贠℃時,便是雨。
師:說一說自己經(jīng)歷過下雨時的感覺。
生:下小雨時,雨點淅淅瀝瀝地飄下來。下大雨時,雨點很大很急,發(fā)出嘩啦啦的聲音,雨點連成線。狂風暴雨時,雨水被風刮著打到臉上很疼,風夾雜著雨斜打著雨中的人,天空中落下的急雨使地面泛出一片白。
師:同學們說得這么好,那你細心觀察過雨點像什么嗎?
師:根據(jù)學生的描述,請幾名學生到在黑板上畫出雨點的各種樣子。(邊聽邊畫)
師:看大家畫的這么有趣,我再來考考你們,(教具展示)這么大的烏云低下只有幾絲雨線,你覺得她像大雨還是小雨呢?----小雨
追問:你怎么知道是小雨的。(表揚你說得真清楚)
生:又細又小又少的點和線組成。
師:不過下雨,不一定下的是小雨對不對,你看大雨來啦(教具展示)
這雨大不大啊大雨還要問問你們大雨和小雨的區(qū)別呢。誰來說一說。
師生共同總結(jié):蒙蒙細雨一般用稀疏的線、柔軟的線表示。
滂沱大雨一般用粗重的線、密密的線表示。
雨的方向一般用隨風而動的斜線表示。
師:小雨點下呀下,它們來到田野里,田里的麥子會怎么樣?來到森林里,小動物們會怎么樣?來到大街上,大街上的人們又會怎么樣?來到校園里,小朋友們會怎么樣?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下雨的情景,說說下雨時人們的表情和感受,想象自然界中動物們有哪些表現(xiàn)?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的小朋友和小動物們是怎樣躲雨的請大家翻開書。你喜歡書上的那幅作品,為什么?
師:今天老師也想教你們一種簡單的方法快速的畫雨中的人物,同學們來看這,我先要介紹你倆樣神奇的工具:刮畫紙、竹筆她們的神奇之處,一會兒你并發(fā)現(xiàn)啦。
師:(拿竹筆直接在刮畫紙上畫)先畫一個媽媽的頭還有孩子的頭,媽媽的衣裳和連衣裙被風吹起來了,送給小朋友一件小心高興的揚著倆小手邁著小腿就要往雨里沖,媽媽在雨里追。
師:畫面里面還缺少什么呢?(雨傘)
師:你看雨中什么人物動態(tài)都有呢?雨中的人物都有了,你覺得天空中還還缺少點什么-----雨滴。要是讓你們畫雨你會畫什么雨呢?(大雨小雨風雨)
師:畫大雨的時候可要耐心的話打在雨傘上會出現(xiàn)疲沓疲沓的聲音落在底下會形成一圈一圈的水花。
師:接下來我想問我們的小朋友,你會畫什么呢。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相信你們一定能把這幅畫畫好。如果你們總做這樣細心的孩子,去觀察大自然,你會發(fā)現(xiàn)更多更美的景物呢!我們隨時都可以用我們的巧手去描繪它們。
學生觀察和感受下雨的過程場面。了解雨是自然現(xiàn)象,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
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雨滴的表現(xiàn)手段,總結(jié)出線條表現(xiàn)雨滴的形式。
指導學生看課本,分析了解藝術(shù)家是怎樣表現(xiàn)雨的。
教師以示范形式展示刮蠟紙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同時示范創(chuàng)作構(gòu)思,為學生樹立一個榜樣,使之掌握動手操作技能。
學生創(chuàng)作1.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下雨的情景。想表現(xiàn)怎樣的一種雨?人們穿戴什么樣的防雨工具?雨中和什么人在一起?
2.可以從雨中的人物著手表現(xiàn),然后再添加上環(huán)境。表現(xiàn)在站牌下等車,還是在路邊行走,還是剛走出家門?
3.下功夫?qū)⒂戤嫵鰜怼2荒芗痹辏心托牡禺嫵鲇挈c,點和線要有疏密變化。
根據(jù)作業(yè)進度作有序的引導,使作業(yè)能步步深入。注意畫面收尾工作。幫助兒童能較完整地表現(xiàn)下雨的氣氛,以及人物與雨點的對比關(guān)系。
作業(yè)評賞把學生完成的作品貼在展示臺上展示。
師:互相觀摩并說說自己的畫面表現(xiàn)。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講評線和點的運用和表現(xiàn)。
師:教師在全班學生面前對表現(xiàn)大膽、畫面生動有趣的作品進行表揚,以帶動全班學生整體表現(xiàn)水平的提高。
師:淅瀝的小雨是快樂的,從天空中飄飄悠悠地落下來,滋潤了大地,希望大家在這節(jié)課后,能夠更加仔細地觀察雨,思考一下,雨還會給我們?nèi)祟悗砟男┎煌挠绊?
