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營銷策劃書
既然如此,“渴能”飲料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一定要抓住重點。雖然“渴能”定為于功能型飲料,但是強調的重點應該是飲料,而非功能,一旦強調功能之后,消費者對飲料的期望值就會大大增加,很容易給消費者帶來不滿。
那本產品的真正重點是什么呢?口感和外觀。采用差異化的飲料包裝,口味要能夠和普通飲料競爭,這是成功推廣功能性飲料的基礎。“渴能”的目標消費群為“80后”,這一代的人對個性看得格外重要,所以在包裝設計上要精益求精,盡可能打破傳統的飲料罐體、標簽等的樣式,筆者建議打破常規,采用多色彩、曲線瓶體。
(二)定價
價格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有著很強的制約,不過,對于“80后”來說,價格的敏感性不強,只要符合他們的喜好,往往不在乎價格的高低。“渴能”便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定價,價格不要過于大眾化,可以略高于一般的功能型飲料。至于具體定價,要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方可。
(三)分銷渠道
一說到渠道,無外乎賣場、超市、便利店,這些對于任何一種飲料產品都可以采用。不過,面面俱到往往結果卻是面面具丟,對于一個新品牌、小品牌,進超市費用高昂,還會受到競爭對手的強力打壓,效果并不好。筆者認為,“渴能”上市后應該采用蒙牛出道時的銷售策略——走進社區,讓“渴能”直接貼近終端用戶,學校、小區、街道的各種便利店、冷飲攤這才是“渴能”飲料的主戰場,將主要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投入到巷戰當中去。
(四)營銷
現如今,體育營銷、體驗營銷、愛心營銷、新聞事件營銷等等,營銷手段各式各樣,如果,企業在資力雄厚的情況下,多進行營銷、促銷活動肯定會帶來好處。筆者想強調的是,營銷活動一定要符合品牌特征和消費群體的特征,不是任何一種營銷方式都適合“渴能”,比如說“農夫山泉”所采用的“愛心一分錢”,這就不太適合“渴能”。下面是筆者為“渴能”飲料設想的一個營銷策略,在飲料行業中至今還沒有企業使用,僅供參考。
★限量發行策略★
主動向外界宣布,“渴能”飲料在每個銷售點每周的銷售數量是有限制的,定量銷售。
1.將自己的劣勢作為賣點。
這是一般被奢侈品營銷所采用的戰略,沒有人在飲料行業所提出。在大多數人看來,飲料生產最好是達到規模效應,拼命降低成本,為定價占據主動。而作為一個新興的飲料品牌“渴能”來說,在規模上肯定無法與“樂百氏”“娃哈哈”等大品牌相比,在短時期內要依靠規模降低成本不太現實,依靠價格與競爭對手進行競爭的能力還不足。
其他品牌肯定也會通過他們的規模生產與“渴能”進行價格戰,力求將“渴能”消滅在萌芽時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干脆順水推舟,將“渴能”的劣勢轉化為賣點。主動打出“限量發行”的口號,制定“每個銷售點每周銷售的‘渴能’產品數量有限,先到先的,售完為止,下周依然按定額重新配貨”的銷售政策。
2.迎合目標消費群體的心理。
“大家都賣不到,只有我能買到;大家都沒有,而我有。”這樣的飲料會給很多消費者帶來自豪感。像現在的可樂、礦泉水隨處可見,不會給大家帶來什么附加價值,而“渴能”不僅僅具有飲料的功能,還可以給人們帶來優越感、滿足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3.廣告效應強
此種營銷策略可謂一個行業創舉,“限量發行”這本身就是一個爆炸新聞。只要開個新聞發布會,各大電視媒體、報刊、網絡將會爭相報道,并且會迅速引發全行業內的大討論,也會極大地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廣告效應遠遠大于去做媒體廣告。
以上所說的只是一個構想,還不夠完善,具體實施上還有待商榷,不過,這正是“渴能”的追求——創造一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