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節文化主題策劃方案(精選3篇)
2023年春節文化主題策劃方案 篇1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深入挖掘春節傳統節日的濃厚文化內涵,努力營造喜慶熱烈、文明祥和的機關環境。現就春節期間在全局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春節"主題活動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這個主題,充分挖掘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廣泛開展群眾性節日民俗、文化娛樂、經典誦讀和扶貧助困等主題實踐活動,在家家思團圓的氣氛中融入愛我中華、振興中華的民族大義,進一步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
二、活動主題
歡度春節
三、活動內容
(一)深入開展群眾性節日民俗文化活動。節日期間,各股、室深入挖掘春節文化內涵,積極創新傳統節日的形式和載體,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春節民俗文化表演、春節團圓和體育健身等文化活動,努力營造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的節日氛圍。
(二)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結合春節活動主題,精心選擇有關春節的名篇,在全單位廣泛開展學習經典、誦讀經典活動。努力培養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讓全體干部職工特別是廣大年輕干部熱愛經典、親近經典、熟知經典,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三)組織開展"關愛他人"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動員黨員、共青團員和年輕干部與幫扶單位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人、困難戶、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一起過春節,通過走訪、座談、聯歡、慰問等形式,積極為社會弱勢群體送溫暖、獻愛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四、活動要求
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有力抓手,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社會和諧、家庭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股、室,各干部職工要把組織開展好"我們的節日·春節"主題活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突出人文關懷、突出營造氛圍,精心組織實施。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積極創新傳統節日的形式和載體,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活動結束后,請各股、室及時將活動方案、活動圖片、影像等資料、活動總結報局辦公室,辦公室經過評選后,將優秀成果整理備檔,并報旗文明辦。
2023年春節文化主題策劃方案 篇2
春節即將來臨,為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學院黨政對老干部、老教師、老同志及退伍軍人和軍烈屬的關懷和尊重,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祥和、平安的'節日,根據中辦國辦和省教工委、省教廳通知精神,開展“送溫暖、辦實事、促發展”新年慰問活動,為做好這次慰問活動,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參加慰問活動的領導及工作部門
整個慰問活動由人事處牽頭,黨委工作部、院工會參與,重要慰問活動邀請學院主要領導參加,具體安排另附。
二、慰問的對象
離休干部、縣處級及以上退休干部、特級教師、退伍、復員、轉業軍人、軍、烈屬及全體離退休人員。
三、慰問活動的形式
1、分別召開座談會。
2、離休干部、特級教師、縣處級及以上退休干部上門慰問。
3、退伍、復員、轉業軍人、軍、烈屬分校區慰問。
4、全體離退休人員參加團拜聚餐。
四、慰問活動費用預算
1、離休干部、縣處級及以上退休干部、特級教師、退伍、復員、轉業軍人、軍、烈屬共39人,人均100元,共3900元。
2、離休干部、縣處級及以上退休干部、特級教師座談會,會費及餐費1200元。
以上費用合計5100元,由學院劃撥經費開支。
3、全體離退休人員春節團拜聚餐20--元,在離退休人員活動經費中開支。
五、慰問活動參加人員及時間安排:(另附)
2023年春節文化主題策劃方案 篇3
前言:春節、元宵節即將來臨,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節日期間城鄉群眾文化生活,營造歡樂祥和、和諧文明的節日氛圍,使節日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按照中央文明辦和--省文明辦的安排部署,根據《關于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通知》文件要求,結合--市實際,--市文明辦安排部署春節、元宵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
一、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
