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籃專項施工方案策劃書(通用3篇)
吊籃專項施工方案策劃書 篇1
1、工程概況
x工程項目建筑總面積x萬平米,X棟X層,X棟X層單體建筑組成,由于工期原因,吊籃布置選擇滿掛(X——X臺棟)。
本項目選用的吊籃均為x型,共計X臺,由保溫專業班組負責租憑,X家租憑公司負責供給。大批量吊籃同時進場同時安裝同時作業,給現場安全管理帶來極大挑戰!
2、入場安裝及驗收管理
2.1入場管理
1、項目部提前擬定《高處作業吊籃進場審查資料》及《高處作業吊籃安裝(拆卸)專項施工方案基本資料》,以文件形式要求租憑公司準備。
2、安裝前,安設部內部組織學習《高處作業吊籃》(GB19155-20xx)及《高處作業吊籃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共同確定安裝過程監控、安裝驗收標準和日常管理流程。
3、因本工程吊籃數量較多,故采取分批入場,4-6棟樓為一個入場批次。未經安設部驗收同意,保衛科嚴禁吊籃入場。
2.2安裝過程管理
1、除對安裝工進行書面交底外,每個安裝班組都需先安裝一臺樣板吊籃,實物交底后進行作業。
2、本項目安裝的吊籃數量較大。因工期原因,無法按照安裝一棟驗收一棟的原則進行組織安裝,只能選擇X棟樓同步安裝。安設部將安裝班組分為三個安裝小組,第一小組負責樓頂支架部分安裝,第二小組負責吊籃平臺安裝,第三小組負責鋼絲繩和電器安裝。各小組只負責各自安裝的部分,便于對安裝人員進行細化交底,保證安裝質量。
3、區域安全員過程跟蹤,每日填寫監控記錄,所有安裝不合格的部位在安裝過程中現場整改,避免成型后返工和安裝工產生抵觸心理。
2.3吊籃驗收
安設部下發驗收需知,規定驗收前吊籃所需滿足的條件。租憑公司按照安設部制定的合格標準進行自查,自查合格的樓號,由安設部進行初驗收,并主要進行靜載試驗、動載試驗、超載試驗和傾斜試驗,所有吊籃的驗收留存影像資料。特檢所檢測后組織相關方正式驗收。
3、人員培訓
3.1胸卡制度
安設部制作培訓PPT,對上籃作業人員進行交底教育。對考核合格的作業人員配發胸卡,便于日常管理。
3.2現場實物交底培訓
除理論知識培訓外,每棟樓號吊籃開始使用前,由安設部組織進行現場交底,主要資料為吊籃使用方法和突發情景下的應急措施。交底后進行現場實際操作考核。
3.3棟號長制度及培訓
每棟樓號由保溫班組單獨設置一名棟號長,與項目部棟號長共同負責每日班前樓頂配重挪動情景檢查。組織棟號長專項培訓班,提高監督檢查本事。
4、日常使用管理
4.1日常管理
吊籃統一進行編號,樓號四周設置警戒區域,防止人員進入和墜物傷人。
由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樓頂電箱漏保進行檢測,保障用電安全。
4.2班前樓頂強制檢查
吊籃實行斷電管理,每晚安排保衛科人員對吊籃斷電情景進行檢查,每日上班前必須由保溫棟號長上樓合閘送電,起到強制性上樓效果。
電箱門上粘貼檢查表,每日由棟號長進行檢查完簽到,簽到記錄由安全員復查。
4.3三方日檢查記錄匯總
安設部制定每日檢查表,由租憑單位維修人員、保溫棟號長、區域安全員三方分別獨立填寫,對所負責的吊籃進行不間斷巡查,并將發現的問題和整改情景如實填寫。
午時5:30分,三方將檢查表交至安設部進行匯總,安設部設置獨立于三方的抽檢小組,對發現的問題與三方檢查記錄進行比對,對未及時發現問題的一方進行問責。
5、吊籃移位管理
5.1移位申請制度
吊籃移位前,由保溫棟號長提前填寫《移位申請表》并進行申請,由土建棟號長進行審批,防止吊籃所在墻面土建還未驗收合格。審批完后交至安設部進行備案,安設部根據移位信息安排區域安全員進行全程旁站。
5.2移位吊籃驗收
吊籃移位正式使用前,由總包重新進行驗收,驗收標準與入場安裝標準相同。驗收合格后填寫《移位驗收表》并建立臺賬。
附:
