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節范文,有關春節的范文(精選3篇)
2023年春節范文,有關春節的范文 篇1
走在夢里的春節
20xx年春節已經走在夢里——
中國,是標注在地球東邊的一個文明單位,同時也讓太陽從東方出發,打發第一縷曙光落地,與中國人形成文明效應,而春節正是其中文明的重要內容。
此時夢里的春節,像是形成高強的電波,穿插到仿佛中文手機的頻率里,沿著脈搏神經,釋放出急匆信息,修正中國人的形色,指導向春節集體靠攏。慨括到眼神,都無需跑題。相比各人已按央視元旦晚會的彩門形式,構思搭建春節的喜慶舞臺。
夢外大地,北方還是一個個晴日,以天空打出云彩的底色藍為證;空中是風知趣后的態度,平靜到沒一只風箏。以求陽光在一個完美的直線上與春節夢的交流,這是春節的內涵釋放。大地騰空如洗,樹葉退讓到樹干以內,河流用冰川鋪平浪花,一切靜待春節景象的構造。
夢外的我,在春節夢的邊沿游動,態度是梅花現在的萌芽性——徘徊。一旦春節撥開雪花的群英蓓蕾,我以靜觀、梅花以暗香推波助瀾。在看似無語似有語中,情感融化到各路下凡神仙的舞步中,打造我心中的春節精品。
也就在這個時候,我不時喚醒過世的春節靈魂,與遠昔的少年回憶握手,意念中重新包裝那份純潔的少年式文明春節。那時,視覺里任何一種反射,都是滿足的提煉。一個鞠躬、一個磕頭,還有那盞煤油燈下的小火苗。屬于春節的光芒。
春節夢一旦破碎,就是春節真身的誕生,是上帝研究中國文明的延續,也是地球東邊永遠說不完的文明話題。屆時,真的神仙下凡,神兵各路,財神會宣讀第一份中獎證書。沒有我的名字,那是上帝表現的完美錯誤。盡管錯誤上升到第一高度,批判風險為零,符合官方游戲規則,我已無語贊成。權當是文明與我開的一個玩笑,我背對春節接受,放到我的郁悶括號里。
春節,我以梅花的開放含量表示歡樂,遣雪花代表我的行為跳躍;求神間下凡靈魂潑墨,讓這無語成詩的暗示祝福。
2023年春節范文,有關春節的范文 篇2
對聯里的學問
新春佳節,四處洋溢著歡聲笑語,空氣也跟著沸騰起來。媽媽打掃著房間,似乎要把里里外外翻個新,爸爸掛起了紅紅的大燈籠,奶奶樂呵呵地包著餃子……
只剩下我坐在門檻上無所事事:“唉,真無聊,有什么活讓我磨蹭幾下。”爺爺冷不防用他那長煙桿敲了敲我的大頭:“小雨過來,沒事就跟爺爺學寫春聯吧!”
我興致勃勃地湊到桌子邊,只見爺爺拿出他的文房四寶,麻利地提筆,蘸墨,然后那狼毫便如蜻蜓點水般掠過紙卷,時而飛舞,時而停駐,一揮而就的手法讓我嘆為觀止。一會兒,一副龍飛鳳舞的春聯便呈現在我眼前——“梅花喚醒溫春夢,家燕銜來芳草香。”字妙詩更絕,看來爺爺是深藏不露啊,這下可讓我大開眼界了。
我迫不及待地央求爺爺教我寫春聯,可爺爺搬來凳子讓我坐下,開始了“理論教學”。我漫不經心地聽著,大意是說怎樣拿筆、運筆,以及蘸取多少墨汁,如何處理字體的結構等等。我心想,這有什么難,依葫蘆畫瓢,多練幾次不就得了。(好不容易等爺爺說完,)我急忙提起重重的毛筆,像模像樣地在紙上“畫”起了字,可毛筆似乎不聽使喚,寫出來的“甲骨文”差點兒連自己也不認識了。
爺爺走過來,語重心長地說道:“這寫字可不比畫畫呀!隨心所欲可不行。一定要慢慢來,先學基本筆法,然后學寫字,持之以恒,才可成功。”
我的臉一下子紅了起來,是啊,春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瑰寶,要是因為我的無知褻瀆了她,心中有愧呀!
