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小朋友的手工活動學前藝術教育活動(精選5篇)
適合小朋友的手工活動學前藝術教育活動 篇1
有趣的吊飾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表現物象的形態特征;運用剪、對折、粘貼制作吊飾;有目的的排列。
2、過程與方法:
(1) 在比較中,感受民間飾物造型、色彩、花紋特點;
(2) 在探索中學習吊飾的設計方法;
(3) 在“嘗試運用”中掌握制作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樂意與同學合作完成;
(2)對吊飾的串聯與裝飾發生興趣。
教學重點:能運用紙材和點、線、色表現物象;運用“剪、對折、粘貼”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有目的的排列。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啟發談話法
教學準備:課件、有關圖片、學生作品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比較
1、民間飾物與學生作業中的吊飾有什么相同與不同地方?
相同: (1)、簡練的外形;
(2)、色彩對比鮮艷;
(3)運用點、線、色裝飾。
不同: (1)、材料不同;
(2)、懸掛的地方不同;
(3)、裝飾圖案有寓意。
二、探討與嘗試
1、嘗試找找身邊的媒材進行吊飾設計,鼓勵發現問題;
2、學生互相研究解決問題;
3、同一主題的物象形態選擇;
4、嘗試運用幾何形進行有節奏的排列,感受節奏美。
適合小朋友的手工活動學前藝術教育活動 篇2
制作準備:
彩紙、硬紙板、膠棒、紐扣、雙面膠
制作過程:
第一步
在黃色的彩紙上畫上小獅子的眼睛鼻子和嘴
第二步
如圖所示,將獅子的頭和云朵用膠棒粘貼在硬紙板上面
第三步
畫上一些小圖案
第四步
最后用雙面膠將紐扣粘貼在硬紙板上面就做好了
適合小朋友的手工活動學前藝術教育活動 篇3
活動一:一串紅
1.出示兩盆一串紅。
師:寶寶們,瞧,這盆花認識嗎?它的名字叫什么?一串紅開花了,像什么?一串串的紅鞭炮,這盆花漂亮嗎?漂亮這個詞真好聽,還可以怎么說?美麗、好看,我教你們一個好聽的詞——鮮艷!
師:仔細看看,一串紅的花朵什么樣子?一個接著一個,花朵在上面,葉子在下面。
2.出示空白的制作紙,變魔術——范畫。
師:咦,這是什么?莖、這個呢?葉子?缺了什么?花朵。眼睛閉起來,一起數一二三,變變變!哈哈,花朵和那盆花一樣嗎?它的花朵是用什么做的呢?(皺紋紙)今天我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也來動手試一試,好嗎?
3.講解制作過程
師:我們選紅色皺紋紙來做花朵,取一張紅色長條形皺紋紙,小手捏住紙的中間部分。兩手向相反的方向擰一下,在擰好的褶皺部分抹上膠水,黏貼在畫有花莖的紙上。
再取一張,擰一下,抹膠水,貼到花莖上……
活動二:蘋果
1.激發興趣
師:寶寶們,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許多鮮艷的花兒開了,秋天還是個豐收的季節,許多的水果成熟了,猜一猜,老師帶來了什么水果?
2.出示范畫——蘋果
師:這個蘋果寶寶穿的衣服好看吧,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仔細看、認真聽。
3.講解制作過程
師:我們來給蘋果寶寶穿衣服:在畫有水果的輪廓線內選擇一小塊地方涂上膠水,取一張長條彩紙,撕成小片。將撕下的小紙片貼在涂好膠水的地方,用不同的彩紙,重復撕、貼,直到貼滿為止。
4.衛生教育
師:在制作的時候,如果手上粘到膠水的話,就立即用小毛巾擦一擦。完成好以后呢,把自己面前的碎紙收拾干凈,放到小簍子里,做個愛清潔的好孩子。
小班手工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正確的方法沿直線撕紙。
2.發展手眼協調的能力,鍛煉小手指肌肉。
3.體驗完成作品的快樂,初步嘗試簡單合作。
活動準備冰激凌底板3份,范例1份,操作紙若干,各式冰激凌圖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一、欣賞冰激凌圖片,引發參與活動的興趣師:“夏天到了,在炎熱的夏天里小朋友們喜歡吃些什么呢?”
師:“你們喜歡吃冰激凌嗎?我帶來了很多冰激凌圖,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出示范例,激發創作熱情師:“我也做了一個超級冰激凌,你們看!”
分析冰激凌的材質和上面糖果制作的方法。
三、幼兒嘗試制作冰激凌上的小糖果,學習正確的沿直線撕的方法1.交代操作要求。
師:“你們想用漂亮的紙撕一個正正的長方形的糖果嗎?”