適合小學的美術(shù)教案小學教案美術(shù)學科 篇5
一、預習階段:(導學案)
學生感知秋,拓寬視野,學會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手段。
二、展示階段:
1、拿出上節(jié)課半成品作業(yè),師生欣賞點評。
2、師小結(jié)
3、師用撕紙的方式示范作品:秋果圖。展示作品,師:老師用撕紙的方式表現(xiàn)了秋天,還能用什么方式來表現(xiàn)?
學生回答。
4、欣賞作品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表現(xiàn)秋天的作品。(師引導學生從色彩、構(gòu)思、造型等方面進行欣賞,課件展示大師及學生表現(xiàn)秋天的作品。)
三、反饋階段: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秋天。
(2)加上細節(jié),使畫面更豐富。
(3)注意要用上秋天的色彩。
2、師:“那接下來就讓我們拿出材料表現(xiàn)一下你們心目當中的秋天吧!”讓小朋友說說自己準備的材料,準備表現(xiàn)秋天的什么。
2、學生分成五大組,拿出不同材料進行作業(yè)。(放音樂)
3、教師巡回輔導,并頒發(fā)“紀律獎”
四、課堂小結(jié):
1. 分小組展示作品,要求各小組代表用簡單的語言,對作品進行欣賞評述。
2.組織小朋友舉辦作品發(fā)表會,談談自己創(chuàng)作的感受。
適合小學的美術(shù)教案小學教案美術(shù)學科 篇6
課題:電腦美術(shù)
學習領域:綜合探索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打開電腦并進入操作系統(tǒng)畫圖程序的界面。
2指導學生采用界面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繪畫和復制、粘貼游戲。
3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創(chuàng)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shù)課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采用界面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繪畫和復制、粘貼游戲。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采用界面上的繪畫工具組合新穎的畫面。
作業(yè)設計:利用復制、粘貼的功能組合畫面。并且可以用改變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電腦繪畫,并且用畫圖軟件畫了很多漂亮的畫,那么你們用畫圖軟件畫過那些畫?都用到了畫圖軟件中的那些工具?
生:鉛筆工具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幅同學的電腦作品,是一只小鳥,可是它很孤單,它想讓同學們?yōu)樗乙粋同樣的伙伴,可以用什么辦法去找呢?
(二)新授階段
生:用手來畫,畫一個和它一樣的。
生:用電腦繪畫。
師:用那一種方法更簡單?
生:電腦繪畫
討論:從畫圖軟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
(讓學生上講臺來找給大家看。)
師:請同學們試一試,一起來制作更多的。
生: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電腦繪畫有趣吧!老師也非常喜歡用電腦繪畫。
想不想和老師共同完成一張電腦畫?
