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活動策劃書(精選5篇)
銀行活動策劃書 篇1
(一)目的:
為進一步落實“兩綱”教育,以中秋節為契機,開展一系列節日文明活動,以說服王先生更多地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歡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增強愛國情懷,形成友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努力營造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節日氛圍。
活動主題:
中秋節快樂
活動內容:
一、主題班會
要求:9月26日,各班召開以“中秋快樂,你我共享”為主題的班會,幫助王老師了解中秋節的由來、習俗、與中秋節無關的`詩詞、月餅的故事等等。完成課程計劃
二、“我和家人一起度過了中秋節”
要求:通過攝影體驗與家人共度中秋的快樂。六年級每個班完成4張照片,9月29日將照片FTP到矯正處中秋文件夾。
三、往年的中秋節我們要怎么過?
要求:活動方案征集結束后,讓先生們體驗到與親人相聚、幸福生活的快樂。七年級每個班完成4個活動計劃,9月16日將照片FTP上傳到矯正處“中秋”文件夾。
四、你對中秋節了解多少?
要求:通過電子文稿中的插圖,從中秋節的起源、習俗和與中秋節無關的詩歌等方面,詳細了解中秋節文明。8年級每個班完成2篇電子稿,9月16日在東正教堂把照片FTP到中秋節的文件夾。
五、“攜手共享中秋,送祝福”
要求:為了表達對四川災區先生的懷念,我真誠地以賀卡的方式祝四川先生中秋節快樂。九年級各班完成四張帶有字畫和祝福語的賀卡小制作,于9月16日交到政教處。
銀行活動策劃書 篇2
一、賽項名稱
20xx年全國大學生銀行技能競賽
二、競賽目的
檢驗高職高專金融專業教學改革成果,展示學生銀行柜臺業務崗位通用技術和職業能力,引領和促進金融專業教學改革,激發行業企業關注和參與金融專業教學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提升高職高專金融職業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和金融服務能力。
三、組隊方式與競賽內容
(一)組隊方式
本次競賽以校為單位組隊參賽,每隊參賽選手3名,指導老師1名,領隊1名。參賽選手必須為該校全日制在校高職學生,性別、年齡不限。
(二)競賽內容
競賽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綜合業務技能,競賽采用“智盛銀行綜合業務技能競賽平臺”軟件“業務技能”競賽模塊中通用業務、借記卡、儲蓄業務、代理業務、個人貸款、對公貸款、公司存款、結算業務、聯行業務、信用卡業務等功能模塊進行銀行日初業務處理、個人儲蓄業務處理、特殊業務處理、對公存貸業務處理、公司結算業務處理、聯行交換業務處理、代收代發業務處理、信用卡業務處理等。采取單人單機競賽方式競賽。
第二部分為單項業務技能;主要是進行點鈔、傳票算、字符輸入三項業務。
(三)報名及競賽時間
報名時間:20xx年9月1日-9月30日
競賽時間:共210分鐘。20xx年11月24日早上8:30---12:00。
四、評分方式與獎項設定
(一)評分方式
1.成績評定由賽項裁判組負責。
2.成績評定。比賽分為410分,其中第一部分為350分,由“智盛銀行綜合業務技能競賽平臺”軟件自動評分。“業務技能”競賽提前完成的可得獎勵分(在全部正確的基礎上,每提前一秒獎勵0.01分)。第二部分為60分,每項20分,以“智盛銀行綜合業務技能競賽平臺”軟件自動評分為主,結合裁判對完成質量的認定。
(二)獎項設定
競賽設參賽選手團體獎和個人獎。一等獎占比10%,二等獎占比20%,三等獎占比30%。團體獎按3名選手得分合計確定,個人獎按每名選手綜合業務技能與點鈔、傳票算、字符輸入三項業務技能的'總分確定。
承辦院校代表隊不參加獲獎排名,按實際得分比照同等條件獲獎等級增加相應獎項。
五、競賽規則
1.參賽選手應認真學習領會本次競賽相關文件,自覺遵守大賽紀律,服從指揮,聽從安排,文明參賽。
2.參賽選手請勿攜帶與競賽無關的電子設備、通訊設備及其他相關資料與用品。
3.參賽選手應提前15分鐘到達賽場,憑參賽證、身份證檢錄,按要求入場,不得遲到早退。
4.參賽選手座次抽簽決定,應按有關要求在指定位置就坐。
5.在競賽過程中,如有疑問,參賽選手應舉手示意,裁判人員應按照有關要求及時予以答疑。確因計算機軟件或硬件故障,致使操作無法繼續的,經確認同意后,予以啟用備用計算機。
6.參賽代表隊若對賽事有異議,可由指導老師隊按規程提出書面申訴。
六、申訴與仲裁
(一)申訴
1.參賽隊對不符合競賽規定的設備、工具、軟件,有失公正的評判、獎勵,以及對工作人員的違規行為等,均可提出申訴。