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凈化鄉風、倡樹文明為目標,在節日期間采取教育引導、示范帶動、制度約束等多種形式,真正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參與健康有益文化活動,抵制不良習俗。各開發區(管委會)、縣(市)區文明辦、市屬各有關單位要組織創作一批反映“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小戲、小品和曲藝節目,以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文明風俗深入人心。要大力宣傳各地各單位開展的重點活動和取得的成效,積極報道廣大群眾以文明風俗過傳統節日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營造文明諧和的節日氛圍。
二、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
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節日活動,發揮好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引導作用。各地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精心設計活動載體和活動形式,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深入挖掘和弘揚春節、元宵節的文化內涵。要利用博物館、體育場、廣場、公園等場所,依托鄉鎮文化站、文化活動中心、村文化室等,組織開展民俗展示、體育健身、歌舞表演、花會歌會、聯歡聯誼、社火廟會、燈謎燈會、書法棋藝、美術攝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豐富群眾節日文化生活。要廣泛開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服務活動,把歡樂送到千家萬戶。要充分調動基層業余文化骨干的積極性,鼓勵支持鄉村文藝演出隊、文化能人到周邊城市、城郊開展演出活動,推動城鄉之間文化交流。要組織開展結對共建、軍民共建、警民共建活動,發揮機關、部隊、學校、企業等單位的文化資源優勢,積極幫助基層社區、農村文藝骨干編排節目,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聯誼活動,使人們在參與中抒發情感、愉悅身心。各地要充分發揮“鄉村學校少年宮”的陣地作用,為農村未成年人節日活動提供場所。要挖掘地方文化旅游資源,大力開展節日旅游活動,活躍節日文化市場,增強節日魅力。
三、精心組織送溫暖獻愛心活動
各開發區(管委會)、縣(市)區文明辦、各有關單位要利用春節、元宵節有利時機,以生活困難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市民為重點對象,開展各種關愛幫扶活動,展示中華民族崇德向善、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精神風貌。要開展向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拜年走訪、慰問交流、座談聯歡等活動,組織他們參加當地的節日慶典和文藝聯歡活動,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和崇高品德,體現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懷。要組織有關部門、文明單位開展慰問孤寡老人、殘疾人和低保戶活動,幫助其解決生活中實際困難,推動有關部門惠民措施的盡快落實,讓他們過一個舒心、溫暖的傳統節日。要建設更多面向基層困難群眾的愛心超市(市場、攤點),通過提供愛心券、上門送貨等形式,給廣大群眾帶來更多的實惠和便利。
四、著力深化主題志愿服務活動
要緊緊圍繞辭舊迎新、團圓平安、孝老愛親的主題,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廣泛發動群眾特別是社區居民參與,傳遞親情友情,傳播文明社會風尚。要深化拓展關愛空巢老人和殘疾人志愿服務活動,動員志愿者以結對幫扶的形式,為空巢老人和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等服務,讓他們心情舒暢、快樂過節。要以城市農民工為重點,開展關愛農民工維權活動,組織志愿者特別是法律志愿者為農民工提供政策咨詢、索要欠薪、處理勞動糾紛等服務,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要開展關愛返鄉農民工活動,組織志愿者幫助農民工辦理網上訂票業務,在農民工返鄉道路沿線設立休息站,農民工重點輸出地要組織志愿者到車站等地開展迎接活動,為農民工提供必要的幫助。要開展關愛留守農民工活動,以送祝福、送親情、送文化、送平安、送健康為主要內容,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讓留守打工地過年的農民工在異地他鄉度過喜慶溫馨的春節、元宵節。
五、大力營造濃厚節日氛圍
全市各級報刊、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新聞媒體要做好節日期間的宣傳工作,通過新聞報道、留言評論、專家訪談、公益廣告等形式,多側面、多角度地宣傳介紹春節、元宵節相關知識,及時報道各地開展主題活動的進展情況,傳播文明和諧、喜慶節儉的節日理念,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電臺、電視臺制作播出一批文化類節目和專題節慶晚會,用優秀電視文藝節目滿足群眾節日文化需求。各地重點新聞網站要大力開展網上主題活動,組織“網上拜大年”和“網上燈謎征集”等活動,征集拜年寄語和過年體會,推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