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策劃書(通用6篇)
垃圾分類策劃書 篇1
我校有xx個班級,多生員工,每人每天都要產生一些垃圾,如廢紙、舊書報、食品包裝、廚余物品等,其中以廢紙為最多。這些垃圾如果混雜在一起被運走,一方面是對資源的浪費,如廢紙、塑料等完全可以再生利;另一方面,垃圾中有可能混有少量有害物品(如廢電池),會造成環境污染。另外,少數學生平時亂扔垃圾,既影響校園環境,又會養成不良的習慣,這也不利于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
鑒于上述情況,學校在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思想指導下,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意識,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習慣。同時進行環保宣傳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學生影響家庭、社區,為我區實施垃圾分類打好基礎。
一、活動的口號
資源回收,清潔校園,保護環境,和諧發展。
二、活動的宣傳
1、在校長室、教導處的領導下,由少先隊大隊部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書,號召人人參與。每人在倡議書上簽名,并轉化為自己的直接行動,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力(附后)。
2、發放《垃圾來源及學生處置方式的問卷調查》(附后),讓師生反思自己的行為。
三、具體分類收集工作安排及要求
(一)人員配備
1、加強領導,由校長室牽頭,各部門協作,大隊輔導員盧桂香負責每天的垃圾分類情況和監督計量工作。
2、各班由班主任、環保小衛士負責,各辦由辦公室主任負責,對垃圾分類的要求進行監督執行,每周進行小結,每天定人、定時進行垃圾清倒。
(二)工具配備:1、垃圾收集處3處,分別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2、班級發垃圾桶2個,為可回收,不可回收。3、學校大廳配有廢舊電池回收專用箱。4、實驗室配有實驗廢液回收缸。
(三)垃圾收集的類別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師生產生的垃圾主要為:
A類:廢舊報紙和草稿紙、作業本、各類產品的紙質包裝。
B類:食品包裝、各種產品的塑料包裝、各種塑料袋、飲料瓶等。
C類:廢舊電池、廢油墨盒、實驗廢液。
D類:不可回收垃圾(含食品、教室打掃后的殘存物等。)
(四)垃圾收集的方法
1、教室產生的垃圾,分類后在統一時間送交學校垃圾收集箱。
3、廢舊電池、實驗廢液由學校統一收繳后交上級部門處理(特別是廢舊電池一定要放在專用收集箱內,家中使用的電池也可帶來。)。
4、文印室的廢墨盒由文印室人員統一保管集中處理。
四、加強監督、強化管理
1、總務處、少先隊大隊部對分類情況進行統一檢查評比。
2、每周對垃圾分類的情況進行評比,對可回收垃圾的計量進行匯總。
垃圾分類策劃書 篇2
一、活動目的: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二、活動要求: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區教育局成立教育系統垃圾分類活動領導小組,由孫夕禮局長擔任組長,莊蕓、俞泰鴻副局長擔任副組長,各中小學幼兒園一把手校長(園長)以及教育局機關各科室科長為領導小組成員。各中小學、幼兒園結合本校實際認真研究部署垃圾分類工作,也要相應成立領導小組,明確任務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領導,確保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校園內進行規范化垃圾分類回收,并通過開展“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動,推動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垃圾分類的開展。
(二)明確意義,加強宣傳
各學校行政領導、班主任、衛生老師要高度重視生活垃圾分類的意義,積極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利用升旗儀式、班會課向學生廣泛宣傳全面推廣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目標、意義。通過電子屏幕、宣傳欄、廣播、開展生活垃圾知識的宣傳,在學校主要出入口設立宣傳標牌,懸掛宣傳標語,使全體學生充分認識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必要性,形成全體學生參與的濃厚氛圍。
(三)結合實際,全面清理
各學校要結合本校實際,開展各個年齡階段的垃圾分類常識教育,增設有關生活垃圾分類的勞動實踐課程,增強學生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率。在校園內實現程度垃圾源頭減量,規范化分類回收。組織開展校園內外環境大清掃活動,徹底清除校園內衛生死角,對校園垃圾做到日日清分類處理。
(四)豐富活動,培養理念
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撰寫生活垃圾分類日記,制作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活動,在學校營造濃厚的生活垃圾分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氛圍。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到社區、公共場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實踐等各種形式的體驗活動。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納入班隊課、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綜合實踐、科學課的教育內容,使生活垃圾分類教育不僅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而且也逐漸成為新形勢下循環經濟理念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教育學生樹立低碳、環保理念,合理使用學習用品減少浪費,鼓勵學生學習用具再利用,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將學校開展生活垃圾活動實踐作為創建綠色學校的一項內容。
