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精選8篇)
2025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2、嘗試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可轉動的風車。
2、呼啦圈、地球儀、竹蜻蜓、球。
3、繩子、雪花片、牛奶瓶、筷子、吸管、光碟、金箍棒、玻璃杯、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播放大風車音樂,幼兒隨老師拿著風車轉動到放完音樂。
2、教師:剛才老師、小朋友的風車都轉動起來了,為什么我們手上的風車會轉動?
教師:是什么力量讓它轉起來的?
3、如果教師不動,小朋友有什么辦法讓老師手上的風車轉動起來,小朋友想一想。
二、幼兒操作探索,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1、幼兒自由操作課轉動的物品,觀察感知轉動的有趣現象。
教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玩許多好自己的東西,每個小朋友選擇一樣東西,拿到中間試一試,
你是用什么辦法轉動的?但玩之前老師有個約定,當小朋友聽到音樂時,就將物品放回原處。
2、幼兒操作探索,師觀察并與幼兒交流。
3、交流與分享,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小朋友。
小結:這些東西都會轉動。
三、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轉動的運用,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
教師: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轉動?
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1、洗衣機里面的桶能轉動,衣服放在里面轉一轉,就干凈了。
2、風扇會轉動,夏天的時候,風扇轉一轉,就有風吹過來。
3、時鐘里面的指針會轉動,它可以告訴我們現在幾點了。
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轉動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之處。
四、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1、教師:剛才我們了解這么多轉動的物體,現在我們請一個小朋友找一找不會轉動的物體,
那么哪個小朋友能不能想辦法讓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2、小朋友看看老師。這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數字、剪刀、兔子耳朵?
還代表兩件東西,還可以代表成功,你們想成功嗎?
現在我要請小朋友選兩件東西,想辦法讓它轉動起來。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不容易轉動的東西,
請小朋友想辦法讓他們轉動起來,你可以一個人探索,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來。
3、幼兒操作探索,嘗試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4、集體交流與分享。
教師:我發現小朋友想了許多辦法,讓那些不能轉動的東西轉動起來了,
現在誰愿意講你探索的玩的方法告訴其他小朋友?
評價語:真棒!原來可以用那么多中方法使這些不能轉動的東西轉動起來。
五、結束活動
剛才小朋友都想出了許多好辦法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那怎么樣才能讓這些物體轉動更持久呢?
請小朋友在課外繼續探索并把你們的發現告訴你們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媽媽。
2025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使幼兒了解這些昆蟲和人們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活動準備
1、各種昆蟲的掛圖一張。
2、操作卡片"各種昆蟲"。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并捕捉樹上、花上、地上的昆蟲。
你捉到了什么?怎樣捉到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主要特征及習性
1、(出示掛圖)
圖上有什么?它們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蜜蜂、蜻蜒、七星瓢蟲等,它們生活在不同的場所:花上、地上、樹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稱叫什么?
(有頭、胸、腹二部分,二對翅膀、三對足等。都叫昆蟲。)
3、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為什么是昆蟲?
(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三、幫助幼兒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害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
(教師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蝴蝶,蝴蝶在幼蟲時嫩菜葉等有害處,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4、幼兒操作:每人一張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紅筆一支,請兒用"O"劃出益蟲,"X"劃出害蟲來。
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昆蟲?
(保護益蟲,不隨便捕捉、弄死?吹轿米、蒼蠅把它們打死,要注意環境衛生,不亂倒垃圾,
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等等。)
2025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 篇3
一、活動目標1.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4.進行環保宣傳的行動。
二、 材料準備1.《愛護我們的地球》PPT、《水危機》視頻。
2.環保宣傳簽名海報。彩筆若干。
3.供孩子分類的多種"垃圾"。
4."環保小衛士"的愛心貼紙若干。
三、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地球美麗的風景。
1、欣賞電動地球儀和地球上美麗風景的圖片。
2.看了這些圖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二)繼續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變化)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災難。
3.是什么讓地球變成這樣的?了解各種污染給地球帶來的變化。(光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動物被濫殺、垃圾污染、水污染)4.觀看關于水污染的視頻。
5.污染產生產生了地球的"溫室效應"。
(三)介紹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1.可回收的。
2.廚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龍游戲:為地球治病的方法。
四、小結:
小朋友已經想出了許多治病的辦法,需要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讓地球的病好得快點。我們還要再去找更多的好辦法來幫住地球治病,讓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嗎?我提議我們的環保小衛士在愛護地球的紙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讓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讓他們一起來做環保的衛士吧!
