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部分陽歷及修訂方案分項評介切磋
。ㄋ模┬瞧
格里歷:7日星期制據說起源于巴比侖,儒略歷321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將其納入歷法,成為日期的參照系。有些事物以10日為期嫌長,5日為期又嫌短,7日周期正好派上用場,7日星期制已深入人心,成為各教會、聯合國、各國政府及民眾工作和生活的節律,各國許多節日、紀念日、選舉日都定在某月的某周日或周幾,介于半月刊和日報、晚報間的周刊,如雨后春筍,華文周刊以百計,僅北京的周刊就有34種(尚未計算許多日報、晚報辦的各種副刊周刊),外文周刊以百千計。
世界歷:每季91天,季首為星期日,依次類推,每季度13周日期恒定,12月30日后,加1個“世界日”,簡稱“W日”,閏年6月30后,又加1個“W日”,不歸屬月份和星期。
永久歷:星期跟不跟日期掛鉤尚待大家切磋,筆者傾向于每季度13周日期固定,方便大家參與和交流,每季首日為星期日,依次類推,但9月30日和閏年6月31日稱為“準周日”,克服了《世界歷》兩個空日無月份和星期歸屬的缺陷。
獨大月歷等主張改7日星期制為5日周(候)制,適應月長30天和35天,實為“削足適履”。國外有改5日周的嘗試,但終歸逆潮流而動,不久還是改回7日星期制。
四川省仁壽縣華夏歷法研究會周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