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倡議書十篇
宗祠倡議書 篇1
宗恩深似海 祖德重如山 事親必敬祖 百善孝為先
尊敬的海內外瓊藉王氏族眾宗親:
數盡中華姓氏、唯吾王姓為王。為何稱王於世,敬宗愛祖為先。水有源、木有根、人有本,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上可供奉王氏先祖,下可聯姓睦族。社會層面傳承吾國優良傳統文化,共創和-諧社會。其深遠之意在于使吾王姓后昆知其源,識其根、明其本,左昭右穆、輩序分明、有條不紊。時下,吾堂堂中華正在崛起、政通人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已納入治國之本,敬宗愛祖、傳統美德之風盛行,此乃國之幸、民之福也。如今,位于瓊臺福地文莊路4號王氏大宗祠宗之六十五年失地,經我研究會二十年依法維權,宗地使用權已完壁歸我王家。此時,海南省王居正研究會、海南王姓宗親聯誼總會提出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偕備,何樂而不為乎!
我泱泱王氏大姓,開姓歷史悠久。王氏開姓鼻祖周文王太子晉(子喬)公,出身皇家名門,正統尊貴,德積后昆,開創吾王姓繁衍昌盛之源。自此郡族、堂號遍佈全國各地,人文蔚地、人才輩出。”三槐堂“始祖之六世孫裔、渡瓊一世始祖王悅公、科名居正,欽點翰林庶士,先后任兵部侍郎、禮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同平章事、樞密察院贈太師。乙丑年春二月,因秦檜忤奉,被高宗遣來粵東密察,渡瓊暴逝仙遊。公逝后,高宗紹興甲子八月十二日御祭悅公文,稱悅公“盛名爭日月之光,勛業煥鼎鐘之彩。”丙寅編入忠臣太廟,丙午舉祀鄉賢,賜地四畝在瓊州府所在地(今府城文莊路4號)建鄉賢祠,讓當時州府官員和王氏后代子孫得以紀念。直至民-國十一年,我瓊島王姓人氏為了更好聯姓睦族,在時下族長王國憲的倡導下,集資將王居正“鄉賢祠”改建為“王氏大宗祠”。自此王氏大宗祠便成為海南王氏兄弟的精神家園,解放后,由于社會歷史更替等原因,位于府城文莊路4號的王氏大宗祠三進祠堂房產權和4畝土地權痛遭流失。先是供部隊使用,后由當地房產接管出租,繼而1992年被瓊山供電公司篡改歷史強行占有。從此,我王姓兄弟走上了漫漫申訴維權路。在已故副省長王越豐、已故省政協副主席王家賢和省委原、副省長王學萍的帶領下,先后經過20多年不屈不撓、契而不舍的依法維權,在王氏大宗祠用地失地65年后,終于在20xx年1月12日,領到由海口市人民政府和海口國土資源局依法頒發給海南省王居正研究會的王氏大宗祠用地使用權證。
我王姓全國人口九千六百多萬,雄居中華姓氏第一大姓。海內外瓊藉人口一百二十萬人,是海南的首望之族。泱泱中華大姓氏,堂堂海南大姓族,要建海南王氏大宗祠,這是海南百萬宗親族眾的一件大事。為了盡善、盡美的建好王氏大宗祠,我們要統一認識、統一意志、統一行動。首先,要有法律層面上的認識。王氏大宗祠用地是經海口市人民政府依法頒發給海南省王居正研究會作為建設王氏大宗祠用地的,任何單位與個人不得取代與占有經營;其次,要有社會層面上的認識。我們要充分認識建好王氏大宗祠是一項我王姓兄弟聯姓睦聯的民心工程。恢復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一是恢復傳承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特別是海口文化名城的傳統文化的體現;二是紀念我們王姓的先祖,供奉王姓始祖之神位;三是搭建我王姓宗親尋根問祖、聯姓睦族的平臺,;四是有利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當代和后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第三,要有定位上的認識。從用地意義上看,海南王氏大宗祠用地是南宋高宗皇帝賜封的,其政治和文化含金量是其他姓氏無法可比的;從風水學上看,府城是一塊形似金龜的風水寶地,我王氏大宗祠用地恰好在金龜之背脊,獨占風水之鰲首;從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大局上看,海南極需發掘這樣的本土文化。因此,我們重建王氏大宗祠,在建筑風格上要有我國傳統的仿古建筑風格,用有限的土地空間,創造出無限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重點展現我王姓先祖博大精深的文化精華。
