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安全出行倡議書(精選3篇)
中小學生安全出行倡議書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新學期伊始,我們又回到了久違的校園。時值西門建成方便了全校師生,但是過街不走天橋的不文明現象正在悄然涌現,西門過街天橋建成后,過街的斑馬線自動取消,所以橫穿馬路既不安全,又屬于違反交通法的行為。為了養成師生們的安全意識,保障師生們的生命安全,校學生會、校青年志愿者總會在此發出倡議:“珍愛生命,安全出行,過街請走天橋”。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條、八十九條之規定:“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應當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通過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應當按照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行人、乘車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于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所以過街不走天橋屬于違反交通安全法的行為。作為公民我們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義務,作為一名肩負著家人希望,懷揣美好未來藍圖的青年學子,我們更應該不斷提升個人文明道德修養,增強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法制觀念,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2、為了幫助大家養成過街走天橋的交通習慣,校學生會和校青年志愿者總會從今天起將設立志愿者服務崗,希望廣大師生尊重并支持志愿者的工作,自覺遵守交通信號、交通標志、交通標線,服從交通安全志愿者的指揮;過馬路時不橫穿馬路,走人行天橋,不在公路上追逐玩耍或聚集停留;西門出行時選擇走天橋,讓過街走天橋成為一種習慣。只要我們全體同學都做文明的踐行者,文明出行的習慣就會形成。
3、人人爭做交通安全的倡導者。我們希望在志愿者的帶動下廣大師生也能夠加入到我們的志愿者隊伍中來,和我們一起勸導不文明行為,讓過街走天橋成為一種文明,帶動大家的文明素質進一步提升。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嚴守交通規則,我們的社會就會向著文明的彼岸又邁進一步。遵守交通規則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
老師們,同學們,遵守交通規則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了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安定、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珍惜彼此寶貴的生命,共同營造一個講交通安全、守交通法規的良好氛圍,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校學生會
20xx年9月17日
中小學生安全出行倡議書 篇2
尊敬的家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他們的出行安全牽掛著我們大家的心。為使安全與你和你的孩子同行,我們誠摯地希望得到您的支持與配合,聯手筑起孩子交通安全的長城,共同保護好我們的.孩子。為此,我們向各位家長提出倡議,請各位家長從自己做起,做好您孩子的榜樣,配合學校教育您的孩子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規則,并做到以下幾點:
1、切實加強對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家長是孩子的安全第一責任人,要時刻告知孩子交通安全常識并以身作則,使孩子切實增強交通安全意識,養成遵紀守法,文明出行的良好習慣。如果您乘坐二輪摩托車或電動車接送孩子時,必須養成家長和孩子帶上安全頭盔的良好習慣;配合學校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在馬路邊、車輛多的地段玩耍;在馬路上行駛靠右行;過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您的千叮萬囑將會讓孩子多一份安全意識。
2、切實遵循學校的接送制度。請家長憑卡在規定的時間內接送孩子。開車接送孩子的家長注意盡量減少車輛停靠時間,車輛停靠位置盡可能遠離學校大門,二輪摩托車及電動車請自覺整齊擺放于規定地點,保證道路通暢,保持學校門x通秩序。
3、切實杜絕孩子乘坐違規車輛。拒絕乘坐未取得孩子接送車許可手續的非客運車輛,不乘坐報廢車、無牌車、故障車和超載車輛;不乘坐三輪車、農用車、貨運車、拼裝車。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們大家的希望,孩子的交通安全是我們大家的牽掛。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攜手為孩子撐起一片平安的天空!
倡議人:
日期:
中小學生安全出行倡議書 篇3
親愛的教職員工、親愛的同學們:
隨著擁有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師生逐年增多,校園及周邊因超速、超載、違規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多有發生。為維護安全、文明、和諧、美麗的校園環境,配合郫都區委、區政府加強校園周邊治安、交通整治,建立健全校、警聯動機制。在此,特向全校師生發出如下倡議:
一、認真學習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強化安全意識,共同維護安全有序的校園交通秩序。
二、駕駛機動車、非機動車等車輛進入校園時,服從學校統一管理,車輛停放在指定區域。進出校門自覺排隊并保持5米車距,主動配合門衛安保人員問詢和檢查。
三、校內行駛嚴格遵守校園交通標志標線,做到不超速、不超載、不逆行,在上下課高峰期,減速慢行,主動避讓行人和非機動車輛。
四、駕駛車輛時不聽音樂或接聽電話。
五、行人行走時走人行道,不在道路上追逐打鬧。在各個路口集中注意力觀察路況,行走過程中不打電話、不玩手機。
六、共同推動校、警聯動機制,嚴格配合地方交警進校執法,支持交警依法開展工作。
交通安全關系你我他,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愛生命,安全駕駛、文明出行,從我做起,為創建凈、暢、寧的校園環境貢獻力量。
倡議人: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