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展會活動方案
主題解析:
1.唐朝杜甫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烽火就是信息數據傳遞的載體,我們的靈感源自于此,即表明郵政公司信息傳遞的服務性質,也體現了郵政企業文化的源遠流長,根自于中國文化精髓。
2.烽火是戰爭的象征,商場如戰場,在沒有硝煙的商戰中,郵政始終為您傳遞“戰爭”最前沿的信息數據。
3.“必達”體現了郵政強大的數據庫平臺所提供的數據營銷之高效精準。
宣傳口號:數據庫——財庫通
口號解析:
1.在當今的商戰中,數據信息是一切商業活動的根本,有了完備的數據,企業才能發展擁有“財庫”。
2.將數據信息比作企業“財庫”通達的基石,體現數據營銷的重要作用。
3.“財庫通”,字數簡短,瑯瑯上口,容易記憶和傳播。
二、市場分析:
1.背景分析:此次展會為國家經貿部主辦,并且溫總理親臨指導,各種媒體也會爭相報道,都為我們郵政的宣傳推廣有很大幫助,以此造勢來推廣數據庫營銷和強大的物流速遞平臺。
2.展會人員分析:
a 政府領導:包括國家總理、經貿部、省市領導等。
b 參展外企:參加展會的國外中小型企業,以日本為主(約家),覆蓋東南亞國家及周邊地區,參展目的是進駐或擴大中國市場。但他們對于中國市場的了解有限,對渠道及消費者的認識模糊,向他們宣傳數據庫信息,有很大的潛在市場。
c 參展國內企業:參加展會的國內企業,他們對渠道的開發不完全,為了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并通過展示產品以增加市場占有率,為了擴大市場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他們對數據信息的需求很大。
d 觀展企業:包括國內不同地區的中小企業(廣東為主),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的企業,一些是為了尋找并購買產品服務,一些是為了推廣自身產品服務而前來收集數據資料。他們對市場的數據信息掌握不夠,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e 觀展個體:個體消費者,或為了購買產品或為了看看熱鬧,他們多數對郵政的思維很傳統(郵政只是郵遞服務)。
f 各大媒體:以省內媒體為主,跟蹤報道這一盛會。
三、策劃目的:
1.吸引人氣和媒體關注,以傳播企業文化和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2.傳遞企業的數據庫(主)及物流速遞服務信息,推廣企業強大的數據庫營銷平臺,吸引優質客戶以贏得更大的市場。
四、展會設計:
1.在展會的進出口都放置一郵政汽車模型(充氣式或其他方式),將本次展會的廣告語、活動信息、禮品信息、數據庫推廣等基本信息傳遞給參展或觀展人員,提前引起商家的注意并有指引效果。
2.建造2個8m(長)*6m(寬)*3.5m(高)的烽火臺置于兩側,中間以長城(寬2.5m、高3m)的形式連接,分別在兩連接處設有上下樓梯,在長城前方設置2面大鼓,長城以印有郵政logo的青磚組成(不管記者媒體在何角度,都可以清晰的看到郵政的標志,尤其式總理參觀時,背景始終都是郵政的標識)。
以烽火臺和長城為背景,首先體現了信息傳遞的歷史悠久,自古以來,烽火就代表著信息的傳遞,即表明了郵政行業的業務性質,也說明了我們郵政的企業文化源遠流長;其次,商場如戰場,烽火臺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和長城都是戰爭的象征,依此為背景也象征著在這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郵政始終傳遞著最前沿的市場信息,為您 “攻城掠地”奠下基礎;同時,烽火臺和長城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征,就像我們郵政一樣,繼承著中國的本土文化,屹立在世界之林的東方。以長城將烽火臺相連,也暗示了郵政作為強大的數據庫平臺,將客戶與消費者準確相連。
3.烽火臺分上下兩層:下層設為客戶及會員接待室、洽談室,室內四周貼有企業文化和數據庫服務的信息,在體現企業文化氛圍的同時,將郵政數據庫服務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傳遞給商家。上層為著以郵政工作服裝的服務人員(一邊為11185的女性工作人員10名,一邊為ems的男性工作人員20名),他們現場的工作模擬,更直觀的將抽象的服務展現在人們眼前;烽火臺上各有一名手持大旗(印有logo等)的戰士,他們身穿秦時的金色鎧甲立于長城之巔,每當烽煙傳信時便手搖大旗,向對面傳遞信息,暗喻郵政以信息、數據庫為載體,以“大秦的鐵騎讓您打下一個大大的江山”。
* 當長城前方的兩面鼓響時,烽火臺上烽煙起、信息傳,烽火臺上20名ems工作人員迅速拿起郵政速遞大箱子(或郵政車模),到會展全場跑一圈并派發傳單,以“穩、快、準”的效率完成活動任務,即將抽象化的郵政服務展現在人們面前,又可以傳遞郵政的服務信息(以數據庫為主)、吸引人們對郵政的關注,同時還可以體現郵政全速、精準的服務;與此同時,另一側的10名11185的服務人員開始解答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形象化、公開化的展示了郵政的服務,體現郵政“全心服務”的理念。
4.在烽火臺的各自正面墻壁,11185一側烽火臺設av循環展示企業文化和企業服務項目(服務介紹以數據庫為主),ems一側烽火臺正面則打上廣告語“你要找買家嗎?你要找賣家嗎?郵政幫您!”;在長城外側墻壁配有多媒體宣傳企業信息。這些都可以遠距離傳播企業及數據庫信息,吸引人們的關注,從而提高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