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通用33篇)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1
教學內容:
一、歌曲《巴塘連北京》《迷人的火塘》
二、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本課用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巴塘連北京》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初步了解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
2、培養學生了解少數民族音樂,熱愛少數民族音樂;
重點、難點: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的區分;
教學過程:
一、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音樂,聽完之后請你告訴我這段音樂的風格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場面?演奏的樂隊事中國民族樂隊海獅西洋管弦樂隊?演奏形式是合奏還是獨奏?
二、到底是什么喜訊從北京傳出來呢?大家都是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祖國的心臟,在1976年又一個重大喜訊從那里傳出來,人們聽到了這個喜訊之后是怎樣的一個心情呢?從音樂里我們可以聽出,下面完整的欣賞一遍樂曲。
三、用手指來告訴每個段落的進入。
四、樂曲中哪段最有力,哪段最抒情?
五、跟著哼唱這兩段旋律;
六、這里還有一首和北京相關的歌曲《巴塘連北京》,一起來學唱;
1、認真聆聽歌曲范唱;
2、一起用2/4拍來指揮;
3、老師范唱中間比較難掌握的節奏;
4、學會歌曲之后加進幾個藏族舞蹈的簡單動作,邊唱邊跳;
課堂小結:學生邊唱邊跳的能力有限,以后還要多進行這樣的訓練。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學唱歌曲《迷人的火塘》欣賞《阿佤人民唱新歌》
教學目標:
一、簡單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以及他們的音樂風格。
二、了解歌曲中切分節奏的變化。
重點、難點:歌曲中切分節奏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少數民族的國家,同學能說出多少個少數民族?
二、今天我們要學唱的這首歌曲你能從歌詞里聽出是哪個少數民族嗎?_
三、聆聽歌曲范唱;
四、你知道火塘在侗族同胞那里象征著什么嗎?侗族同胞在喜慶節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圍坐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發他們對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著歡樂的時光。這就是侗家的風俗。
1、老師范唱。
2、重點演唱第四樂句(即第7、第8小節),引出切分節奏;
講解書上___是什么節奏,請同學們把它和前面學過的節奏對比一下,他們之間有相似點嗎?
3、唱歌詞,老師可以在學生唱好了第一聲部的時候,加入第二聲部的演唱。
4、帶領學生唱第二聲部,尤其注意第二聲部進入時的節奏,休止兩拍,把能唱第二聲部放在一組,剩下的同學唱第一聲部,老師也帶唱第二聲部。
5、今天我們除了了解侗族的歌曲之外,還要去另外一個少數民族那里看看,聽聽。
6、聆聽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
在我國云南省居住著很多少數民族同胞,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的西盟、淪源等地居住著另一個少數民族——佤族,他們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獵、耕耘,他們的音樂與他們的風俗一樣古樸、粗獷;
7、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熱情、歡快)
8、歌曲最后的江三木啰是佤族的語言,表示歡樂、友好的意思;
課后反思:同學們對少數民族了解甚少,還要擴大這方面的知識容量。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2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布娃娃》啟發孩子們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關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重點難點:感受樂曲令人傷感的旋律和歌詞,了解領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教學過程:
一、音樂游戲:七色迷宮
1、有多少條路可以走出迷宮?
游戲規則:找到一條路時,必須把這條路線經過的音唱準確,小組形式找路線,比一比哪個小組找的路線最多,唱的最準確。
2、誰能聽出老師彈奏的路線?
游戲規則: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聽辨模唱,并且在迷宮中找到老師彈奏的路線。
二、導入
1、復習歌曲《可愛的家》。
2、我們都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有爸爸媽媽的關愛,但是還有一些沒家的孩子……
三、欣賞歌曲《布娃娃》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2、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3、復聽歌曲,輕聲跟唱,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
4、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樂要素對音樂情緒的影響。
5、再次欣賞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_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蝸牛與黃鸝鳥》。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歌曲《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敘事性民歌,歌曲講述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嘲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旋律輕松活潑,歌詞生動有趣,隱喻著日常生活中人們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著追求的頑強精神。
二、學情分析
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四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老師應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創造條件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識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精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唱、模仿歌曲,用純樸、活潑且略帶頑皮的情緒演唱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3.知識與技能目標:識讀樂譜,學習切分節奏。
四、教學重難點
本著音樂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如下重難點:
重點:用純樸、活潑且略帶頑皮的情緒演唱歌曲;
難點:學習切分節奏,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談話法、對比法、實踐指導法等。
六、教學過程
下面著重談一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節,我采用圖片導入法,我會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幾張照片,分別是葡萄樹,蝸牛、黃鸝鳥,在出示這些照片之后,我會請同學們看圖說話,根據這三張照片編一個故事出來,學生經過想象之后,故事層出不窮,我會及時給予肯定與贊揚,這時,我會引導學生,問學生想不想知道,蝸牛與黃鸝鳥在歌曲中呈現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由此引出今天的課題。
這一環節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通過看圖編故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步感知
我會給學生播放《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的音樂,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音樂的節奏與特點。在聽賞前我會先預留一個任務,“同學們要認真聽,聽完老師會找同學來談一談你的感受!甭牶,我會找學生來暢所欲言,并作出簡單評價,最后總結出:這首歌曲曲風歡快、活潑,幽默、詼諧,節奏稍快。
(三)學唱歌曲
本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會先帶領學生進行一組發生練習,13531,緊接著進行新課教授,我會利用鋼琴,帶領學生識讀樂譜,熟悉旋律,在識讀樂譜的過程中,我會著重介紹歌曲中出現的切分音,切分音有大切分音和小切分音。如下:大切分音:
小切分音:
我會介紹這兩種切分音的區別,大切分音有2拍的時值,聽起來緩慢一些,小切分音只有一拍的時值,聽起來急促一些。
在區別了這兩種切分音節奏后,我會帶領學生著重練習本節課中小切分音,在練習熟練之后,我會讓學生加入歌詞進行演唱,演唱過后,我會利用多媒體播放《蝸牛與黃鸝鳥》的音頻,當學生聽賞過后,我會利用鋼琴,讓學生模仿音頻中的音樂情緒,帶領著學生再一次有感情地,完整地唱歌曲。
之所以讓學生模仿,主要意圖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四)拓展延伸
在這個環節,我會安排男女分組,女生扮演黃鸝鳥,男生板演蝸牛,在歌曲前部分男女生一起演唱,到后面的對話部分分開演唱。
這樣設計可以通過合作演唱的過程,讓學生們體驗合作的樂趣,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作能力。
(四)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會采用提問的方式進行總結,我會問同學們,通過學習這首歌,尼恩都學會了那些品質?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我今兒總結,這首歌體現了蝸牛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希望同學們也能夠像蝸牛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在作業方面,根據音樂新課程標準,以實踐為中心這一理念,我會以布置口頭作業為主,讓學生在課下學習體現優秀品質的民歌,下節課再一起分享。
七、板書設計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4
教學年級:小學二年級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學生能夠用輕快而甜美的聲音表達快樂和高興的心情,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感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的愉快。
二、能力目標: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中能積極、主動地聆聽、體驗、想像、創造、表現音樂形象。
三、認知目標:學生能準確地拍節奏,并通過音樂游戲《對對碰》感受音樂的音高。
教學重點:
學生能有感情得演唱歌曲,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音樂活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感受、想像及表現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邀請卡、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律動表演整體感受
師:小動物們,起床啦!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來活動活動吧!
師扮老爺爺,生扮小動物們,播放《健康歌》音樂,小動物們在老爺爺的帶領下進行自由律動。
[設計意圖:用富有動感的音樂讓學生自由律動表演,,旨在放松學生心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輕松、愉快的音樂課堂氛圍,并把孩子們拉進了音樂的世界。]
二、借卡創境巧導新課
1、導入
師:小動物們,今天老師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你們想看看是什么嗎?(出示包裝精美的“邀請卡”)
請生打開包裝紙,取出一張邀請卡。
師:哦,是一張邀請卡,我受一位神秘的朋友的委托,邀請你們去他的音樂小屋玩,路上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只要你們齊心協力,戰勝了它,進了音樂小屋,神秘的朋友就會出現,你們想去嗎?
生:想……
2、師:那我們出發吧!(播放音樂課件《郊游》,出示畫面)
教師帶領學生隨《郊游》音樂跳成兩個圈,快樂得邊跳邊唱。
3、(音樂停)師:小動物們,你們看!(出示課件“美麗的大森林”)這是什么地方啊?
生:一片美麗的大森林
師:(點擊課件,畫面出現一幅圖),呀,小動物們,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這可怎么辦呢?
師:(點擊課件,出示兩組節奏圖)
A._│_○│__│×○‖
B.__│_×│_?×│×○‖
(課件畫外音:只要打對這兩條節奏圖,就會出現一只船幫你們過河的,小動物們,加油啊!)
師生相互交流。
、賻煟何覀儸F在來做一個節奏接龍游戲,老師說第一條,你們說第二條,要接的連貫。請聽老師示范:
師:A.你好│你好○│歡迎歡迎│你○‖
生:B.音樂小屋│在歡迎│你歡?迎│我○‖
②師生節奏接龍練習,提醒學生一定要隨節奏讀拍,速度一致。
、劢M與組、生與生之間相互接龍。
[設計意圖;借用邀請卡創設情境,通過節奏接龍的趣味練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在游戲中進行節奏訓練,感受“○”休止符與“×?×”附點節奏的實際效果,輕松解決了歌曲節奏難點]
4、(點擊課件,一條船出現在河岸邊)
師:小動物們,小船來接我們了,讓我們繼續前進吧!
(放《郊游》音樂,教師和學生一起邊走邊跳)
5、師:小動物們,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新情況,一棵大樹檔住了去路,怎么辦呢?
(課件畫外音:呀,小動物們,你們又遇到困難了吧!別著急,完成下面的音樂游戲就能繼續前進。努力啊!)
、
、撷
⑥⑤④③
注:游戲方法:
將任意兩個球相碰撞,學生把這兩個音唱出來,并用柯爾文手勢表示音高,然后大家一齊連唱這兩個音。
如:(師)我的1球碰3球(生)1(do)3(mi)
(生齊)1313│131‖
師點擊課件,全體生唱,指名唱。
[設計意圖:通過“對對碰”音樂游戲,讓學生對七個音符娃娃更加熟悉,在玩中唱,樂中唱,體現了本單元的主題“小音樂家”,同時增強了師生間、生生間的合作意識]
三、柳暗花明樂中學歌
師點擊課件,出示了一座美麗的小屋
1、師:瞧!在森林的深處,出現了什么?這是一座美麗的音樂小屋,你們想進去參觀嗎?
(課件畫外音:小動物們,歡迎你們來到音樂小屋,你們都是勇敢而又機智的孩子,現在你們只要學會這首《音樂小屋》,音樂小屋的門就會為你們敞開,神秘的朋友就會出現了。)
2、教師有感情地表演唱《音樂小屋》
3、師:大家都聽出來了,音樂小屋在歡迎我們去呀!那我們快把這首好聽的歌學會吧!
4、歌詞教學
多媒體出示歌譜,先由生認讀歌詞一遍,再由師按節奏范讀歌詞,然后生跟讀一遍,最后師生在電子琴節奏型的伴奏下一齊讀歌詞。
5、用聽唱法教學。生隨范唱學唱歌曲3—4遍。引導學生邊唱邊自由表演。
6、師:你們喜不喜歡《音樂小屋》啊?那我們應該怎樣唱才能表現出你們喜歡它的心情,用你們的聲音告訴老師,好嗎?(啟發學生演唱時要有情感,聲音要輕快而富有彈性。)
師點擊課件,音樂小屋的門開了。
師:小動物們,你們唱得真好聽,音樂小屋的門已經為我們打開了,看,它的主人是誰呀?(出示圖片)
生:是《快樂的小木匠》中的小熊。
師:對了,這是小熊自己蓋的音樂小屋,它可勤勞能干了,今天它邀請我們來小屋做客,快進去看看吧!(音樂起)
7、歌曲律動創編與表演
、偕S音樂自由創編,配上打擊樂伴奏,可自由組合。
師:看誰表演得看,我們就請她當小老師。
、趧幼鲀灻、自然的同學上臺示范律動表演,帶領其他同學表演.
、鄯中〗M歌表演,打擊樂伴奏,即一組表演、一組伴奏,后相互評價。師評選才藝星、創意星。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高潮及重點。通過聆聽歌曲,按歌曲節奏讀歌詞,邊聽邊輕聲學唱,邊聽邊體態律動等活動,即在聽、讀、唱、動等情感體驗中感受歌曲,表現歌曲。讓學生在歌曲音樂中自由地創作動作,表達情感,表現音樂。這種表演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符合兒童表達情感的特點,學生在學習和表演中充分享受音樂的旋律美感。并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與人交往的能力。]
四、拓展創造學科綜合
1、師:小動物們,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來到了小熊的音樂小屋,你們也很聰明能干,老師相信大家也能用自己的一雙巧巧手造出音樂小屋,能行嗎?
生:能!(學生自由想像,相互交流)
2、師:讓我們用彩筆繪出你自己的音樂小屋吧!
師播放《音樂小屋》歌曲范唱,生分小組繪畫出心中的音樂小屋。
3、交流展示,生生互評。師生共同評出“設計”獎。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知識的拓展延伸,旨在體現間的整合,用繪畫的形式讓個個孩子都爭當“小小設計師”,化理想為現實,鼓勵學生創造表現,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擴散思維。]
五、回歸歌曲意猶未盡
1、師:咱們也能像小熊那樣當上小小設計師了,理想變成了現實,讓我們用歌聲來表達快樂的心情吧!
2、師生共同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
3、師:不知不覺,天黑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和小熊告別吧!
(音樂《音樂小屋》響起,教師帶領學生依依不舍得邊唱邊跳出教室。)
[設計意圖:音樂教學是聲音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情感的教育是不知不覺間的滲透,是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此時,學生帶著快樂美好的心情離開教室。課已完,情未盡。]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5
教學內容:表演歌曲《鈴兒響叮當》
教學重點:聲部間的均衡
教學難點:分聲部學唱歌曲
教學過程:一、學唱歌曲
1.教師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為導入:
(1)設問: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個國家的歌曲?歌曲描寫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師歸納:美國歌曲《鈴兒響叮當》,因是人們在冬季滑雪橇時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漸演變為圣誕節等節日歌曲。它深受廣大人民喜愛,長期被當作美國民歌。
2.聆聽歌曲范唱。
提示:這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曲,大家對第一聲部的曲調都很熟悉,但第二聲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現就不豐滿,因此大家要仔細聽第二聲部。這歌曲的學唱,采用自由報名參加某一聲部的學唱。想多學一點,音準有把握的同學希望你們報名低聲部,望大家考慮后回答。
3.學唱曲調。
(1)分聲部。自由坐成二個聲部的座位,教師盡量尊重學生的選擇,適當做思想工作進行調整,要注意聲部人數的平衡。
(2)教師重點輔導第二聲部。
(3)先學習副歌部分的8小節。從讀譜上,在五年級是沒有困難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聲部音準與和諧,尤其是低聲部,所以在學唱中教師多幫助低聲部,鼓勵他們的自信心。分聲部唱都沒問題,合成時,往往低聲部把握不住,教師這時要給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聽,感受是惟一的辦法。當這8小節成功時,他們就樹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悅,這是本歌學習的關健處。
(4)學習主歌部分。
主歌的開始8小節沒問題,是同聲部,只要把弱起拍唱準。問題在后8小節的低聲部。其中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樣。因此在學唱主歌部分時,宜將后8小節單獨訓練,教師要多幫助低聲部唱熟練,在后8小節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節。?
