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作文400字(精選30篇)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1
春節是所有學生盼望的節日,但是與此同時老師會留一些作文作業,你是否還在為怎么寫作文而苦惱,以下是考試吧為大家整理搜索的關于春節習俗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可開心了!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2
春節是我們太倉地區一個傳統的節日。
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歡歡喜喜地慶祝一番。春節將至,我們這兒家家戶戶都要蒸年糕,希望來年生活節節高。大年三十夜,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放煙火,守歲到深夜。爆竹聲聲,從黃昏一直響到天明。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百歲圓,還有菠菜和黃蘿卜絲,百歲圓寓意長命百歲,永遠健康;菠菜希望人們勤儉節約,生活把把細細,吃黃蘿卜絲表示祝人們財源滾滾,收入越來越多。
奶奶告訴我,年初一不能掃地,據說初一掃地要掃走財運的,到初三才掃地,而且要把掃的垃圾倒在自家的田角頭,這叫發田財。初五早上接財神,要放爆竹把財神迎進家門。到了正月十五圓宵節,家家吃圓宵,吃餛飩。吃完晚飯,小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高高興興地去田頭旺田財,預祝來年糧食大豐收。
啊,春節的習俗真多,讓我搞也搞不清。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3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怎樣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些風俗習慣。
掃塵
每到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用具,拆洗被子窗簾。到處充滿著歡歡笑笑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它以工整、簡潔、精美的文字表達美好愿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這就是美好的春節習俗,我期待著20xx年春節的到來。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4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們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也不同。今天我給大家講講我們漢族過年吃餃子的風俗。
除夕那天,母親要包團圓餃子,要求我也參加。母親早早的調好餃餡,搟好面 皮,每張面 皮薄厚均勻,方方正正。準備工作做好后,包餃子正式開始。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看看我包的不是餡多就是餡少,不是躺著就趴著。再看看母親包的,就像精神飽滿的大將軍,站在那一動不動,好像正在接受考驗的士兵。我包的呢?已經兩腿發軟,像打了敗仗似的,不敢抬頭見人。
我又包了一個,我把兩邊捏住了,可是它那飽滿的肚皮卻露了。我嘆道:“真難呀!”我泄氣了。母親對我說:“干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聽后我點點頭,母親教我包餃子,先拿起餃子皮平放在手心,再夾點餡在面 皮上,然后兩端對折按緊,彎曲擠壓,就這樣一個餃子就完成了。這下我的就像打我勝仗回來的將軍,我開心地笑了。
年三十的餃子不僅形式上有講究,就連擺放也有規定。首先不能亂放,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擺放整齊,民間叫圈福。
我們漢族吃餃子的風俗從古延續至今,因為它代表著歡樂、團圓、吉祥!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5
說到永康的春節習俗,那可真是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撣塵:農歷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撣掃去室內、家具及廚房各角落的灰土塵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來年不利。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人們干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謝年:在除夕,永康城鄉各地鞭炮陣陣,家家戶戶按照傳統習俗擺出了方桌,點上了紅紅的蠟燭謝年,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祭祖:在我們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個祖墳,就在墳前放鞭炮,為了讓祖宗保佑我們。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春節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別吧。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6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
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年夜飯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團圓的魚丸、肉丸和寓有"食雞起家"之意的雞肉,以及表示"年壽長久"的韭菜,還有各種極富地方風味的油炸食品、湯圓、年糕,特別是吃"烏龜豆沙年糕"(一種用刻有烏龜形狀的木模壓制而成、內包豆沙餡子的年糕),則有益壽延年之意(中國臺灣)。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7
傳說遠古時代,一個叫“年”的怪獸會在除夕夜出來傷害人畜。智慧的人們燃放鞭炮驅趕“年”。于是,放鞭炮就成了春節最紅火的習俗。在咱們常州,春節的習俗也別具風味兒呢!