當前,建設海南王氏大宗祠這項工程,已經提到我們“王氏兩會”的第一重要的工作議程與奮斗目標,王氏大宗祠的規劃設計已啟動,初步計劃投入資金人民幣1500萬元。工程計劃自開工之日起,用兩年時間完成。當下,廣泛動員海內外瓊藉王氏宗親募捐,落實建設資金是關鍵。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倡議:
一、采取宣傳發動方式:通過公告、傳媒、和微信傳遞等方式,把我們建設海南王氏大宗祠這個振奮人心的喜訊,向全省海內外王氏宗親告知,讓知者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做到王姓宗親家喻戶曉,人人偕知,個人積極參與。
二、采取自愿捐資方式:王氏大宗祠建設資金不進行人丁攤派。這次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是我王姓族宗親兄弟一次千載難蓬的歷史重任與機遇,時不可失,機不再來,就只此一次時機。是否捐資,完全在于本人的認識、覺悟和心愿。
三、捐資獎勵方式:我們遵循有功必賞,有榮必錄之原則,對熱心捐資建祠者必留芳于世。初步留芳獎勵計劃如下:
1、個人捐資基準起步為每個名額100元,捐資100元者可在建設大宗祠光榮史冊上留芳名;捐資500元者,在建設大宗祠光榮史冊和祠堂芳名碑文上留芳名。
2、個人捐資1000元至5000元以內的,除按第一項獎勵留其芳名外,在建設王氏大宗祠光榮史冊內留二寸彩色玉照留取芳名。
3、個人捐資在5000元-10000元以內的,除按第一項獎勵留芳名外,在建設王氏大宗祠光榮史冊內留五寸彩色玉照,并介紹本人生平業績留取芳名。
4、個人捐資在10000元-50000元以內的,除按第1項規定外,在建設王氏大宗祠光榮史冊內留七寸彩色玉照,并介紹本人生平業績和介紹本人三代生平與業績,同時登上宗祠名賢光榮榜。
5、個人捐資在50000元-100000元以內的,除按第4項獎勵外,在祠堂鄉賢祠內可安放本人本家一名上祖神祿位。
6、個人捐資在10萬元-30萬元以上者,除按以上第五項獎勵外,在祠堂鄉賢內可安放本人本家上世高、曾、祖、考之神祿位。
7、個人捐資在30萬元以上者,除按第6項獎勵外,可在祠堂重要建筑物刻捐款建造留取芳名。
8、單位捐款者,按第一項給予獎勵留取芳名。
羔羊哺乳尚識跪母,何況人乎!吾王姓先祖諄諄教導后人;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建祠。水本于源,木本于根,人本于祖。不敬宗愛祖,猶如水塞其源,木斷其根,人沒其本。如此,何以源遠流長,何以枝繁葉茂,何以丁興財旺,何以成名得志,何以四海揚名,何以衣錦還鄉。當下,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歷史的畫卷已展開,號角已吹響,這是我族一次重要的敬宗愛祖大行動,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敬宗愛祖感恩的大好時機。讓我們王姓族眾宗親兄弟積極響應本倡議的號召,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地不分東西南北域內域外,人不分男女老弱富貴貧窮,積極投身于重建王氏大宗祠的建設中去,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集腋成裘,眾志成城,完成這一功在當代、名垂千秋的恢宏工程。相信我們王姓先祖在天之靈會保佑我族孝子賢孫:丁興財旺,福壽安康,翰苑名揚,洪福齊天!