(五)垃圾分類要求
1、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如各類電池等)分類存放。
2、各種流食軟包裝盒(如牛奶盒、飲料盒等,學名“利樂包”)單獨存放。
各中小學要高度重視,廣泛宣傳發動,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垃圾分類存放,共建美好校園。
垃圾分類策劃書 篇3
一、活動主題: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二、活動目的:
本次活動通過環保宣傳,簽名參與環保,環保游戲方式開展,切實做到實處,攜手共建美麗的新合。旨在宣傳環保理念和愛心,通過活動,我們可以有效利用資源,加強農村回收分類意識,并使人們認識到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的助人方式。同時,志愿者的行動也能感染身邊的人,并將這種理念發揚光大。
三、活動時間:
20xx--日星期上午——
四、活動地點:
五、活動宣傳:
1、青少年空間海報及口頭宣傳;
2、社區居委會途徑宣傳;
3、要志愿者在活動前一天在小區擺點及入戶宣傳。
六、活動準備:
(一)召集志愿者:
①鎮政府工作人員;②村工作人員;③村婦女主任;④老年協會;⑤活動前一天,志愿者工作安排落實。
(二)準備游戲物資:
①購買活動用品及禮物;
②準備各類水筆,寫指示語,寫游戲規則,寫好卡片、問題等;
③其他準備:桌子2張,椅子5張,剪刀,繩子,膠帶,相機,音響等。
(三)場地布置:
1、到達活動地點,擺好桌椅。
2、貼好游戲規則和指示語。
3、工作人員要引導居民參加到活動中來,并且介紹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
4、志愿者要前來觀看活動的居民講解我們活動的目的與意義,要引導他們參加到活動中來,在橫幅上簽名字,參加到我們的志愿者活動中來。
七、活動過程
(一)垃圾分類社區宣傳活動開幕式
1、時間:9月28日上午10:00——10:30
2、地點:和盛鎮友慶蘭亭小區廣場
(二)“垃圾分類,你我同參與”社區闖關活動
1、時間:上午10:30——11:30
2、地點:青少年空間前空地
3、闖關活動流程:
第一關:愛的履帶
內容:在一定的時間內讓居民6人為一組自由組合(人數可視當天居民參與情況改變),參與者利用透明膠將廢報紙粘成一條能夠容納隊伍人數的圓環,游戲者在圓環內腳踩在紙環上前進,前兩個先到終點的小組獲勝,參與者都給予小獎品(環保購物袋),獲勝組能得到小獎品(環保購物袋)的同時獲得第一關闖關成功票,進入下一關。
意義:利用廢舊報紙,了解團體的力量,加深居民之間的相互了解。
游戲道具:廢報紙若干、大透明膠若干、剪刀若干
第二關:垃圾分類達人
內容:1、在空地上放四個紙箱,分別寫上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代表四個不同種類的垃圾箱;2、分別給第一關闖關成功的一組和二組發放15張寫有不同垃圾的小卡片,規定在5分鐘內將15張卡片按照垃圾分類知識投入四個垃圾箱中;3、統計結果,哪個組的正確率高哪個組獲勝;
4、失敗組每人得一份小獎品(垃圾桶),獲勝組在獲得小獎品(垃圾桶)的同時獲得第二關闖關成功票一張,進入下一關。
意義:通過垃圾分類游戲,加深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以垃圾桶為獎品是希望居民利用活動得到的垃圾桶以及家里已有的垃圾桶從家里開始做到垃圾初步分類。
游戲道具:四個紙箱,小紙片30張
第三關:垃圾分類知識競答
內容:進入第三關的闖關者各為一隊,準備15個與垃圾分類相關的題目,進行知識搶答,最終計算正確率。正確率最高的獲勝,成為小區垃圾分類明星,頒發獎狀以及獎品大禮包(衛生紙一提、洗衣粉一包、鹽一包、雞精一包)。
八、后期工作:
1、將活動過后剩余物資整理
2、清理會場
九、預計困難和應急措施
1、居民參與度不高。
措施:在活動開展前,進行入戶宣傳;可通過播放音樂,來吸引居民前來觀看,參加。
2、現場混亂,尤其是游戲區過于擁擠。
措施:志愿者根據問答區,簽名區和志愿者招募區人數的情況,引導居民先到哪個區域進行活動。
3、如果遇到下雨
措施:移到和盛青少年空間二樓開展活動
十、經費預算:
1、禮品:(1)購物袋:50個×元=元
(2)垃圾桶:20個×元=元
(3)獎品大禮包:元
(4)獎狀:元
2、橫幅:元
3、簽名筆:5支×元=元
4、大透明膠:5個×元=元
5、剪刀:5個×元=元
6、宣傳單:100張×元=元
合計:元
十一、活動評估
1、對居民進行評估:在開展這個活動之后,可以與居民進行聊天,從中評估他們是否真的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2、對志愿者進行評估:志愿者在這次活動中參與了前期宣傳,活動期間的宣傳。從他們的感受中進行評估。
3、工作人員自身的評估:活動過程中工作人員進行反思,活動結束后的成效進行反思,兩方面進行評估。
垃圾分類策劃書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可回收、不可回收標記,學習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3、初步了解垃圾的危害。
4、學會愛護環境,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1、布置臟亂的小熊家和潔凈的小兔家。
2、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廢電池回收垃圾箱各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個小動物家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欲 望。
2、教師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標記。引導幼兒學習分類。
