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談嚴以律己心得體會(精選3篇)
黨員干部談嚴以律己心得體會 篇1
只有嚴以律己 才能慎獨慎微。
“三嚴三實”中的“嚴以律己”,是指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嚴以律己”特別強調了領導干部的“自律”,突出了個人修養在黨風廉政中的基礎性作用,把作風建設從制度層面升華到了價值層面。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只有嚴以自律,才能慎獨慎微,將他律變為自律,變外在的規則為內在的價值,真正將改進作風落到實處。
要做到嚴以律己,能否慎獨慎微是個大關口。慎獨,指的是人前人后一個樣、八小時內外一個樣、有沒有監督一個樣,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見異思遷、見利忘義,恪守自己的為人風范和處事品格,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義之財不取、不正之風不沾、不法之事不干,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革命氣節和政治本色。慎微,即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細節決定成敗,禍患積于忽微。所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幾頓飯、幾杯酒、幾張卡,通往的是公款、公權;老婆、孩子,被撬動的是為人為官的基礎防線。把慎獨慎微作為個人思想修養和行為規范的理性界碑,時時刻刻、事事處處把握好自己,認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個小節,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潔身自好,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要做到嚴以律己,就要始終懷有敬畏之心。這就是對群眾的敬畏,對法紀的敬畏,對責任的敬畏。對群眾心存敬畏,就是要始終堅持人民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多干為民謀利、為民造福之事。對法紀心存敬畏,就是要維護國家法律和黨的紀律的權威,堅持依法依紀辦事、廉潔從政。對責任心存敬畏,就是要時刻不忘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業績。要把這無形的敬畏奉為“頭上神明”,日三省之;化為手中戒尺,日恒量之,樹立并恪守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此安身立命,以此取信于民。
嚴以律己,還要管好自己的“手”、“腳”。領導干部手中擁有一定的權力,極易成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拉攏腐蝕和公關的目標,因此,領導干部要時刻保持警惕,要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守為官之德。時刻牢記:“手莫伸,手伸必被捉。”領導干部要經常深入基層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聰明才智,而不要到不該去的地方去。殊不知,管不好自己的腿,常常光顧那些不該去的地方,往往會馬失前蹄,甚至跌進違法犯罪的泥坑。
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繃緊自律這根弦,強化自我修養,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終保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以淡泊之心對位,以知足之心對利,以敬畏之心對權,以精進之心對事,抵得住誘惑,經得住考驗,守得住清廉,一門心思干好工作,踏踏實實履行職責,保持一個干凈的心靈、一個清白的名聲、一個廉潔的口碑,以清正廉潔、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展示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操。
黨員干部談嚴以律己心得體會 篇2
“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我們把國家治理落實到了基層,而且是通過很多這樣甘于奉獻的‘趙大爺’來實現的,所以不僅北京要呼喚更多的‘趙大爺’,全中國都要呼喚‘趙大爺’!”在映后的專家座談會上,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感慨地說。