高處作業吊籃進場審查資料
一、資質證明文件(加蓋公章)
1、租賃、安裝單位資質證明文件(包括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書、行業確認證書)、安全生產許可證
2、租賃單位租賃行業確認證書
3、高處作業吊籃(整機)合格證、安裝使用說明書;生產廠家制造許可證(制造監督檢驗證)
4、吊籃出廠型式檢驗報告及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抽檢報告
5、安、拆作業人員建筑施工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包含輔助工種、安裝單位安全管理人員證件)
6、吊籃鋼絲繩質量證明文件
7、高處作業用安全繩、垂直防墜器檢測報告及合格證
8、安全鎖在有效期內的檢驗證明文件
9、施工機械IC卡
10、外地安裝、租賃單位要求有進入本地的備案證明文件
二、合同、協議和安全專項方案
1、租賃單位與使用單位簽訂租賃合同;
2、安裝單位與使用單位簽訂安裝合同、安裝過程及使用安全協議;
3、總包單位與吊籃使用單位簽訂的合同、安全協議
4、安裝(拆卸)專項施工方案
5、安裝(拆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6、使用單位制定吊籃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應急預案
三、安全指導性材料
1、吊籃安全操作規程
2、設備使用、保養維修等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保證措施
四、設備保養及檢查驗收記錄證明材料
1、吊籃使用登記資料審查表、建筑施工機械使用登記表
2、建筑施工機械安裝(拆卸)告知書
3、建筑施工機械進場驗收表
4、高處作業吊籃安裝自查表
5、安裝聯合驗收表
吊籃專項施工方案策劃書 篇2
1、施工前準備
1.1城市綠化工程必須按照批準的綠化工程設計及有關文件施工。施工人員應掌握設計意圖,進行工程準備。
1.2施工前,設計單位應向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施工人員應按設計圖進行現場核對。當有不符之處時,應提交設計單位作變更設計。
1.3根據綠化設計耍求,選定的種植材料應符合其產品標準的規定。
1.4工程開工前應編制施工計劃書‘
1.4.1施工程序和進度計劃;
1.4.2各工序的用工數量及總用工日;
1.4.3工程所需材料進度表;
1.4.4機械與運輸車輛和工具的使用計劃;
1.4.5施工技術和安全措施;
1.4.6施工預算;
1.4.7大型及重點綠化工程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1.5城市建設綜合工程中的綠化種植
2、種植材料和播種材料
2.1種植材料應根系發達,生長茁壯,無病蟲害,規格及形態應符合設計要求。生長旺盛,姿態豐滿,品種優良,苗源取近原則。
2.2苗木挖掘、包裝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一般土球大小為胸徑的8—10倍.包裝時用草繩將根部土球包扎好,使土球不松散。
2.3觀葉植物,葉色應鮮艷,葉簇豐滿。
2.4鋪栽草坪用的草塊及草卷應規格一致,邊緣平直,雜草不得超過5%。草塊土層厚度宜為3~5cm,草卷土層厚度宜為1~3cm。
2.5播種用的草坪、草花、地被植物種子均應注明品種、品系、產地、生產單位、重量、采收年份、純凈度及發芽率,不得有病蟲害。自外地引進種子應有檢疫合格證。發芽率達90%以上方可使用。
3、種植前土壤處理
3.1種植或播種前應對該地區的土壤理化性質進行化驗分析,采取相應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