海南省王居正研究會 海南王氏宗親聯誼總會
20xx年3月30日
附件:一、捐資帳戶如下:
1、收款單位名稱:海南省王居正研究會
2、匯入行:中國銀行海口國興支行
3、帳號:266268620828
二、捐資者寫明姓名、單位名稱、聯系電話、捐資款額、捐款用途
三、統一由海南省王居正研究會開收款收據以備存查對賬。
宗祠倡議書 篇2
各位宗親:
蓋我孫氏家族,自鳳陽定遠縣遇仙公以來,到涼州公定居常州以來,孫氏家族為常州大族,自一九四六年修譜至今約六十八年,因各種原因,未能續修,有違祖訓,二十五年須一續,當今太平盛世,孫氏原裔,處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我們肩負著因宗統族,續修家譜的使命。
國家建史籍,地區修方志,家族續譜牒。這是繁華盛世意識形態的自然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明支柱,是炎黃子孫最優良的文化傳統,家譜即家族檔案,是立家之本。它是一戶家族發展的文明史,它記錄著家族的繁衍脈絡和生命血統的延續,它聯系著每一戶家族成員的根基。從微觀上,家譜標志著一戶家族發展的文明程度及社會影響,反映其家族綜合實力和家族成員的總體素質,從宏觀上,家譜可透視出社會變遷的痕跡與歷史人文變革等相關信息,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它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我們續譜一句《孫氏家譜》的。條例,結合當今時代的.潮流,熱情誠邀我孫氏族親,舉族同心,完成修譜任務,面對現實,困難重重。首先族親對續譜的存在極大差異,其次,沒有了祠堂的經濟后盾。其
三、由于坂上、靈臺、塘洋、居地分散,還有遷徙遠走,時間跨度大,還須立傳作贊等,事項繁瑣,因此續修家譜是一項艱辛,細致浩繁復雜的文字工程。
面對現實,續修家譜就要所有宗親、統一認識、義不容辭、責無
旁貸、慷慨解囊、踴躍參與、熱情協助、由衷支持,在全族宗親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孫子家譜》續修起來,修好撰就成冊,以慰先祖,告知后裔。
最后,祝一脈宗親,與世促進,興旺發達,永世昌盛!
倡議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宗祠倡議書 篇3
尊敬的韓氏族親:
木有本,水有源。尋根問祖,愿景向天。 韓氏一族來韓寨居住,歷時已久,經世流年,族人秉五峰山神靈之光照,承茹水河浩浩之恩澤,感天地之靈,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世代族人崇人文,尚德操、重大義,先后數次動十方愿景,攜千家之臂力,你一磚我一瓦,隨喜出資,傾情修葺助建山廟,造就無量功德,影響甚遠。韓氏族人歷史上先賢眾多,近代亦是名人輩出,政界、軍界、知識界、工商界成名成家之輩更是不勝枚舉,真乃“代有賢良光史冊,今有名哲效先賢”,是為族人之欣慰、之驕傲!現今境內韓姓人氏已有近萬之眾,無疑是縣境內一大姓旺族。韓氏宗族,史有祠堂,曾因偏遷,就地窄狹,其勢低陋,面貌破敗,近年雖有修繕,但仍未改其舊觀。富而溯源,思祖敬宗,是我們民族傳統之美德。今逢盛世,百廢俱興,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韓氏宗祠,勢在必行。如之共緬圣祖,光大先輩之業績,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環境,福延后代,惠澤鄉里,庇佑子孫。
子孫孝則祖祠興,祖祠興則親族榮。撫養子女可朝朝夕夕,孝敬父母可歲歲年年,然建祠安祖百年難遇,它是先祖神靈的'召喚,更是我們后世子孫義不容辭的神圣擔當和光榮之使命。修祠建堂業之崇高,行之艱巨。要修建好韓家祠堂,必須凝全體族人之心,聚全體族人之力,啟全體族人之智慧。故此正式向族人發出倡議:敦請韓氏族親奔走相告,廣言宣倡,隨緣樂助,廣種福田,共扶祈愿,共襄盛舉,其莊其德,不論分文,滴滴充盈天地,點點利益無邊,心心普皆回向,十方同歸正覺。值此盛緣,仰望萬方慷慨德義,祈待勘石以記,流芳后園,其景普天。為倡行憧憬之業,經宗族共議,成立修建韓氏宗祠宗親會,負責籌資、籌建事宜。宗親會內設日常工作組,由等人組成,負責建祠日常事務。
宗祠重建為古建結構,前臨小院,砌石階雕欄相通。備于明春動工,約半年工期。為如期竣工,于今冬完成土建基礎、材料購置及木工等工作。建祠預計需用資金20萬元左右。族親同心結善舉,隨緣樂助臻福祉。凡舉善款者請與宗親會人員聯系。
韓氏子孫祭祖圣堂,宏德圣漿澤被萬方。
祖德泱泱,祖祠煌煌;
萬世永垂,方土永康!