隨后,我鄭重其事地握住毛筆,在爺爺的耐心指導下,一筆一畫地練習起來。最后終于心有所悟,小有收獲,我把自己寫成的春聯當成寶物呈給爸媽看。他們高興極了,說就用我寫的春聯貼在門上過新年,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爺爺在一旁又發話了:“上聯居右,下聯居左,可別再馬虎啊!”全家人開心地笑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把對聯貼在門上,今年的我也不同往昔,學會寫春聯,這是我今年最大的收獲。
2023年春節范文,有關春節的范文 篇3
春節快到了,爸爸很早就計劃著回老家過年,很早就為爺爺奶奶以及他的兄弟姐妹準備了各式各樣的禮物,看得出爸爸對于回家過年非常鄭重,從他的眼里能看到期待.興奮,從他口中也能聽得出對于路途遙遠,艱難爬涉的擔憂,他甚至對幾點幾分到那個地方,在那個地方休息都做了詳細的規劃。我受爸爸感染對這次遙遠的旅程充滿期待,同時我也感受到爸爸與父母親人兩地分離,對家人.故鄉的思念感到心疼.心酸。如果我們國家的人們不受各種條件限制能夠長期生活在一起,而不飽受兩地分離之苦該多好啊!
爸爸的老家在陜甘寧邊區,離北京將近一千五百公里。前一天就把爺爺奶奶,姑姑,伯伯及孩子們的禮物衣服裝滿了車,也為我們準備了路上的吃喝。凌晨四點半起床,五點出發,一路向西途徑河北.山西.陜西,最后到達甘肅。我們休息的第一站是山西大同,到大同已經八點半了,每人泡了一碗方便面匆匆吃完之后又換媽媽開車,兩個小時到達太原又換爸爸開車。沿途有很多名勝古跡,比如說五臺山.平遙古城.晉祠.喬家大院,我們全家都很想去看看,可是為了趕路都沒有停車。一路上也都是全國各地形形色色回家過年的車輛和人們,電視電腦上總是說現在世界上的遷徙就是中國的春運,人們通過各種途徑回家過年,比如火車.飛機.汽車,還有浩浩蕩蕩的摩托車大軍。一路上,爸媽交替開車餓了吃方便面,困了在車上睡覺,就這樣風餐露宿,風塵仆仆的到家已經是半夜一點了。爺爺奶奶也是望眼欲穿的等了一天半夜了。全家人高興地熱淚盈眶,依然忘記了已是凌晨了。
回到家總是看見爸爸忙碌的身影,有時候顧不上吃飯,很晚了還不見睡覺陪爺爺奶奶聊天。他有意回避著各種聚會,各種應酬,把空余時間都留給爺爺奶奶。媽媽總是勸爸爸吃飯休息,而爸爸的回答每次都同一句話“我回來了就是替爸媽干干活,陪他們聊聊天,還能盡什么孝呢?”從他的言行我也能感受到,爸爸心里存在著對爺爺奶奶莫大的愧疚和虧欠,他把所有力所能及的活都搶著干了,所有的空閑時間都在和奶奶聊天。而爺爺奶奶也是盡了全力讓我們吃好,殺豬宰羊,做各種各樣的吃的。在爺爺奶奶內心好像也存在著對我們的虧欠,她們總是念叨一句話“離家遠,我們幫不上什么忙,真是白活了”。世界上最親的一家人,因為距離而變得內心都愧疚,如果一家人都夠長期在一起,相互為彼此做點事,哪里來的這么多愧疚呢?
最讓人不忍心目睹的是一家老小的離別,爸爸是那么的欲哭無淚,爺爺眼圈泛紅,奶奶老淚縱橫,一家人默默地收拾著各種東西,誰也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爺爺奶奶各種肉類,各種豆子,能想到的盡量都搬上車,盡管北京什么都有,車里還是裝滿了各種吃穿用度,爸爸不拒絕,也不忍心拒絕。其實滿車載的是對兒孫們的牽掛和思念,還有就是圖自己內心的充實。爸爸何嘗不是呢?
我們是零零后,應該繼續傳承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習俗和傳統,并要將各種傳統和禮節發揚光大。然而,社會是進步的,我們能否沖破各種各樣的制度和限制,讓親人在一起生活,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讓人們不受親人分離之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