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研活動方案范文(精選5篇)
小學科學教研活動方案范文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提高我校少年兒童的科學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特此舉辦實驗小學科技節活動。活動期間將通過豐富多彩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動,激發廣大學生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促進學校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本次科技節以“體驗創新”為主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活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展示實驗小學師生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采。
二、活動主題
放飛科技的夢想
三、活動時間
20xx年11月7日―11月30日
四、活動要求:
1、時間安排:
11.7~11.9宣傳動員階段;
11.10~11.25活動競賽階段;
11.28~11.30總結表彰階段。
2、體現特色、突出個性。各班在組織活動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注重實效,做到以班為本,以學生為本,緊密結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注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發揮創造性、能動性,突出每個班級的個性特色。另外學校將在活動期間組織有關的指導活動。如:通過國旗下講話舉行“科技節”開幕式;紅領巾廣播電視臺播放科普科技影片節目,讓學生獲得作文、制作等的創作靈感;科技信息組將會同美術組老師在課余時間安排科技繪畫創作的講座和指導。
3、做到分工負責、責任明確、準備工作充分、宣傳到位、發動有力、體現協作精神。各個活動的負責人要盡職盡力,全程參與,有始有終,確保本次科技節圓滿、成功的進行和完成。學校將視情況專門設立優秀組織獎和科技輔導員獎。
五、活動內容
(一)科普宣傳
1、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做好校主題科技節宣傳發動工作。
2、校電子顯示屏更改宣傳橫幅,組織各班進行以“放飛科技的夢想”為主題的板報設計與班級布置,創設濃郁的科技節氛圍。
3、利用紅領巾廣播進行宣傳、普及科學知識,在師生中倡導熱愛科學、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
4、組織好《科學大眾》的閱讀、使用和比賽。
5、舉行以“放飛科技的夢想”為主題的大型圖片展。
(二)科普實踐
1、主題宣傳
以“放飛科技的夢想”為主題,邀請科學方面的專家舉行科普講座,向學生宣傳科技節活動方案,并鼓勵學生踴躍參加各種比賽活動。
2、科技小發明
(1)參賽對象:各班組織學生開展小發明活動,每班上交1份科技小發明實物和作品介紹。
(2)作品要求:從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入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力求創新、實用,貼近生活。作品要區別于普通的小制作,鼓勵原創。
(3)上交時間:11月28日前
(負責人:陳斌)
3、科技小論文
(1)參賽對象:3-6年級,三、四年級每班上交2篇科技小論文,五、六年級每班上交3篇科技小論文。
(2)作品要求:觀察類、實驗類、說明類均可。針對發現的某一現象,通過觀察、實驗、文字說明或圖解等方式寫一份小論文。探究過程要完整,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研究分析,得出結論等幾個步驟;數據材料要準確,可附表格,圖解,照片等。字數不限。
(3)上交時間:11月28日前。
(負責人:蔡敏)
4、兒童科技幻想畫
(1)參賽對象:全校學生,每班上交作品不少于2份。
(2)繪畫要求:以“放飛科技的夢想”為主題,參展作品尺寸為210mm×297mm(A4紙),畫種及材料不限,橫豎均可,
(3)參賽辦法:作品一律在背面右下角貼標簽,寫上班級、姓名、作品名稱。
(負責人:洪穎琪、美術組)
5、快樂動手
人有多大膽,紙能有多長(測試時間2分鐘)
(1)要求:徒手撕1張A4紙,越長越好。
(2)材料:A4紙2張(1張備用)
(3)工具:雙手
(4)規則:1。制作紙條時,紙條不可斷裂,發生斷裂情況可以在較長段紙條上進行再制作,不可將已斷裂的紙條以打結等各種方式再行連接;2。在測試區域,兩名學生各按一段固定,懸空平行拉直,示意裁判測量邊緣與邊緣之間的垂直距離;3。測試時間2分鐘,按照長度排出名次。
(負責人:甘智剛、馮濤、馬蓉)
(三)成果展示
11月28――29日評比黑板報、科普繪畫作品、科技小制作。
黑板報及班級布置按年級設一、二等獎。
科普繪畫作品、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報按年級設一、二、三名單項獎。
六、總結表彰
1、通過校園網站、紅領巾廣播、校報等多途徑展示在科技節中涌現出來的優秀學生作品。
2、科技節閉幕式上頒發科技節“優秀學生獎”、“優秀組織獎”以及“優秀科技輔導員”獎。
小學科學教研活動方案范文 篇2
一、主題的提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而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即原有認知結構)與從環境中主動選擇和注意的信息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心理學研究還表明,學生總是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來建構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他們在進行學習活動時,頭腦里并不是一片空白,通過以往的學習實踐或日常生活,他們已經歷史地形成了對于學習的諸多問題的基本知識經驗,這些知識經驗有時與正確的科學概念并無沖突,但有時則與正確的科學概念大相徑庭,他們的這些知識經驗稱為教學中的“前概念”。