(5)全曲合成并以歡快的情緒、稍快的速度來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練唱好二聲部合唱曲調的基礎上填入歌詞: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歡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選用打擊樂器編創節奏譜,為歌曲伴奏烘托氣氛?梢苑纸M設計,全班分為四個組,每兩組分別設計主歌與副歌的伴奏,進行比較選擇,取長補短。
4、把歌曲的開始8小節副歌曲調改編成3/4拍。教師可以提示一小節的改編,
如: 多種節奏型的變化,讓學生去發揮。
當學生改編完后,教師要給予表揚,讓學生自己試唱后,集體評價選出1—2改編比較好的曲調,全班進行試唱,并讓學生說說對不同節拍產生不同情緒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A 2/4拍(原型歌曲)→B1副歌部分改編的歌曲→A 2/4拍(原型歌曲)→B2……
三、課后小結
教學內容:表演歌曲《鈴兒響叮當》
教學重點:聲部間的均衡
教學難點:分聲部學唱歌曲
教學過程:一、學唱歌曲
1.教師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為導入:
(1)設問: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個國家的歌曲?歌曲描寫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師歸納:美國歌曲《鈴兒響叮當》,因是人們在冬季滑雪橇時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漸演變為圣誕節等節日歌曲。它深受廣大人民喜愛,長期被當作美國民歌。
2.聆聽歌曲范唱。
提示:這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曲,大家對第一聲部的曲調都很熟悉,但第二聲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現就不豐滿,因此大家要仔細聽第二聲部。這歌曲的學唱,采用自由報名參加某一聲部的學唱。想多學一點,音準有把握的同學希望你們報名低聲部,望大家考慮后回答。
3.學唱曲調。
(1)分聲部。自由坐成二個聲部的座位,教師盡量尊重學生的選擇,適當做思想工作進行調整,要注意聲部人數的平衡。
(2)教師重點輔導第二聲部。
(3)先學習副歌部分的8小節。從讀譜上,在五年級是沒有困難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聲部音準與和諧,尤其是低聲部,所以在學唱中教師多幫助低聲部,鼓勵他們的自信心。分聲部唱都沒問題,合成時,往往低聲部把握不住,教師這時要給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聽,感受是惟一的辦法。當這8小節成功時,他們就樹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悅,這是本歌學習的關健處。
(4)學習主歌部分。
主歌的開始8小節沒問題,是同聲部,只要把弱起拍唱準。問題在后8小節的低聲部。其中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樣。因此在學唱主歌部分時,宜將后8小節單獨訓練,教師要多幫助低聲部唱熟練,在后8小節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節。?
(5)全曲合成并以歡快的情緒、稍快的速度來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練唱好二聲部合唱曲調的基礎上填入歌詞: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歡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選用打擊樂器編創節奏譜,為歌曲伴奏烘托氣氛?梢苑纸M設計,全班分為四個組,每兩組分別設計主歌與副歌的伴奏,進行比較選擇,取長補短。
4、把歌曲的開始8小節副歌曲調改編成3/4拍。教師可以提示一小節的改編,
如: 多種節奏型的變化,讓學生去發揮。
當學生改編完后,教師要給予表揚,讓學生自己試唱后,集體評價選出1—2改編比較好的曲調,全班進行試唱,并讓學生說說對不同節拍產生不同情緒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A 2/4拍(原型歌曲)→B1副歌部分改編的歌曲→A 2/4拍(原型歌曲)→B2……
三、課后小結
教學內容:表演歌曲《鈴兒響叮當》
教學重點:聲部間的均衡
教學難點:分聲部學唱歌曲
教學過程:一、學唱歌曲
1.教師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為導入:
(1)設問: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個國家的歌曲?歌曲描寫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師歸納:美國歌曲《鈴兒響叮當》,因是人們在冬季滑雪橇時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漸演變為圣誕節等節日歌曲。它深受廣大人民喜愛,長期被當作美國民歌。
2.聆聽歌曲范唱。
提示:這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曲,大家對第一聲部的曲調都很熟悉,但第二聲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現就不豐滿,因此大家要仔細聽第二聲部。這歌曲的學唱,采用自由報名參加某一聲部的學唱。想多學一點,音準有把握的同學希望你們報名低聲部,望大家考慮后回答。
3.學唱曲調。
(1)分聲部。自由坐成二個聲部的座位,教師盡量尊重學生的選擇,適當做思想工作進行調整,要注意聲部人數的平衡。
(2)教師重點輔導第二聲部。
(3)先學習副歌部分的8小節。從讀譜上,在五年級是沒有困難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聲部音準與和諧,尤其是低聲部,所以在學唱中教師多幫助低聲部,鼓勵他們的自信心。分聲部唱都沒問題,合成時,往往低聲部把握不住,教師這時要給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聽,感受是惟一的辦法。當這8小節成功時,他們就樹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悅,這是本歌學習的關健處。
(4)學習主歌部分。
主歌的開始8小節沒問題,是同聲部,只要把弱起拍唱準。問題在后8小節的低聲部。其中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樣。因此在學唱主歌部分時,宜將后8小節單獨訓練,教師要多幫助低聲部唱熟練,在后8小節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節。?
(5)全曲合成并以歡快的情緒、稍快的速度來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練唱好二聲部合唱曲調的基礎上填入歌詞: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歡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選用打擊樂器編創節奏譜,為歌曲伴奏烘托氣氛?梢苑纸M設計,全班分為四個組,每兩組分別設計主歌與副歌的伴奏,進行比較選擇,取長補短。
4、把歌曲的開始8小節副歌曲調改編成3/4拍。教師可以提示一小節的改編,
如: 多種節奏型的變化,讓學生去發揮。
當學生改編完后,教師要給予表揚,讓學生自己試唱后,集體評價選出1—2改編比較好的曲調,全班進行試唱,并讓學生說說對不同節拍產生不同情緒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A 2/4拍(原型歌曲)→B1副歌部分改編的歌曲→A 2/4拍(原型歌曲)→B2……
三、課后小結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6
教材分析:
《大海》是一首表現無邊無際的大海為主題的兒童歌曲。歌曲為3/4拍F大調,它借助其他它借助其他姊妹藝術融入畫、音樂為一體,讓學生欣賞各種形態“海”的畫面時,在充滿海的味的音樂聲中畫一畫大海。通過歌曲對比學習體驗歌曲的情感表現。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漸強、漸弱的在歌曲中的表達。
2、通過歌曲對比,讓學生領悟不同歌曲的情感處理。
3、通過學唱歌曲《大!,學生能感悟詞曲中蘊含的“美”。
教學重難點:
1、力度“f”,及漸強、漸弱的在歌曲中的表達。
2、對學生進行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情感表達。
教學對象:二年級學生
教學準備:環境布置、多媒體、鋼琴(電子琴)、錄音機、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設計:環節與內容
教學內容
教學媒體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教學
音樂《大!
錄音機/
多媒體
環境布置——大海;放音樂(《大!)
聽音樂做動作(魚)按位置坐好“U”
有序安排,
穩定情緒。
二、新課導入
聽歌曲欣賞圖畫(或聽錄音機)
錄音機/
多媒體
播放內容
聆聽
表述內容,
融入角色。
三、 新 課 開 展
畫海浪
黑板
音樂播放(《大!);評價結果([獎] 貼魚在船上)
作畫
音美結合,
興致勃勃。
欣賞多媒體中“!眻D畫(或聽《大!蜂浺),進行歌曲學習
錄音機/多媒體
聆聽
感受旋律,
體驗音樂。
學唱《大!沸
錄音機/多媒體
教師(聽旋律)范唱
學生用M、LA音哼唱旋律
哼唱旋律,
熟悉情感。
力度“f”、漸強、漸弱歌曲處理
黑板、力度記號
突出力度記號;評價結果([獎]貼魚在船上)
擺放力度記號
突出難點,
便于掌握。
創編動作——海浪
錄音機/多媒體、打擊樂器
示范個別動作;評價結果([獎]貼魚在船上)
創編動作
自由發揮,
氣氛高漲。
四、知識拓展
聆聽兩歌曲,讓學生表達情感:海浪:平靜與怒(海嘯)《黃河大合唱》、《大海啊,我的故鄉》
錄音機/多媒體
音樂播放《黃河大合唱》、《大海啊,我的故鄉》
對比歌曲,表達不同(動作表演)
發展思維,
拓展空間。
發揮能動,
歡樂課堂。
五、小結
比賽結果
(船上有多少魚)
船上貼的魚數
表揚結果情況
齊數結果
共同參與,
樂在其中。
評價歌曲學習情況
突出力度記號
鞏固知識
六、結束課時
音樂《大!
錄音機
放音樂(《大海》)
邊聽音樂(《大海》)邊做動作走出教室
鞏固歌曲,
回味旋律。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7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演唱歌曲,感受山谷的優美景色,激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探究、小組合作等教學手段,感受音樂中幽靜的感覺,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知識與技能】
通過欣賞音樂作品,了能夠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準確演唱休止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用正確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其中的優美意境。
【難點】
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記號以及休止符的演唱方式。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播放表現山谷景色的圖片,引導學生欣賞: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給你什么感覺?
(生:山谷有霧,有花,有小白兔,有地質隊叔叔等,靜悄悄的感覺)
2.順勢導入本課。(那我們就一起到靜悄悄的山谷中去感受一下。)
(二)初步感知
1.播放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情緒,這首歌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愉悅,優美的感覺)
2.教師提出問題:歌曲樂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兩個部分:A段+間奏+B段)
3.結合歌詞內容,說一說每個部分表現了什么內容呢?(第一部分描寫了山谷景色,第二部分描繪了地質隊的叔叔工作的場景。)
(三)探究學習
1.教師彈奏鋼琴,學生用優美的聲音來唱一唱這首歌曲,認識感受漸強漸弱等力度記號(師:這首歌中的旋律起伏是怎樣的?在音樂中用兩個力度記號來表示:漸強和漸弱)(pp,p,mp)
(1)教師提問學生:想想生活中還有什么現象也是有這些力度變化的?并用火車路過的情景,用“WU”來哼鳴模仿強弱,同時做發聲練習(鐘聲-拍手)
(2)用鋼琴表現12345671漸強漸弱
2.教師提出問題:你認為那些地方體現了山谷的幽靜?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注意休止符的演唱。
3.歌曲的最后一句“叮咚叮咚”時出現頓音記號。
(1)教師引導學生模仿小鐵錘“叮咚叮咚”的音響效果,做出鼓勵性評價。
(2)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頓音記號的用法,并做示范展示兩組旋律,學生辨別哪個包含頓音記號,并提示學生注意間奏和歌曲的銜接,跟琴反復演唱。
4.完整表現演唱歌曲。
(1)學生分組演唱歌曲,一組演唱A段,二組演唱B段。
(2)在唱歌的同時注意模仿小鐵錘的叮咚聲。
(四)鞏固提高
1.教師創設情境:山谷中分來了幾只布谷鳥,他們唱著優美的歌,為山谷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請大家分組合作,嘗試表現布谷鳥的歌聲。
(1)教師示范布谷鳥的叫聲,學生模仿。
(2)教師引導學生模仿出更多種的布谷鳥的叫聲。
2.結合本科所學的歌曲,為音樂配上合適的樂器,可以是人聲,也可以用樂器。
(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好聽的歌曲,感受了山谷的美麗景色)
2.課下找一找其他表現優美景色的歌曲,下節課分享給大家。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8
【教材分析】
歌曲《螢火蟲》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歌曲,3/4拍,F宮調式。歌曲的第一、第二句采用了旋律的變化重復,樂曲中多次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形象地描繪了螢火蟲晶瑩可愛的形象。其中第二樂句做了下移五度的變化,更加把螢火蟲輕盈飛舞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第三、第四樂句在節奏上作了舒展與緊縮的對比,表達了孩子們天真的語言和對螢火蟲的親切情感。
【教學目標】
聆聽伊能靜演唱的歌曲《螢火蟲》,學唱歌曲《螢火蟲》,初步感受歌曲優美深情的情緒,體會螢火蟲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能用天真、親切的情感演唱歌曲《螢火蟲》,較好地把握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節奏。
【教學重點】
初步學會用輕巧的聲音演唱歌曲《螢火蟲》,較貼切地表現出八分休止符的效果。
【教學難點】
初步唱好歌中八分休止符的節奏,
【教學準備】
多媒體、音響、歌譜
【教學過程】
1、聆聽伊能靜演唱的歌曲《螢火蟲》
設計意圖:
此教學內容以聆聽感受為主,調動起情緒從而為學唱歌曲《螢火蟲》做鋪墊。
提問:
小朋友,聽到過這首歌嗎?這是中國臺灣歌星伊能靜演唱的歌曲《螢火蟲》
歌名
演唱形式
情緒
演唱者
《螢火蟲》
女生獨唱
優美抒情
伊能靜
2、邊播放《螢火蟲》,邊按表格逐一討論填寫
3、用lu或者la哼唱《螢火蟲》片段
4、師生一起跟音樂做飛的律動
小結:剛才老師已從你們的歌聲中感受到了樂曲特點。今天我還帶來了另外一首歌曲《螢火蟲》,你們聽一聽和剛才欣賞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學唱歌曲《螢火蟲》
設計意圖:
本環節主要為熟悉旋律,感知歌曲情緒,通過聆聽、演唱、律動等方法學習歌曲《螢火蟲》,引發學唱歌曲的欲望。
1、聆聽歌曲《螢火蟲》
1)初聽歌曲(教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提問:與剛才欣賞的歌曲《螢火蟲》相比,這首歌曲有何不同?(情緒天真活潑)
2)復聽歌曲,帶領學生拍擊,感受三拍子特點
歌名
拍號
情緒
《螢火蟲》
3/4
天真、活潑
3)用lu跟鋼琴哼唱
4)師生對唱方法視唱字母譜,唱準曲調
2、學唱歌曲《螢火蟲》
1)用輕巧的聲音念歌詞
2)出示多媒體,學生跟師畫旋律線
設計意圖:
本環節主要為指導學生演唱第一、第二樂句,唱好八分音符的節奏
要求:邊哼唱第一、第二邊跟音樂畫旋律線
老師:螢火蟲隱隱約約地出現了,漸漸飛近了
(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范唱、指導)
3)跟鋼琴歌唱
形式:(1)師生對唱
(2)小組對唱
要求:每次演唱完,老師要給予評價或者學生自我評價
4)完整練唱歌曲
方法:全班齊唱;分組生唱;個別唱。每遍之后都需根據學生習練情況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
5)歌曲處理
A.配套音樂CD演唱
B.即興邊歌邊舞
課后小結
音樂是無限的,它可以給你帶來各種不同的感受,今天我們在歌曲《螢火蟲》中感受到了天真、活潑的情緒,知道了螢火蟲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高貴品質,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去享受更多的旋律體會互相幫助的快樂吧,謝謝大家!