2025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 篇4
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隨著知識經驗的豐富,視野的開闊,思維及動手能力的逐步發展和提高,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更加濃厚,同時他們的思維特點正由原先的形象思維逐步向初步的邏輯思維轉變。該活動內容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多變性,對孩子充滿了吸引力和挑戰性,因此,在活動中我們增加猜想、操作、觀察、驗證等環節,讓幼兒在疑問中發現,在探索中創造,突出體現了從“趣”中引、在“玩”中學、在“說”中知,引導幼兒有序、合理地安排空間,發展科學的思維方式,為幼兒解決平時碰到物體整理擺放的難題提供幫助,更有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活動目標:
1、在反復嘗試“裝罐子”的過程中感知物體間的空隙
2、通過觀察與試誤體驗成功的快樂u
3、能根據記錄表用語言大膽表達操作的過程和發現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懂得分離物品
材料準備:幼兒人手一份材料(一個罐子、5個乒乓球、一杯玻璃球、一杯米和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介紹過程,激發探索興趣
1、引導幼兒觀察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任務:請小朋友們想辦法把5個乒乓球、一杯玻璃球和一杯米都裝進罐子里去,并且能蓋上蓋子,你們能完成嗎?
二、引導幼兒嘗試裝罐,感知物體間的空隙
1、幼兒猜想裝罐的順序
2、提出操作要求
1)一種東西全部裝完才能裝另一種
2)三種東西全都裝進罐子,還能蓋上蓋子,才算完成任務
3)每嘗試一次就把你的操作順序記錄下來
3、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按要求裝罐,感知物體間的空隙
4、交流分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操作的過程和結果
師:你是按什么順序裝的?完成任務了嗎?
小結:原來同樣5個乒乓球、一杯玻璃球和一杯米,裝的順序不同,結果就不同
三、幼兒再次操作,驗證填補空隙的方法
1、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小不同的物體填補空隙的現象
師:仔細觀察,看看誰鉆到誰的空隙里去了?
2、交流操作結果,引導幼兒發現物體填補空隙的方法
1)師:你們都完成任務了嗎?你發現誰鉆到誰的空隙里去了?
2)教師演示,師生共同小結裝罐的方法。
小結:原來乒乓球大,球之間的空隙也大;玻璃球比較小,會鉆到乒乓球之間的大空隙里;而小米粒最小,就把更小的空隙給填上了。
3)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現在的罐子裝滿了嗎?還能往里放東西嗎?
教師小結:原來只有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才能裝下更多的東西
活動延伸:遷移經驗,解決問題-----請小朋友用今天學到的本領解決圖片上的問題
2025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身從哪兒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妙的好奇心。
3、教育幼兒尊敬、熱愛長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胎兒的發育過程
2、幼兒每人一張作業卡,鉛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1、觀察圖片
教師提問:你們想一想,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興的事?
小嬰幼兒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
2、幼兒議論并按自身的意愿回答。
二、觀察課件,了解嬰幼兒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
1、教師:每個媽媽的肚子里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
嬰幼兒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里。
2、出示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擺放)。
3、小嬰幼兒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么長大呢?
(組織幼兒討論)
4、教師小結:嬰幼兒在媽媽的肚子里還不會吃東西,可嬰幼兒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嬰幼兒。嬰幼兒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嬰幼兒了,這時,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幼兒議論)每個媽媽的“子宮”房子都有一個通向外面的門和走廊,嬰幼兒把媽媽的肚子撐得很疼的時候,就走到醫院,在醫生的協助下嬰幼兒就沿著走廊出來了。
三、看圖片,觀察嬰幼兒在媽媽體內長大的過程
1、討論:嬰兒出生以后不會說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為嬰兒做哪些事情呢?
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
2、教師小結。
四、幼兒做練習,鞏固加深印象。
教師分發作業卡,幼兒標出順序號,以標明嬰兒在媽媽體內的生長變化。
2025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了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鎖,知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有興趣嘗試開鎖方法。
2、幼兒能較清晰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各類鎖、小房子、小動物、掛鎖內部結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鎖激起興趣
師:這是什么?你們有沒有見過鎖?在哪兒見過鎖?
幼:見過。
(1)在家里的櫥門上有鎖。
(2)抽屜上有鎖。
(3)家里的門上有鎖。
(4)媽媽的單位里有鎖。
師:媽媽的單位里什么地方有鎖?
幼:單位里的保險箱上有鎖。
師:為什么要用鎖?
幼:(1)如果沒有鎖,小偷就會來偷東西了。
(2)如果沒有鎖,我家的錢都要給別人偷走了。
二、嘗試開鎖
1、師:你們開過鎖嗎?是不是想試一試?