學生的許多前概念是潛在的,這對他們的許多科學活動如觀察、理解、應用知識及解決問題等都產生重要影響,有時起消極作用。而我們傳統的教學往往只關注于新知識的傳授,但科學概念的傳授并不能自動地校正學生原有的甚至是錯誤的概念,在教學之后,學生往往仍然堅持原來的觀點,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實現由前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變,必須尋找學生頭腦中的前概念及其特點,在此基礎上實施教學。
二、活動的目的
通過校本教研活動,明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進行成因分析,充分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思考和探索,力爭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探討出有效解決學生前概念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的合理辦法,也促使教師在今后的課堂教學能關注學生科學的前概念。
三、活動內容和步驟
1、組織討論擬訂校本教研活動主題。
2、理論學習。
教師根據自己對于主題的理解采取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反饋的辦法來提高自己。教研組集體學習有關前概念教學有關書籍如《概念轉變的科學教學》及有關論文、案例,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與反思,同時將一些優秀的資料在組內交流、學習,以實現資源共享。
3、邀請專家,專業引領。
鑒于目前學校教師對科學“前概念”教學的理解,缺乏專業引領,定期邀請教研員薛老師為我們指導解疑。
4、利用課例進行研討。
根據活動計劃確定開課教師,采用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制定教學設計,課后針對主題進行探討、反思。
5、小結反思。
要求教師將個人參加校本教研活動中感觸最深的一件事、一個教學片斷,并能通過論文、案例的形式撰寫出來,并在全組內進行交流。
校本教研活動工作行事歷
預備周
校本教研主題確定
理論學習、確定課例題目內容
課例《能量的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探討
集體備課《能量的的相互轉化》主備人:
公開課《能量的的'相互轉化》主講人:
集體備課《動能和勢能》主講人:
公開課:《動能和勢能》主講人:
理論學習、反思
集體備課《日食和月食》主備人:
理論學習、反思
公開課:《日食和月食》主講人:
集體備課《電流的測量》主備人:
同課異構《電流的測量》
校本教研總結、交流
如:周四下午校本教研時間與市、區教研活動沖突,時間調整為周三上午。
小學科學教研活動方案范文 篇3
一、活動目的:
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深化課程改革;以科學園為教育教學活動基地,圍繞科學園中的生物展開行之有效的活動;以“做中學”為抓手,努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與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與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鞏固、加強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擴大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熱愛集體的思想品德,真正實施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二、活動內容:
1、3月19日——4月9日。整理土地,播種黃豆、花生、絲瓜、南瓜、玉米等。
2、設計一些對比實驗進行觀察記錄
(1)不同播種深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
(2)不同植物種子萌發的時間長短
(3)不同的外界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
3、對生長的植物進行管理:松土、施肥、除草、修剪等。
4、對開花植物進行人工授粉和非人工授粉進行對比實驗。
5、對研究問題進行總結。
三、活動時間:
本部學生周二下午,南區學生周五下午
四、活動過程:
1、準備階段:購買活動用具,挑選一部分學生進行教育培訓指導。
2、每2人一小組,每班為一大組,確定自己研究的問題。
3、活動并記錄。
4、總結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寫出心得體會。
五、參加學生
小學科學教研活動方案范文 篇4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繪本故事中,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2、探索用多種材料的進行測量,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活動準備:
《蜂蜜蛋糕樹》繪本ppt、操作材料、不同長度的測量工具、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王老師帶來了一本有趣的繪本,我們一起看一看
二、閱讀繪本,學習測量
1、閱讀繪本前幾頁
提問: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嗎?為什么沒有挖到?