課后隨筆:我精心設計了本節課的教案,在課上,我從欣賞導入,引領學生進入音樂氛圍,在新授中,學生能跟著老師學會新歌,螢火蟲深深吸引了學生,學生們很有興趣。由于這首歌較難唱好,學生學新歌的時間還可以加長一些,課程時間安排上還要再合理些。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感受日本歌曲《愉快的夢》,通過學習《愉快的夢》,指導學生用輕柔、連貫、優美的聲音表達歌曲的意境,使學生體驗音樂帶來的美及情感的愉悅,感受樂曲的情緒變化,培養學生豐富的音樂想象力,并能用有感情的歌聲表達《愉快的夢》所描繪的美麗夢境。
2、通過使用打擊樂器、動作創編,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了解6/8拍的含義和強弱規律,感受6/8拍輕盈、搖蕩的節奏特點。
4、認識圓滑線和連音線,將其作用正確運用到歌曲演唱中。
教學重、難點:
1、貫穿始終的情感體驗。
2、6/8拍輕盈、搖蕩的節奏特點。
3、時值有五拍、六拍長音。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手風琴、打擊樂器、豎笛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放歌曲《哈里羅》,學生律動走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情景導入
1.聆聽音樂片斷
師:請你閉上眼睛用心聆聽,想象一下你仿佛感受到怎樣的意境?
2.發聲練習:《夢》出示課件
師:你做過夢嗎?夢是什么樣的?讓我們隨著發聲練習曲一起走進美麗的夢!
三、學習歌曲《愉快的夢》
1.欣賞歌曲
師:有一位小朋友做了一個神奇而愉快的夢,我們一起到她的夢中去看一看,她的夢里有什么?
2.跟錄音演唱(出示課件)
師:讓我們乘上夢之船,一起到美好的夢境中去遨游!把你聽到的歌曲的情緒表現出來,并哼唱曲子。
師:同學們的表情我看到了,什么樣的情緒?
師:這首歌曲是非常優美的,很好聽,下邊老師給你們唱一遍,請你們為我打節奏。
3.了解6/8的含義及強弱規律
師:這是一首幾拍子的歌曲?
師:以八分音符為一拍的拍號我們只學了八三拍子。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的朋友。(出示課件)
師:八和六分別代表什么意思?
師:它的強弱規律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說一說、拍一拍、讀一讀
師:跟著音樂小聲音唱歌詞。注意強弱規律、唱出搖蕩的感覺。(出示歌曲)
4.認識圓滑線和連音線
師:通過剛才的演唱你有什么發現?(出示課件)
師:(講解圓滑線和連音線)
師:跟老師的琴唱一遍。
5.解決演唱中的難點
師:同學們注意音符的時值要唱準確,尤其是每行最后一小節音符的時值,我們跟著老師的琴試試。
師:你覺得這首歌你哪句唱不好,提出來,我們共同來解決。
四、歌曲處理與拓展
1.演唱歌曲,找出歌曲的高潮部分
師:你覺得在這個夢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演唱時,請你在最愉快的地方用自己的動作表現出來。
師:你是怎樣想的?從力度這方面來說說?并唱一下。教師范唱。
2.有感情演唱歌曲
3.創編活動
師:你還想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你對這首歌曲的喜愛呢?
(學生分組討論,創作表演,教師巡回指導)
4.分組成果展示
師:我們現在一起把你們的創造成果展示一下。
五、小結
師:剛才同學們運用了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了這首歌曲,表演的非常棒。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夢想,大家從現在開始努力,為了能讓你美夢成真,加油吧!!讓我們一起帶著美麗的夢走向你們的美好的未來吧!!(隨音樂走出教室。)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10
教學目標:
1、會唱《多快樂呀多幸福》這首歌,并能用聲勢動作為歌曲伴奏;
2、聽賞彝族彈撥樂合奏《快樂的蘇諾》,能隨音樂用肢體動作來表現歡樂、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點:
學會唱《多快樂呀多幸!。
教學難點:
能隨音樂用肢體動作來表現歡樂、活潑的情緒。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1=c2/4
二、新課教學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你們覺得自己幸福嗎?西藏的小朋友覺得自己可幸福了,所以他們高興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我們來聽一聽。
1、老師范唱;
2、帶唱歌曲;
3、用lu音模唱歌曲;
4、按節奏讀歌詞;
5、跟琴輕唱歌詞;
6、齊唱歌曲。
四、總結下課
師: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新課教學
師:我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世界里,都覺得自己很幸福,那這首《多快樂呀多幸!,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來唱呢?
1、指導學生帶感情地演唱歌曲;
2、請同學上來表演唱;
師:我們曾在《小小雨點》里面學過用聲勢動作為歌曲伴奏,這首歌你們也能試試嗎?
3、指導學生用書上的聲勢動作伴奏;
4、引導學生自創聲勢動作伴奏;
師:下面,我們用舞蹈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吧!
5、指導學生進行歌表演;
6、請同學上來表演;
7、請全班同學隨音樂自由表演。
五、總結下課
師:同學們跳得課真棒!就像一個個小小舞蹈家。
聽音樂出教室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新課教學
師:昨天我們學習了一首西藏歌曲,我們來復習一下
1、復習歌曲《多快樂呀多幸福》
師:聽,這又是哪個民族的小朋友在唱歌?
2、播放《快樂的蘇諾》
3、師介紹歌曲,這首歌曲是根據彝族民間音樂改編而成的彈撥樂曲合奏曲。
4、再聽樂曲,感受音樂的氣氛
師:這首歌曲的感情是怎樣的?—歡快。
四、參與表現
1、師:這首樂曲這么好聽,我們來唱唱他的主旋律。
1=g2/4
553|553|3551|332|1332|126|
6216|116||
2、帶領全班同學進行律動。
五、總結下課
聽音樂出教室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11
教學目標
1、會唱《云》這首歌,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能辨別歌曲的不同情緒,體驗不同的節拍感,并用輕柔的聲音表現優美、抒情的歌曲,用輕快、跳躍的聲音表現活潑、歡快的歌曲。
教學重點會唱《云》這首歌,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難點能辨別兩首歌的不同情緒,體驗不同的節拍感
教具學具鋼琴、錄音機、掛圖
教學過程
1、學唱《云》
創設以“藍天白云”為背景的情境,以云娃娃為主線,采用猜謎語的方式導人課題“云”。
發聲的同時可運用形象的語言啟發學生想像自己變成了云,使學生在充分發揮想像力的基礎上,饒有興趣地參與發聲練習
(1)月光下的云:用輕柔的“嗚”聲唱。
(2)陽光下的云:用明亮、流暢的“啦”聲唱。
(3)帶著小雨點的云:用短促、有彈力的“噠”聲唱。
2、用以下步驟來學唱歌曲
(1)聆聽并辨別《云》是什么情緒的歌曲。聆聽歌曲時學生可邊觀看畫面,邊隨著三拍子歌曲的韻律感做云在天空漂浮的律動,聽完后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用輕柔、連貫的聲音來表現優美、抒情的歌曲。
(2)啟發學生創編三拍子聲勢節奏,并隨著歌聲用自己創編的聲勢伴唱。
(3)啟發學生編好歌詞后,聽錄音范唱。
(4)跟音樂唱詞。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唱詞,另一組學生用哼鳴伴唱,也剛以每組各唱一句,還可以師生接唱。
課題:云和小雨點第11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金鈴鐺》。
教學目標能主動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能正確選擇或自編聲勢動作為三拍子歌曲《云》和二拍子歌曲《小雨點》伴唱
教學重點會唱《云》和《小雨點》這兩首歌,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難點能辨別兩首歌的不同情緒,體驗不同的節拍感
教具學具鋼琴、錄音機、掛圖
教學過程
1、學唱歌曲《小小雨點》
(1)先聆聽錄音范唱并觀看畫面。隨著二拍子歌曲的音樂節奏,做小雨點從天空中落下的律動。
(2)啟發學生說出〈小雨點》是什么情緒的歌曲,用什么聲音來演唱。
(3)啟發學生創編二拍子聲勢節奏,并隨著歌聲用自己創編的聲勢伴唱。
(4)跟音樂唱詞
2、參與表現
《云》和〈小雨點》兩首歌在情緒上的對比。
(1)用不同的聲音表現這兩首歌不同的情緒。
(2)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這兩首歌不同的情緒。
如學生每人持一塊白紗巾表現云,隨音樂左右、上下擺動,每兩小節擺動一次,同時提醒學生注意表現歌曲優美抒情的情緒,用手指動作表現小雨點從天空上落下來,或在天空中跳舞,同樣要注意表現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3)由學生自己動手畫一幅表現兩首歌曲內容的圖畫,單組畫云,雙組畫小小雨點。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12
教學內容:1、表演《盼紅軍》
2、音樂實踐與創作活動
教學重點:表演《盼紅軍》
教學難點:音樂實踐與創作活動
教學過程:
一、表演《盼紅軍》
1.以社會生活導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個百花園,所以,民歌中以花為主題的樂曲比比皆是,本課的歌曲《盼紅軍》原名為《采花》。
2.教師范唱。
設問:歌曲中唱了幾種花?采花獻給誰?
3.聽辨曲調范唱。
設問:這首民歌在節奏上有什么特點?把出現最多的節奏型拍擊出來?
(“ ”)
4.學生劃拍自學曲調。當自己感到有把握流暢唱出時,舉手示意。(供老師掌握學生自學的情況,及時調控。)
5.集體、小組、個人試唱曲調,教師點拔糾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風格。
6.按節奏念歌詞,然后跟琴將歌詞填入。
7.跟伴奏帶,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擊樂器(課前應與學生溝通),并編創節奏型為歌曲伴奏。一部分學生亦可即興舞蹈,抒發對紅軍到來的殷切
9.小結:表揚以最簡單的廢品自制有效果的打擊樂器參與表演的同學,以及即興以最簡易的動作,表達對親人盼望的心情參與表演的同學。
二、音樂實踐與創作活動
1.分組準備與選舉音樂會主持人。
(1)推選節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務是收集各組的節目進行串聯、編排。
(2)分組討論參加全班音樂會節目并進行排練。要有集體節目,也要有個人節目,每組至小要有2—3個節目參與。
(3)形式不拘,但主題要鮮明——花之歌。
(4)教師要深入到各小組進行指導,做好服務工作,協助各組的排練演出,教師也應準備節目參與演出,師生共演師生共樂。
2.音樂會演出開始。
主持人主持并報幕。
3.教師小結。?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13
教學目標:
1、感受和體驗明快的歌曲節奏與情緒,張揚孩子的個性,展示他們在音樂方面的能力。
2、讓孩子們初步熟悉和喜愛新的學校,對上音樂課產生興趣,建立我是小學生的自豪感。
3、培養孩子自我認知能力,開始學會認識自我、認識新同學和適應新環境,從學習心態上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和體驗明快的歌曲節奏與情緒,張揚孩子的個性,展示他們在音樂方面的能力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歌曲《今天我上學嘍》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擊掌。
師生問好。
二、組織學生編排座位。
三、音樂活動。
1、聆聽歌曲《今天我上學嘍》。
和大家一樣有一群小朋友今天第一天上學,心情可高興了,來到學校唱起了快樂的歌曲。
隨樂自由律動。
2、學習音樂問候語及常規音樂語。
接著孩子們來到了專門上音樂課的地方:音樂教室。上音樂課可以用怎樣的方式問好?(啟發學生用歌唱或律動問好)聆聽翻書的音樂、安靜的音樂、表揚的音樂等,并反復練習。
3、師生互相認識,交流感情。(歌曲中的難點節奏)老師很想認識大家,先自我介紹一下:
誰能像老師一樣有節奏的告示大家你叫什么?
師生互問——生生互問——請幾對小伙伴上臺表演
四、結束。聽音樂出室。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新歌《我今天上學嘍》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音樂活動:想想、玩玩、出新招。
三、教學新歌《我今天上學嘍》。
1、聆聽歌曲。
2、討論:從歌聲中你聽出這些孩子第一天上學的心情如何?(興奮、愉快……)
同自己的心情比較一下。
上學第一天你都做了哪些準備?(新衣服、新書包……)來到學校你都看到了什么?(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美麗的校園)
3、學習歌詞。
師生交替合作演唱、生生合作演唱。
四、創作活動。
1、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2、形式:小組比賽,那組編的動作創作的優美即可獎勵。
3、選出最美的動作,由小老師帶領全體學生邊唱邊演。
五、表演。
1、自信獨唱。
2、集體評議。
六、結束。
第三課時
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教學過程:
一、師聲問好。
二、音樂活動。
1、填詞活動:雄雞喔喔。
早上起床,雄雞唱歌了。
跟隨老師朗讀歌詞。
試一試,用你學會的歌曲《我今天上學嘍》填唱新歌詞。請填得好的孩子當小老師。
2、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雄雞催我們早起,別遲到。我們背著書包唱著歌兒上學吧!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3、律動:跳踢踏。
來到了學校,音樂老師請大家跳踢踏舞。沒有音樂怎么辦?跟隨老師朗讀歌詞《跳踢踏》。
填新歌詞。
邊唱邊跳。(即興隨意跳踢踏)
鼓勵孩子上臺展示。
評議、鼓勵。
三、結束。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14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下,豐富大自然當中各種聲音的情感體驗。
【過程與方法】采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樂旋律,提高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創新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辨別各段旋律的順序,了解曲式結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不同的情緒演唱三段音樂旋律。
【難點】根據音樂旋律配音效。
三、教學用具:多媒體、電子琴、打擊樂器。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小動物的叫聲(小鳥、蟈蟈、大象等),由學生猜并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或聲音。
(二)新課教學
1.初次欣賞音樂片段,聆聽音樂中的聲音
師:從音樂中同學們聽到了那些聲音?能模仿它的聲音嗎?