倡議人:
日期:
宗祠倡議書 篇4
各位宗親:
蓋我孫氏家族,自xx縣遇仙公以來,到涼州公定居常州以來,孫氏家族為常州大族,自一九四六年修譜至今約六十八年,因各種原因,未能續修,有違祖訓,二十五年須一續,當今太平盛世,孫氏原裔,處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我們肩負著因宗統族,續修家譜的使命。
國家建史籍,地區修方志,家族續譜牒。這是繁華盛世意識形態的自然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明支柱,是炎黃子孫最優良的文化傳統,家譜即家族檔案,是立家之本。它是一戶家族發展的文明史,它記錄著家族的繁衍脈絡和生命血統的延續,它聯系著每一戶家族成員的根基。從微觀上,家譜標志著一戶家族發展的文明程度及社會影響,反映其家族綜合實力和家族成員的總體素質,從宏觀上,家譜可透視出社會變遷的痕跡與歷史人文變革等相關信息,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它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我們續譜一句《孫氏家譜》的條例,結合當今時代的潮流,熱情誠邀我孫氏族親,舉族同心,完成修譜任務,面對現實,困難重重。首先族親對續譜的存在極大差異,其次,沒有了祠堂的經濟后盾。其三、由于坂上、靈臺、塘洋、居地分散,還有遷徙遠走,時間跨度大,還須立傳作贊等,事項繁瑣,因此續修家譜是一項艱辛,細致浩繁復雜的文字工程。
面對現實,續修家譜就要所有宗親、統一認識、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慷慨解囊、踴躍參與、熱情協助、由衷支持,在全族宗親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孫子家譜》續修起來,修好撰就成冊,以慰先祖,告知后裔。
最后,祝一脈宗親,與世促進,興旺發達,永世昌盛!
宗祠倡議書 篇5
各位x氏宗親、鄉親、社會各界人士:
木有本,水有源,尋根問祖,人之常情。追溯小塘x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間,歷史悠久,現已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解放前夕,小塘村民在小塘x氏大宗祠內興辦起小塘學校,自此小塘x氏大宗祠一直作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幾十年來,小塘學校為小塘村培養出不少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為了教育事業,小塘x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貢獻,因學校教育事業所需已幾經改建,如今小塘x氏大宗祠僅剩下前門大廳,隨著歲月的流逝,也因年久失修,面貌破敗,風光不再。
小塘學校在今年九月搬遷到新校舍,原址歸還給x氏大宗祠。所謂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x氏大宗祠,勢在必行。經小塘村兩委會及鄉親父老商討議定:在原址上重修小塘x氏大宗祠,恢復其原貌,如之共緬圣祖,光大先輩之業績,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環境,福延后代,惠澤鄉里,庇佑子孫。修祠建堂業之崇高,行之艱巨。要修好x氏大宗祠,希得到各位x氏宗親及社會各界人士支持,更需倡議全體鄉親、族人鼎力相助捐資,隨緣樂助,廣種福田,共襄善舉,籌集資金。懇切希望x氏子弟及各鄉親積極行動起來,能力不分大小,出錢出力,齊心協力,盡心傾力誠孝,眾志成城,完成重修小塘村x氏大祠堂之大業。捐款數量不限,捐款叁佰元以上者,刻名銘志留念。我村兩委會將專門成立籌備組,統籌資金及修建工作。歡迎熱心人士親臨垂詢、監督、指導,共同搞好小塘x氏大宗祠重修工作。
懇請社會各界人士、鄉親、族人踴躍參與。
倡議人;
xx年x月x日
宗祠倡議書 篇6
尊敬的薛氏宗親:
大家好!
