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黨課講稿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基礎做好群眾工作,分析現階段黨群眾關系,干群關系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注意到,群眾的意見和不滿大部分不是針對黨和政府的,而且針對一些具體做法和事情的,因此,要做好群眾工作,重點是通過調查研究解決群眾最關尺最直接最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許多地方的經驗證明,只要我們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尤其是滿足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合理要求,群眾就會發自內心地擁護黨和政府。
以制度為保障做好群眾工作,我們黨做群眾工作的經驗告訴我們,群眾工作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而不是一項突擊性的工作,因此,做好群眾工作的可靠保障是健全的制度,過去好的制度還要堅持和完善,但更重要的是創造適應今天新情況的新制度,比如,有的地方長期堅持“民主懇談會”這樣的協商民主形式,把群眾工作制度化了,有的地方實行“黨員志愿者”制度,及時幫助群眾排擾解難。
清廉,是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更是在新的考驗面前黨要解決的緊迫課題,群眾路線,是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紐帶,干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在貫徹群眾路線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干部自身的道德,品行,操守在貫徹群眾路線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我們在貫徹落實群眾路線的過程中,群眾工作做得不得力,不僅因為有些干部能力不強,方法不對,還因為有些干部人格低下,甚至守不住基本的道德操守,在群眾中沒有權威性利號召力,抓干部教育,不僅要抓理論學習,還要把干部的理論素養轉化為黨性,轉化為德性,一個只會夸夸其談大道理而缺乏黨性,德性的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奉者,也不可能成為可靠的群眾路線的執行者。
當前,在干部的道德建設中尤其要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一些地方脫離群眾而發生群體性性事件,往往同那里有些干部為政不清廉直接相關,因此,應從新的實際出發,把共產黨的道德觀包括廉政意識教育納入群眾路線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干部隊伍健康成長,使黨經受住各種考驗,永葆生機和活力。
黨的群眾路線黨課講稿三
食藥監局是國家食品藥品安全政策的宣傳者、貫徹者、執行者,本身做得就是群眾工作。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在我們家門口開展活動,是檢驗食藥監隊伍黨員領導和干部服務群眾能力和水平的實踐活動。借今天的機會,把我的一些體會與大家交流。主要交流三個問題:一是什么是群眾路線;二是為什么要走群眾路線;三是如何走好群眾路線。
一、什么是黨的群眾路線?
1、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
一切為了群眾,是無產階級政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馬克思)
一切依靠群眾,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力量源泉。(列寧)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無產階級政黨最基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澤東)
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聯系問題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問題。(黨章)
2、黨的群眾路線的提出及發展
從建黨初期,經過井岡山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特別是在延
安整風期間,毛澤東同志形成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完備的科學形態和理論內容。1943年,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科學地闡述了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1945年黨的七大把群眾路線的基本精神明確載入了黨章的總綱,強調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
毛澤東群眾路線的發展史。
一九三四年,在江西瑞金,提出“我們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號召群眾參加革命戰爭才是“能夠的,完全能夠的”。
一九三七年,在延安,提出“我們的正確的政治方針和堅固的團結,是為著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個目的”。
一九四五年,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對黨內的指示中,提出“軍隊應當從每個指戰員的思想上解決問題,使他們徹底認識擁政愛民的重要性”。
一九四七年,在重行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中,提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等正確對待群眾的要求。
毛關于群眾路線的描述。
“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
我們黨“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黨的各項工作的出發點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
黨的主張和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任何一項政策的正確性都必須由群眾來檢驗”。
“能使人民群眾得到真實的利益,才是好的東西”。 “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鄧小平同志對黨的群眾路線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鄧小平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的傳家寶,要發揚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問題的決議》中把黨的群眾路線概括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繼承并發展黨的群眾路線的思想。
指出,對于執政黨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全黨干部尤其是中級干部,對此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強調指出,要堅持群眾路線,深入調查研究,絕不能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強迫命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終落腳點就在于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以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科學發展觀,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思想是對群眾路線的繼承和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黨的群眾路線的地位
黨的群眾觀點是群眾路線的思想基礎,將黨的群眾觀點和黨領導人民群眾的工作方法結合起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就形成了黨的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體系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科學精神(實踐=>認識=>實踐)
“從群眾中來”,就是把廣大群眾在長期實踐中所積累的斗爭經驗,所提出的愿望、要求和建議,集中起來,加以分析、綜合和提高,因為群眾的經驗和知識雖然是多方面的、豐富的,所以領導者必須要深入群眾,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從而形成符合實際情況的工作指示、方針和政策。(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即實踐=>認識)
“到群眾中去”,就是把形成的工作指示、方針、政策再拿回到群眾中去,讓群眾照著去辦,化為實際的行動,并使之在群眾的實踐中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理性認識=>實踐)
實踐=>認識=>實踐=>認識……使認識一步步地深化和豐富,各項工作決策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修正和補充,越來越正確起來。
黨的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方法保證
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思想路線:
群眾-領導-群眾-->實事求是
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政治路線:
政治路線集中體現著一定歷史時期的根本任務,也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
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組織路線:
群眾-領導-群眾-->民主-集中-民主。
二、為什么要走群眾路線?
為什么要走群眾路線?我個人理解,因為?智慧在民間,智慧在在人民群眾中。(某縣縣政府大樓落成典禮儀式上,縣長作致辭講話,為大樓現場題寫對聯一副。上聯,說實話、辦實事、為民務實;下聯,不貪污、不受賄、兩袖清風。下面各位局長鼓掌,大喊寫得好。有水平。縣長興趣盎然,想顯擺一下,問各位局長,看誰能提個橫批,無人能做出滿意的,恰巧有哦一清潔工老漢路過,答曰:查無此人,眾人不得不從心理佩服此老漢,但卻無人敢說話。縣長畢竟是縣長,見多識廣,大喊,我早就給你們說過智慧在民間,你們還有遲疑,今天看看,是不是屬實。明天全縣召開領導干部大會,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向群眾學習)。從歷史看,革命時期,走群眾路線,能奪取政權;和平時期,走群眾路線,能鞏固政權。因此,能所以要走群眾路線。不走群眾路線,就會亡黨亡國。
蘇聯亡黨亡國給我們有深刻的教訓和啟示:-、否定黨的歷史,否定黨的領袖。二、喪失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三、黨的組織喪失了先進性。四、黨風敗壞、嚴重脫離群眾。五,嚴重違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干部路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因為一些黨員群眾觀發生了扭曲,有詩為證:
某些干部的“群眾觀”:
開會主席臺,面向群眾;
看戲前三排,帶領群眾;
看電影居中,深入群眾;
收罰款上門,聯系群眾;
勞動不沾邊,相信群眾;
集資助捐,發動群眾;
宴會陪客,代表群眾;
額外收入,依靠群眾。
因此,必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三、黨的群眾路線如何走?
1、 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共產主義信仰是共產黨員的精神樂園,精神之鈣。
2、 樹立群眾利益至上的觀點。
3、 立足本職崗位,為民服務。
4、 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群眾。
5、 按照八項規定和三嚴三實的要求,當好標桿,向我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