3.2園林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最低種植土層厚度應符合表5.2的規定。
3.3種植地的土壤含有建筑廢土及其他有害成分,以及強酸性土、強堿土、鹽土、鹽堿土、重粘土、沙土等,均應根據設計規定,采用客土或采取改良土壤的技術措施。
3.4綠地應按設計要求構筑地形。對草坪種植地、花卉種植地、播種地應施足基肥,翻耕25~30cm,摟平耙細,去除雜物,平整度和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4、種植穴、槽的挖掘
4.1種植穴、槽挖掘前,應向有關單位了解地下管線和隱蔽物埋設情況。
4.2種植穴、槽的定點放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4.2.1種植穴、槽定點放線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位置必須準確,標記明顯。在樹穴弄挖前施行種植放樣定位,骨架大規格喬灌木可用插桿法標志點,群植小灌木及地被可用白粉劃線標志確定種植面及林緣線。
4.2.2種植穴定點時應標明中心點位置。種植槽應標明邊線,標線要直。
4.2.3定點標志應標明樹種名稱(或代號)、規格。
4.2.4行道樹定點遇有障礙物影響株距時,應與設計單位取得聯系,進行適當調整。
4.3挖種植穴、槽的大小,應根據苗木根系、土球直徑和土壤情況而定。穴、槽必須垂直下挖,上口下底相等,規格應符合表4.3的規定。
4.4在土層干燥地區應于種植前浸穴。即在種植前先向穴內澆灌水。
4.5挖穴、槽后,應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基肥。肥料不要直接與根頭接觸,即在肥料上蓋層土。
5、苗木運輸和假植
5.1苗木運輸量應根據種植量確定。苗木運到現場后應及時栽植。
5.2苗木在裝卸車時應輕吊輕放,不得損傷苗木和造成散球。吊時在樹身上繞草繩或其他保護材料。
5.3起吊帶土球(臺)小型苗木時應用繩網兜土球吊起,不得用繩索縛捆根頸起吊。重量超過1t的大型土臺應在土臺外部套鋼絲纜起吊。
5.4土球苗木裝車時,應按車輛行駛方向,將土球向前,樹冠向后碼放整齊。
5.5裸根喬木長途運輸時,應覆蓋并保持根系濕潤。裝車時應順序碼放整齊;裝車后應將樹干捆牢,并應加墊層防止磨損樹干。如長時間運輸每超過12小時在根部灑水一遍,最好用濕布蓋根部。
5.6花灌木運輸時可直立裝車。裝時要整齊,帶土球的把土包扎好。
5.7裝運竹類時,不得損傷竹竿與竹鞭之間的著生點和鞭芽。
5.8棵根苗木必須當天種植。裸樹苗木自起苗開始暴露時間不宜超過8h。當天不能種植的苗木應進行假植。
5.9帶土球小型花灌木運至施工現場后,應緊密排碼整齊,當日不能種植時,應噴水保持土球濕潤。
5.10珍貴樹種和非種植季節所需苗木,應在合適的季節起苗并用容器假植。
5.11種植后一定要澆透水。
6、苗木種植前的修剪
6.1種植前應進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將劈裂根、病蟲根、過長根剪除,并對樹冠進行修剪,保待地上地下平衡。
6.2喬木類修剪應符合下列規定:
6.2.1具有明顯主干的高大落葉喬木應保持原有樹形,適當疏枝,對保留的主側枝應在健壯芽上短截,可剪去枝條1/5~1/3。
6.2.2無明顯主干、枝條茂密的落葉喬木,對干徑10cm以上樹木,可疏枝保待原樹形;對干徑為5~10cm的`苗木,可選留主干上的幾個側枝,保持原有樹形進行短截。
6.2.3枝條茂密具圓頭型樹冠的常綠喬木可適量疏枝。枝葉集生樹干頂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具輪生側枝的常綠喬木用作行道樹時,可剪除基部2~3層輪生側枝。