(出示可回收標記),提問:什么叫可回收?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
(出示不可回收標記),提問:為什么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
3、幫助小熊整理垃圾。
4、集體檢查,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5、組成“環保小分隊”,檢查幼兒園的垃圾分類情況。
活動反思:
“垃圾”是環保教育中首選的教育資源,教師抓住了垃圾的“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幫助幼兒體驗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對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思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周圍生活中的資源,我們加以巧妙利用都能成為幼兒園的教育資源,生活處處是教育。
垃圾分類策劃書 篇5
一、活動主題
垃圾分類,締造和諧文明校園
二、活動背景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垃圾的價值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垃圾混合或分類的程度。在混合存放、傾倒的過程中,雖然同學們節省了處置時間和存放空間,但是浪費了垃圾的價值;與此相反,垃圾分類收集則產生價值。垃圾的混合程度與價值之間呈倒數關系,這是垃圾的一個重要特性,也是分類收集的理論基礎。國內外許多學者都認為分類收集是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重要措施。
在民大校園里雖然設有分類垃圾桶,但許多大學生對此視若罔聞,見到垃圾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隨便一丟,根本不在乎是否將垃圾分類,有的同學雖然想分開扔,卻苦于不會區分垃圾只好作罷。種種原因造成了地大校園垃圾分類效率低下,效果甚微。
三、活動目的及意義
通過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提升同學們對垃圾分類這一實際問題的重視;再宣傳分類垃圾的具體做法,引導同學們正確的進
行垃圾分類,保護環境;最后以標記垃圾桶等方式提醒同學們時刻注意垃圾回收問題。本次活動通過提升同學關注并力行垃圾分類這一側面來提升同學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并積極參與其中,爭做民大文明人,締造和諧文明校園。
四、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
五、活動地點
西北民族大學榆中校區
六、活動內容
1、校園的垃圾桶是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在垃圾桶的兩邊分別貼上日常垃圾的分類情況,哪些屬于可回收的哪些屬于不可回收的,引導同學們將垃圾分類放,為環保做出自己的微薄貢獻。
2、在宿舍園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讓每個宿舍的成員們有意識將垃圾分類放,可回收的單獨放一邊等待清潔工來收,不可回收及時送垃圾中轉站。
3、據調查食堂門口是發傳單的集中地,往往到處有傳單亂扔得現象,故倡議廣大同學看完傳單后將傳單放到可回收箱內;同時在食堂各個門口設立傳單回收桶,方便同學將傳單放入其內,定期將傳單統一回收。
七、活動流程
(一)項目活動安排
以各小組為單位,分別進行不干膠的粘貼及傳單的粘貼工作。籌備工作:
(1)準備關于垃圾分類及分類垃圾做法的.傳單20張
(2)準備“可回收”,“不可回收”內容的不干膠各100張
(二)具體安排
10月20日前為前期宣傳,布置校園環境,營造宣傳氛圍,包括以下幾項
(1)、懸掛宣傳橫幅、標語及宣傳版面。
(2)、通過校園廣播,增加本次宣傳的內容。
(3)、在校園內醒目處開辟三個固定的宣傳板塊,大力宣傳垃圾分類方法和有關知識。
(4)專門人員講解垃圾分類的好處與不分類的危害,分發書簽式紀念小傳單,并且在各個寢室樓下貼出倡議傳單,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打出相關的橫幅,貼出宣傳海報。
10月22日前,將“可回收”,“不可回收”內容的不干膠貼于校園內垃圾桶上,并放好傳單回收箱,將20張宣傳傳單粘貼于食堂及各宿舍園區并注意以海報等形式適當宣傳
垃圾分類策劃書 篇6
一、活動意圖:
垃圾,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也是隨處可見的,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因此“垃圾”對人們的健康會帶來不良影響,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難道,我們對待垃圾就束手無策了嗎?其實,辦法是有的,就是要靠我們的自覺,把不同的垃圾安放在屬于它們不同的'“家”。只要我們動手分一分,我們的家園就會美十分。
二、活動目標:
1、能區分垃圾,并學習正確分類。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愿意維護環境衛生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動準備:
1、4類垃圾桶
2、各類垃圾
3、垃圾分類小知識視頻、圖片
四、人員分配:
五、活動時間:
略
10月24日早上10點~11點(多功能室)
六、活動流程:
(一)主持人引導幼兒從顏色方面認識各類垃圾桶。
提前擺好4類垃圾桶在舞臺上
(二)主持人利用視頻、圖片、講解等方式,對垃圾分類進行普及。
(三)游戲“垃圾分類小能手” 。
1、主持人介紹游戲玩法。
規則:幼兒拿起一份垃圾,一個一個跳躍呼啦圈將垃圾丟進正確的垃圾桶!
2、進行示范一次。
3、保育員將幼兒椅子收一邊,有序進行游戲。
4、音樂聲響起,游戲開始。
(四)主持人總結。
(五)活動延伸。
(六)活動結束,各回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