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做四有好老師
在英語教研組里,我承擔教研組長工作。積極協調好各種關系,創設一個愉快平和的工作環境。在我校“老帶新”活動中, 積極主動的帶培青年教師, 深入課堂聽課、評課, 帶教效果好,青年教師成長快, 教學成績進步明顯。
我不爭名,不爭利,寧可自己多吃點虧,多受點累,也要讓大家滿意,正是這樣的工作準則,使我和同事們一起,共同創建了一個互敬互助、團結友愛,勤奮進取的教研集體,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托,做著天底下最為輝煌的事業,托起明天的太陽。
在教育實踐中,我一直堅持以先進的教學思想、教育理念為指南,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所教學生在各級各項比賽成績位于兄弟校榜首。
靜下心來想想,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是否出色完成了各項工作,在看到一些成績的同時,也在思量著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處。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無愧于一個人民教師的稱號,我要及時總結經驗,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有開拓創新意識,爭取以后做得更好。
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做四有好老師篇三
在普天同慶建黨九十一周年和喜迎勝利召開之際,我作為工商干校的一名普通黨員教師,參加局機關舉辦的演講比賽,和大家一起感受黨的陽光雨露,本人深感榮幸。我演講的題目是“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91年前的今夜,一顆璀燦明星從嘉興南湖上升起,喚醒了沉睡百年的雄獅;一座永垂不朽的豐碑在我們的心里樹起,揭開了中國新的歷史篇章。這一天,鐮刀和鐵錘成了生死相依的戰友;這一天,呻吟在水火中的靈魂,有了太陽的照射。從此,這一把鐮刀呼嘯著,要割斷舊世界的一切枷鎖;從此,這一把鐵錘吶喊著,要砸碎一個舊的世界!
曾幾何時,從老師那里,我學會了《唱支山歌給黨聽》;從歷史課本中,我聽到了甲午戰爭和盧溝橋的槍炮聲;在圖書館里,我讀懂了、;在發黃的黨費證上,我看到了鑲著金色鐮刀斧頭的鮮紅旗幟;在烈士紀念碑前莊嚴的誓詞中,我理解了共產主義的理想……。看!今天的新疆,天山南北處處生機勃勃,全疆各族人民深切感受著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兄弟省市的無私援助;看!那頭頂國徽,肩扛紅盾的工商人不辭辛勞,正在為新疆經濟實現跨躍式發展保駕護航;看!那一個個默默無聞的干校人在三尺講上為我們的工商干部播撒著智慧的綠蔭,正是這一個個辛勤的園丁將我們的干部帶進知識的海洋,也許我叫不上你的名子,可你無論奉獻在天山南北任何一個崗位上,卻知道我是誰,那就是工商干校的老師,正是這個普照通而又特殊的群體,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跡,只有日復一日的辛勤耕耘和無怨無悔的默默奉獻,為全疆工商系統提供著智力支持;正是這個平凡而又光榮的群體將黨的聲音帶到送教上門的路上,為基層工商干部提供上門培訓服務。這個群體中有普通的教師,也有普通黨員,他們用智慧托起了工商教育培訓事業發展的未來,他們雖然平凡,但卻為了干部培訓事業的發展而不懈追求。在這里,我要歌頌他們,我要贊美他們!
秋來暑往,濃密而美麗的長發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稀疏,青春的容顏在淡淡的消逝,光潔的額頭爬上了一絲絲皺紋。送走了一屆屆學員又迎來了一批批學子,看著他們學有所成,事業有為,已成為工商事業的主力軍,我們所有的汗水和辛勞都得到了最大的回報和滿足。人們說教師工作平凡,正是一件件小事震撼了我們的心靈。我們之所以能安于清貧,勤于辛勞,甘愿默默無聞地做一塊平凡的“基石”,是因為用青春和汗水實踐了我們的人生價值,為光輝的黨旗添彩!
