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慶典策劃方案(精選3篇)
端午節慶典策劃方案 篇1
一、活動主題:
品味端午,傳承禮貌
二、活動背景:
略
三、活動目的:
經過“品味端午,傳承禮貌”活動,更加深入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認識到我們消失的不只是一種經典文化,而是歷史禮貌;進取保護和發展我們的經典文化,并做出思考。經過思考:“保護傳統節日有何意義如何保護傳統節日如何應對外來文化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來讓我們更加珍惜我們傳統文化,更好的做好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工作。
四、活動對象:
臨猗義工聯合會會員,詩聯社成員、小作家培訓中心學生
贊助單位:
五、活動地點:
青少年活動中心
六、活動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七、活動資料:
1、端午傳統文化介紹。
2、詩聯社學者講座。
3、即興詩詞歌賦。
4、分發活動贈品。
5、合影留念
八、活動流程:
1、20年6月×日開始場地布置。
2、2日8:30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3、主持人宣讀活動背景及目的。
4、做有關中國傳統文化走向的演講。
5、詩聯社學者講座。
6、即興詩詞歌賦表演。
7、給與會者分發活動贈品。
8、請大家暢談自我的感受。
9、做最終點評總結并向參與者表示謝意。
10、合影留念,主持人宣布結束。
九、活動中注意的問題細節:
1、與會人員務必事先準備相關資料,準備發表自我的看法。
2、活動準點開始,請參與提前半小時到場并登記。遲到者應盡量不打擾別人發言。
3、會場請不要大聲喧嘩,隨意走動。
十、活動策劃組織者:
略
端午節慶典策劃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農歷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3、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重點),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難點);
活動準備:
1、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咸蛋,粽子。
2、圖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字卡
活動過程:
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
1、談話導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呢?(粽子),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2)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么節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后,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
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
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1)農歷五月五是什么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么這個節日要吃粽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了解其用途。(幼兒討論)師: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里,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
師: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征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們把米裝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給他吃,后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制作,里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
2、跟讀兒歌
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四、游戲部分
蘿卜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
五、活動結束
師: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假設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哪種習俗過端午節?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端午節慶典策劃方案 篇3
一、活動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為了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同時體現社會關愛和溫暖,我們計劃開展端午節慰問困難戶活動,向社會中的困難家庭送上節日的祝福和關愛。
二、活動目的
傳遞社會關愛,讓困難戶感受到節日的溫暖。
弘揚傳統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并尊重端午節的習俗和意義。
增強社會責任感,激發更多人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
三、活動時間
端午節前一天(或根據具體情況調整)
四、活動對象
本區域內的困難戶,包括但不限于低收入家庭、孤寡老人、殘疾人士等。
五、活動內容
準備慰問物資:提前籌備粽子、水果、日用品等慰問物資,確保物資的質量和數量滿足需求。
確定慰問對象:通過社區、居委會等渠道,確定需要慰問的困難戶名單,并了解他們的具體需求和情況。
組織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參與活動,包括物資搬運、分發、與困難戶交流等。
實地慰問:志愿者攜帶慰問物資,前往困難戶家中進行慰問。在慰問過程中,與困難戶親切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傳遞節日的祝福和關愛。
宣傳報道:活動結束后,通過社區公告、單位內部通報、新聞媒體等多種渠道,對活動進行宣傳報道,擴大社會影響力。
六、活動預算
根據慰問對象的數量和物資的種類、數量,制定詳細的預算方案,包括物資采購費、運輸費、志愿者交通補貼等。
七、活動宣傳
在社區、單位內部等地方張貼活動海報,宣傳活動的目的.、時間、地點等信息。
利用社交媒體、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發布活動信息,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
邀請新聞媒體進行報道,擴大活動的影響力。
八、活動注意事項
確保慰問物資的質量和數量,避免浪費和短缺。
在慰問過程中,尊重困難戶的隱私和意愿,避免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注意志愿者的安全,確保他們在活動中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
活動結束后,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后的活動提供借鑒和改進的方向。
九、活動總結
活動結束后,組織志愿者和相關負責人進行活動總結,分析活動的效果和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同時,對參與活動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激勵他們繼續積極參與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