有常州特色的春節習俗要數做團子。今年,我去外婆家學做團子。走進外婆家,屋里一片繁忙的景象,面粉和開水已經準備好了。開始和面了,媽媽一邊麻利地示范一邊講解:先把開水潑在面粉上,注意水和面粉的比例一定要恰當,水加多了面太爛,水加少了面太干。面和好后就要用力揉了,媽媽揉得滿頭大汗,我就更不用說了。面揉好后,媽媽把面均勻的分成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接著,媽媽把小面團兒抓在手心揉一揉,飛快地把它捏成碗狀,再在“碗”里填上餡兒,最后把口子收捏成一個小尖兒。一個小巧玲瓏的團子就做好了。我們分工合作,有的捏“碗”,有的包餡,有的專門負責把團子放進蒸籠。做著做著,我突然有了新的創意,如果把團子做成小動物的形象就更可愛了。我邊想著就邊著手設計了起來。我在一個團子的兩邊捏出兩個橢圓尖兒,做了個小蝴蝶結貼在了頂上,又搓了3個綠豆般大小的小圓球當作眼睛和鼻子,分別安裝在了團子上。瞧,一只活靈活現的KITTY貓正對著我喵喵叫呢!大家都夸我的團子最漂亮。上籠蒸18分鐘,熱氣騰騰的團子就出爐了。大家爭先恐后地品嘗新鮮的團子了!吃團子,還寓意著全家團團圓圓,幸福安康呢!
春節習俗可真有趣,我愛我們的節日!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8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下面讓我來講一下我們家鄉的習俗吧!
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春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貼春聯,掛燈籠,準備迎接新的一年。春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餃子,想起餃子那美味的味道就會不由自主的流口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們一家出去買面粉,買完面粉后就開始包餃子了。首先把面粉倒入盆子里,再倒入水,接著再揉搓成面團,再用保鮮膜蓋上醒一會兒。在群面的過程中,我們開始剁肉末,剁菜末,再把剁好的肉放入碗里,放入香油,生抽,老抽,鹽,十三香,攪拌均勻。
一切準備就緒,可以包餃子了媽媽和嬸嬸搟餃子皮,其他人包餃子。首先,拿一塊餃子皮放在手心,接著夾起一塊不大不小的肉末,用手指沾一點水抹在餃子皮的邊上最后把餃子皮合起來,兩邊一捏就包好一個餃子了。這個像金元 寶一樣的餃子,有很多寓意呢!餃子又名交子或嬌耳,有著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平安團圓,早日歸來的寓意。
這就是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你們那里有什么特別的春節習俗呢?跟我一起分享吧!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9
春節,是人們心中最重要的節日,在我們東北,關于春節的講究就不少。
每年過年我家都熱熱鬧鬧的,今年也不例外。大年三十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幫助爸爸媽媽和姐姐貼對聯,掛福字。掛福字也有講究,福字要倒了掛,這樣就表示“福到了”。媽媽每當過年時都為我們做上一桌子的大餐,今年比往年更豐盛。每年媽媽都會做魚,因為魚可以表示“年年有余”,飯桌子上不僅要有魚還要有豬蹄,豬蹄表示“有抓頭”。
吃飯的時間到了,在這之前一定要放鞭炮,因為這樣可以去除“怪獸”來年保平安。到了晚上,燈要一直點著,這樣可以表示來年前程光明無阻。到了晚上要包餃子,在包的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來年一切事都會順順利利的。到了半夜12點每家每戶都要放鞭炮,因為12點后為新年,放鞭炮是喜慶新年,這個時間放鞭炮表示萬象更新,大吉大利,也代表著辭舊迎新之意。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10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里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里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后,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閑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11
中國各地都有各自的過節習俗,而我的老家,位于xx省xx市xx縣,這里的春節與別的地方截然不同。
春節的前幾天,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忙活這忙活那。但是,我們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候,是爸爸媽媽買了許多好吃的,而我們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著春節的到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賣糖瓜的,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
過了二十三,必須大掃除一次,還得備足年貨,可真照應了北京春節童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終于要正式過年了,什么是我們一家首要的任務呢?當然是祭灶、掃塵、貼春聯、請門神掛年畫啊!還有,拜年也是啊!每到一家,我都要說上一句吉祥話,如:“新年快樂”、“恭喜發財”……而爸爸媽媽則送上一份拜年時必備的禮品,親戚朋友們則會拿出一個紅包遞給我,這是我興的事了,于是心里盤算著這錢該怎么用,買些零食?或是文具?買點玩的也不錯,誰知,一回家就被“無情”的媽媽給收了去,我只好無奈地把這些幻想的泡泡給吹滅了。
除夕那天晚上,也是我家最開心的時候。全家人一齊吃完年夜飯,再看春節聯歡晚會。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看花燈、吃元宵、放花炮的習俗。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12