學生自由回答并模仿聽到的小動物的叫聲(小鳥、蟈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聲音)。
2.再次欣賞音樂片段。
(1)為音樂配伴奏
拿著樂器的學生跟隨音樂敲擊樂器,表演一種自然界的聲音。
沒有樂器的學生跟隨音樂做身體律動,表演一種自然界的物體。
(2)簡單介紹樂曲。
3.完整的欣賞音樂
(1)完整的感受音樂的情緒(輕松、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樂主題。
、亳雎犚魳,分辨三段音樂主題。
、诶蠋煆椬嘁魳分黝}A、B、C,學生學唱
老師示范并引導:演唱音樂主題A、B時用輕快、短促、高位置、彈性的聲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換氣記號。演唱音樂主題C時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換氣記號。
、蹖W生再次跟琴學唱。
、苷w演唱三段主題。
(3)學生根據旋律主題A,加入自己喜歡的聲音。(加入音效)
(三)鞏固提高,了解曲式結構。
1.學生根據圖表,聆聽音樂,判斷音樂的主題旋律
2.學生根據圖表討論分析曲式結構
師:請同學們給你們的小腦袋插上翅膀,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歌曲分為幾段呀?(全曲共由三個主題交替構成,是一個多段體結構的樂曲)
3.了解音效(開頭、中間、結尾處是很多自然界的聲音,我們把它叫做音效)
4.完整的演奏音樂作品
(1)學生分三組分別模仿開頭、中間、結尾的三個音效部分,并歌唱音樂主題、為音樂主題部分配伴奏。
(2)師生評價。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希望同學們以后能夠欣賞到更多更美的大自然音樂,再見。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15
教學目標:能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金鈴鐺》
教學重點: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金鈴鐺》
教學難點:隨音樂模仿摘果子的動作,進行律動表演,體驗摘果子的快樂
教具學具:鋼琴、錄音機、掛圖
教學過程:
1、學唱歌曲《金鈴鐺》
(1)欣賞秋天:采用音像、掛圖等教學手段,讓學生觀察秋天的自然景色:變紅的楓葉,漫天飛舞的黃葉,碩果累累的果樹,一望無邊的金黃色稻田和麥田,創設一種秋天豐收的情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說說秋天:從欣賞豐收的果園圖人手:果園里,樹上掛滿了蘋果、梨子,人們在快樂地采摘果實,汽車司機滿臉笑容地駕駛著載滿果實的汽車。讓學生說說果園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風吹雪花梨像金鈴鐺一樣哐啷響,模仿司機駕駛裝滿果子的汽車的模樣。通過說秋天和模仿動作,使學生在生動、快樂的感受和想像過程中,形象地記住歌詞。
(3)聽歌曲:可播放錄音,也可由老師范唱。讓學生邊欣賞豐收圖景邊聽賞歌曲,從聽覺、視覺兩方面感受歌曲的優美旋律,激發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和沖動。
(4)唱歌曲:可讓學生先學唱歌詞,再學唱曲子。這首歌的旋律流暢,只要跟著音樂或琴聲模唱幾遍,學生就能很快地將歌詞唱出來,然后老師再教唱幾遍曲子,學生就能唱準曲子的音高了。
(5)跳秋天:老師應創設自由寬松的環境,以便學生能忘我地自編動作,邊唱歌邊表演,盡情表現秋天的快樂。
2、做律動《摘果子》
(1)出示果園掛圖:果園里的蘋果又紅又大,把果樹壓彎了腰,小朋友們在愉快地采摘果子,以激發學生模仿或摘果子律動的欲望。
(2)學生邊聽音樂,邊模仿摘果子的動作。
(3)教師指導學生創編一套動作!墩印酚兴膫樂句,可每一樂句安排一個摘果子的動作,其動作可以是學生一手挎籃,一手分別向上、向前、向左、向右四個方面做伸手摘果子的律動。這一套動作適合全體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
(4)學生表演摘果子的律動。人數多的班級,學生可以坐在座位上,邊聽音樂,邊向不同方向做摘果子的律動。人數少的班級,可以離開座位,在教室的空地上,分成小組進行表演。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自己創編動作,對學生能創造性地設計摘果子、倒果子、裝果子等動作,要及時表揚,并讓他們當眾表演,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3、聽賞(豐收之歌》
(1)初聽全曲。是用錄音,讓學生靜心聽賞歌曲,感受優美的旋律,想像秋天美好的豐收景象。
(2)復聽全曲?山Y合秋天的畫面欣賞全曲,也可以隨著歌聲輕輕哼唱。
(3)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教材上呈現了打擊樂器鈴鼓、碰鈴、雙響筒的圖片和相應的節奏型,學生可以邊聽歌曲邊用這些固定節奏型伴奏,也可以自創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4)自編舞蹈動作歡慶豐收。學生可扮演農村各種人物的模樣,邊聽歌曲邊表演,表現“人人都高興,到處歌舞歡”的豐收景象。
(5)畫秋天、寫秋天。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隨著歌聲,選用合適的顏色畫出秋天的景色,或用文字寫下對秋天的美好記憶和想像。
學生能隨音樂模仿摘果子的動作,進行律動表演,體驗摘果子的快樂。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16
教材分析:
《種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歌曲充滿勞動熱情,四二拍,音調堅定有力,描繪了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用辛勤的勞動換取豐盛的果實。
教學目標:
1.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2.通過節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奏的樂句。
3.通過聽唱法學習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現種玉米的勞動熱鬧場面,培養愛勞動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教學難點:
通過節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奏的樂句。
教具:
電子琴、多媒體電腦課件、單響筒,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歌
二、發聲練習曲《我們一起來唱歌》
三、學唱歌曲《種玉米》
1、導入:
設問:同學們都知道現在是秋天,那秋季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呢?(豐收的季節,收獲的季節)
師:同學們吃過烤玉米、煮玉米嗎?在這個季節里賣烤玉米煮玉米的非常多,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玉米的成長過程。
(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為學唱歌曲做準備!
2、初聽歌曲錄音范唱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印度尼西亞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種玉米)
(課件播放歌曲)(出示課題)
3、復聽歌曲
設問:請你仔細聽一聽孩子們在種玉米時都有哪些勞動動作?你能試著做一下嗎?
(除草、施肥、撒種子、澆水)
【設計意圖:為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做鋪墊!
4、教師彈琴范唱歌曲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種玉米》,請同學們打開書到22頁,仔細看歌詞,用手指指著歌詞,在心里跟著老師一起唱一唱。
聽后設問:歌曲是幾拍子的?他的節拍特點是什么?請你用拍手的方式告訴大家。
(四二拍、節拍特點強弱)
5、教師按歌曲節奏讀歌詞。(用單響筒打拍子,邊打邊讀歌詞)
師:請同學拿出筆,認真聽老師讀歌詞,如果有不認識的字請你在旁邊標好拼音。
6再次復聽歌曲錄音范唱,請學生用手指指著歌詞輕聲跟唱。
7節奏小練習:(課件展示)
教師用打擊樂器分別擊拍兩條節奏,讓學生分辨是哪一個,然后學生用拍手的方式分別拍出兩條節奏,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指導糾正。
設問:第一條節奏是歌曲的哪一句?請你找出來告訴大家。
(學生找出后試著按節奏讀出歌詞)
設問:第二條節奏歌曲中出現了幾次?請你分別找出來,并且按著節奏把歌詞讀出來。
(教師指導讀的不準確的地方,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為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做準備,為了學生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8、再次復聽歌曲,學生輕聲跟唱。
設問:找出自己唱的不準確的樂句。
學生唱得不準確的樂句教師彈琴范唱,學生模唱至唱準,(全班齊唱)
【設計意圖:解決歌曲的重難點,為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9、師生共同練唱歌曲:男女生接唱,小組接唱等方式。
(在學生唱的不準確的樂句教師指導唱準。)
10、教師啟發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控制力度以及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學生可以加入種玉米時的勞動動作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感受歌曲帶來勞動時的快樂,培養熱愛勞動的美德】
四、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
(開心的)
師:那你們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呢?
(學生熱愛勞動,喜歡勞動,享受勞動)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17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學唱歌曲〈采山〉,用輕快的歌聲表現愉快、充滿朝氣的精神面貌。
2.通過小組創造,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創設情景,指導學生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創設情景,讓學生對歌曲進行表演,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電子琴、錄音機、各類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做奧爾夫游戲。
2.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用談話法導入。
出示一個小姑娘圖片,介紹小姑娘。(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新朋友,這個小姑娘特別喜歡到森林里去。你瞧,她挽著小竹籃,她會去干什么呢?)
學生回答,由老師引入課題,解釋“采山”,讓學生理解采山的含義,板書課題。
2.播放《采山》,讓學生視聽結合,體會歌曲情緒。
(三)新課教學。
1.學唱歌曲
(1)師教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2)齊讀歌詞
(3)范唱,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
(4)跟琴輕唱歌曲,學生跟琴輕唱、自學,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5)師生接龍,用游戲來檢查學生的學習程度,并對學生所學進行指導糾正。
2.處理歌曲。
(1)小姑娘在山上采到了那么多的蘑菇、山菜,她的心里真高興,我們也用聽的聲音來唱一唱,體會小姑娘的心情,好嗎?
(2)為歌曲伴奏。請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并請學生對他們的演奏作出評價。
(四)編創活動。
1.師生共同編創,學生分別扮演“小姑娘”、“蘑菇”、“小鳥”等角色,分組創編,自編自導,老師巡視指導。
2.分組匯報展示,并請學生評價。
(五)小結延伸。
小姑娘在山中采山多快樂呀,希望我們也能在生活中發現大自然的美。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18
一、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小蜜蜂》,并啟發學生帶著愉悅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過聆聽、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飛”的形象,表達對小蜜蜂的喜愛之情,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教育。
3.學會用打擊樂器碰鐘、響板、給歌曲伴奏。
二、教學重點:用愉快的聲音、活潑的情緒表現歌曲《小蜜蜂》
三、教學難點:歌曲第二樂句連續出現的八分音符節奏。
四、教具準備:
鋼琴 錄音機 磁帶 頭飾 打擊樂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蜜蜂》
1、初聽樂曲《蜜蜂》
師導語:春天不知不覺已來到了我們身邊,春姑娘一路走來,喚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綠的小手,小花張開了美麗的笑臉,春天可真美!這時,有一群勤勞的小精靈也來了,你們聽,他們來了,請你用動作告訴我它們是誰?
(放課件中的音樂,學生聆聽音樂并用動作表示答案)
師:從同學們的動作中,老師看出來了是會飛的小精靈,大家一起說是什么?
生:蜜蜂。
師:你是怎樣聽出來的?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生:我聽到音樂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一雙靈敏的耳朵。這的確是一段用小提琴來模仿小蜜蜂飛舞形象的音樂,是由德國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師:歌曲表現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盤旋起伏,漫天飛舞的小蜜蜂。
2、復聽樂曲《蜜蜂》
師:讓我們再仔細的聆聽一遍樂曲,看看作者是怎樣表現小蜜蜂在漫天飛舞的情景,同學們還可以跟著音樂做做小蜜蜂飛舞的動作。
師:小蜜蜂是一種非常勤勞的小動物,從早忙到晚。下面,我們就學著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學唱歌曲:
1.導入:
師:小蜜蜂啊是益蟲,它可勤勞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類的好朋友。那對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誰你看一看,說一說?(播放圖片)
2.學唱歌曲: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小蜜蜂》
師:讓我們完整聆聽,聽完音樂告訴老師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勞他們在采花蜜。
師:小蜜蜂整天在花叢中忙碌地飛舞著,來回采花蜜,讓我們一起來模仿他們美妙的舞姿吧!
師:小蜜蜂是一種非常勤勞的小動物,從早忙到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小蜜蜂》,首先,讓我們來看一條節奏。誰能拍一拍?
師:分組拍一拍。
師:加上音樂拍一拍。
師:加上打擊樂器拍一拍。
師:下面讓我們跟著唱一唱吧!
師:活潑歡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勞他們在采花蜜。
師:讓我們再來唱一唱吧!
師:接唱。
師:完整演唱。
師:單獨唱一唱。
師:打擊樂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師:小蜜蜂多可愛呀,正如大家說的,它勤勞、善良、美麗是我們的好朋友。像小蜜蜂這樣的益蟲還有哪些?讓我們來聽一聽,唱一唱吧!
四、小結: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奧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創造,讓我們做一個勤勞的小蜜蜂,好好讀書,多做貢獻吧!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19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歌曲《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敘事性民歌,歌曲講述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嘲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旋律輕松活潑,歌詞生動有趣,隱喻著日常生活中人們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著追求的頑強精神。
二、學情分析
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四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老師應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創造條件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識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精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唱、模仿歌曲,用純樸、活潑且略帶頑皮的情緒演唱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3.知識與技能目標:識讀樂譜,學習切分節奏。
四、教學重難點
本著音樂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如下重難點:
重點:用純樸、活潑且略帶頑皮的情緒演唱歌曲;
難點:學習切分節奏,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談話法、對比法、實踐指導法等。
六、教學過程
下面著重談一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節,我采用圖片導入法,我會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幾張照片,分別是葡萄樹,蝸牛、黃鸝鳥,在出示這些照片之后,我會請同學們看圖說話,根據這三張照片編一個故事出來,學生經過想象之后,故事層出不窮,我會及時給予肯定與贊揚,這時,我會引導學生,問學生想不想知道,蝸牛與黃鸝鳥在歌曲中呈現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由此引出今天的課題。
這一環節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通過看圖編故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步感知
我會給學生播放《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的音樂,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音樂的節奏與特點。在聽賞前我會先預留一個任務,“同學們要認真聽,聽完老師會找同學來談一談你的感受!甭牶螅視覍W生來暢所欲言,并作出簡單評價,最后總結出:這首歌曲曲風歡快、活潑,幽默、詼諧,節奏稍快。
(三)學唱歌曲
本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會先帶領學生進行一組發生練習,13531,緊接著進行新課教授,我會利用鋼琴,帶領學生識讀樂譜,熟悉旋律,在識讀樂譜的過程中,我會著重介紹歌曲中出現的.切分音,切分音有大切分音和小切分音。如下:大切分音:
小切分音:
我會介紹這兩種切分音的區別,大切分音有2拍的時值,聽起來緩慢一些,小切分音只有一拍的時值,聽起來急促一些。
在區別了這兩種切分音節奏后,我會帶領學生著重練習本節課中小切分音,在練習熟練之后,我會讓學生加入歌詞進行演唱,演唱過后,我會利用多媒體播放《蝸牛與黃鸝鳥》的音頻,當學生聽賞過后,我會利用鋼琴,讓學生模仿音頻中的音樂情緒,帶領著學生再一次有感情地,完整地唱歌曲。
之所以讓學生模仿,主要意圖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四)拓展延伸
在這個環節,我會安排男女分組,女生扮演黃鸝鳥,男生板演蝸牛,在歌曲前部分男女生一起演唱,到后面的對話部分分開演唱。
這樣設計可以通過合作演唱的過程,讓學生們體驗合作的樂趣,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作能力。
(四)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會采用提問的方式進行總結,我會問同學們,通過學習這首歌,尼恩都學會了那些品質?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我今兒總結,這首歌體現了蝸牛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希望同學們也能夠像蝸牛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在作業方面,根據音樂新課程標準,以實踐為中心這一理念,我會以布置口頭作業為主,讓學生在課下學習體現優秀品質的民歌,下節課再一起分享。
七、板書設計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20
第一課問聲好
教學目標:
一、感受關于大自然的音樂,能以歌聲表達熱愛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學之間團結友愛。
二、動腦為歌曲編創歌詞、動作。
三、主動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歌唱與表演的優、缺點。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聽錄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師帶著學生拍手、踏腳(三拍子8小節;二拍子8小節。)
2、師范唱,邊唱邊拍節拍,學生跟著做,心里默唱。
3、聽歌曲錄音,學生自己拍節拍,小聲跟唱。
4、聽老師彈琴,學生拍節拍小聲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將學生分成兩組形成小圓圈,按課本右下角“走”的方式,邊走邊唱。
6、分組編創《上學路上》,邊唱邊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滿意,就在自己的課本上畫上一朵大紅花。
第二課時
一、聆聽《森林水車》
1、教師不加以任何指導,讓學生注意聽音樂。聆聽后回答:音樂讓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樣的?