幼兒嘗試開鎖。
(許多幼兒雖然見過鎖,卻未試過開鎖,一開始幼兒拿了鑰匙和鎖以后,反復觀察尋找鑰匙可插入的地方,找到鎖眼后,又嘗試著把鑰匙插入其中,正正反反試了好幾次后開始旋轉鑰匙,試圖打開鎖。有的幼兒在多次的嘗試后仍未打開鎖,即求助老師或是同伴。教師引導已打開鎖的幼兒再鎖上鎖,反復多開幾次。鼓勵已成功開鎖的幼兒去教有困難的同伴,大約3分鐘后,所有的幼兒都打開了手中的鎖。)
2、交流。
師:你們都打開了嗎?你們是怎么開鎖的?
幼:我拿鑰匙放到洞洞里去。
師:洞洞應該叫什么?(豐富詞匯:鎖眼)鑰匙是放進鎖眼的嗎?有沒有更合適的詞?(糾正用詞:插入)
2025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 篇7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看到各種管子,由于幼兒天生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探究的欲望,因此,我先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入手,與孩子們一起探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事物,讓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認識到管子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與快捷,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應用,能根據管子的特點進行簡單的分類,知道一些不能向帶管子的通道中亂扔東西等常識。并且能通過自己的想象和創造,用管子進行簡單的造型,創造性地玩各種管子游戲,感受管子游戲的樂趣。
整個過程我分為三個階段:
1、設疑激趣,巧妙導入。
我選擇了在開始部分用課件的形式向幼兒展示各種用管子制成的藝術品,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2、師幼參與,探索認知。
本階段是整節課的重點。在活動中,我堅持以幼兒為本,啟發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讓他們盡情發揮,積極發言。通過認一認、分一分、說一說、做一做等活動,認識各種各樣的管子,學習對管子進行簡單分類,了解管子的重要性,能愛惜管子,不向管子形狀的通道中亂扔東西。
3、活動延伸,培養能力。
在活動即將結束時,我準備讓幼兒大膽地想象,親自動手制作一件管子作品,創造性的玩管子,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各樣的管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根據管子的特點對管子進行簡單的分類。
2、知道管子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不向管道中亂扔東西。
3、會用管子進行簡單的造型,會玩各種管子游戲,感受管子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管子(軟管、硬管、可伸縮的、粗細不同的管、電線管、水管等)、管子造型、紙、抹布、管子藝術品課件。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激發幼兒興趣,組織幼兒探究。
師:小朋友,今天書博士給大家帶來了幾樣東西,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呀?
幼:想!
2、出示課件,師幼共同觀看。(課件展示人們用管子制作的作品)
3、引導幼兒討論,從而引出管子。
師:誰能告訴我,你剛才看到的是什么?
(幼兒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教師加以引導)
師:小朋友覺得這些東西好看嗎?知道用什么做的嗎?
(引導幼兒說出管子)
師:它們都是用什么樣的管子做的呢?
(鐵管、塑料管、吸管等)
(二)探究新知:
1、擺出各種各樣的管子,請幼兒參觀小小展覽會。
師:今天老師專門為大家舉辦了一個小小的管子展覽會,你們想不想參觀一下?
幼:想。
師:小朋友要注意,看的時候不要擠,要輕拿輕放,我們比比哪位小朋友觀察得最仔細,發現管子的特點最多。
(教師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各種管子)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類型的管子。
師:小朋友,你們剛才看到的管子都一樣嗎?
幼:不一樣。
師:哪些地方不一樣?
(幼兒可能不是按以下順序看出來,教師可隨幼兒回答的順序調整教學思路)
幼:有的是鐵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軟的有的是硬的……
幼: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
幼:用途不一樣。
師:剛才小朋友說的很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都是一些什么樣的管子?
師:這根管子我在洗手間了見過,這是一根“水管”。
師:這是什么管子?
幼:吸管!
師:是的,這是小朋友平時用的吸管!
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還有什么管子?你們都在哪里見過這些管子?
3、引導幼兒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應用,不往管道中亂扔東西。
師:這些管子都分別用在什么地方?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方便呢?
師:小朋友想一想哪些物品能很容易的通過管子?哪些物品在管子中不容易通過?(幼兒討論回答)
師:小朋友看,老師這里有很多東西,有玩具、紙、抹布、塑料袋等等,這些東西能很容易的通過管子嗎?(讓幼兒動手嘗試,并聯系實際,教育幼兒不往管道中亂扔東西)
4、啟發幼兒動手對管子進行簡單分類。
師:剛才,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認識了好多的管子,可是老師有幾位管子朋友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能不能幫它們找找自己的家呢?記住一定要仔細找,水管要進水管的家,吸管要進吸管的家……
(請幾組幼兒到前面來分一分)
師:小朋友他們分的對不對?(請幼兒判斷正誤)
師:你們真聰明,一會兒就幫管子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其實,除了這樣分外,我們還可以怎樣分呢?
(引導幼兒說出根據管子的形狀、顏色、質地等進行分類,并讓幼兒進行簡單歸類)
(三)總結新知,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管子,學會了對管子進行簡單分類,也看到了很多用管子做成的物品,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設計一件作品呢?