春節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 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13
我想同學們對春節的各種習俗都很熟悉吧,我的家鄉有好多習俗呢,“跳火群”就是其中之一。
每當春節時,爸爸都會從外面買來一些草,這是干什么用的呢?其實,這就是用來跳火群燒得草。
吃完團圓飯后,媽媽叫外面趕快去洗澡更衣,我們要舉行一個儀式。“是什么呢?”我好奇地問,爸爸說:“要帶你們下樓去玩火。”“是真的嗎?你們不是總叫我們小孩別玩火嗎?怎么今天......”我有些疑惑不解。
換上新衣,我們火速跑下樓去,拿出爸爸買回來的草放在院子中央,用打火機把火點燃了,火勢迅猛地燃燒起來,看著熊熊的大火,我卻有種心驚肉跳的感覺,可大人們一個接一個從火堆上跳了過去,嘴里還不停地念著:“跳過去好運氣,跳過來發大財!”我可不敢跳,剛想躲到后面去,堂哥叫住了我:“輪到你了!”我畏畏縮縮的,這時堂妹也跳過去了,我也不想給自己落下一個“膽小鬼”的稱號,于是就壯著膽子跳了過去,有了這一跳,接下來就放松了許多,大家都跳得很起勁。
我問奶奶,為什么要舉行這樣有趣刺激的儀式,奶奶說:“這是我們家鄉過年的習俗,這叫跳火群,象征著新一年都能夠吉祥行好運。”
這真是個好玩有趣的傳統習俗!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14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與春節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著春節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布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托著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方式來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烘托出喜慶的節日氣氛,把福字倒著貼,意示著“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著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五彩繽紛的爆竹遍地開花,四處響起的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長輩們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啊!春節還有不得不說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紅豆,寓示著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著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著全家都團團圓圓。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說不勝說,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的春節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的習俗呢?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15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家家戶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
過年當然要貼春聯。除夕那天,媽媽特別吩咐我,讓我去找幾對春聯,貼在我家門上。于是,我找了兩對春聯,我大聲讀道:“萬水千山憑虎躍!”媽媽連忙說出下聯:“五湖四海任龍騰!”“呵呵,媽媽真厲害”!還有一幅上面寫著:“五福臨門,上下平安。”媽媽說春聯都是吉祥話,是人們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過上快樂幸福的日子。
除夕的晚上,瞧!外面成了煙花的世界。窗外簡直是火樹銀花,格外絢麗。看那千姿百態的煙花多美呀!有的銀蛇飛舞,有的金花四濺,有的像仙女散花,還有的像孔雀開屏。這些煙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點綴得五光十色。
初一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時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我們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我們能得到壓歲錢,拿到壓歲錢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我喜歡過新年。新年能貼春,能拿壓歲錢,能賞煙花……最重要的是能和大家分享快樂。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16
春節是咱們中國農歷的新春,所以過年對咱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 花 爆 竹,所以咱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咱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 ,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17
春節,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過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潮汕的春節。
潮汕的春節在臘月二十三開始,臘月二十三,孩子們就開始放假了。孩子們一到這個時候,就扔下書包,跑到超市里。*春節的糖果和零食了,牛奶糖、水果糖、巧克力……孩子們大把大把地往購物籃里抓。孩子們忙,大人們也不閑著,他們抓緊時間大掃除。女人們則在菜市場里忙碌著新年的吃喝。老人們則在忙著做糕點。忙著忙著,除夕夜就到了。