2、教師可結合圖片向學生簡介歐洲古老的水車,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
3、復聽音樂,用彩色筆涂顏色或畫線條表現自己聽到的水車聲、流水聲、鳥叫聲、太陽升起的感覺。讓學生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二、表演《小麻雀》
1、聽歌曲錄音拍節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聽錄音邊拍節拍,用輕聲哼唱。
3、聽教師范唱,小聲跟著唱歌詞。
4、聽教師彈琴,邊唱邊看圖、做動作,用動作幫助記憶。
5、聽錄音,分小組編創歌詞和動作。
6、將四組學生編的歌詞和動作綜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21
一、教學目標:
1.“春天”、“春雨”、“小鳥”都向人們“致春天”的來臨,本課匯編了一組描繪春意的音樂作品。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染下,進一步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2.聆聽《春水》,感受擬人化的“春水”活潑、頑皮的形象。聆聽《致春天》,感受樂曲對春天的描繪,尤其是第一與第三樂段,相同的曲調,不同的手法表現不同的情緒。讓我們在聆聽過程中體驗音樂豐富的表現力。
3.表演《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運用不同的節拍、節奏表達對春天的贊美。在學唱過程中學習切分節奏及樂句的重復、變化(相似)重復的創作手法。
二、教學內容:
1、聆聽:《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
3、音樂知識:切分音
三、教材分析:(略)
四、教學重點:通過聆聽和歌唱表達對春天的愛
五、教學難點:音樂知識:切分音的運用
六、教學準備:電子琴 磁帶 視頻
七、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1.《小鳥小鳥》是故事影片《苗苗》的插曲。曲調歡快而又奔放,充分表現了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為6/8拍,二段體結構。給人以明亮、輕快的感覺,展現了少年兒童像一只快樂的小鳥在祖國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飛翔歡樂幸福的形象。抒發了少年兒童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幸福歡樂的情感。
2.春天,象征著美麗;春天,象征著生命。在這美好的季節里,萬物蘇醒,生機勃勃。春天,它又是許多的詩篇、繪畫和樂章中贊美的對象!吨麓禾臁愤@首鋼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十九世紀作曲家格里格譜寫的春天的頌歌。
樂曲的一開始,在右手高音合弦模擬出的流動的感覺的引導下,左手彈奏出清新、舒緩的主題旋律,讓人彷佛看到了冰雪消融,萬物復蘇的景色,大地上到處充滿了生命的勃勃生機;中間段低沉并且旋律逐漸急促,略顯灰暗,似乎在告訴大家,在春天降臨的過程中,并不都是陽光明媚的日子,也有春寒料峭,陰風陣陣的日子,但春天是不可阻擋的,所以在樂曲的最后部分,我們又看到了戰勝了嚴寒的春天,為我們勾勒出明媚的陽光下的大地為漸漸茂盛的青草和朵朵綻放的鮮花所覆蓋……
尾聲是一連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花蕾初綻,色彩繽紛,引起人們對美好春天的多少無窮遐想。
教學內容:
1、聆聽《致春天》2、表演《小鳥小鳥》
教學重點:通過聆聽體會身邊的春天 用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表演《小鳥、小鳥》
二聲部做到聲音協和。
休止符即空拍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注意解決六度音程大跳的音準
教學過程:
一、聆聽《致春天》
1.介紹作曲家的國籍及作品的背景為導入。
(1)設問:“挪威”地處歐洲的哪里?那里的氣候條件如何?
(2)講解:春天對地處北歐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熱情地譜寫了這首鋼琴抒情小品。
2.初聽《致春天》。
(1)設問:你能根據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現手法區分作品的段落嗎?
(2)教師可適時指導,如聽第一段的主題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現主題的片段。還可幫助學生聽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區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學生聽賞中的困難,幫助他們聽辨三段體的不同情緒的音樂表現。
3.復聽《致春天》。
要求學生在座位上用臉部的表情或微小動作,表達出三段音樂在發展過程中的情緒變化。
4.完成教材中的書面作業。
(1)畫出第三部分的圖形譜,說明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曲調相同但情緒不同。
如用同樣的線條,可以用線條的粗細表達其熱烈的情景。還可以根據想像在圖形譜上添加其他的圖畫等。
(2)完成方格框內的選擇--曲調高、低與情緒的平靜、期待、 熱烈。
5.三度(欣賞)創作。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動作即興表演對春天來臨時人們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發展變化過程能表達出來。不求動作和舞姿的優美,主要是體現學生的自主參與及他們對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鳥小鳥》
1.生態環保導入。
設問:
(1)哪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加以保護。
(2)你能說出描繪春天的成語嗎?(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春暖花開,鶯歌燕舞……)
2.聆聽范唱《小鳥小鳥》。
設問:
(1)歌曲是幾拍子?說出該拍號的含義?(復習6/8拍號,該拍號在第9冊第1課講過。)
(2)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3.學唱曲調。
(1)教師范唱曲調。
設問:
曲調每一樂句有什么規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規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
(2)先學第一部分(第一樂段)。
a.教師范唱。
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師指導下用6/8拍指揮圖式,跟著教師的指揮放慢速度視唱第一樂句(2小節)。
c.學生自學第一樂段的其他三個樂句(每句2小節)。
d.按教材要求,畫出該三個樂句的圖形譜,找出相同與相似的部分。
e.按曲調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調。
(3)學唱合唱部分(第二樂段)曲調。
a.教師分別范唱兩個聲部的曲調。
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師指導下,二個聲部先學唱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2小節)。注意第一聲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聲部的四度音準。
c.分聲部自學各自的聲部。教師重點輔導低聲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學生能相互傾聽對方的聲部,做到和諧。
4.學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調,要表達出歡悅、活潑的情緒。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諧;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達喜悅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斷絲連”狀,以表達歡樂的情緒。
(3)填入歌詞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發表表演歌曲的處理意見,如:演唱形式;編配打擊樂;伴舞;小品表演……進行二度創作表演。表達對春天的贊美。
三、課堂小結
進行保護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2.學生二聲部訓練還有待提高,多加訓練,唱多幾次明顯感覺好多了,但還是不太穩,要求老師帶唱,請學生下課之后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描繪春天的歌曲和樂曲。
四、課后反思
現在新教材都很注重合唱教學,這既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所以在教學時切不可加快速度,要循序漸進,之前要做些音程的練習,特別是相近的幾個音。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22
教學內容:
1、豐富多彩的影視音樂。
2、學唱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影視音樂。
2、初步學唱《讓我們蕩起雙槳》。
3、分聲部練習二部合唱部分。
教學過程:
1、豐富多彩的影視音樂欣賞
。1)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先來聽幾段音樂,聽后請大家說說這些音樂曾經在哪里聽過。
。2)播放錄音影視音樂《英雄兒女》《阿詩瑪》《冰山上的來客》《閃閃的紅星》等選段,聽后請同學回答問題。
(3)師:同學們,影視音樂可以分成歌曲和器樂曲。其中歌曲又可以分成主題曲、插曲、片頭片尾曲;器樂曲可以分為情節音樂、情景音樂、配樂等。我們剛才聽到的.這些電影音樂與電影所描繪的劇情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4)再次播放有關音樂,請同學們復聽。并請同學說說有關電影的劇情,教師補充。適當介紹一下這些電影音樂的詞曲作者。(見后面的參考資料)
。5)鞏固練習
教師再次播放錄音,請同學把聽到的音響與歌曲、詞曲作者一一對應起來。教師在黑板上或通過投影列出文字讓學生連線。
(6)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你們還了解哪些影視音樂?可以唱給我們聽聽嗎?
2、學唱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1)師:今天我們學唱的歌曲是《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也是一首電影插曲。因為電影拍攝的年代比較久遠,我們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下面老師先給同學們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
。2)教師簡要介紹。
。3)師:下面請同學們對照樂譜,我們先來聽一聽這首歌曲的錄音。
。4)播放錄音(或電影畫面)。
。5)教師范唱一遍。
(6)跟著錄音或教師的琴聲學唱樂譜,先不教第二聲部。注意弱起節奏的準確性,強調進入時的整齊。
。7)學唱第一樂段的歌詞。
(8)唱熟歌曲第一段。
。9)學習合唱部分中第二聲部的樂譜。然后分聲部合唱,注意讓同學體會二部合唱的效果。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兩個不同的聲部,要注意要求學生在演唱時要同時傾聽另一聲部的聲音。
。10)帶詞練習合唱部分。
(11)完整學唱歌曲的第一段。
。12)布置課后練習:學唱其余兩段歌詞。
3、作業:初步學會演唱本歌曲,分聲部練習。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23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小紅帽》,并能有表情地背唱。
2.學習歌曲《小紅帽》歌譜的唱名。
3.引導學生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用急吸緩呼的方式,一句一換氣;練習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輕巧的聲音演唱歌曲《小紅帽》。
2.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小紅帽》是一首巴西兒童歌曲。四二拍,C大調,是由六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六個樂句中,除第五樂句巧妙地運用了第一樂句的后半句加以變化外,每個樂句均以do、re、mi、fa的級進式旋律開始,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歌曲第一樂句與第三樂句、第二樂句與第四樂句基本相同;而第四、六樂句則完全相同。歌曲旋律以音階式的級進與分解和弦的跳進穿插運用,使音樂形象既統一又有一定變化、既流暢又活潑,是一首流傳很廣的優秀少兒歌曲。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導入新課
1.教師設問:哪位同學知道《小紅帽》的故事,給同學們講一講?
2.欣賞《小紅帽》動畫,教師向學生講解《小紅帽》童話故事。
教學要求:教師隨多媒體播放進程講解故事,學生認真聆聽,了解故事內容。
二、學習歌曲
1.初次聆聽《小紅帽》歌曲(或教師范唱)
教師提出聆聽要求:注意觀察老師范唱時的表情,聽完以后說說你對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師再次有情感地范唱歌曲(或播放范唱音響)
教學要求:教師范唱前要講清楚具體要求,范唱時要聲情并茂。
3.歌詞學習
(1)運用節奏朗讀法,學生齊讀歌曲的歌詞。(歌詞節奏朗讀)
例:
2/4
___|__|___|___|
我獨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
(2)教師幫助學生解決歌詞學習中可能出現的難字、生字或復雜的節奏型。
(3)指導學生分小組根據歌詞內容,有表情地誦讀歌詞。
(4)全班學生再次齊讀歌詞。
(5)教師可讓學生在誦讀中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教學要求:教師可先范讀,對復雜的節奏型給予引導;誦讀歌詞時要注重指導學生用聲音來表現情緒;可讓學生創編簡單動作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4.學習歌曲
(1)再次聆聽《小紅帽》歌曲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2)學生隨《小紅帽》伴奏(或教師伴奏)小聲地學唱歌曲。
(3)教師用琴指導學生感受八度大跳的音響(學生靜聽—默唱—輕唱,反復多次),教師彈琴學生跟唱。
(4)教師在學生學唱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不足,不要讓學生的錯誤重復發生多次以后才糾正,否則會事倍功半。
教學要求:教師要指導學生用自然的聲音輕聲跟琴模唱,對八度大跳要求學生有正確的歌唱方法(呼吸、姿態)與狀態;用力度的變化表現歌曲的情緒:歌曲開始,小紅帽帶著糕點到外婆家,情緒歡快、力度中強;歌曲后兩句表現小紅帽擔心有大灰狼,力度輕柔;最后是輕松歡愉地和媽媽進入夢鄉,力度漸弱。
5.鞏固復習
(1)播放《小紅帽》歌曲學習,學生跟唱。
(2)分小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其他小組的同學評價。
(3)學會歌曲以后,學唱唱名。
三、集體創編歌表演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指導學生創編歌表演(根據歌曲提示的場景變化及三個情緒轉換,進行創編,動作可由歌詞提示,也可參照動畫或其他想象情景)。
(2)學生小組表演創編成果。
教學要求:小組創編組織有序,要求清楚;教師在小組創編過程中及時指導,多鼓勵。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小紅帽》,通過學習我們還知道了一個童話故事。同學們還能夠對歌曲進行創編表演,希望課后同學們可以創編出更好的表演。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2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演唱《別來接我》,并能深情地唱出歌曲所表達的感情。
2、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深情地演唱歌曲《別來接我》。
教學難點
歌曲的銜接及恰當的表達出歌曲的情感。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是四年級的孩子了,很多的事情我們都愿意自己解決,可是也有的孩子有的想法卻不敢和家長交流,他們用歌聲來向爸爸媽媽傾訴,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播放cai,學生聆聽歌曲《別來接我》。)
二、進入主題
1、交流、討論
師:你覺得剛才這首歌給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歌中的小朋友唱出了對家長的心聲,我們來和他們比比,看誰表現得更好,好嗎?
(播放《別來接我》音樂及畫面,學生邊看邊聽自由表現。)
2、學唱旋律
a、學生分別用mu、lu等母音跟琴模唱。
b、學生跟琴輕聲識讀樂譜。
c、采用比賽的形式,比比誰的讀譜能力,能識讀一樂句也很棒!
3、學唱歌詞
a、學生輕聲跟唱歌詞。
b、以小組形式分樂句自學歌詞,再互換學唱。
c、請部分學生當“小老師”帶唱或采取一幫一的形式。
4、指導演唱
指導學生用“心”去演唱,以情帶聲,用最美的歌聲表現內心真摯的情感。
(小博士 頓音記號:頓音也叫斷音。記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該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彈性。)
三、情感的升華
師:同學們,就要到“三八”婦女節了,你們想對長輩說些什么呢?能將今天所學的歌,采用表演的形式把自己的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行嗎?
1、分組排練
(學生分組自由練習,由小組長負責,老師整體調控,分組指導。)
2、綜合表演。
a、鼓勵學生大膽表演。
b、評價
師:對剛才的表演你有什么感觸?如果要讓家長肯定的想法,你覺得自己或他人還有什么不足,又該如何改進?
(學生自評、互評。)
c、拓展引申
a、拓展:平時家長是怎樣嬌慣你們的?
b、引申: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將如何做才能讓長輩放心呢?(學生自由發言,老師作鼓勵性、表揚性小結。)
c、小結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25
教學內容:1、復習歌曲《少先隊員采茶歌》。
2、欣賞《西湖春曉》《江南好》。
課 時:2課時
情感與態度:能喜歡江南音樂,并開闊音樂文化視野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感受到八六拍的搖動感
2.能夠感受到童聲合唱的美感和合唱效果
3.能夠輕聲跟唱歌曲部分旋律
4、能夠感受到江南音樂婉轉細膩、清澈秀麗的風格特點
過程與方法:情境創設法、對比欣賞法、多種感官調動法(聽、唱、動、看、)
教學重點: 能感受到江南音樂婉轉細膩、清澈秀麗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聽辨出B段旋律出現的順序,并用顏色標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少先隊員采茶歌》
1、集體練習
2、個別、小組接龍檢測練習
二、欣賞《西湖春曉》
1、創設情境(課件:西湖美景圖)
大家都聽過一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贊譽。
用童聲合唱的音樂形式來表現我們的杭州西湖,會給你怎樣的感受呢?
2、聽第1次,談情緒感受(可以用細膩等詞匯來形容)
3、
4、聽第2次,談童聲合唱的合唱效果
5、聽第3次,站起跟著八六拍的節奏,感受搖動的感覺,并告知這是八六拍的表現效果
6、第4次,跟著唱唱其中你最喜歡的1-2句,唱給同學們聽聽
三、欣賞《江南好》民樂合奏
1、古詩《憶江南》白居易的朗讀和理解
2、民族樂器的了解
下面這首《江南好》是用我們國家的民族樂器演奏的樂曲又是怎樣去表現我們美麗的江南的呢?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民族樂器有哪些?列舉12
3、聽第1次,談江南音樂的特點,生總結
4、聽第2次,看歌譜,音樂是通過什么變化讓我們有了這樣的感受?(節奏的密集、高音、圓滑線等)
5、聽第3次,用不同的顏色表示B段音樂的順序
6、師帶生唱唱主旋律(或由生選)
四、背誦2首贊美江南的古詩并讀一遍江南音樂特點婉轉細膩、清澈秀麗
教學反思: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2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準確掌握波音和八分休止符的用法。
2、能力目標:用流暢的氣息,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以及用不同的音樂手段表現音樂。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歌曲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在聽、賞和演唱活動中,來進一步體驗感受音樂情感及表現音樂的方法和手段。
2、準確掌握波音和八分休止符的用法。
課前準備:《小瓜棚》歌片、歌曲磁帶,網上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彈奏上課標志樂:
2、師生談話:大家好!伴著輕松的音樂,我們的音樂課又開始了。今天我們隨著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一起到“小瓜棚”里走一走,看看那里的孩子們在干什么?并且感受一下這首歌曲的情緒和速度。
3、觀看課件。
4、師:大家還記得這是哪首歌嗎?