貴州仁懷薛氏一支系出廣東潮州伯肇公后裔,歷史滄桑,幾經遷徙,我村薛氏一族由廣東省潮州伯肇公后九世孫遷興始祖用康公攜子仁甫公二世祖遷居廣東興寧,八世祖對湖公感懷祖德宗功創修承繹樓;十四世端智公清乾隆年間官遷四川瀘州府;十八世先桃公攜子正興、正萬、正炳遷居貴州省遵義縣鳳朝門石子浦居住十三年,后正萬公與正炳公遷居貴州省仁懷縣李博里九甲地名魯班鎮隆保村萬壽板栗灣,正興公遷居烏江,后因江水漫延,后裔遷居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自始祖用康公而下,至今已繁衍二十五代。我村由伯肇公始祖順排而下第廿七世裔孫正萬、正炳落戶貴州仁懷開基一百多年今已傳世七代了,我村現有人口兩百多人。自先祖遷居仁懷,世代均想修建祠堂,敬奉祖先,然我地族眾因各方條件限制終不如愿,盛世修祠,為緬懷先祖,修建宗祠,敬祖敬宗,傳承后世是我仁懷薛氏舉族之愿望!
今我地族人念祖之心日甚也!思慮再三我地族人決定成立修祠理事會舉全族之力修建宗祠,讓祖宗亡靈有棲身之所,子孫祭祀有拜謁之堂,因我仁懷薛氏一支,人單力薄,懇請各位宗親慷慨樂捐,助我仁懷薛氏族敬祖之心早日如愿!我地薛氏全族人將銘感于心,樂捐宗親之名字刻碑永記于仁懷薛氏宗祠,萬世流芳,后代敬仰。
樂捐建祠,功德無量!
倡議人:
宗祠倡議書 篇7
尊敬的叔,伯,嬸,姆,兄,弟,姐,妹,和各位鄉親:
你們好!祝福全體人士身體健康,心想事成,萬事勝意,新年快樂!
前幾日,數十位x氏仁兄,相聚一起,談及祠堂一事,并興味盎然參觀了破舊,殘缺的祠堂。
木有本,水有源,尋根問祖人之常情。祠堂幾百多年的歷史。經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前輩建筑了一座雄偉的大祠堂,逢年過節,上香進禮,緬懷先人,激勵后代,成為我族神圣的殿堂。只可惜現在年久失修,風光不再,只剩殘門敗瓦,實令子孫后代蒙羞和心痛,上愧對列祖列宗,下愧對子孫后代!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當前國泰民安,社會和諧,百業俱興。祖國倡導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順勢陡升,先人開基創業之功,無論斗轉星移,朝代更替,緬懷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經地義,無可厚非也。有鑒于此,陳家子孫,能讓祖宗的神靈有一個體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輩的責任也!子孫孝則祖祠興,祖祠興則家族榮。祠堂是宗族團結和力量的重要體現與象征。重修x大祠堂上敬祖宗,下貽子孫后代。
所以我們籌備修善大祠堂的組織,向大家發出倡議:懇切希望子弟及各鄉親,積極行動起來,能力不分大小,出錢出力,齊心協力,盡心傾力誠孝,眾志成城,完成重修x大祠堂之大業。
我們將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1000元以上含一千,刻名字,不足一千的不刻名字,將張榜公布》刻石留名將流芳百世,以告后人。 我們保證:款項收支,用于何處,都張榜公布,堅持x大祠堂財務公開制度,所有的建言獻策都會受到應有的重視,所有的捐款都會得到有效監管與合理使用。
我們相信:全族同胞和鄉親一定深明大義,x大祠堂一定建好。
倡議人;
xx年x月x日
宗祠倡議書 篇8
尊敬的各位鄉親:
你們好!祝福全體人士身體健康,心想事成,萬事勝意,新年快樂!