除夕夜里,家家吃團圓飯。穿新衣。吃完團圓飯,便奔到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看,一邊往嘴里送著大把的零食與糖果,不知不覺,時間便在精彩的節目里溜走了,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晚輩們領到了壓歲錢,小輩也給長輩們壓歲錢,這樣,除夕就從我們手中溜走了。
正月初一,店鋪大多數都關門了,大人們也帶著禮物到親戚、朋友家拜年。
正月初二,最忙的便是已出嫁的女兒了。因為,女兒們要在初二這天拿著禮品與兒女、丈夫一起回娘家拜年。在娘家吃完午飯后,便要在晚飯前回到婆家。
正月初七,對素食者來說是的日子,那天要煮七樣羹,七樣羹是由七樣菜熬成的,七樣菜分別是蘿卜、厚合菜、大蒜、蔥、韭菜、芹菜、春菜熬成的。這是我們潮汕特有的民族風俗。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又一個高 潮,大家要去買元宵燈,買好后,就迫不及待地等待晚上的降臨,好不容易熬到晚上,小孩們拿著元宵燈到大街上,從街頭走到巷尾,到處都是流光溢彩。到處都充滿喜氣與歡笑。正月十五這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而又快樂的日子。
正月十五這天過后,春節也就結束了。人們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18
相傳,從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這天,村里的人們便躲往深山,以逃避“年”獸的傷害。
那年除夕,人們準備上山躲避“年”獸。這時,從村外來了一個乞討老人。鄉親們誰都顧不上這位乞討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老人笑道:“婆婆若讓我借宿一夜,定把‘年’趕走。”夜半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還傳來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年”最怕紅色、火光和鞭炮聲,只能夠狼狽逃躥。第二天,人們回來之后,村里依然安然無恙。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每家每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守更待歲。這種風俗越傳越廣,最后成為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知道了過年的來歷,就讓我們再去了解一下廈門人是怎樣過年的吧!在廈門,一跨入農歷十二月,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裹粽、撣塵、殺雞宰鵝、曬魚干、醬豬肉,準備新年的衣裳,購買贈送親友的禮品。
臘月二十三晚上,每家每戶都要送灶神上天。送灶神后,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紹興人叫祝福菩薩,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人們都說,天上的菩薩,不進不凈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撣掃、洗刷得干干凈凈。
大年夜,首先要給祖宗分歲,就是祭祖。祭祖之后,一家人就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所備飯菜是最為豐盛的一餐。年夜飯后,就是“辭歲”,小孩向長輩行禮,長輩將事先用紅紙所包的錢幣分發給晚輩,俗稱“壓歲錢”。在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有些人會燃放爆竹,俗稱放關門炮仗。有些人則嬉戲娛樂,通宵不眠,直至天明,俗稱守歲、坐長命夜,據說坐長生夜可以保佑長生不老。
過年的習俗,廈門和外地大同小異。在新年舊歲交替的一個月里,人們就是這么忙碌著的。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19
世界各地的過年的習俗都是不一樣的,在爆竹的陣陣聲中,我們迎來了一個喜慶的節日—春節。
家鄉在過除夕夜和正月初一那天是最為熱鬧的。首先是在除夕晚,先是敬天公,敬天公是在于子正時(為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我們即要在家中萬堂中設案,擺上三牲、果子、清茶等貢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點燭拜天公。這種祭祀天公是一直要持續到初四。除夕之夜。不僅要守歲還要開正,開正就是在除夕之夜守歲到十二點,迎新年,在子正時“敬天公”的同時,燃放煙花 爆 竹,以表慶賀,開門迎春迎祥,俗稱“開正”。
正月初一,首先是賀正。清晨,無論是男女老少,個個都是要早早起床,穿上早已準備好新衣服,早餐合家都吃面線加雞蛋,據說吃蛋去殼,意思是在除霉氣,迎吉祥,而面線則象征著福壽綿長之意。早上吃完早餐即要出門走訪鄰居親友,親友則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相道到:“恭喜”。就是俗稱“賀正”,要是有小朋友上門做客,主人必要奉上糖果、蜜餞或者喝甜茶、喝甜茶,意思是讓上門小客人“甜一下”意思。以示讓小客人有個甜甜蜜蜜好開端。
到了初九了,春節的熱鬧差不多就過了,小孩子們去照常上學了,大人們也去照常做事了。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20
在我的家鄉,春節熱鬧非凡。按照家鄉的風俗,春節舞龍,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于是,大人們舞黃龍、青龍,小孩舞草龍。今年,我們幾個小孩就來個“孫悟空帶領小猴舞草龍”。
正月初二上午,我們幾個小伙伴分工,有的用稻草做龍身,有的用彩色紙糊龍頭、龍須,有的用舊日歷貼龍珠,最后還安上礦燈,一條精致的草龍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眼前。