6.2.4常綠針葉樹,不宜修剪,只剪除病蟲枝、枯死枝、生長衰弱枝、過密的輪生枝和下垂枝。
6.2.5用作行道樹的喬木,定干高度宜大于3m,第一分枝點以下枝條應全部剪除,分枝點以上枝條酌情疏剪或短截,并應保持樹冠原型。
6.2.6珍貴樹種的樹冠宜作少量疏剪。
6.3灌木修剪應符合下列規定:
6.3.1帶土球或濕潤地區帶宿土裸根苗木及上年花芽分化的開花灌木不宜作修剪,當有枯枝、病蟲枝時應予剪除。剪下來的枝條應及時處理掉。
6.3.2枝條茂密的大灌木,可適量疏枝。
6.3.3對嫁接灌木,應將接口以下砧木萌生枝條剪除。
6.3.4分枝明顯、新枝著生花芽的小灌木,應順其樹勢適當強剪,促生新枝,更新老枝。
6.3.5用作綠籬的喬灌木,可在種植后按設計要求整形修剪。苗圃培育成型的綠籬,種植后應加以整修。
6.4苗木修剪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6.4.1剪口應平滑,不得劈裂。
6.4.2枝條短截時應留外芽,剪口應距留芽位置以上1cm;
6.4.3修剪直徑2cm以上大枝及粗根時,截口必須削平并涂防腐劑或漆油漆將截口包裹;
7、樹木種植
7.1應根據樹木的習性和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最適宜的種植時期進行種植。
7.2種植的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7.2.1種植應按設計圖紙要求核對苗木品種、規格及種植位置。
7.2.2規則式種植應保持對稱平衡,行道樹或行列種植樹木應在一條線上,相鄰植株規格應合理搭配,高度、干徑、樹形近似,種植的樹木應保持直立,不得傾斜,應注意觀賞面的合理朝向,種植密度適宜。
7.2.3種植綠籬的株行距應均勻。樹形豐滿的一面應向外,按苗木高度、樹干大小搭配均勻。在苗圃修剪成型的綠籬,種植時應按造型拼栽,深淺一致。
7.2.4種植帶土球樹木時,不易腐爛的包裝物必須拆除。
7.2.5珍貴樹種應采取樹冠噴霧、樹干保濕和樹根噴布生根激素等措施。
7.3對排水不良的種植穴,可在穴底鋪10~15cm砂礫或鋪設滲水管、盲溝,以利排水。
7.4樹木種植后澆水、支撐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7.4.1種植后應在略大于種植穴直徑的周圍,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堰應筑實不得漏水。坡地可采用魚鱗穴式種植。
7.4.2新植樹木應在當日澆透第一遍水,以后應根據當地情況及時補水。北方地區種植后澆水不少于三遍。
7.4.3粘性土壤,宜適量澆水,根系不發達樹種,澆水量宜較多;肉質根系樹種,澆水量宜少。
7.4.5干旱地區或遇干旱天氣時,應增加澆水次數。干熱風季節,應對新發芽放葉的樹冠噴霧,宜在上午10時前和下午15時后進行。
7.4.6澆水時應防止因水流過急沖刷裸露根系或沖毀圍堰,造成跑漏水。澆水后出現土壤沉陷,致使樹木傾斜時,應及時扶正、培土。
7.4.7澆水滲下后,應及時用圍堰土封樹穴。再筑堰時,不得損傷根系。
8、大樹移植
8.1移植胸徑在20cm以上的落葉喬木和胸徑在15cm以上的常綠喬木,應屬大樹移植。
8.2大樹移植前應對移植的大樹生長情況、立地條件、周圍環境、交通狀況等進行調查研究,制定移植的技術方案。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機械移植作業。
8.3當要移植大樹時,移植時間宜一年前確定,移植前應分期斷根,修剪,做好移植準備。
8.4大樹移植應符合下列規定:
8.4.1移植時對樹木應標明主要觀賞面和樹木陰、陽面。
8.4.2一般地區大樹移植時,必須按樹木胸徑的6~8倍挖掘土球或方形土臺裝箱。