生:想。
師:我來操作,你們幫我思考。(講解繪畫過程)
(三)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輔導
(四)互評
(五)總結(jié)
課后反思:
使學生能掌握畫圖程序上菜單的功能及畫圖工具的使用。.指導學生運用畫圖程序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繪畫,復制,粘貼和翻轉(zhuǎn)。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創(chuàng)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shù)課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電腦美術(shù)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在掌握運用復制和粘貼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運用翻轉(zhuǎn)的功能進行花邊圖案的設計與制作。利用矩形,橢圓形,線形等工具進行花邊圖案的創(chuàng)作設計.。通過電腦屏幕引導學生鞏固認識畫圖程序窗口請學生按程序打開電腦進入畫圖界面復習復制和粘貼的操作過程,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與興趣.讓學生利用復制,粘貼,變化和翻轉(zhuǎn)制作一副獨特,有趣的花邊圖案.鼓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chuàng)作和繪制。
適合小學的美術(shù)教案小學教案美術(shù)學科 篇7
我的家(記憶畫)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記憶能力及繪畫表現(xiàn)能力。
2,陶冶學生愛家、愛家人以至更愛自己的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家》的錄像片斷等。
教學重點: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家庭環(huán)境,憑記憶選擇一個最美的角度默畫出來。
教學難點:要扣緊主題,以一事一景來完成作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注意檢查學生學習用品)
二、導人新課:欣賞《家》的錄像片斷,導人新課。
三、講授新課。
1
啟發(fā)談話:家是溫寨和團圓的代名詞。大家認真地去觀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現(xiàn)在請幾個同學來說說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廳、臥室、書房、廚房、陽臺……)今天,我們就是要把這些最美的地方畫下來。(板書課題)
2
讀畫(出示范圖,引導學生欣賞教材范圖,分析作品中的構(gòu)思和畫面處理效果)9臥室的一角、客廳的一角、書房的一角、陽臺上、我的小天地……
3,小結(jié):從構(gòu)思角度來看,一張畫不可能畫出家的全貌,我們可選擇一景一事來表現(xiàn)。教材中的學生作品畫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個側(cè)面,表現(xiàn)手法不同,但都從不同的角度較好地表現(xiàn)出《我的家》。
4作畫步驟,邊講邊示范。
①構(gòu)思:即確定主題,選擇角度。同學知道老師平時最愛寫毛筆字,老師就畫書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據(jù)構(gòu)思輕輕地把景物畫出來,注意選擇你認為最美、最人畫的地方,要突出主體部分,詳略得當。
③修改:注意畫面構(gòu)圖,線條的流暢明了,富有童趣。
5饣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藝術(shù)性。
四、學生完成作業(yè),教師巡回輔導。
五、小結(jié):
表揚畫得較好的、有進步的同學,作業(yè)給全班同學觀摩;同時也指出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回去對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節(jié)課再給這幅畫涂上色彩。
第二課時
一、組織談話。
上節(jié)課,大家已經(jīng)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畫了一個o稿子,這節(jié)課,我們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講解上色方法,強調(diào)畫面效果。
1,大家根據(jù)自己的意圖,可用蠟筆、水彩、彩色水筆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協(xié)調(diào)、美觀、鮮艷的效果。
2.上色步驟:
①從整體人手,確定主色調(diào)。
②刻畫畫面主體,描繪美的感受,使畫面達到表情達意效果,進一步體現(xiàn)愛家的思想感情。
③結(jié)合主體,搭配好背隸顏色,使畫面色彩協(xié)調(diào)、美觀,給人一種美的感覺。
3,結(jié)合以上步驟,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想法,教師進行小結(jié),并鼓勵學生大膽用色,表達美的感受。
三、學生上色彩,教師巡回指導。
四、講評學生作業(yè),表揚造型和用色較好的同學,對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提出改進方法。
小學二年級美術(shù)教案:惠安小姑娘(立體紙工)
教學目的:
學習立體工藝的基本技法,以及簡單裝飾
的技能,培養(yǎng)耐心細致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閩南地區(qū)的民風民俗,進行"服飾
美"、"著裝美"的審美教育。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
-、組織課堂紀律。
二、談話導入。
1。談話:福建泉州地區(qū)惠安女的服飾十分獨特,令人
難忘。她們用大花頭巾包裹頭部,戴一頂_
圓形尖頂斗笠,上衣短窄,露出腰部的肚臍,下
身是寬松的大褲管,當?shù)厝丝偨Y(jié)為"封建頭、民
巨肚、節(jié)約衫、浪費褲"。
2.讀畫:本課制作小人偶的方法比較簡單,用一個紙筒(衛(wèi)生紙的內(nèi)芯)、一個乒乓球就能組成惠安女的基本形,然后根據(jù)惠安女的服裝特點用彩紙進行裝飾。尤其要突出花頭巾、短上衣,惠安女上衣的顏色以天藍色、淡綠色、粉紅為多,褲子則多是黑或其它深色調(diào)的。
3.制作步驟:(1)用白乳膠將乒乓球粘在紙筒上。
(2)用彩紙在紙筒上裝飾惠安小姑娘的服飾,裝飾時要注意上衣要短,還可以用銀色紙做人偶的腰飾。
(3)用彩筆在乒乓球上畫出五官,建議學生可畫不同的表情。
(4)將一塊三角形彩紙貼在小人物頭部做頭巾。
(5)鼓勵能力強的學生做出不同造型動態(tài)的小人偶。
三,巡回輔導。要由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既要照顧全班同學,又要注意對個別同學的幫助。
四,進行小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