幼:想。(讓幼兒閉上眼睛聯想制作一件什么樣的作品。)
師:你準備設計一件什么樣的作品呢?(啟發幼兒大膽地講出自己的想法)
師:我們還可以用管子做些什么游戲呢?比如:傳聲游戲……
師:現在就請小朋友一起去區角里玩一玩管子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管子入手,了解、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管子,知道管子不僅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而且,還可以做成很多好看、好玩的東西,為我們帶來了視覺和游戲的樂趣;顒又,幼兒自主設計作品、自由游戲,不但使孩子們提高了探究的興趣,還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
2025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單車取寶的方式,引起幼兒對地圖上不同標示的了解和興趣。
2、學習看地圖的一些簡單方法。
3、體驗合作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挑戰、自信與快樂。
活動準備
1、多種標記地圖?
2、場地布置人手一輛單車
活動過程
一、合作組隊——解讀不同標示的地圖并學習看地圖的一些簡單方法。
1、交代任務
教師:今天我們大二班小朋友要去完成一件既開心而又有挑戰的游戲。
那就是兩人一組去完成“單車取寶”。
(出示單車取寶四個字并請幼兒念一念)
什么是單車取寶?(強調今天我們是騎車取寶)
(假設:幼:寶貝在哪呢?或幼兒無聲教師引出)
教師:那我們去哪里取寶呀?
2、認知地圖
(1)出示一張幼兒園操場的平面地圖。
教師:看一看這是在哪里?(如幼兒回答幼兒園教師繼續引導幼兒園的哪里,引出是幼兒園的操場,
對我們就要在幼兒園的操場上騎單車取寶。)
教師:幼兒園那么大的操場怎么變小了?
(那是地圖。)
教師:哦,原來一個很大的地方把它變小畫在紙上就成了地圖了。你們在那里也看見過地圖呢?
(中國地圖、公園地圖等)
教師:那地圖有什么作用啊?
(可以告訴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或者當你不知道走哪條路的時候,它可以幫忙。)
小結:地圖可以告訴我們不知道的地方,還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的尋找這些地方。
教師:我們小朋友在幼兒園已經有三年了,很熟悉幼兒園了,那你們可以告訴我從地圖上看,
我們幼兒園的操場上有些什么呀?
請個別幼兒用手指著地圖上的標記一一告訴大家這些標記是什么地方。
教師:看來我們小朋友真的太熟悉幼兒園了,咱們再來看看這張地圖和前面一張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分析不同標記的地圖
(1)先引出有標示行駛方向的地圖。
教師:你能告訴我什么地方不一樣,這些箭頭表示什么?
(強調我們的游戲規則就是必須按照箭頭的行駛路線去尋找寶貝,如果違反規則寶貝會找不到的。)
(2)分析不同標記的地圖。
教師:現在你們兩人一組來領取地圖,拿到地圖后仔細地看,你們地圖上有什么標記?怎么行駛的?
有沒有問題?
4、先解決地圖上的個性問題
教師:你們地圖上的標記一樣嗎?(不一樣)都是寫什么標記呀?
文字標記(這些文字標記告訴我們什么?需要經過7道難關才可以取到寶貝。
它是怎么行經的,怎樣才可以既方便又順利地取到寶貝呢?)
數字標記(這些數字標記又告訴我們什么?我們要按照標記的數字提示依次完成7道難關才可以拿到寶貝。)
教師:看看每張地圖上的行駛路線一樣嗎?是往哪里走的?
5、再解決地圖上的共性問題
教師:我們都知道了自己地圖的形式路線,再看看你們每張地圖上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
教師:對了都有一顆★那表示什么?找一找你們的藏寶點一樣嗎?能告訴我們在那里嗎?
還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都要完成7道難關)
教師、小花瓣表示什么呀?
(表示你過了一道難關就可以取一朵小花瓣貼在自己的身上,當你完成了7道難關之后,就形成了一朵美麗的7色花,
這時你就可以取得寶貝了。記住只有7色花加寶貝才呢能夠說明今天的游戲是成功了。)
教師:另外你們是好朋友一起完成游戲任務的,就必須在路途中相互幫助一起去,一起回來。
還有一個配合大獎等你拿啊!
二、單車取寶——兩人一組按行駛地圖完成任務
三、分享成功經驗與挑戰困難實例
1.在行駛中你們都有什么好方法。
2.途中你是如何突破困難前進的。
3.這對好朋友完成的最快,聽聽他們有什么好方法。在途中有沒有遇到困難,如何去克服的。
總結:今天我們通過單車取寶,學習了看地圖的一些好方法,也了解了地圖上不同標記行經的方法。
更知道好朋友在一起時要相互幫助才能克服困難。有沒有信心再接受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