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春節(jié)習(xí)俗
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內(nèi),晚輩按序向長輩叩拜行禮,稱"拜年"。從初二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jié)。如相遇于途,長揖道賀(今點(diǎn)頭握手問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稱"拜年"。到各家登門互賀新喜,亦叫"拜年"、"拜歲"。先是下輩出門到長輩家拜年,然后平輩回拜,則稱"回年"。新婚夫婦初到岳家拜年,稱"拜頭年",后輩到喪事人家拜年稱"拜新年"。
按舊習(xí),溫州人正月初一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蒼南,叫"探正月",到一般親戚家里去,都要帶禮品。50年代以前,農(nóng)產(chǎn)品比較簡單,大多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有的印有祝賀新年的花邊字樣),故稱"紙蓬包",又名"高包"、"紅包"。每包裝禮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則根據(jù)所走的親戚情況所定。舊時南貨店,每逢春節(jié),買紅包的人特多。從十二月二十起,每晚9時后,店員們就忙著包紅包到深夜,每人還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當(dāng)夜餐。生意好的話,要包到元宵節(jié)之后。有的店在一個紅包內(nèi)只裝二十多個紅棗。說來可笑,經(jīng)過東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紅棗被孩子們挖個洞摸著吃了,有時只剩一個,還在送來送去。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帶,在剛結(jié)婚的第一個春節(jié),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餅,俗叫"送上門餅"。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搗膩,揉成米塊,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內(nèi),印成一個個圓而扁的米餅,正面有圖案,如雙仙和合、劉海獻(xiàn)錢、狀元象等人物。數(shù)量要做一擔(dān),約50雙到100雙。除此以外,還要有豬肉、松糕、長壽面(索面)等。
在文成,拜年叫"貌年"。舊時,如帶來滿周歲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一般擇三、六、九之日,謂之"三六九無忌"。出門時,在小孩眉心及鼻尖上畫上朱紅或黑墨,意避"小鬼"沖犯。正月初四,民間大都不出行,不干活,因與"死"諧音,說閩南話的人,對正月初九有忌。因"九"與"狗"諧音。
在樂清,初一不出本地探親訪友。白溪等地連初二也列為禁忌的日子,如有入鄉(xiāng)不問俗者貿(mào)然登門,必將受到當(dāng)面指責(zé)。初三起,未望"年夜"的挑著金盒去望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兼行拜年,俗稱"望正月"。禮物以松糕或搗糕為主,其次為魚、肉和荔枝、魁圓等的紅封元寶紙包,習(xí)俗規(guī)定老親四樣,新親六樣。上述被望的(包括望年夜的)長輩親戚,一般都在燈期開始前回拜,倘婿、甥、干兒的祖父母、父母已作古,則可遣兒子前去。凡正月第一次探親訪友,不論輩分高低,都要攜帶紅封紙包兩個;被探望者必須泡茶、煮點(diǎn)心,或設(shè)宴款待,否則,習(xí)俗都認(rèn)為是失禮。在平陽,外甥第一次回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有送小牛犢的。
在洞頭,同樣是女兒回娘家,則要提"紅桶"給父母親,以示孝敬。所謂"紅桶",是指雕花或紅漆的小木桶,里面裝著熟食,還有用大魚大肉為佐料制成的面食或糯米飯,一般在2.5-5公斤左右。俗語云:"生兒魂幡竿,生女紅桶寶"。意思是說,生下兒子,死后有人披麻戴孝,送喪時舉魂幡;生下女兒,正月有"紅桶"孝敬。70年代以后,提紅桶的習(xí)俗基本消失,"紙蓬包"也絕跡了,取而代之的送酒、肉和罐頭等食品。
春節(jié)期間,對來拜年的親友,主家大多要留飲擺酒款待,俗稱"叫新年酒",即春宴,也有專門設(shè)酒宴邀請親友歡飲的。一般酒菜都比較豐盛。如果親友帶著16歲(虛齡)以下的兒女來,那么,就要給這些孩子壓歲錢,稱為"壓肚兜"。親友離去時,都要有回禮,一般是糖果、糕點(diǎn)、荸薺等。舊俗,若拜年不去,是斷親的表示,所以有些老親(上代親戚)下輩要輪流去拜年,四季八節(jié)沒有往來的老親,惟春節(jié)時一定要去拜拜年。
廳房布置:元旦日,有錢人家在中堂上,高掛赤金壽屏(家有長壽老人才可)或大幅書畫,屏前有長條桌,左端萬年青,綴以紅花,右端置一個精細(xì)雕刻的插屏,中間或擺時鐘,或擺大元寶。左右有一對大錫臺(有的重百余斤,高與人齊),插上大蠟燭。長條桌前排列兩張方桌,兩邊除同樣陳列大錫臺、大蠟燭外,還有一對明角燈(俗稱"堂燈"),兩桌中間又有個大元寶(用一斗糯米和紅糖制成),插銀花,纏彩紅,上放幾個橫柑,象征財(cái)源進(jìn)門。另外則陳列若干江西窯的花盆,上植各種花卉,如梅花、丁香、水仙、佛指甲之類,在花盆上貼著寫有"吉利"兩字的紅紙條,在長條桌和方桌前面,掛著刺繡的大紅緞桌圍,左右兩角配置雕刻精細(xì)的金漆欄干,中堂兩旁掛滿書畫。兩邊排列大坐椅和茶幾,披上大紅緞繡的椅披,幾上放置幾碟茶點(diǎn)。如客來,分賓主就坐,除供茶點(diǎn)外,有以漆繪木盤托江西茶盞進(jìn)茶或蓮子、桂圓等點(diǎn)心,也有湯圓、紅棗。這日,連房間里的床帷、床額、被褥之類,都洗滌換新,連梳妝臺及鏡子,都披上綢緞繡花的鏡蓋,所有的梁上、檐上了階沿上面,都掛起美麗的宮燈,只有前梁上掛著兩對紅紗燈,以示隆重。
新春開筆:讀書人用大紅紙,書寫吉利辭名,或"一年四季,讀書大吉"這類,這叫"新春開筆",也有寫比較長的,如"新春開筆,大吉大利。一年四季,萬事如意。生意興隆,財(cái)源廣進(jìn)。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家門清吉,人口康寧。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寫好后,貼在板壁上。會賦詩的人,則觸景生情,做幾首新自勉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