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喜歡春節周記(精選3篇)
初中生喜歡春節周記 篇1
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春節,從我記事起到現在,我們都是伴隨著這些年年依舊的傳統節日,和親人們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的節日。
這些節日,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凝聚這濃濃的血脈親情。在這些節日中,我對于春節是情有獨鐘。每年的春節,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起紅燈籠,貼上春聯,親朋好友都大老遠的回到自己的家里,為的就是吃上這一年才有一次的除夕夜團圓飯。
飯桌上,大人們的講述則是這一年的所有經歷,而我們這些孩子們則毫無忌諱的大吃大喝。我最喜歡是在除夕夜吃完飯、分好歲,拿到壓歲錢后,我們一家人一起在火爐邊上烤火、吃瓜子、剝花生還有水果,大家有說有笑感到很幸福。奶奶坐到九點多鐘就開始做湯圓了,然后,我幫奶奶一起做湯圓,爺爺和爸爸就出去到鄰居家里串門,到十二點前他們就回來。等到十二點時,爺爺和爸爸就拿出煙花放在道地中央,然后開始放煙花,隨著“轟轟”響聲,天空中綻開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好看極了!隨著這一陣陣聲響,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啊!美麗的傳統節日文化,我最喜歡的春節。
初中生喜歡春節周記 篇2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代表著幸福、平安、團圓。我最喜歡春節了,因為可以收紅包,放鞭炮,去各家各戶拜年,太有趣了。
大年三十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和爸爸一起貼對聯,上聯:新年新事新氣象。下聯:大吉大利大發展。橫批:出入平安。我首先從房里拿出一把人字形梯子出來,再拿個大勺子裝滿水,向舊對聯中間和邊緣潑水,然后拿起小鏟子鏟那舊對聯,最后,就是最重要的一步,要分清楚哪張是上聯,哪張是下聯。該貼在哪邊。貼時要對齊,貼得歪歪斜斜就不好了。如果貼不好還得撕下來重新貼,這樣底面又容易破。
對聯貼好了,已經是中午了,媽媽擺上了豐盛的飯菜,有雞、魚、豬肉等等,好多好吃的東西,簡直可以與飯店里的比美。下午,我和媽媽去逛花街,買了許多花回來。晚上,我迫不及待地放鞭炮,又放了煙花,有喜迎大地、百鳥迎春……個個都絢麗多彩,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春節太有意思了。我愛春節!
初中生喜歡春節周記 篇3
春節到,春節到!春節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相信這個常識,大家都知道吧!每年的春節都會放鞭炮、放煙花、掛燈籠、拿壓歲錢、貼春聯、拜新年、領紅包、參與祭祀活動、踏青、吃湯圓、猜燈謎、放孔明燈……
等我穿好衣服起來的時候,就看見爸爸媽媽都在忙碌著。爸爸媽媽見我起來了,樂呵呵地走到我身邊,對我說著“新年好,新年好!”我也趕緊回應著“新年好,新年好!”我迫不及待地來到樓下,看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掛燈籠、貼對聯,我們家也在忙碌著呢!我們整個村莊都掛好了燈籠,貼好了對聯,這就像是走進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有一種全新的新年氣氛,真不錯!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人們吃完團圓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鞭炮、放煙花。一束束煙花噼里啪啦、接二連三,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五顏六色的彩帶,有的像特制的金雞。一束束煙花直沖云霄,震耳欲聾的響聲劃破夜空,似乎在告訴全世界,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每到晚上十二點的時候都會燃放一番,這大概是為了辭舊迎新,表達祝福吧!
正月初一那天,爸爸媽媽都會發壓歲錢,紅包里塞得胖胖的,像一個胖娃娃似的。我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壓歲錢的故事吧!一天晚上,一個叫“祟”的怪物,趁孩子睡著了,就去摸孩子的頭。一對夫妻老來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神仙變的。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后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后逐漸演變為“壓歲錢”。
高興了一天,辛苦了一天,可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呀!正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希望自己一年比一年開心快樂!同時我也祝全國人民新年快樂,x年大吉,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