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 傳承精神 引領發展(精選3篇)
牢記囑托 傳承精神 引領發展 篇1
10月30日下午,通過“智慧黨建”云平臺,湖北省司法廳副廳長、省監獄管理局局長蔣國平與正在開展黨組織生活會的沙洋漢津監獄三監區黨支部負責人實現遠程視頻對話。
10月30日,湖北全省監獄黨務干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培訓班在沙洋監獄管理局召開。蔣國平、湖北省監獄管理局副局長朱建新等率全省監獄黨委書記、監獄長、政治處主任等110余人走進沙洋漢津監獄,現場觀摩“智慧黨建”云平臺運行情況。這是湖北省監獄系統近年來第一次舉辦如此高規格、大規模黨建工作培訓。
“黨建云”大數據、智慧黨建APP、遠程視頻連線、VR全景虛擬展館、電子黨員證、黨建智能音箱……一系列科技感十足的“黑科技”集體亮相,標志著湖北監獄首個“智慧黨建”云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全省監獄黨建工作步入“云時代”。
20xx年1月,沙洋監獄局機關黨委和漢津監獄先行試點研發“智慧黨建”云平臺。
歷時9個月探索和實踐,“智慧黨建”云平臺完成了電腦端、手機端、大屏端的整體建設,支持黨組織管理、黨員管理、學習考試、宣傳展示、數據分析、督查考核等多項功能。
《法制日報》記者現場掃描二維碼,即刻進入“智慧黨建”云平臺,能夠線上查看電子黨員證,了解在線學習、黨費繳納、積分排名等信息。
目前,漢津監獄31個黨支部、427名黨員已納入“智慧黨建”云平臺信息系統管理。
“最重要的是實現了黨員聯動模式的改變,以前是傳統交流方式,現在變成線上和線下互動,最大的好處是黨建學習教育普及方式更便捷,活動也更加多樣化。”湖北省沙洋監獄管理局政委明平說,“智慧黨建”云平臺能重點解決監獄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組織管理難、黨員學習難、上級督導難、數據統計難等問題。
工作人員還現場演示“智慧黨建”云平臺各大功能及操作流程,各黨組織的位置、機構、黨員及領導干部、黨內組織生活等信息一目了然。
在湖北省沙洋監獄管理局局長段曉東看來,將黨務與政務、獄務、警務“四務合一”,“智慧黨建”云平臺實現了監獄黨建工作從“融合黨建”向“智慧黨建”升級,能夠全面加強新時代監獄系統黨的建設的主動性,不斷提升隊伍職業化、專業化、正規化水平。
“新時代對全省監獄系統黨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要在全省推廣‘智慧黨建’做法,把從嚴治黨管警要求落實到每一個支部,教好、管好、用好每一名黨員民警,通過抓黨建推進業務工作再上新臺階,堅決守護好平安穩定最后一道防線。”蔣國平說。
牢記囑托 傳承精神 引領發展 篇2
20xx年7月11日,來到平山縣西柏坡,他在座談會上強調,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牢記囑托,傳承西柏坡精神,平山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脫貧攻堅作為頭號民生工程,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一場新的“趕考”,舉全縣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堅決兌現如期脫貧的莊嚴承諾,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平山縣脫貧出列了!
望著農家飯店、農家小院新掛上的古色古香的招牌,西柏坡村老黨員閆青海百感交集:“感謝黨中央,感恩,現在的西柏坡村變得更美了,游客來得更多了,老鄉們的光景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走進下槐鎮南文都村,村民范花書向記者說起了現在的幸福生活:家門口修了荷花池塘,村里路修好了,鋪設了下水管道,家里蓋了新房子,還建了水沖廁所。范花書一家5口人,以前守著3畝薄田土里刨食,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現在流轉了兩畝地,每年租金1800元,還加入了柏勝農業合作社,每年分紅750元。俺和老伴現在都在葡萄園里打工,一年下來能掙4萬多呢!”