初二晚上,夜幕降臨,小明穿著孫悟空的衣服握住龍頭神氣地說:“俺齊天大圣帶領猴子來舞龍了。”我們幾個扮演猴子的小伙伴披著黃衣服跟在孫悟空的后面舞草龍,在大街上游動著。剛走到軍屬張大媽的家門口,張大伯馬上點燃鞭炮,隨著“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孫悟空舞著草龍龍騰虎躍,小猴東東舉著“龍珠”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引逗龍頭,孫悟空舞的龍身不停地扭動、翻騰,像海上的波浪翻滾著。看的人越來越多,不一會兒就圍得水泄不通。“齊天大圣的草龍舞得真妙!”喝彩聲響徹夜空。
孫悟空唱起了“軍屬張大媽,送兒參軍保國家,立功受獎戴紅花,光榮軍屬人人夸”的順口溜。張大媽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忽然,青年們舞來了一條青龍,草龍和青龍在一塊空坪上比舞,一個像騰云駕霧,一個似興風作浪,各顯神通。一位老大爺蹺起大拇指夸獎說:“孫悟空的草龍與青龍比舞,真不賴。”孫悟空眨眨火眼金睛,高興地說:“謝謝鄉親們的夸獎。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2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伴隨著新年的鐘聲,伴隨著爆竹聲,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一次來到了人間。
大年初一早上,一打開手機,就看到了一條祝福的短信:“新年快樂!”因為這次過年不回外婆家,我就通過微信上的視頻通話和哥哥姐姐們一起聊天,也是快樂無比呢。以前我們都是一家一家地串門拜年,現在一個電話,一條短信就能傳達自己的祝福,我覺得方便多了,但是又好像年味淡了不少。
人們對于春節的慶祝形式也有所改變。相比于以前的傳統習俗,現在的新習俗也更加有趣。比如有看春晚,上面動聽的歌曲,搞笑的小品,動人的舞蹈,讓觀眾們覺得精彩極了。不過,現在人們的文化程度越來越高,對春晚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旅游也是現在人們非常重視的一個新習俗,它給人們增添了許多樂趣。而且正是因為有那么多美麗、好玩的景區,有像汽車,地鐵那樣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為基礎,才會有這樣的旅游習俗。
我覺得應該有不少人認為年味變淡了,但是正因為國家經濟上的發展,政治上的穩定,文化上的繁榮,才會有這些新習俗,才會有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如果我們連吃都吃不飽,穿都穿不暖,那我們還會花錢買電視機看春晚,去各地旅游嗎?
春節象征著一家人和諧,團圓,即使人們的習俗變化再大,我相信這一宗旨也永遠不會變。最后祝大家新年快樂!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22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習俗。
我的老家就有一個習俗:干什么事不能說“完了”,而要有“好了、滿了、圓了”。比如包完餃子不能說“包完了”,得說“包好了”或“包滿了”;吃完飯得說“吃好了”或“吃飽了”。我在想,那要是違背了這一條習俗會怎么樣呢?
大年三十,為了避嫌爺奶的忌諱,爸媽特意交待我不要亂說不吉利的話。吃餃子時,我想:“假如吃完餃子說‘吃完了’會怎么樣?會被訓斥幾句?會不讓拿壓歲錢?還是會怎樣?”一個個問號從我腦子里“蹦”出來,環繞著。“對了,就這樣!”一個鬼點子從我腦海里跳出。我吃過飯,故意說了聲:“吃完了。”旁邊依就是吃飯聲。突然,爸爸意味深長地抬起頭,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又意味深長地在我背上不輕不重地打了一巴掌,我悻悻地走開了。
這就是我說話給我的教訓。
“完”在字典里的意思是“盡,沒有了”,誰想在新的一年剛開始的時候就過完了呢?所以這一習俗也是人們想在新的一年里祈求幸福美好的意思。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23
原來,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朝和清朝時已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而子時是農歷正月初一的開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節吃餃子有很多神奇的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束了混沌狀態。二說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三說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捏土造人時,由于天寒地凍,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凍掉。為了使人的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便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兒,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著吃。
其實,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美食,深受老百姓喜愛,民間就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春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究其原因:一方面,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另一方面,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的新年祈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方春節吃餃子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吃魚團、肉丸和發菜,象征團圓發財。還有些地方吃法很獨特。如:在我國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面條與餃子一起煮著吃,取名“金錢穿元寶”。你說有趣不有趣?