師:“這張紙上有兩道線,一會就請你用自己能干的小手沿著這兩道線去撕出長方形的糖果來?凑l的小手最能干,能把線撕得直直的。”
2.幼兒嘗試,教師指導。
3.小結:兩只小手伸出來,緊緊捏住小紙片,一下一下向下撕,慢慢撕。
四、合作創作糖果冰激凌師:“我為你們準備了大冰激凌,但是上面沒有糖果,請你們做糕點師來給它裝上糖果吧!”
1.介紹材料師:“這里有撕糖果的紙,這是什么?”(輔助材料:水果塊。)“撕完了糖果,你還可以用這些水果塊裝飾一下你的冰激凌!
2.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五、活動小結、作品展示師:“我們把冰激凌帶給娃娃家的娃娃和他們吃吧!”
適合小朋友的手工活動學前藝術教育活動 篇4
【設計意圖】
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為熟悉的環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從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情感態度著手,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我都是強調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為中心培養幼兒的興趣。有了這種興趣才能讓幼兒對下面乃至今后的手工活動保持積極的心態,這種心態對幼兒以后的工作學習都是會有影響的是至關重要的。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點撥。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參與到活動中。大班幼兒好奇心、自我表現的欲望強烈,凡事都想自己動手試一試,做一做。本活動主要練習幼兒粘、畫、剪的技能,面具圖片的呈現深深吸引孩子的眼球,在探索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 體驗創造性的裝飾面具的樂趣,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2..嘗試用各種輔助材料進行臉譜裝飾,聯系粘、畫、剪的技能。
3. 了解多種動物的輪廓并能畫出來,能夠用鮮艷的色彩大膽的繪制面具。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卡紙或掛歷紙、毛線、彩條、彩筆、膠棒
心理準備:根據主題活動,為幼兒創設相關的環境,激起幼兒興趣,同時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幼兒更好的參與活動,發揮幼兒的主體性?砂炎酪螄蓤A圈,讓孩子更方便的交流操作。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吸引孩子學習的興趣
師:叮鈴鈴……
幼:誰呀?
師:我是小小郵遞員呀!
幼:哪里來的信呀?
師:東營來的信呀!
幼:送給誰呀?
師:送給
幼:叮鈴鈴……
(這個小游戲孩子們都會玩,在課后已經玩過幾次。信依次送給3-4個小朋友,最后送到老師手里)
師:哈哈,信又送回老師手里了,那讓老師幫小朋友們看看信上都寫了些什么呢?豎起耳朵仔細聽哦!噢!信上說啦,森林里呀,要開一個聯歡晚會,請咱們大一班的小朋友參加。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去森林里和小動物們一起開晚會啊?
幼:想……
師:恩,老師也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去,但是信上說啦,這是動物的聯歡晚會,每一個小朋友都必須親手做一個面具,帶著這個自己做的面具才能和小動物一起玩呢!
幼:老師,可是我不會做啊?
師:看,這封信里小動物已經告訴小朋友們面具應該怎么做了,讓我們一起來學做這個動物面具好不好?每個小朋友都仔細聽哦!仔細聽你才會做,老師看看那個小朋友做的看,能第一名去參加晚會!
(二) 結合圖片,講解動物面具的做法
師:看,這是什么動物?邊說邊出示老虎面具的圖片,看看他有什么特點?頭上寫著一個字,是什么字?
幼:老虎,上面寫著“王”,老虎是森林。
師:對,這是老虎,森林,看看他的毛是什么顏色的?形狀是什么樣的?
(老師邊說邊在小黑板上畫老虎的輪廓,依次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征)
師:我們做面具的第一步是畫,首先在你的卡紙上畫出你想畫的動物的圖案,然后給它涂上相應的顏色。
師:看,這是什么動物?它的身上有很多的什么啊?
幼:獅子,身上有很多的毛,長長的胡子
師:對,獅子的身上有很多的毛和胡子,那么老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獅子的胡子用什么來做的,想想老師讓你們帶什么來了?