平山縣是集老區、庫區、山區、貧困區“四區合一”的特殊縣份,針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縣情實際,創新實施了“農業園區+扶貧”模式,引導貧困群眾通過土地流轉賺租金、扶貧資金入股園區獲股金、入園打工掙薪金。
指出,脫貧攻堅,發展鄉村旅游是一個重要渠道。平山縣紅色旅游資源豐富,他們將“旅游+扶貧”作為有力抓手,引導支持白鹿溫泉旅游度假公司在做大做強紅崖谷景區的同時,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溫塘鎮大米峪村貧困戶齊光輝在景區內經營紀念品、小禮品店鋪,月均收入達5000元左右,實現了穩定脫貧、持續增收。此外,景區周邊群眾還自發經營起農家樂、采摘園、家庭旅館等,實現了足不出戶當老板……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在這一重要論述指引下,平山縣實施“鄉村旅游+扶貧”“生態產業+扶貧”……一個個產業發展起來,一批批群眾走上穩定脫貧路。平山縣還探索建立了“大產業覆蓋、小產業帶動、點對點幫扶”產業扶貧新機制,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實現了“輸血”脫貧到“造血”脫貧的轉變。目前全縣260個貧困村基本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
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場歷史性“趕考”中,平山全縣上下切實發揚西柏坡精神,眾志成城,合力攻堅,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為打贏這場硬仗,平山縣把最好的干部安排到脫貧攻堅一線,不脫貧不“收兵”。結合“三帶三情”(帶著真情教育干部、帶著親情服務群眾、帶著激情干好工作)下訪解難專項活動,選派546名優秀干部駐村,連同省、市駐村工作隊,對260個貧困村和35個面上貧困村實現“全覆蓋、無縫隙、繡花式”精準幫扶;抽調23名業務熟練的年輕干部,作為縣級政策“明白人”派駐23個鄉鎮,全程跟進指導脫貧攻堅工作,有效保障了政策落實不走樣、不變形。
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一人,精準識別、精準施策是關鍵。“我們建立了脫貧攻堅信息動態管理平臺,逐戶甄別,逐戶分析致貧原因,然后精準施策。”平山縣扶貧辦主任秘書明介紹,對20490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施產業扶持和就業扶貧;對723名貧困家庭學生,全面落實“三免一助”政策;對14159名山區宜林區域貧困人口,實施太行山生態綠化工程和護林員就業幫扶帶動;對19636名農村低保、五保和特殊困難人群,實行政策兜底、殘疾補助和子女贍養等精準保障;對2182名因病致貧人口,實行醫療救助脫貧;對247名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區域人口和3983戶住房困難群眾,實施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幫扶。
成績喜人,鞏固發展脫貧成果依然任重道遠。“我們要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打造100個特色田園鄉村,既能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原汁原味感受農耕文化,又要通過標準化、規范化服務,使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股本。”平山縣委書記李旭陽表示,今后,平山將繼續加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方面的力度,為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不懈奮斗,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牢記囑托 傳承精神 引領發展 篇3
“近年來,廣大幫扶干部不負組織重托,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強化政治引領,積極投身精準扶貧事業,在扶貧工作中錘煉黨性修養、升華提升自我,涌現出一大批能擔當有作為的優秀干部,得到組織提拔重用。接下來,大家要帶著新使命、扛起新責任,加倍投入熱情和精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日前,安徽靈璧縣縣委書記劉博夫在該縣召開新提拔領導干部任前談話會時說。
今年以來,靈璧縣先后16批次從扶貧一線提拔重用69名領導干部,其中10人被作為鄉鎮長人選先后考察任用。該縣通過旗幟鮮明地選拔基層一線扶貧干部,特別是提拔重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作出成績的扶貧干部,努力做到讓有為者有位、讓吃苦者吃香,樹立起了鮮明用人導向,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靈璧縣堅持硬選人、選硬人,選優配強包保人員,打造出一支6084人的強大扶貧干部隊伍,全員開進脫貧攻堅戰場,錘煉政治擔當。該縣要求,幫扶干部原則上要執行“三天兩夜”制度,即每周周二白天、夜間,周三白天、夜間,周四白天吃住在村,集中力量抓脫貧攻堅工作,其余時間統籌其他工作。駐村期間,全體參與人員要與農戶面對面訪談、心連心交友、手牽手分憂、全身心解難,逐戶摸清實情,建立包保聯系檔案,全力宣傳政策,積極引領發展,用行動結對、用真意感動、用真情幫扶,幫助貧困群眾摘掉“貧窮”帽子,提升工作能力,實現擔當作為。
為促使干部提高扶貧意識,該縣規定,新提拔重用干部原則上都要參與扶貧工作。在廣大干部深入扶貧戰場同時,縣委組織部實時跟進,延伸考察觸角,切實做好從扶貧一線選拔干部工作。及時建立幫扶干部基礎信息檔案、實行運行情況備案、調整配備預案,對干部扶貧工作實施精準檔案管理,全面掌握干部的扶貧工作動態。注重突出干部幫扶成效掛鉤運用,堅持在扶貧一線識別、考察和選拔干部,對干部扶貧包保情況實行月考核月排名月通報。干部扶貧工作成效與單位績效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選拔任用、評先評優、推薦“兩代表一委員”等實行“五個方面掛鉤”,有效發揮了廣大干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作用。
為保證選出高素質的干部,該縣堅持“理論武裝強黨性、業務培訓強素質、技能學習領發展”三大思路和舉措,多措并舉讓扶貧干部能力素質強起來,積極引領干部成長。縣委組織部牽頭組建“紅色宣講團”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脫貧攻堅政策巡回宣講310場,開展集中理論專題培訓3次,舉辦扶貧業務、黨建業務、選派幫扶干部服務管理平臺、智慧紀實系統使用、非貧困村工作崗前和自然村扶貧小組長業務等培訓班7期,邀請縣扶貧局、涉農部門開展現場培訓6場,外出學習考察派員120人次,扶貧干部學到了真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