2.申訴應在競賽結束后1小時內提出,超過時效將不予受理。申訴時,應按照規定的程序由參賽隊指導老師向仲裁工作組遞交書面申訴報告。報告應對申訴事件的現象、發生的時間、涉及到的人員、申訴依據與理由等進行充分、實事求是的敘述。事實依據不充分、僅憑主觀臆斷的申訴將不予受理。申訴報告須有申訴的參賽選手、領隊簽名。
3.仲裁工作組收到申訴報告后,應根據申訴事由進行審查,2小時內書面通知申訴方,告知申訴處理結果。如受理申訴,要通知申訴方舉辦聽證會的時間和地點;如不受理申訴,要說明理由。
4.申訴人不得無故拒不接受處理結果,不允許采取過激行為刁難、攻擊工作人員,否則視為放棄申訴。
(二)仲裁
賽項仲裁工作組接受由代表隊指導老師提出的對裁判結果的申訴。仲裁工作組在接到申訴后的2小時內組織復議,并及時反饋復議結果。仲裁工作組的仲裁結果為最終結果。
七、參賽費用
參賽費用為每隊1200元。
八、聯系方式
參賽院校如有疑問,可與組委會秘書處聯系。
聯系人:
技術支持:
銀行技能競賽組委會
20xx年5月20日
銀行活動策劃書 篇3
中秋已成為展示和傳播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是培育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社區活動。該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的濃厚節日氛圍。
二、活動的主題
我們的假期
三、活動
1.在未成年人中開展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請民俗專家講述中秋節的習俗,體驗中國傳統節日的.氛圍。
2、結合中秋習俗,廣泛開展志愿服務、走訪慰問、發送短信等多種形式的活動。
3.開展“和諧文明志愿服務活動”。主要集中在小區保潔、文明護綠、維護公共秩序、扶貧濟困、關心關愛等方面。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將“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與創建文明城市、健康城市相結合,開展植樹、節能減排、清理有害廢棄物等環保志愿者活動,大力營造“環境保護更有責任、科學發展更有保障、生態文明更有參與”的良好生態文明建設環境。
四、活動要求
1.突出思想教育的內涵,廣泛參與。要牢牢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要求,寓教于樂,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活動,在社區喊出“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的主題。
2.精心組織實施,務求實效。要把組織中秋主題文化活動作為推進文明創建的重要舉措,作為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放在重要位置。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擴大參與,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銀行活動策劃書 篇4
一、活動時間
中秋節前兩天
二、活動的目的
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最大的意義和主題是“團圓”。與團圓的和諧緊密相連,團圓不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內在的和諧與溝通。為了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激發師生的民族感情,我們應該通過中秋節更多地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盡力去體驗中國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意義。
1.了解中秋節名稱的由來和習俗。
2.知道你的家鄉在中秋節有什么習俗。
3.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4.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比較、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
三、活動準備
將學生分成四組,讓他們收集全國各地中秋節的風俗習慣,以及中秋節的相關資料。
四、學校中秋節活動計劃
1.活動準備
收集中秋節的名稱、來歷、燈謎和傳說,調查和走訪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2.以班會的形式進入活動。
(1)中秋節的由來;
(2)中秋節的傳說和民間故事;
(3)你對中秋詩詞了解多少?