前幾日,數十位陳氏仁兄,相聚一起,談及祠堂一事,并興味盎然參觀了破舊,殘缺的祠堂。
木有本,水有源,尋根問祖人之常情。定丫塘陳氏祠堂幾百多年的歷史。經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前輩建筑了一座雄偉的大祠堂,逢年過節,上香進禮,緬懷先人,激勵后代,成為我族神圣的殿堂。只可惜現在年久失修,風光不再,只剩殘門敗瓦,實令子孫后代蒙羞和心痛,上愧對列祖列宗,下愧對子孫后代!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當前國泰民安,社會和諧,百業俱興。祖國倡導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順勢陡升,先人開基創業之功,無論斗轉星移,朝代更替,緬懷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經地義,無可厚非也。有鑒于此,陳家子孫,能讓祖宗的神靈有一個體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輩的責任也!子孫孝則祖祠興,祖祠興則家族榮。祠堂是宗族團結和力量的重要體現與象征。重修定丫塘陳氏大祠堂上敬祖宗,下貽子孫后代。
所以我們籌備修善大祠堂的組織,向大家發出倡議:懇切希望定丫塘陳氏子弟及各鄉親,積極行動起來,能力不分大小,出錢出力,齊心協力,盡心傾力誠孝,眾志成城,完成重修定丫塘陳氏大祠堂之大業。
我們將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1000元以上含一千,刻名字,不足一千的不刻名字,將張榜公布》刻石留名將流芳百世,以告后人。 我們保證:款項收支,用于何處,都張榜公布,堅持定丫塘陳氏大祠堂財務公開制度,所有的建言獻策都會受到應有的重視,所有的捐款都會得到有效監管與合理使用。
我們相信:全族同胞和鄉親一定深明大義,定丫塘陳氏大祠堂一定建好。
倡議人:
日期:
宗祠倡議書 篇9
蕭氏宗親賓公房的子孫們:
大家好,這次復修宗祠,是各村代表歡聚一堂,經過反復醞釀,最后做出的決定:一定要把宗祠修建好!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在巍巍雪峰山下,滔滔沅水河畔,其他姓氏都有祠堂,祠堂就成了一個姓氏的象征,一種臉面。看看吧,米姓、謝姓、舒姓,陳姓、楊姓等他們都有了。難道我們的祠堂壞了,就不能把它復修好嗎?不,不可能。泱泱中華大地,我們蕭姓歷來就是名門望族,自從大心公賜名得姓,先后有皇帝19人,著名宰相16人,著名皇后16人,馳騁沙場的將軍,著書立說的文人,更是不計其數。我姓蕭,我自豪!