生:《小瓜棚》
5、出示課題
師:上節課已經反復聆聽了這首歌,今天我們來學習這首歌曲。
二、歌曲教學
1、師:我們再來聽一遍歌曲,大家注意聽歌曲表現了什么內容?
生:(略)
2、師:請大家打開書誰能朗讀一下歌詞,大家感覺一下歌詞中的哪些字表現了歌曲的情緒?
生:(略)
師:剛才同學們說的這些字叫襯字,在這首歌中用地方性的語言作襯字,更好地表現了歌曲情緒。
3、師:我們已經熟悉了歌曲的音調大家再來聽一遍歌曲,并且在心里默唱歌詞。
4、請同學們隨老師的琴聲來小聲地演唱一遍歌曲。
5、老師范唱歌曲。(學生評價)
6、學生分組演唱。(師生互評)
7、師:大家齊唱歌曲,并且感受一下歌曲的風格?
8、師:好!我們再來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這次我們要唱出北方民歌的風格特點以及對鄉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9、師:出示歌曲前兩行曲譜,學生隨琴演唱。
三、創作表現
1、師:上節課我給大家留了一個課后作業,希望會演奏樂器的同學能夠練習演奏《小瓜棚》這首曲譜。今天誰愿意來展示一下自己的風采!
2、師:我們把這幾位同學組成一個樂隊好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件樂器琵琶,我也想加入你們的樂隊你們歡迎嗎?
(老師說明每人分工)
師:我們來試著配合一次好嗎?
3、師:最后讓我們大家再來演唱一遍歌曲由我們的小樂隊現場為大家伴奏,好嗎?
(師生共同演奏,演唱)
4、小結:通過今天學習《小瓜棚》這首歌曲,希望同學們能夠更加熱愛民族音樂更加熱愛生活,每天都能用微笑去面對生活和學習。
教學反思:
從音樂聽覺感受入手,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并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使學生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生生評價、師生評價中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27
教學目標 :1、對所學歌曲及相關電影《音樂之聲》產生興趣,擴大音樂視野。
2、通過吹奏歌曲《雪絨花》,區分什么是非連音吹奏和連音吹奏法。
教學重點:掌握吐音的技術和連音吹奏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節奏的掌握。
2、連音奏法時舌頭和氣息的運用。
教材分析:好萊塢的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拍成電影后,其中的唱段傳遍了全球!堆┙q花》是一首抒情的男聲吉他彈唱。這首歌的藍本是一首古老的奧地利民歌,通過對“雪花”的贊美,象征著人民渴望幸福、安寧的生活。這首歌在片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男主人公借此曲表達對女家庭教師的接納,第二次則是他們全家在家庭沙龍演唱會上,以此曲抒發對祖國的熱愛。每次唱起,都有不同寓意。
教學準備:VCD光盤、歌曲掛譜、豎笛、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唱《多來米》(從B段的第二段開始放VCD)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導入:進教室時同學們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歡這首歌嗎?我們為后面的老師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嗎?全體起立邊唱邊做動作。你知道這首歌的來歷嗎?(美國電影《音樂之聲》插曲)《音樂之聲》這部電影里還有一首比《多來米》更受歡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絨花》(出示歌單)。想聽《音樂之聲》和《雪絨花》的故事嗎?(講故事:《音樂之聲》的故事發生在70多年前的奧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活潑漂亮,會彈吉他,喜歡唱歌。有一天,瑪麗亞來到一個上校家當家庭教師。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間,瑪麗亞教上校家幾個沒有了媽媽的孩子學會了很多歌曲!抖鄟砻住繁闶瞧渲械囊皇。她還給孩子們排練了合唱。當上;丶視r,瑪麗亞和孩子們用甜美的歌聲迎接他。上校很高興,他也邊彈吉他邊演唱了一首歌。同學們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對!就是這首《雪絨花》。這是一首古老的奧地利民間歌曲,上校借這首贊美雪花的歌曲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幸福、安寧生活的熱愛之情。后來,瑪麗亞成了那幾個孩子的媽媽。在他們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時,不幸的事發生了,德國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國和家鄉,并要上校去當海軍。上校是個熱愛祖國的軍人,他不肯為敵人工作。他和瑪麗亞決定帶著孩子們逃往國外。就在他們準備逃跑時卻被敵人發現了。上校便假稱是去參加音樂節的演出。敵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蹤了他們。上校的家庭合唱團在音樂節上表演的第一個節目便是《雪絨花》。當《雪絨花》這首象征著祖國幸福、安寧生活的歌曲回蕩在劇場時,觀看的聽眾非常激動,因為他們現在的祖國已經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寧的生活。聽眾們懷著對祖國必勝的信心,一齊高唱起來,歌聲使敵人膽戰心驚!堆┙q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現了兩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動人心。)
三、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后學生談對歌曲的感受:聽了這個故事,想不想聽郭老師唱唱這首歌?(師邊彈邊唱)你知道“雪絨花”代表什么嗎?歌曲通過對“雪花”的贊美,表達了什么?(表達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寧的生活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
2、聽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點和難點。(分析特點,練習難點,并正音。)
3、劃拍跟琴輕聲唱詞。唱不好的地方重點練練。
4、完整地將歌詞唱一遍,師邊彈邊唱。
5、歌曲分析,藝術處理。慢速三拍子節奏的運用對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先學生自己說,然后教師小結:讓我們好像看到了晶瑩的雪花在天空中飛舞。歌曲通過對“雪花”的贊美,表達了人們渴望幸福、安寧的生活。抒發了演唱者對自己祖國的熱愛。前兩句用輕聲唱,從第三句開始力度應加強一些。)
6、把自己當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師豎笛伴奏。
四、豎笛吹奏
1、劃拍唱譜。(師豎笛伴奏)同時找找這首歌里哪個音的指法沒學過?開動腦筋,自己找這個音的指法。
2、音階練習(從re到高八度re )。①師唱唱名(上行音階),生無聲按指。②師范奏后生吹。③用同樣的方法練下行音階。(一口氣,連音奏法。)
3、講解吐音技術和連音、斷音奏法。
①學習吐音技術。吹奏豎笛時有兩種常用的方法:(板書)連音奏法和斷音(又叫非連音)奏法。它們都與“吐奏”有關。那么,什么是“吐奏”?就是舌尖輕輕地碰一下牙齒,堵住吹口的氣流后馬上向里縮回,離開吹口,發出輕輕的“吐”的聲音。
、 連音奏法是:在連線“⌒”內,除第一個音用吐奏外,后面的音都不吐奏,只是按孔的手指按各音的指法運動,氣息保持而舌頭不動,吹得連貫圓潤。
、 斷音奏法則是每個音都發出輕輕的“吐”的聲音。
、芤源底嘁綦A為例:教師用兩種方法吹奏音階:上行用連音奏法,下行用斷音奏法。師范奏后生練習(上、下行各練兩次)。
、菰儆脙煞N方法練習同一條練習曲。
4、探究、選擇吹奏方法:《雪絨花》這首歌哪些地方用“連音吹奏法”比較好?并在歌譜上加上連音線。(學生各自試吹,兩分鐘后回答,并說明為什么?再在歌譜上畫上連音線)。然后互幫互助,自由練習。(重點練第三樂句,教師到學生中進行個別輔導。五分鐘后問有沒有需要老師幫助的地方?)
5、師帶領重點練習第一、三樂句。
、 師唱唱名,生無聲按指。②師慢速范奏生模仿。③師按原速吹奏生模仿。
6、生跟師一起吹奏全曲。
7、師用鋼琴伴奏,生吹奏。
8、請有把握的同學站起來吹奏。師用鋼琴伴奏。
9、唱吹結合:一組唱,一組吹,再由學生自己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配樂。(三角鐵、鈴鼓等)比一比,最終獲勝的是哪一組?(師鋼琴伴奏)
五、課堂小結:通過一堂課的學習,這首來自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雪絨花》已經成了我們314班每一個同學的好朋友,我們不但會唱,而且會用豎笛吹。郭老師有件很遺憾的事:我至今沒有看過《音樂之聲》這部電影,不知同學們是否愿意利用網上資源幫郭老師查找有關《音樂之聲》的更多資料,讓我對這部電影有更多的了解。我相信314班的同學一定不會讓郭老師失望,對不對?!
六、下課:在《雪絨花》歌聲中(師放VCD)離開教室。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28
《蘆笛》
教學目標:
1.能用輕快、自然地聲音演唱《蘆笛》,唱準附點八分節奏。
2.專注地聆聽音樂并能和同伴一起配合音樂較為自如地進行活動,能通過聽辨、對比等 方式發現樂曲的結構特點。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響板、鈴鼓
教學重點、難點:附點八分節奏
一、導入
生跟著音樂《蘆笛》踏步進入教室(蘆笛伴奏)
二、教學過程
(一)身勢律動
1、原地踏步
(1)跟音樂原地踏步
a師:好了孩子們請坐,孩子們,你們剛才走得神氣極了,真像一個個小士兵,告訴你們哦,剛才你們聽到的這段音樂,就是模仿一群波蘭小士兵的。今天,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波蘭小士兵的生活。怎么樣,愿意嗎?好,聽好了,全體起立,要想成為一只訓練有素的隊伍呀,我們必須要學習一些本領呢!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一個本領就是:原地踏步,會嗎?(PPT1)
b不過,我的原地踏步可是有要求的喲!請你跟著音樂的節拍原地踏步,準備(蘆笛伴奏)耳朵豎起來,先聽
(2)原地踏步練習句頭。
好,立定。我們的腳步呀很整齊,不過呢,不夠神氣,請觀察我在踏步的時候強調的是句頭還是句尾呢?(師跟音樂示范第一段音樂)看出來了嗎?你說,好,那跟著我一塊來做,好嗎?(師生一起做原地踏步,強調句頭)
(3)原地踏步強調句頭,句尾拍手三次
哎呀!你們可真聰明,下面我要加大難度了,請你在每句的句尾輕輕拍三次手,能做到嗎?咱們來試一下,(師生跟音樂,句尾拍手)準備開始了,耳朵豎起來。
2.報數
(1)練習報數
哎呀,我的這支隊伍呀可真聰明,下面呀,我們要進行第二項了,你們看(PPT2)
是什么?一起說,(報數)請你們從1號到8號依次報數,記住啦,每位士兵、每一排士兵同時進行,明白嗎?你們聽,報數的速度(練一下1到8報數)嗯很好,我剛才看見有的小士兵非常細心,他用轉頭來傳遞他的報數信號呢,你們能做到嗎?好,那我們再來一次,速度要加快了,聽,(快速1到8報數)非常棒,下面呀我要把指揮權交給音樂了,你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報數吧。(PPT2)
(2)跟音樂報數
耳朵豎起來,準備(跟著音樂伴奏1到8報數)哎呀,可真整齊,
(3)跟音樂報數,加入拍手和跺腳
下面呢我們把報數的聲音放在心里,你們可以用拍手和跺腳來完成嗎?好,1到7號的小士兵用拍手,8號的小士兵用跺腳,咱們來試一試(PPT2)
耳朵豎起來,嗯,很好,我剛才看到那位小士兵他可棒了,那我們能不能跟他一樣,用響亮的聲音再來一次呢?好,咱們跟著音樂再來一次。(PPT2)
3.巡邏
(1)邊讀嘁嚓嚓、嘁嚓嚓邊巡邏
哎呀,這個都難不倒你們呀,好吧下面我們學習最后一個小本領了,你們看是什么?(巡邏)對,巡邏,我們首先呀用嘁嚓嚓、嘁嚓嚓(PPT3)來模仿巡邏時的腳步聲,好不好?你們聽,嘁嚓嚓、嘁嚓嚓1、2、3、4,生集體練習很好,
(2)邊讀嘁嚓嚓、嘁嚓嚓邊巡邏,變換四個方向
那今天呀,我們巡邏的任務呀是4個方向,聽好了,第一個方向,向右轉90度,請你在每個樂句的句頭變換你的巡邏方向,清楚了嗎,注意喲,我們嘴里的聲音可不要停哦,(PPT4巡邏跟音樂伴奏變方向巡邏并讀節奏)準備小手來起來,聽好哦,
4.完整展示踏步、報數、巡邏
嗯。我的這支隊伍呀不僅訓練有素你們還非常的機智聰明呢,這么快就把三個本領都學完了,現在呀,到了我考核你們的時候了,請你們跟著音樂將剛才學過的三個本領完整的展示出來,咱們現在來回憶一下好不好?哪三個本領?第一個是踏步,別忘了后面拍手,第二個本領是報數,我們用拍手跺腳來報數,第三個是巡邏,這個地方不要忘了嘴里的聲音哦。好跟著音樂我們一起來試一次,好不好?(PPT5)嗯。好抬頭挺胸,小手抬起來啦,雙手。非常棒,我們第二個動作開始報數了,拍手和跺腳,準備1、2、一起,好最后一項嘁嚓嚓、嘁嚓嚓
(二)、節奏訓練
!、讀節奏
a立定哎呀,可真棒呀,小士兵們你們順利地完成了考核任務,部隊首長看我們這么聰明,又給我們增加了新的任務,請你們讀出下面的兩條節奏
__ __| _ - |
__ __| _0 0 |
b看出來了嗎?這是幾拍子的節奏?它是2/4拍的,那你們可以拍出這個節奏型嗎?
c第二個節奏哪里不同?練習兩次,
2.認識八分節奏
聽我們的節奏呀有了變化,哪個地方有變化?待會兒請你說出來,哪里變化?第一小節,哪個音上呢?第一個音上有了變化,有了什么變化呀?第一個音變長了,第二個音變短了,孩子們我們把變長的音加上一個小點,變短的音我為它加上一個小紅線,我們把這種節奏叫做附點八分節奏,孩子們,附點節奏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呢,哎呀,跟我讀,好我們加上附點節奏將它拍出來吧,哎呀呀呀喲哦。很好,我們第二句,哎呀呀呀 呀空空。
3.讀出附點八分節奏
下面呀我要跟你們一塊兒完成這組節奏了,聽好了,我會拍出前一部分的節奏,請你們拍出后一部分的節奏,我會給你提示,是拍第一組還是第二組,第一組、第二組(PPT兩組節奏)生分別練習。
4.旋律練習
a孩子們我們很好地破譯了密碼,看信封打開了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吧,哦原來是小樂句,一起來唱一唱吧,分別是每一句的后半句。
b孩子們,我也想加入你們呢,下面我們接龍唱一下,我唱前面的兩小節,你們唱后面的兩小節,注意啦,第二和第四句的句尾,咱們要唱的短促些,
(1) 跟伴奏唱旋律
(2) 用dv來哼唱
(三)、新歌教學
1.介紹蘆笛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波蘭民歌《蘆笛》。你們知道蘆笛是用什么做的嗎?蘆笛是用蘆葦做的,孩子們大自然中有很多可愛的樂器呢,(PPT蘆葦)有一些聰明的小朋友,他們會將蘆葦摘下來,然后卷起來,將它卷成一個笛子的形狀。通過氣流對它的控制呀就能吹出好聽的旋律呢,
2、唱歌曲
(1)學唱第一段歌詞
a讀第一段歌詞
好了孩子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支小蘆笛,注意了,我還是跟你們接龍哦,不過我有的音符會讀的比較強,
b響板伴奏師生接口讀節奏
c跟音樂伴奏輕聲讀歌詞
A跟著鋼琴唱第一段
孩子們,我們剛才讀歌詞的時候,有強有弱的,請你們唱的時候注意了。
B跟鋼琴唱注意強弱
C跟伴奏唱,聽一聽老師在哪個節拍上拍響了它?(附點節奏的時候)
D邊唱邊拍
下面老師就請你們在附點節奏的地方拍一拍,聲音也要清脆有彈性哦.