看來,愛吃餃子真不錯!查著查著,我又想吃餃子啦。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24
看,家家戶戶的大紅燈籠已經高高掛起來了;聽,淘氣的孩子已經噼里啪啦放起鞭炮來了,因為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已經到來了。
說到除夕,自然也少不了一頓年夜飯。媽媽在廚房忙里忙外,不多時,豐盛的飯菜擺上了飯桌。有紅燒大鯉魚,表示年年有余;有香噴噴的燒全雞,代表吉祥如意;有韭菜炒雞蛋,寓意圓滿長久;還有那肥肥的大豬蹄,媽媽說它是摟錢耙子,大人吃了多掙錢,小還吃了打高分。哇!那可太好了,大家吃得滿嘴都是油。后來,有人提議,我們喝一杯,我把大家的杯子都給滿上了,小孩喝飲料,大人喝啤酒,然后我們高舉起酒杯,碰了一下子一飲而盡。大家吃著美味,喝著美酒,說著美好的話,真是開心極了。
不知不覺中,到了晚上八點,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吃著水果,嗑著瓜子,剝著花生,一邊興致勃勃地看著電視。節目真是豐富多彩,有歌舞、相聲、雜技等,可我最喜歡小品了,尤其是趙本山演的小品,更是妙趣橫生。當新年種聲敲響時,我在心里許下了好好學習,努力向上的愿望。
啊!歡樂的除夕之夜,真希望你永遠停留!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25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怎樣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些風俗習慣。
掃塵
每到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用具,拆洗被子窗簾。到處充滿著歡歡笑笑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它以工整、簡潔、精美的文字表達美好愿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不好的事物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這就是美好的春節習俗,我期待著20xx年春節的到來。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26
大家肯定都知道春節吧,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想知道這個節日有什么習俗,就來看看我的作文吧。
大家在過春節時都放鞭炮,因為鞭炮是為春節而制作的,所以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燃放煙花爆竹,慶祝春節的到來。放鞭炮在古代是為了趕走一個叫“年”的怪獸,“年”欺壓百姓,但人們放鞭炮趕走了它。所以放鞭炮作為一種春節習俗流傳至今。
除了放鞭炮,貼對聯也是一種春節習俗。對聯是用紅紙做的,人們相信紅色可以降妖除魔,所以用紅紙做對聯。每一家都貼有對聯,門上還貼了“福”字,“福”是倒著貼的,為什么呢?哈哈,意思是表示“福”倒(到)了。
拜年也是春節習俗,我最喜歡拜年了,因為拜年可以掙壓歲錢呢!拜年一般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都起床很早,相遇時互相問好說祝福語,然后互相拜年發壓歲錢,這時候是我最高興的時刻啦! 拜完年我回家數著自己的壓歲錢,心里美滋滋的。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穿新衣,大家一起吃餃子……現在這幾年又舉辦了一些游戲,可以玩,大家都開心。春節的習俗真多呀!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27
年,都在過,就連外國人也有過的。可過年的民俗風格不一。
過年最忙的就是節前的幾天,大街上的人你來我往,每家忙的不可開交,吃的、用的、玩兒的,都要買齊全了,好像所有的日子都要在這一天過似的,害得爸媽換著班的往商店跑,商店里的人更是擁擠不堪,想買一件東西順利地走出來,這時也變成了一件難事。