五、討論中秋節目。
1.中秋節快到了。你有什么想法嗎?談談你打算如何慶祝今年的中秋節。
2.學生們互相交流。
不及物動詞應用和深化
通過調查研究,學生們了解了一些關于中秋節的知識,以便設計如何度過今年的中秋節,并通過語言或其他方式表現出來。通過收集中秋詩詞,鼓勵學生培養收集整理的能力和習慣。
七。反思與拓展
通過師生間的討論交流,學生作品的展示和評比,指導學生總結研究成果。最后,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價值。同時,教師適當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其他研究活動的興趣。
八。摘要
孩子們,我們今天的月餅好吃嗎?中秋節快到了,請小朋友們吃好吃的月餅,好嗎?
我們都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想更多地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并盡力體驗傳統節日的意義。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好機會,也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好機會。
首先,教師將注意力集中在“獨特的中秋節”主題上,請學生帶著他們的問題,引導他們進入書店、計算機房、教師辦公室和社區...廣泛閱讀,開展交流、調查分析、實踐體驗等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去尋找答案的時候,把思維引向深處,引向研究者的狀態。
二、活動日期:小學生中秋活動計劃,也就是5月15日李霞8日。
三。地點:教室里,自己家里。
四。內容:
中秋節活動的習俗和歷史
1、知道中秋節的日期快到了,了解中秋節的習俗并閱讀一些歷史。
2.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屈原崇敬之情初步產生。
3.經驗分享,趣味勞動和三個在線活動閱讀。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他們可以瀏覽互聯網,組織學生關于中秋節的故事和詩歌,記錄他們最感興趣的內容。
4.合作與交流活動
為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合作,根據興趣愛好形成相應的交流,發現自己的群體和收獲,聚在一起共同體驗歡樂。
動詞 (verb的縮寫)應用和深化
通過調查研究,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中秋節的知識,讓他們自己設計如何度過今年的中秋節,并使用語言或任何其他方法。通過中秋節,鼓勵學生善于收集和整理。
不及物動詞反思與發展
通過師生、學生作品的展示和比較,引導學生總結研究成果。在最后一個中秋節,舉辦“我最快樂”主題展覽活動,讓同學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價值。同時,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其他適當的研究活動的興趣。
期待每一位同學的參與,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銀行活動策劃書 篇5
月是國家和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家人團聚的時刻,也是舉國歡慶的時刻。從季節上看,中秋節是“秋收節”。從起源上來說,中國古代就有春天拜太陽,秋天拜月亮的禮制,中秋節也被稱為“拜月節”。
祭月習俗始于魏晉,盛于唐宋,甚至被定為國祭。燒香、放天燈、在月亮上行走和跳火龍極大地豐富了中秋節的活動。一個民族巧妙地將宇宙現象最完美的時刻與農耕相結合,將月圓之夜作為國定假日,讓原本純粹的自然現象有了豐富的人文意蘊。
文化是月亮的靈魂。既要讓傳統文化在市場的沃土上生根發芽,又要不斷賦予“中秋月圓”新的時代內涵,重新發現時代的感覺。今年中秋節,我們學院為師生搭建了中秋賞月平臺。為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活動計劃。
一、活動時間
中秋節前兩天
二、活動的目的
1.了解中秋節的名稱、起源和習俗。
2.通過了解家鄉中秋節的習俗和習慣,可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在生活中體驗家庭的歡樂和幸福。
3.通過對節日的了解,學生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
4.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比較、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
三、準備工作
1.收集中秋節的名稱、起源、燈謎和傳說等。
2.調查走訪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3.中秋節故事演講。
四、以班會的形式進入活動。
1.情境導入
播放音樂《花好月圓》,營造中秋氣氛。展示滿月的畫面,引出春節后的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
老師:中秋節是月亮最圓的'時候,是團圓的日子。我們的心中會充滿喜悅和幸福。
向全班同學介紹中秋節的悠久歷史和傳說。
傳說嫦娥在中秋節飛到了月亮上。
傳說吳剛在中秋節贏了。
傳說朱元璋與中秋節月餅起義
2.進入活動主題,交流感受。
(1)月圓了。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交流、等傳說,感受中秋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賞古詩,體會思鄉之情。
這蛋糕是甜的。老師介紹了月餅的種類和制作工藝。學生談論他們帶什么樣的月餅。在享用完各種月餅后,同學們進行了游戲,贏了游戲的同學獎勵月餅,并現場品嘗。
(3)心連心。每個人都給老師、同學或家人送上一份中秋祝福。
活動在歡樂喜慶的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