(2)學唱第二段歌詞
a蘆笛的聲音吸引了士兵們,我們來讀一讀第二段歌詞(接口讀)
b跟琴唱第二段歌詞
c錯誤的地方重點練習
(3)學唱第三段歌詞
a士兵們的隊伍走過綠色村莊,安泰克聽見遠處歌聲走出家門(接口讀)
b跟琴唱第二段歌詞
c錯誤的地方重點練習
(4)完整演唱歌曲
(5)完整演唱歌曲并加入拍手
(6)跟錄音伴奏唱
3.歌曲處理
(1)分組討論
(2)合作表演
一組同學演唱,一組表演。
三、課堂小結
就讓我們在蘆笛的音樂聲中快樂地結束我們今天的課吧!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29
教學內容:
1、音樂《快樂的一天》
2、了解音有長有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
教學目標:
1、能注意聆聽《快樂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樣聆聽音樂,學可以動作的方式表達自己感受
2、知道音有長有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會看圖形譜
教學重點:
感受各種不同的情緒在樂曲中表現的內容。
教學難點:
準確的讀出走與跑的時值。
教學準備:
課件電子琴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聆聽《快樂的一天》
(師):“我們已經開學兩個星期了,你能不能說一說你上學后的感受是什么呢?”
1、請學生談談自己上學后的感受
2、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的一天:請學生發揮想象力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3、初聽樂曲(請孩子靜靜地聽):仔細地分析樂曲出現了幾段音樂,他們的情緒有什么不同?
4、“如果我們用各段音樂來描繪我們的一天的生活,你覺得每一段都描寫的是什么”起個合適的名字,復聽樂曲。
5、分析各小段樂曲的情緒,并隨音樂動作表示(鼓勵學生創編表現每段內容的動作,并表演出來)
6、再聽樂曲,讓學生自由想象,鼓勵學生編創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了解音的長短,認讀走與跑:
(師):“我們在生活中會聽到成千上萬種聲音,但這些聲音的長短是不一樣的,有的長,有的短,我們的音樂是與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因此音樂中的音符也有長短之分”
1、講解走與跑的區別——出示卡片
觀察:兩張卡片的大小一樣,說明應唱的一樣長,但一張卡片中有一個人(走),另一張卡片中有兩個人(跑),走一步的時值與跑步一樣多。因此:走=跑跑
2、練習:讀一讀拍一拍
3、學生用走與跑創作2-4小節節奏,讀一讀、拍一拍
4、有時間還可以做節奏接龍的游戲
三、課堂小結:小結今天的教學內容與學習情況
課后反思:通過五首小曲的欣賞,使學生能初步地借助于作品的藝術形象來感知音樂,體驗聽音樂的樂趣,并初步感受各種不情緒的樂曲。培養兒童的音樂感受能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而編的一組走題音樂欣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認讀走與跑的節奏,并用編創節奏說一句話
2、表演歌曲《其多列》
教學目標:
1、能夠整齊演唱歌曲,學習用歌聲及動作表達歡快活潑的情緒。
2、鞏固走與跑的時值與長短,通過創編活動,讓學生準確地掌握它的長短,并培養學生的即興創作能力
教材分析:
歌曲《其多列》是一首云南哈尼族兒歌2/4拍,五聲羽調式,歌曲輕快、活潑、旋律以級進為主,節奏變化不大,易上口,是孩子們喜愛的一首兒童歌曲。
教學重點:
有表情的進行歌唱與表演
教學難點:
用節奏創作一句話
教具準備:
歌曲錄音,節奏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學習的內容:
1、出示節奏卡片,認一認,讀一讀(可根據書中節奏認讀)
2、拍手認讀,要求準確、均勻、速度以中度
3、認讀老師用卡片拼出的節奏(讀、拍出來都可以)
4、請學生試著自己創編2-4小節的節奏,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二、創作練習(鞏固走與跑的節奏,培養創編與靈活運用的能力)
1、老師講解練習要求,并舉例說明怎樣做?
例:(老師問5個字學生答5個字)
你去做什么?我要去上學!
2、學生進行創編練習(在節奏準確的情況下,不限制說話的內容)——出現問題老師及時糾正。
3、如某個班的能力強,還可變換節奏進行創作,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歌曲教學《其多列》
(師):“九月一日這一天我們所有的小朋友都背著新書包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你們知道嗎?每年的這一天全國的一年級小朋友都開學啦!他們與我們一樣,背起漂亮的書包,高高興興地走進學校,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你們聽......”
1、老師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其多列:哈尼語快快來)
2、板書,請大家一起來認一認歌曲中的節奏,并練習分辨音字
3、聽歌曲錄音,邊聽邊拍手,并記下第一段歌詞,然后老師輔導學生拍●○讀詞。
4、隨老師的范唱學習二、三段詞,如學生記不下詞,可用動作輔助(老師可教幾個動作,也可讓學生即興創作)
5、學生隨音樂完整、整齊的演唱歌曲。(老師隨時糾正學生在演唱中出現中出現的不同——尤其是姿勢及演唱方法)
6、熟練的唱下之后,可進行小組及個人的表演,鼓勵學生不僅可以與大家一起整齊的歌唱,還能勇敢自信地進行獨唱。
四、課堂小結。
課后反思:這是孩子們喜歡的一首兒歌,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通過創編活動,讓學生準確地掌握它的長短,并培養學生的即興創作能力。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鞏固走與跑組成的節奏,并練習創編2-4小節
2、表演歌曲《跳繩》
教學目標:
1、鞏固走與跑的時值,并準確的讀出節奏,通過創編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2、與大家一起整齊的演唱歌曲,并用歌曲與動作表現歡快、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自己創作歌詞
教具準備:
歌曲錄音、紅綢帶、乒乓球、卡片
教學過程:
一、鞏固學生的節奏——出示卡片
1、2-4小節節奏,并利用節奏卡片貼在黑板上,帶領全班同學讀一讀。
2、用手拍出所有編的節奏,告訴學生讀好的小竅門(心中讀節奏)
3、試一試口中讀節奏,手中拍●○
二、通過畫圖形的方式感受長短
1、出示教具:紅綢、乒乓球
2、舞動紅綢,拍乒乓球感受它們的動作的長短。
3、畫出圖形,并指導學生在書中涂上顏色,從視覺上感受長短。
三、歌曲教學:
(師):“這節課我們的游戲是跳繩,讓我們隨音樂愉快地跳起來!”
1、老師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學生邊聽邊拍●○,感受二拍子的活潑、歡快的情緒。
2、用聽唱法學習第一段歌詞,并參考書中的圖形譜辯別音字。
3、啟發學生感受“小繩”的輕巧與靈活,從而體會在演唱中應輕巧跳躍
4、學生隨伴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學生可自由加入動作表演)。
5、學習第二段歌詞:根據書中給的第一、三句詞繼續進行創作,分小組進行創作。要求:可繼續創作、也可自己創作第二段歌詞。
6、分小組進行表演、展示(老師伴奏)。
7、選出創作較好的歌詞全班有表情的演唱。
四、課堂小結:小結教學內容與學習情況。
課后反思:《跳繩》是一首活潑短小的歌曲,歌曲的節奏規律強,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組成,旋律以跳進為主,形象生動、活潑,是多年來深受兒童們喜愛的一首歌曲。所以,在上課時結合孩子們的活潑好動,我用游戲來上了一堂跳繩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30
為了貫徹《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全面推行高效課堂教育的課改方針,我決定指導四年級學生開展“班級音樂會”。為了使“班級音樂會”成功舉辦,讓學生對“班級音樂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音樂考試前我制定了小學四年級班級音樂會活動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一、活動的目的
給學生展示自我的一個平臺,讓學生感受音樂快樂心情。
二、活動組織形式。
推選主持人,學生自薦表演,根據內容制定節目單。
三、活動要求:
要求人人參與,根據自己的愛好,以教材內容為主,自選內容、自選表演形式、自選合作伙伴、自選時間排練,“班級音樂會”將在每學期末進行,并根據每個學生的參與、表現來評定學生的音樂考核成績。
四、活動內容:
1、節目范圍:自選或改編本學期教學內容。
2、節目形式:歌舞、朗誦、器樂(含打擊樂器)
歌曲演唱包括獨唱、重唱、二部輪唱、小合唱等。舞蹈表演包括:單、雙、三、群舞。器樂表演包含:獨奏,合奏等。
3、節目人數:每人至少準備一個節目,積極鼓勵學生合作表演。
五、活動安排:
教師方面:制定“班級音樂會”活動方案,在學生排練過程和音樂課堂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并為學生的排練提供幫助,做好學生間的組織協調工作。
1、歌曲教學安排:教師在學期初課程安排時可選擇一些表演性強,好聽的歌曲作為重點教學內容,為學期末的班級音樂會選擇可唱性的歌曲進行教學。
2、舞蹈教學安排:老師可根據歌曲內容特征有選擇性的為學生在課堂上簡單的律動教學,設計的內容一定要符合四年級學生特點。還可鼓勵參加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結合自己的特長有目的的準備自己的舞蹈。在期末班級音樂會上進行展示。
3、器樂表演安排:教師可提前在班級了解那些同學有器樂特長,或參加器樂學習學生準備曲子展示,原則是一定要學生自愿表演,或教師可建議學生自由組合選擇打擊樂器進行創編表演為自己喜歡的歌曲伴奏。
4、朗誦表演:可選擇語文課本上的;蛘n外的,還可以是歌曲的歌詞配樂朗誦。
5、會前準備:班上文藝委員提前一周在班級進行摸底登記,上報老師,老師可根據學生的`節目在課堂上進行檢查指導。確定節目單后,指導文藝委員寫串詞,熟悉節目單流程。
2、學生方面:
。1)演出地點選擇:選擇多媒體教室。
。2)文藝委員負責節目主持,負責統計本班節目的數量、內容等等。
。3)演出時可邀請校領導、班主任、科任老師和家長也來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和評比。
活動后的總結和反思
通過這次音樂會,學生更深的了解音樂課的內涵,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通過表演提高學生表現力和自信心。同時,孩子們在排練期間密切接觸,鍛煉了他們的合作能力,也磨練了同學間的友誼。通過音樂會的舉辦,發現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有待于進一步加強,部分學生的自信心仍顯不足。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多給學生提供合作、展示的機會。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3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山》,并樂于用多種藝術形式來表現歌曲,讓學生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
2、能表達歌曲節奏,并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
【教學重點】
1.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朝氣而有彈性的聲音,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采山》。
2.能準確演唱十六分節奏
3.能從歌曲中感受到勞動的愉快,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
1. 十六分節奏的掌握
2. 學生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民歌風創作的歌曲,采用2/4拍,徴調式,一段體結構。歌詞生動形象,曲調歡快、活潑、清新,節奏比較緊湊,加上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節奏的運用,使歌曲具有朝氣并富有流動感。生動的描述了小朋友采山的愉快心情。
【教學用具】
電子琴、卡片、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知節奏
1、師生隨音樂《采蘑菇的小姑娘》律動
2、師: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把我們帶到了野外,山坡上長滿了大大的蘑菇,大家想不想采蘑菇。
3、師生互動復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新授十六分音符,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對比練習,感受十六分音符時值的長短。
先跟教師一起走上山坡吧!(課件出示四分節奏,學生邊讀邊做動作);來到草地上,同學們高興得又蹦又跳;(課件出示八分節奏,同學們邊讀邊表演);發現蘑菇了,快跑去采吧(課件出示八分節奏,同學們邊讀邊表演)。
4、(課件)加上歌詞訓練,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十六分音符。
3、師:(課件)是的,大山物產豐富,一到收獲的時候,山民們就高高興興地去采摘他們看上的寶貝,他們稱這一活動為采山(板書課題)。今天有小朋友真的要去采蘑菇,他們不僅采蘑菇還采了些什么?讓我們一起去聆聽《采山》中小朋友的喜悅吧!
二、師生互動、新歌教學
1、聆聽歌曲范唱。(學生感受歌曲,熟悉曲調)
聽了這首歌曲你覺得情緒怎樣? (節奏歡快、活潑,讓人心情愉悅)
2、學生復聽歌曲。(打拍子,在心里跟唱)
3、老師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學生體會歌曲的情緒、速度。
4、指導學生用“la”隨音樂教唱曲調 。
5、填詞歌唱:
(1)學生自由讀歌詞。
(2)老師按節奏帶讀歌詞。
(3)在演唱的時候有些地方需要停頓,你感受到了嗎?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共有幾處?看誰最聰明?(引導學生學復習八分休止符)
(4)引導學生輕聲隨音樂填歌詞演唱。
(5)歌曲處理:什么樣的聲音、什么樣的情緒、用什么樣的表情來表現歌曲?讓我們就這樣來練習唱一唱吧。
(6)師生隨音樂完整演唱歌曲。(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三、實踐體驗、合作交流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音樂(繪畫、舞蹈、器樂、創編歌詞)
四、課堂小結,結束本課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關于勞動的歌曲《采山》。在學習中我們感受到采山的小朋友在勞動中的喜悅心情和勞動所創造的成果,學完這首歌曲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學生,在勞動中創造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你們有信心嗎?下課!(學生隨音樂走出教室)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3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學目標:
能尋找并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學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學過程:
導入:今天是我們的第一節音樂課,大家認真聽一聽,外面是不是還在下雨?(是),同學們早上家長送你們來的時候,那時候是下的大雨還是小雨啊?(大雨)。下大雨的時候是什么樣的聲音啊?(嘩嘩嘩嘩)下小雨的時候呢?(學生用很小的聲音嘩嘩嘩嘩),雨是一種自然現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那么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二)學唱《大雨和小雨》
1.由教師范唱或聽錄音。
2.跟著教師學唱《大雨和小雨》。
3.討論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有什么特點?
4.學習四二拍子的指揮,掌握四二拍子的重拍在第一拍。
(三)聽聽我創造的聲音
1.我們剛才聽到的聲音都是生活中的聲音。我們能不能創造一些聲音呢?按教材提示創造出聲音。
2.能不能自己創造一些與教材中不同的聲音呢?