8.4.3吊裝和運輸大樹的機具必須具備承載能力。移植大樹在裝運過程中,應將樹冠捆攏,并應固定樹干,防止損傷樹皮,不得損壞土球(土臺)。操作中應注意安全。
8.4.4大樹移植卸車時,應將主要觀賞面安排適當,土球(或箱)應直接吊放種植穴內,拆除包裝,分層填土夯實。
8.4.5大樹移植后,必須設立支撐,防止樹身搖動。
8.5大樹移植后,兩年內應配備專職技術人員做好修剪、剝芽、噴霧、葉面施肥、澆水、排水、設置風障、蔭棚、包裹樹干、防寒和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養護管理工作,在確認大樹成活后,方可進入正常養護管理。
結語
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不再限于一個簡單的栽花栽草的美化,而是需要置身于一個融匯著自然、文化、藝術的高品質生活環境。因此協調好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應放在首位,通過對景觀植物的科學設計,滿足人們對綠化的生理和心理上需求,不斷推陳出新、精益求精、營造出一個美好的居住環境。
吊籃專項施工方案策劃書 篇3
第一章 項目概況
一、工程概況
二、項目現場概況
項目現場場地已平整,生活、辦公區已施工完成、場地施工道路基本鋪設完成,場地地面標高約2.2m。
三、設計概況
結構設計概況表 表—1
四、地質概況
擬建場地位于陽江市江城區海陵島經濟開發區海下牛欄沖村周邊,地形地貌為殘丘陵山邊坡地與海陸交互相沉積平原地帶交匯處,地勢開闊;根據地勘報告,擬建場地具體地質情況自上而下土層大致如下:
粉質粘土:層序號1,棕紅色、棕黃色,濕,可塑,由粉、粘粒及砂粒組成,分層厚度約0.5~9.6m;
細砂層:層序號2-1,灰白色、褐灰色、飽和,松散狀,級配良好,局部含較多中、粗砂粒,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經驗值fak取100 kPa,分層厚度為0.6~10.5m;
淤泥質粘質粉土層:層序號2-2,灰黑色,土黃色,很濕,軟塑狀,局部可塑,由粉、粘粒及砂粒組成,含淤泥質,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經驗值fak取90 kPa,分層厚度為0.4~10.3m;
砂質粘土層:層序號3,褐黃色、灰白色,濕,可塑,局部硬塑,由粉、粘粒及砂粒組成,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經驗值fak取150 kPa,分層厚度為0.4~20.7m;
全風化花崗巖:層序號4-1,由全風化巖組成,分布廣泛、普遍,棕紅色,原巖結構尚清晰,巖石風化成土狀,稍濕,巖芯呈堅硬土狀,遇水易軟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經驗值fak取350kPa,分層厚度為0.5~14.5m;
強風化花崗巖:層序號4-2,主要由強風化巖組成,分布廣泛、普遍,棕紅色,巖石風化強烈,裂隙很發育,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經驗值fak取500kPa,分層厚度為0.23~15.4m;
中風化花崗巖:層序號4-3,麻灰、褐黃色,節理裂隙發育,塊狀構造,巖心多呈碎塊狀,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經驗值fak取200kPa,分層厚度為0.39~4.98m;
地下水位情況:場地地下水埋藏較淺,水位不穩定,地下水主要是賦存于基巖裂隙帶中的裂隙水,強、中風化巖裂隙發育,遍布場區,在鉆探過程中未發生嚴重漏水漏漿的現象,說明裂隙的連通性較差,透水性較弱,砂土層分布地段存在孔隙水,總的來說,場區地下水富水性差異較大,溝谷分布地帶砂層較厚的地段地下水豐富,其余地段地下水較貧乏,其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地表溝渠滲透;地下水位埋深0.0~4.3m。