20xx年農歷六月初六。祠堂終于破土動工。到目前為止,祠堂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已經蓋瓦了。建祠之初。預算建祠費用約75萬。按1993年修譜人數估算。大概有1.6萬人。人平收入50錢就差不多了。據目前統計的實際人數,只不過1.1萬人左右,人平均50元全收齊的話,也只不過55萬元。
本次修祠,與工匠簽訂的合同是58萬,三通一平工程,后來,祠堂又擴建了2米長度的工程。超支近兩萬,救災近一萬,宗親代表開會十幾次,伙食費開支近兩萬,外調人員的車旅費開支近一萬,預算修譜要20萬,祠堂編書近五萬,總開支需要90萬左右。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資金缺口很大,因此,蕭氏宗祠籌備委員會。向全體賓公房的子孫們提出倡議:
一、人頭費未交齊的村戶,應立即交齊,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凡屬公務員、國家事業編的工作人員,企業的行政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你們是現時代蕭氏家族的精英。本來我們是同一祖宗,由于你們自身的勤奮努力,加之老祖宗對你們的偏愛,使你們在茫茫人海中高出一節。更應該不忘先祖、熱愛宗、關心宗祠,伸出援助之手資助宗祠每人,助資1000元以上。
三、剛出茅廬的熱血青年,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承擔著興盛蕭氏宗族的未來。因此你們更應該關心修祠、修譜。獻出一份愛心,資助300-500元。
四、固定資產在50萬以上的企業家、商業家,你們更是人中豪杰,應該向蕭崇剛(捐資2.1萬元)、蕭典建(捐資2萬、蕭建平(捐資1萬、蕭湘斌(捐資1萬)、蕭楊林(捐資1萬)學習,力爭多捐一點。
各位宗親為了把祠堂修好我們少喝一杯酒,少抽一根煙,少玩一把牌,大家都來捐一點。老祖宗在上天是看得見的,是會保佑你們的,你們將會在老祖宗的庇佑下,經濟更加發達,事業更加興旺,前程更加輝煌。
倡議人:
20xx年xx月xx日
宗祠倡議書 篇10
親愛的家族同胞們:
大家好!
我先祖自末由遷居,經朝歷代,距今已有x年歷史。現在欣逢盛世,政通人和,x氏族人子孫興旺,人才輩出。
然而人之有本、水之有源、木之有根,飲水思源,尊宗念祖是我們共同的心聲,為及時修整家譜,恐年遠代湮,后人欲識水源木本之誼、昭穆宗支之別,且不可得。前些時日,家族鄉紳執事多方努力,發掘、出珍貴的x氏古碑10余塊,并舉行了隆重的立碑祭祖儀式,在方圓鄉鄰引起較大影響。
目前根據碑文、入譜登記正在開展家譜修編工作,我們這次編譜與時俱進,摒棄了舊時家譜“重男輕女”的陳舊觀念,把x氏姑娘及男性的配偶全部堂堂正正列入了世系表,并作詳述。還將按照世系概況、世系圖、世系表、藝文志等目設置體例。根據眾多族人提議,理事會決定修譜的同時在立碑處修建x氏祠堂,以此作為x氏族人崇宗祀祖,垂教訓導、商談族事之基地,這將是x氏家族文明友孝,興旺發達的象征,也是庇佑家族鼎盛、促進親宗睦祖,造福子孫后代的千秋功業。
擬修建祠堂東西長xx米,南北寬x米,坐北朝南,帶有小院大門。目前修建一座上檔次的古建式祠堂造價在xx萬元左右,就是按最低標準修建一座簡單的祠堂,加上院墻、地面,預算也在xx萬元左右,為表達眾族人之孝意,在家的族人每戶集資x元不等,會長x個人捐資x萬元,但除去修譜費用,缺口仍然很大。鑒于此,理事會決定特向在外工作、經商、事業有成的x氏眾位后裔發出倡議:
為振興家族事業,光宗耀祖,希望各位x氏宗親賢達、男女長幼,慷慨解囊,踴躍捐款。目前,我族續譜建祠的大幕已經拉開,在這個舞臺上,人人是主角,讓我們群策群力,以進取之志,奉獻之心,務實之風,把這項追本溯源,弘揚祖德,凝聚族親,激勵后人的大事做實做好。我們將匯聚各方之力,根據捐款數額確定建祠堂標準,力爭讓x氏宗祠早日開工,使先祖早日安臥于華堂,了卻x氏裔孫崇宗敬祖之心愿!
從即日起理事會接受認捐,捐款數額根據個人能力及心愿多少不拘,所有捐款數額在x元以上者,將在祠堂功德碑及家譜上鐫刻芳名,以彰其德。捐款到帳將開具收據,并由專門的會計、出納統收統付,賬目公開,嚴格管理,歡迎各地宗親監督審查。請各位捐款人匯款后務必通過電話告知已捐款項,以作第三方核實、監督。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