幼:毛線
師:對,毛線可以當成獅子的胡子。那要怎么做呢?看,把毛線剪成一截一截的然后用膠棒把毛線粘上,就是獅子的胡子了。如果不想用毛線的話可以直接畫在卡紙上,圖上相應的顏色就可以了。
(老師依次呈現多種動物的面具圖片,兔子、貓咪、蝴蝶等,簡要介紹各種動物的畫法及做法。比如說兔子的頭發可以用膠棒把彩條粘成小卷,粘在兔子頭上就是頭發了。)
這一環節是關鍵環節,知識目標3在這一環節得到解決。
(三)提出要求,教師指導,孩子自己動手做面具
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面具,老師在做之前再依次強調,先在卡紙上畫出圖案,然后涂上相應的自己喜歡的顏色,再用剪刀按照輪廓剪下來,最后用毛線穿上戴在頭上。
這一環節是解決能力目標2的關鍵環節,孩子在操作時教師適時根據隨時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注意特別照顧操作能力較差的幼兒,并記得隨時提醒幼兒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四)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互相評價對方的作品
好,我們的面具做完了,但是啊,森林晚會要求很高,你們做的面具必須很完美才行,現在請小朋友欣賞、評價一下,你的小伙伴的作品,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比如說,我覺得她畫的很好,或者涂的顏色不夠亮,給你的伙伴指出來,并給你的面具起個好好聽的名字,我們互相改正,爭取做一個最最完美的面具,好不好?
這一環節是解決活動重難點的關鍵環節,情感目標1在這一環節得到實現。在互相交流欣賞的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如何與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并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延伸】
對幼兒的教育不是一節課一個活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與活動的前延后續分不開的,所以在活動結束后,播放《森林進行曲》,組織幼兒帶上自己制作的面具,加上班上的動物木偶,一起開一個小小的聯歡晚會。
適合小朋友的手工活動學前藝術教育活動 篇5
目標
1.能兩手較協調地揉搓橡皮泥。
2.學會在球體上安裝小棒。
3、欣賞自己與同伴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材料:棒棒糖、橡皮泥、吸管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看,老師的口袋鼓鼓的,里面會是什么呢?"小朋友猜一猜。"聽,還有聲音呢?到底是什么呢?"揭秘:糖。"是什么糖?"(棒棒糖)
二、觀察棒棒糖的外形,了解棒棒糖的基本特點。
"老師手里的棒棒糖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連貫描述:上面一顆糖果是圓圓的,下面的棒棒是長長的,老師還給它編了一個順口溜:方的糖圓的糖,安根小尾巴變成棒棒糖。這種是小朋友經常吃的,噢,那老師要問小朋友有沒有吃過其它樣式的棒棒糖呢?
三、制作棒棒糖。
1、小朋友都吃過這種棒棒糖,那小朋友有沒有做過呢?今天老師也想動手做一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然后你們自己動手做一個屬于自己的棒棒糖,好嗎?
先選擇自己喜歡顏色的橡皮泥放在手里,兩手對在一起揉一揉、搓一搓,輕輕的搓成一個圓形小球,咦!老師把它按一個漂亮的小尾巴,這樣是不是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棒棒糖,老師很開心。現在請小朋友也動手做一做,在動手這前老師要說下游戲規則:
A、做手工時小嘴巴不能發出聲音,要安安靜靜的。
B、不能搶別人手里的東西,要小心地搓不能掉在地上了。
2、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提醒幼兒橡皮泥要放在手心里,兩手在一起揉一揉,搓一搓、要輕輕的搓成一個圓形的球)
3、咦!現在請小朋友把做好的棒棒糖舉起來,看看和老師的是不是一樣的,你們的沒有小尾巴,現在請劉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根小尾巴,小朋友自己把小尾巴安在上面。
四、小小棒棒糖展覽會。
老師請幾個小朋友的作品拿上來欣賞一下,小朋友看看他們做得是不是很漂亮呀,哦,老師覺得小朋友的小手今天真能干,做的棒棒糖呀都很棒。
教師:小朋友今天開心嗎?
幼兒:"開心"。
教師:小朋友有了開心的事情呀,要學會與別人分享。下面讓我們拿起棒棒糖送給小(3)班小朋友,讓他們一起分享一下我們的快樂心情吧。請小朋友到劉老師那去排隊!
五、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可以看出棒棒糖是孩子喜歡的并品嘗過的一樣糖果,深受孩子的喜愛。酸酸甜甜的棒棒糖,是整個美術創作活動的基礎,孩子樂意去表現這種他們喜愛的棒棒糖。從目標上看完成的很好,每個目標幼兒表現的都很棒。就活動過程來說,整節課幼兒都能很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每個環節的設計。教師在第三個環節時問:"幼兒有沒有做過棒棒糖?幼兒說有的時候,老師認為孩子撒謊或者孩子吃過誤認為自己做過。"這時老師反復地強調幼兒沒有做過,把幼兒的思想往老師的思想上拉。其實這時應該順著孩子的思路隨機應變說:"今天老師也做下,看看是不是和你的一樣,好嗎?"這樣會更好些,也能讓孩子明白到底什么是做、什么是吃。教師能通過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表揚和鼓勵那些在活動中參與積極的幼兒,讓幼兒獲得愉悅的心情。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讓他們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