五、工程難點分析
1、一期同時開工面積約60萬平方米,開工面積大,施工部署、人員安排及施工組織
協調是本工程的關鍵也是難點;
2、土方回填量約40萬立方米,土方回填量大是本工程難點;
3、工期緊,特別是銷售中心、銷售示范區、樣板房開放工期節點及LY1~LY4棟酒店
公寓的預售節點工期很緊,如何組織搶工期是難點。
4、工地位置偏遠,場外材料的供應是難點。
5、工程位于海邊作業,防臺風措施是難點。
第二章 施工總平面布置圖策劃
一、生活、辦公區域策劃
項目現場已在一期小學用地位置搭設了臨時辦公及生活區,按容納1800人的規模施工完畢。如后期施工高峰期人數超過1800人,現狀生活區無法滿足人員容納要求時,可在旁邊用電考慮增設工人生活區。(已完成)
二、施工現場平面策劃及布置
1、施工主干道、臨時便道:
現場施工道路分為施工主干道及施工便道,施工主干道在原地面上堆土至絕對標高+5.7m,上鋪0.5m厚磚渣或碎石;臨時便道采用在原地面鋪設0.3m厚磚渣或碎石,施工道路布置及具體做法詳附圖:“地下室施工階段總平面布置圖”。施工道路應避開建筑物位置(LY1~LY4地下室范圍內的'施工道路應避開樁基礎位置設置在柱網中間)。
2、垂直、水平運輸設備:
①本工程共布置13臺JL5613塔吊、23臺SC200/200施工人貨電梯作為高層建筑施工時的材料及人員的垂直及水平運輸;
②別墅、多層公寓、會所、幼兒園、商業等建筑的材料運輸采用吊籠作為垂直運輸設備,水平運輸采取人工運輸,局部如別墅樣板房等需要搶工期的3層以下建筑可采用汽車吊作為結構施工時的材料運輸設備;
③塔吊、人貨梯平面布置位置詳附圖:“地下室施工階段總平面布置圖”及“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總平面布置圖”。別墅、多層公寓、商業等建筑的吊籠安裝位置后期項目部根據實際情況再做細化。
3、鋼筋堆放加工場:
①原則上每個鋼筋班組設置1個鋼筋堆放、加工場,根據現場場地條件及施工作業安排,擬定每個鋼筋加工、堆放場地尺寸為25m*50m,做法可參照附圖:“鋼筋加工、制作、堆放場做法詳圖”。
②鋼筋加工、堆放場地平面位置可參照附圖:“地下室施工階段總平面布置圖”,其中40~46棟的鋼筋加工場地設置在別墅場地內(如后期根據開發計劃需要別墅在40~46棟結構封頂前開始施工,則可考慮將鋼筋加工場地移至40~46座地下室頂板上);LY1~LY4座高層酒店公寓的加工場設置在塔樓范圍外的地下室位置,其中LY1、LY2為一層地下室,其材料堆放及加工場位置的樁基同塔樓樁基一起施工,承臺在塔樓結構封頂后在施工;LY3、LY4為兩層地下室,其材料堆放及加工場位置可先施工樁基及承臺地梁磚胎膜及底板墊層(但應在承臺及地梁上鋪設槽鋼或方木加廢舊模板滿鋪,具體做法詳附圖)。
③鋼筋堆放、加工場的位置、數量、大小、做法項目現場可根據實際情況、班組意愿等做適當調整,但必須滿足工程施工需要。
4、模板加工場及周轉材堆放場:
①模板加工場地面可采用C15砼厚100澆筑硬化或鋪設150mm厚石粉地面;周轉材料堆場地面應鋪設100mm厚石粉地面。
②模板加工場、周轉材堆場應設置在塔吊覆蓋的范圍內,設置位置及數量可參照附圖:“地下室施工階段總平面布置圖”所示,項目現場也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班組要求做相應調整。
5、其它大門、圍墻、洗車槽、倉庫等:
做法可參照“敏捷建筑施工現場CI手冊設計方案”;項目也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作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