多年來,老師們每年都要利用3至6個月的時間下基層跟班作業,調研實習,為不斷提高培訓質量收集第一手資料;為了使基層工商干部學習工作兩不誤,我們的老師戰風沙,斗寒暑,不遠千里到基層送教上門。綿綿的天山南北處處留下了我們的足跡。每一段征程,每節課堂,都留下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就拿李路老師來說,她是一名老黨員,教務科科長。有一次身患重感冒,母親也急病住院,丈夫在外地工作。在接到去南疆送教上門的講課任務后,在時間緊迫,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她趕到醫院匆匆撫慰了母親幾句,便踏上了開往南疆的班車。上了車淚水不禁地流了下來,連聲說自己不是一個孝順的好女兒。已記不清有多少個雙休日和節假日,她犧牲了與家人的團聚,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內容,細心安排每一次的培訓課程,默默地奉獻著,連年被評為優秀黨員。
我們的老師都知道,她雙膝做過手術,上課不能站得太久,否則,就會有刺骨疼痛,記得有一次,在南疆某個縣局上課時,正值她的膝蓋病復發,講課時疼痛的汗珠象斷了線的珠子從額頭滾下,學員們都看不下去了,紛紛要扶她下講臺休息,可她還是以驚人的毅力堅持上完最后一節課。她在休息時常說“這個不算什么,克服幾天就好了”。她就是這樣視工作為第一位的人,為了工作,她甚至可以達到忘我的境界。這種高昂的敬業精神鼓舞著我們,帶動著我們,用她的實際行動鞭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這就是一個普通黨員的情懷,一個將事業看得高于一切的普通教師。
我們都知道,干校有一名美麗大放的維吾爾族女教師,她就茹先老師,一名老黨員,教務科副科長,雙語教學的姣姣者。茹鮮老師的父親癱瘓在床多年,大女兒上高三,小女兒上小學。可是她在工作上一絲不茍,從點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動履行共產黨員的職責,影響、帶動著身邊的每一個老師。記得20xx年4月,她的母親不幸病逝,卻踴躍報名去和田掛職鍛煉,臨行前,看到病床上的父親,她心如刀絞,父親雖不能語,卻拉著她的手久久不想松開,在場的每個人心都要碎了,我們以雙眼模糊到都不知道茹鮮老師是怎樣離開家的。
她到了和田后,深入基層,虛心向當地的干部們學習、請教,并承擔起當地干部培訓講課任務。有一次,她們一行三人要到和田地區工商局某去講課,可走在路上一到半個小時,狂風大作,沙塵土飛揚,天空頓時漆黑一團,同行的工作人員馬上意識到,沙塵暴來了,他們要求司機調轉車頭取消當天的培訓,可茹鮮老師說,我們不能讓基層干部失望,趕快將車開到背風處避一避,待風沙一過我們繼續趕路,就是這樣,她們完成一個個培訓任務,尤其是為當地民族干部帶去了知識,更是帶去了信心,當干部們看到茹鮮老師風塵仆仆地走時課堂時,全場掌聲雷鳴。這就是當地干部對老師的最高禮遇,茹鮮老師看到臺下一個干部都不少,反而被干部對知識的渴求感動了。
正是身邊有許多這樣的優秀黨員教師,才使我們的集體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象李路和茹鮮老師的感人事跡不用勝枚舉,工商干校整個團隊忘我工作,舍小家顧大家先進事跡比比皆是,這就是一個由黨員和普通教師組成的團隊,他們用“白楊精神”武裝自己,將基層工商干部帶進知識的海洋。
遙遠的喀什工商干部看到了,純樸的巴州工商干部也盼到了,這些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些傳道、授業、解惑的使者,冒著零下28度嚴寒,被堵在托里縣老風口,一堵就是九個小時,我們老師的手腳都凍僵了,帶著的雞蛋和水都凍成了冰坨子,當他們搖晃著瘦弱的身軀走下長途班車后,卻依然走上講臺。深情的北疆工商干部看到了,這些身穿工商制服,卻手執粉筆的教育工作者,這邊剛輸完液,那邊就講課的情景,看到了鼻孔里塞著棉花依然站立講臺的情景,也看到了為穩定地區工作不顧肝病的折磨,在基層苦干、實干的少數民族教師。所有所有的這一切,全疆各族工商干部看到了,巍峨的天山看到了,正是這些可親可敬在工商教育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教師們為我們工商事業注入了知識的清泉。沙漠變綠洲,滄海成桑田,工商教育的發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需要我們一代代人為之努力,為之奮斗,為之奉獻。
我作為一名工商黨員教師,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者,對工商教育的熱愛進入了一種境界,“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當身披紅花的先進工作者隊伍中有我的學生的笑臉的時候,當理論知識、學習方法,促進全疆工商事業發展的時候,當天山南北工商戰線捷報頻傳的時候,我想以此向黨的生日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