3.用幾種聲音連在一起表現一定的內容。
教學評價:
能積極參與聲音的探索,聽辨出兩種以上的聲音。會唱《大雨和小雨》。
學生能創造兩種以上不同的聲音。
第二課時《布谷》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記第一段歌詞。
2.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學習知識,并參與表演加強記憶。
3.通過表演,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熱愛小燕子、布谷鳥的情感。同時,讓學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萬物生靈才顯得更美。
教學要點: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布谷》,能編創動作表現歌曲。
教具:琴、歌片、彩筆、動物頭飾。
教法:聽唱、故事、創編、表演、活動嘗試。
教學過程:師生問好。
一、新學期教育與學生溝通,激勵學生熱愛音樂。
二、表演《小燕子》
提示: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內容?你想和小燕子說什么?你想和它交朋友嗎?那你該怎么做呢?
1.聽歌曲《小燕子》,并為其自由創編舞蹈。也可以和同桌合作,還可以自由選舞伴來完成。
2.隨琴聲自由表演。
三、表演《布谷》
1.師邊講故事邊在在黑板上進行繪畫。將學生帶進春天,帶進大自然,帶進火熱的生活。
2.站學生來模仿“布谷鳥”的叫聲或者動作。而且邊做邊隨老師記憶歌詞,體味歌詞。
3.師范唱歌曲。讓學生默聲表演?凑l能把老師的歌表現的。
4.聽琴,體會歌曲中的四分休止和二分音長,跟著音樂來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節拍,可以隨琴自由演唱。
5.請大家互相合作,討論一下歌曲中唱出了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
6.聽唱學習歌曲。注意旋律的的確起伏,邊學習邊讓學生分小組拉起手。聽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聽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讓學生在充分感受中記住歌曲的旋律。
7.唱會歌曲,牢記歌曲的第一段歌詞,并啟發學生小鳥唱出的是第二段歌詞,我們唱出是第三段歌詞。
8.動手操作,用彩筆標出休止符和長音的地方,看誰找的最準確。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來到了春天,來到了田野,讓我們這些可愛的小鳥,把春天裝扮得更美。把生活裝扮得更美。
五、板書設計:
布谷
歌詞意境彩圖
學生自己描繪的春天
第三課時:《聲音的強弱》
一、教學內容:《聲音的強弱》
1.音樂活動:聲音的強弱
2.歌表演:《小動物唱歌》,并創編歌詞進行表演。
二、教學目標:
進一步理解,感受音樂的強弱,并能正確的進行運用到歌曲之中。通過歌表演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表演力。
三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投影儀教學課件、小動物頭飾、打擊樂
四、教學過程:
1.學生伴著音樂《火車開了》開著小火車進教室,來到動物樂園。(幻燈片動物樂園)。
2.師:動物樂園的小動物看到我們來了送給老師一樣禮物,同學們閉上眼晴聽聽是什么?(老師拿出鼓和碰鈴)
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生:鼓和碰鈴。師:這兩種聲音有什么不同?哪種聲音大一些?學生說出自己剛才聽到的感受。
3.師:小動物們不僅給老師送禮物,給你們也準備了禮物,快到自己的凳子底下找找吧。(凳子底下是老師準備好的各種打擊樂)
快拿出來敲敲吧。(孩子們隨意的敲)。老師想聽聽大一點的聲音?老師想聽聽小一點的聲音?(學生按照老師的引導敲擊大小不同聲音)。
4.游戲:《找小兔》
動物園派小兔來招待我們,我們向小兔打個招呼吧。小兔這么友好我們和它做個游戲吧。游戲規則是這樣的:一會我請一位同學上來蒙住他的眼晴,再請一位同學把我們的小兔藏好,藏好后我們請剛剛蒙住眼睛的同學睜開眼睛來找,其他同學用手中的打擊樂提示他幫助他盡快找到小兔。如果他離藏的小兔越近我們就將手中的打擊樂敲得聲音大一些,如果他離藏的小兔越遠我們就將手中的打擊樂敲得聲音小一些,直到找到小兔為止。
通過游戲感受聲音的大小。小結:剛才我們說的聲音大在音樂中把它稱作強用f來表示;聲音小在音樂中把它稱作弱用p來表示。(出示幻燈片強和弱)
5.分組合作(兩人一組)
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強和弱
6.動物樂園的小動物真是好客,你們聽他們唱著歌來歡迎我們來了。(幻燈片放歌曲《小動物唱歌》的曲譜和音樂)
師:剛才聽到那些小動物又來了(小貓、小狗)它們兩次的叫聲有區別嗎?(第一聲強,第二聲弱)
7師生合作:老師唱許多小動物,你們唱小動物的叫聲,注意第一聲強,第二聲弱。
8.創編歌詞。
師:同學們動物樂園有許多小動物你喜歡誰就和它做朋友并且模仿它的叫聲,一會我請同學帶著你的伙伴上來表演《小動物唱歌》。(老師拿出準備好的頭飾,讓孩子們去挑。
9.師生共舞
今天太高興了,讓我們和小動物一起跳起來吧。一會我們唱到強的聲音大家都向圈外叫,唱到弱的聲音大家都向圈里叫。
五、總結下課
今天我們感受到音樂中的強和弱,并且和這么多的小動物成為了好朋友,真開心,現在太陽已落山了,讓我們和小動物再見,坐著小火車回家吧。
第四課時:《大鼓和小鼓》
教學內容:大鼓和小鼓
教學目標:
1、感受聲音的強弱。
2、認識大鼓和小鼓,感受其音色,學會基本演奏方法,能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
3、學會《大鼓和小鼓》,并能表現歌曲。
教學重點:
1、學會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學會演奏大鼓和小鼓。
教學難點:
1、歌曲不同樂句的力度處理。
2、器樂的演奏。
教學過程:
一、感受音的強弱:
1、(多媒體課件出示“森林之門”)導入:
師:(伴隨著輕快、活潑的音樂)今天,我們來到森林進行探險,瞧!這有一座通往森林之門。它中間是大門,兩邊是小門。看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能用兩種不同的聲音,分別敲開這扇大門和小門。
2、教師啟發,學生想象,用“強弱”兩種不同的聲音表現。
師:看見大門怎么敲?看見小門怎么敲?
3、師小結,引出“強、弱”。
師:這兩種敲門聲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聲音響、聲音大在音樂中稱為“強”,聲音輕、聲音小在音樂中稱為“弱”。
4、展開想象
師:生活中、森林中有許多的聲音,哪些聲音是強的?哪些聲音是弱的?
5、畫一畫,聲音的強弱。
(1)學生繪畫圖形。
師:生活中有的聲音強,有的聲音弱,你能用圖形來表示嗎?(聲音強,用大的圖案來表示,聲音弱,用小的圖案來表示。)
(2)(課件出示:□□、〇〇、△△)
師:老師也畫了三組,你們看都對嗎?哪里有錯?應該怎樣?
三、歌曲教學:
1、導入:
師:剛才小朋友回答得真棒?!森林之門終于打開了。瞧!動物們正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呢。(多媒體課件出示:有各種動物的森林圖)
師:看!它們是怎樣歡迎我們的?(多媒體課件出示:小熊敲大鼓,小猴敲小鼓)
師: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怎么樣?有什么不同?(聽一聽“鼓聲”)
2、學歌詞和演奏大小鼓。
(1)師:它們不僅敲鑼打鼓歡迎我們,還唱著歌呢!我們聽……(播放歌曲)
(2)聽后,師問:大鼓和小鼓在歌曲中,它們的聲音是怎么樣的?(課件出示咚咚、噠噠噠。)學生模仿。
(3)引出歌詞,指導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師:小朋友們,通過剛才讀兒歌,你們知道了大鼓和小鼓是怎樣演奏的嗎?
指出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不同,歌詞中:“擂”和“敲”。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敲敲大鼓和小鼓。
課件出示演奏大鼓小鼓的圖片,學生模仿,指名上臺演奏。
師:大鼓的聲音強,小鼓的聲音弱,那我們也用相應的力度再來讀一讀這首兒歌。
(4)尋找音源,進行創編:
師:看看你的身邊有什么物體可以模仿大鼓或小鼓的聲音。
(如:讓我們用自己的椅子來當作樂器,把大鼓和小鼓的節奏敲一敲。引導學生用椅子拍出強弱不同的鼓聲。又如:身體律動,咚——跺腳,噠——拍腿)
3、為歌曲伴奏:
播放歌曲,學生在鼓聲處伴奏。
4、學唱歌曲:
師:你們也能像小熊、小猴那樣,邊敲鼓邊演唱嗎?
(1)指導學生隨琴跟唱。
(2)指導學生唱出歌曲的力度變化。
師問:這首歌哪一句要唱得強?哪一句要唱得弱?
用“咚”“噠”哼唱。
(3)指導學生唱出力點,聲音有彈性,不能太連。
(4)隨伴奏輕聲演唱。
(5)加入大鼓和小鼓,或用身邊的音源,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師:這首歌加入了大鼓小鼓的伴奏,你覺得怎么樣?(引導學生說歌曲情緒)
你平時還在什么場合或者什么音樂中聽到過鼓的聲音?(引導學生結合氣氛和情緒說)
2、小結:不知不覺,快要天黑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回家了。它們要跟小朋友們再見了。讓我們在音樂中結束今天的課。
課件:播放《春節序曲》片段,《喜洋洋》片段。
學生自創節奏來伴奏,隨音樂邊演奏邊出教室。
教學評價:
1.能認識一種以上的樂器并說出它的名稱。
2.會敲擊一種打擊樂器。
3.會唱《布娃娃彈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第五課時:《青蛙音樂會》
《青蛙音樂會》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一、聆聽《青蛙音樂會》,感受音樂所表達的生動鮮明的青蛙形象。
二、愿意用肢體動作和演唱等形式來表現青蛙的模樣。
三、喜歡并樂意參加音樂會。
教學重難點:
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欣賞音樂感受并表現音樂中的青蛙形象。
教學用具:
音樂、頭飾、青蛙相關動畫等
教材分析:
《青蛙音樂會》是一首具有趣味性的通俗音樂作品。樂曲為3/4拍,蛙鳴聲伴隨著樂聲響起,好像夏季池塘邊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開始了。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青蛙的優美舞蹈伴著起伏的旋律;接著樂曲再現了一遍,蛙鳴聲、流水聲在樂聲中漸弱,消失在暮色中。
教學過程:
一、唱歌的青蛙來了。
1.引用《動物說話》伴奏音樂唱幾遍,“青蛙唱歌咕咕兒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兒呱(拍手),咕咕兒呱(聳肩)咕兒呱咕兒呱咕咕兒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樂會》開頭部分,跟音樂模擬青蛙唱歌!斑伞伞蛇伞蛇伞蛇蛇蛇伞伞睂W生根據音樂節奏、情緒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跳舞的青蛙來了。
播放《青蛙音樂會》慢板的片段,教師戴上頭飾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著音樂邀請小朋友參加跳舞,沒受邀請的小朋友在座位上跟著老師動身體。結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演奏的青蛙來了。
1.可用你們的音樂書、筆、課桌等東西編創一些簡單的節奏模擬流水聲、鳥叫聲、鼓聲等加入到音樂中來,看誰最厲害。
2.小組討論創編。
3.合著音樂展示。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揮家也來了,舉行青蛙音樂會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來了一群會唱會跳會奏的青蛙們,看,他們多熱鬧啊!(出示課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樂會》,青蛙指揮家(老師扮演)領著這幫青蛙們開始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
3.學生自由選角色,在音樂中跟著指揮表演了。演后選出最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給予獎勵。
五、動物音樂會。
音樂會吸引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有老虎、獅子、鳥兒、松鼠……他們也要參加,播放《青蛙音樂會》音樂,讓更多的動物也來表演。
六、動物狂歡。
課件出示動物狂歡節情景,播放《動物狂歡節》音樂一起在歌聲笑聲中結束課堂。
本堂課以審美為核心,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引導學生唱歌、跳舞、演奏、狂歡,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音樂教學活動 篇33
教學目標:
1、通過合唱的學習,體驗對大自然的贊美、對大自然的熱愛。
2、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3、培養學生的演唱表現能力,使學生能夠用自然、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全曲。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夠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教學難點:
唱準歌曲中的弱起、二聲部練習。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入教室,要求跟著歌曲的節拍。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練聲
1、生唱“啦”
師:剛才我們都在春天里聽到了很多美妙的聲音,現在我們就把它們融到“啦”這個音中,我們用聲音來表現下,跟著我的動作一起來。
2、代詞唱
師:嗯太美了,我聽到了萬物的聲音,那現在老師就把你們美妙的聲音配上旋律,一起來唱一唱,注意看我的手勢,先聽下琴。
3、出示:10501050︱10501050
師:剛才我們唱的旋律,我把它寫成了這樣的曲譜,我這里有兩種唱法,聽完了之后請你告訴我,哪一種是跟這個譜子一樣的!
三、解決難點
師:春天到了,萬物復蘇,最近的天氣可謂是春光明媚,春風輕輕拂過我們的臉龐,非常的舒服。你能模仿一下春風的聲音帶給我們一絲涼意嗎?
師用WU范唱:0004.3︱26–5.4︱35-43︱2345︱4.33450
師:這是一陣柔和的春風,讓我們一起模仿春風的聲音吧。唱歌要注意坐姿,師彈奏旋律,學生模唱。
四、學唱歌曲
1、師:當那春天來到大地充滿陽光,綠樹發芽萬物生長,當那小河清清流水正在歡唱,我將出發到遠方……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意大利的朋友們出發遠行的歡樂情懷吧。
2、師:聽,田野在召喚我們呢。(第二次聽全曲)
師:田野用什么方式召喚我們?郊游的隊伍分成了幾個小分隊呢?
學生說一說。(合唱)
師:歌曲的情緒怎么樣?(歡快,活潑)
師:那就讓我們隨著歡快的音樂走向大自然,走進美麗的田野。為了使我們的步伐整齊,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請同學們一定要聽著音樂,和著音樂的節拍來踏步。第二,為了踏好第一步,我們先要做好準備,這樣吧,聽老師數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說“走”,然后踏步走起來。我們先來試試。
師:好,我們來看,誰能和著音樂的節拍走得最精神,最漂亮,能和大自然美麗的風景融合在一起。第三次聽全曲。
3、解決難點
師:隨著歡快的音樂來到了美麗的田野,請大家坐下來休息一會。老師把《田野在召喚》這首歌曲,送給你們,希望你們能喜歡!
師:讓我們一起學習歌唱吧。
出示:0004.3︱26–5.4︱35-43︱2345︱4.33450生學唱代詞唱一唱。
師:讓我們告訴田野,不要著急,我們馬上就來了。
出示:0004.3︱26-5.4︱35-43︱20505050︱3--0‖學唱曲譜。
4、師:美麗的田野在召喚我們,我們也一起輕輕地唱起來,用歌聲來回應它。(同學們,想一想,是用大聲喊唱,還是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去唱,能和美麗寂靜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那我們就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再來唱,聽好音,隨琴唱歌,處理歌曲中的重難點樂句。
師:隨老師的琴一起來唱一唱。(歌曲中的八分音符唱時做到聲斷氣不斷的狀態,教師要示范給學生聽,換氣記號等。)
唱好、唱準歌曲中的弱起、反復跳躍記號、休止符及換氣記號的作用。(注意用微笑的狀態,嘴角上提,用靈活的舌尖來咬字吐字,聽聽你們的聲音是不是跟大自然的聲音一樣動聽美妙。)
A、學唱高聲部曲譜
師:唱得真不錯,讓我們試試第二段吧。引導出第二段跟第一段結尾的不同之處。
B、學唱低聲部前半部分
師:真不錯。這首歌不但旋律優美,歌詞寫得也很美呢。學唱歌詞代詞唱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