2、出示圖片,了解量具長短與測量距離的關系
出示蜂蜜的路線圖
小熊貓從家門口走了五步,小老鼠走了也走了五步,誰來把小老鼠的測量的結果表示一下?
阿力走了幾步,誰來表示一下?
3、師小結:原來腳步的長短不一樣,測量出來的結果就不一樣。
4、了解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小老鼠的腳步最短,所以測量出來的距離最短;河馬的腳步最長,所以測量出來的距離也最長,因此,雖然都走了5步,但是和熊貓的都不一樣,就挖不到蜂蜜了。
5、欣賞后半部分
我們來看看,小老鼠和阿力有沒有發現?
師講述后半部分繪本內容
6、師小結: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蜂蜜蛋糕樹》,好聽嗎?
三、幼兒測量
1、出示操作材料
你看,這就是熊貓的家到藏蜂蜜地點的距離,請我們小朋友用老師提供的材料來測量一下,看看到底有多遠?
2、交代要求
請幼兒選用一種測量工具,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3、幼兒操作
四、講評
1、記錄幼兒的操作結果
2、為什么不同的測量材料,相同的距長度,測量的次數不一樣?
3、師小結:相同的長度,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次數越多。
小學科學教研活動方案范文 篇5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推動我校小學科學的實驗教學,激發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根據區里的文件精神,開展我校小學生實驗操作技能比賽。過程中教師加強計劃與指導,讓活動取得實效與長效。
二、活動對象
六年級學生(自愿報名或教師推薦)
三、活動時間
(一)第一階段:校級活動開展
1、初賽:10月20日12:10集中實驗室2各班代表參賽選拔。
2、復賽:11月7日12:10集中實驗室2候選人復賽。
(二)第二階段:區級活動開展
7名代表于20xx年11月15日(星期六)早上8:00集中比賽地點(另行通知)報到抽簽。
四、內容與形式
以小學教科版《科學》課本為基礎,不拘泥于教材,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2個實驗(包括實驗設計、操作、記錄等)。
五、活動安排
初賽選拔12名學生每天中午集中實驗室進行培訓指導,培訓內容如下。
周次 內容 地點
10月21日 制定計劃 實驗室1
10月22日 認識實驗室里常見的各類器材 實驗室1
10月23日 電路組裝及畫電路圖 光的研究活動 實驗室1
10月24日 比較材料的沉浮、柔韌性、硬度、吸水性等 實驗室1
10月27日 設計多個不同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了解空氣的各種性質 實驗室1
10月28日 水結冰的探究活動,了解水和溫度的關系 實驗室1
10月29日 磁鐵各種磁性的探究活動 摩擦力的研究活動 實驗室1
10月30日 物質溶解的探究活動 種子萌發條件的實驗設計 實驗室1
10月31日 聲音高低強弱的變化研究 實驗室1
11月3日 巖石特點及巖石風化 實驗室1
11月4日 食物中營養成分鑒別及霉菌生長條件研究 實驗室1
11月5日 觀察、解剖植物的種子、花、果實 實驗室1
11月6日 觀察植物并設計實驗來研究植物根、莖、葉的作用 實驗室1
城沙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