農歷三十這天的上午,必須要完成掛紅燈、貼窗花、春聯,福字要倒著貼哦,寓意在福到了。做完之后,屋外節日的氣氛顯得更加濃郁了。
各民族過節都有燃放鞭炮和煙花的習俗,我們這里也不例外。最激動人心的階段是午夜前后。室內燈火通明,酒香四溢,桌上擺滿熱氣騰騰的飯菜。這也是最能顯示出一家人團圓的時刻。大家喜氣洋洋地圍坐在一起,把平時不開心的事一股腦地丟到腦后,興高采烈地一邊喝著、吃著、聊著,看著春晚節目。一時間,室外的鞭炮聲響成一片,空中的煙花紛紛揚揚,色彩繽紛的。把整個夜空照得如同白晝,直到零點鐘聲響起來,守歲才算完成。
春節最熱鬧的習俗是看秧歌,男男女 女一幫人身著各色服裝,手搖彩扇,踩著高蹺,隨著吹鼓手的節奏和高蹺接觸地面整齊的“咔咔”聲,一搖一擺的往前走。秧歌隊到了誰家門口,誰家都要放鞭炮,給一些香煙和酒作為答謝的禮品。看秧歌的人群,簇擁著秧歌隊,浩浩蕩蕩的從西走到東,又從東折到南,無論天氣有多冷,都一步不離地跟著看……
民俗是節日的調味劑,沒有了這些,節日將枯燥無味。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28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就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窗花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29
每逢正月十三至十五,我縣農民都有自發舞板龍(板凳龍)的習俗。板龍由一節節板凳連接而成,每橋長1.8米左右,用竹篾扎制龍頭、龍肚、龍尾造型,糊以棉皮紙或絲綢,再彩繪或貼制龍鱗、云鉤圖案,龍身以紅燭或燈炮裝飾,長度超過百米。
2月14日,又逢元宵夜,勤儉村村民早早就將板龍的龍頭、龍尾裝扮一新,傍晚時分,全村老老少少都在翹首等待著板龍起舞。夜幕降臨,伴隨陣陣鞭炮聲和兩千余人的歡聲笑語,一條巨型板龍在夜晚的風里和燈籠照耀下,來回舞動,讓人目不暇接。以鑼鼓伴奏,鑼鼓打得慢就舞得慢,打得快就舞得快,勁舞起來氣勢恢弘,激情四射,令人大開眼界。
所謂“板凳龍”,由龍頭、龍肚、龍尾組成,前有鑼鼓隊開道,還有煙花爆竹隊,引路人,陣容十分龐大。表演時家家戶戶出一男丁扛一板凳參演,一條條板凳首尾相連,一般都有上百條板凳,200多米長,起舞時巨龍游走,威不可擋。舞龍的村民齊心協力,或抬或舉,先小步走,后快步奔,再急速跑,一圈圈跑下來,龍頭接龍尾,“火龍”成了個“大火圈”,熠熠發光。隨著激越的鼓點,那道流動的光圈越轉越快,越轉越奇,時而組成了“同心圓”,時而扭成了“大麻花”,時而又上下奔騰躍動……鞭炮聲更加密集,白色的煙霧在夜色中升騰,那條“火龍”在煙霧中出沒,神龍不見尾,讓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篇30
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吃年夜飯,可我家有一個一成不變的“習俗”——朋友聚會。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習俗”吧。
一般,春節前天,我們家就會大掃除,準備迎接客人。當天,就會有我爸的同事和他們的一家三口前來“赴會”。大人們一起聊天、看電視,孩子們在一邊玩玩具、下棋。從早到晚,家里都是熱熱鬧鬧的。
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今年的春節。那天,有五戶人家來到我們家里,這時已是11點多,我們該吃飯了。我走到餐桌旁一看,哇!這么多好吃的,有黃瓜、雞爪子、糖醋排骨、青菜、胡蘿卜、紅燒魚……饞的我口水直流,立刻抓起一只雞爪子吃了起來。今天的午餐真豐盛!
下午兩點,大人們圍在桌邊打起了牌,孩子們就在茶幾上下軍棋。第一盤,我和曹宇軒下。對方是個新手,盲目進攻,上來就被我用“炸彈”炸掉了“司令”,兩個“炸彈”全部用再炸“排長”和“連長”上,不一會兒就輸了。我贏了,有些驕傲。下一個對手是沒事做看棋的張亞軍叔叔。結果對方攻勢洶洶,防守也固若金湯,我“艱苦奮戰”了好久,還是輸了。真是驕兵必敗啊!
我們一直玩到晚上11點才送走客人,這次春節真好,既讓我大飽口福又得到啟示,真開心!
現在,你了解我家的春節“習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