《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認為,這樣一部描寫社區普通老百姓生活的電影,確實是“久違了”,“影片里的人物形象特別鮮活、特別接地氣,通過趙大爺的熱心腸,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熱情和令人感動的鄰里情,非常溫暖。我們的影視作品就應該多表現老百姓身邊的故事,因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面貌,才真正代表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
“小巷管家”的工作瑣碎而繁雜,但影片通過小題材、小人物、小切口,折射出了重大的社會意義”,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認為,電影講述的雖然只是“小巷管家”的小故事,但呈現出的卻是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模式,以及中國獨特的鄰里關系和人際關系,充滿了中國魅力。
黨員干部談嚴以律己心得體會 篇3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得與選擇相關,選擇與余地不同,不同就在于作出取舍的價值標尺有大有小。近日,《榜樣4》播出后獲得了大眾一致好評和認可,榜樣們的鮮活故事和感人事跡深深打動了廣大中華兒女。
初心臺上悟初心,誓詞聲中有使命。榜樣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既平凡普通,又活得有血有肉,既能丈量腳下之路,也能指引心之所向。在《榜樣4》中,這些正能量滿滿的故事捕捉住了這一幀幀“舍得”亦“值得”的感動瞬間。
舍得“犧牲”值得“平凡”
張富清老人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大大小小的軍功章成為了他深藏功與名的“鐵證”。對于我們而言,他是帶著豐功偉績、赫赫戰功的真英雄、老戰士。但對于他而言,卻是帶著“愧疚”和“遺憾”生活的平凡人。作為“敢死隊”一員的突擊戰士,槍林彈雨都不怕,更何懼生死,怕的是身邊出生入死的戰友倒在了沙場,而自己卻要帶著那份孤獨和思念繼續下去。正因如此,在轉業時,他選擇了不給黨和人民“提要求”,自覺主動來到偏遠縣城,沉默的他沒有怨言。軍人的使命感告訴他,哪里有困難,哪里就需要他。對于張富清而言,“犧牲”很舍得,“平凡”很值得。
舍得“付出”值得“吃虧”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李連成就成為了西辛莊“首富”。那時沒有人會把這個“首富”與“吃虧”聯系起來。對于他而言,個人富不是真的福,大家富才是真的福。“當干部就應該吃虧”成為了他的座右銘,然承諾雖輕巧,踐諾卻不易,這條致富之路也并不是那么好走。自己添錢讓地搞產業,引進企業謀發展,倡導文明興民生。大事小事他都參與,難事苦事他都敢啃。心里裝著黨,記掛著人民,吃點苦、吃點虧都不是事兒,發展才是讓人“上癮”的事。對于李連成而言,付出很“舍得”,“吃虧”很值得。
舍得“回來”值得“奉獻”
百色的天是晴朗的天,百色的花是艷麗的花。對青春最好的詮釋莫過于奮斗在最需要拼搏的戰場上。脫貧攻堅是場硬仗,奮戰在一線的黃文秀卻無懼困苦、逆流而上。一個貧困地區想要留住人才很難,要忍受的不僅僅是物質條件的匱乏,還有長期“付出與得到不相匹配”的現實。明知而之,知難而進。建設家鄉,貢獻力量,這是黃文秀的宣言,她走得出去,就一定能夠回來。把扶貧之路看作長征路,自己就是秉承紅軍意志的開路先鋒。被稱為“民情地圖”的她,與老百姓的感情也與日俱增。是故赤子之心才會化作鮮艷的扶貧之花,鼓勵著無數奮戰在一線的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激勵著新時代青年們要立起擔當、砥礪奮進。對于黃文秀而言,“回來”很舍得,“奉獻”很值得。
舍得“堅持”值得“堅守”
世界是流變的,要想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堅守一個平凡崗位更是難上加難。作為一名投遞員,唐真亞可謂是“平凡至極”。但作為“大湖鴻雁”,他卻是實至名歸。一個人,一艘船,40多里的郵路,報刊、信件百萬份,服務面積達300多平方公里,一連串經由時間刻度保存下的數字誕生了這樣一個投遞差錯率為零的記錄。他說,及時準確投遞是職責所在,他說,幫助他人是滿滿幸福。真實質樸的他把崗位職責看得比命還重要,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行動去落實。這條路上,他看到過很多故事,也見識了很多天氣,他是個普通業務員,更是一名高尚的共產黨員。從講桌到“水上郵路”,他把傳遞知識變成了傳遞感情。對于唐真亞而言,“堅持”很舍得,“堅守”很值得。
舍得“用心”值得“干好”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真誠的人會充分發揮其本性,這份善性能篤定自我、浸染他人。一個20歲的姑娘,未來理應有無限可能。但她卻選擇了“萬萬沒想到”的糞便清運工作。對于這份工作,不少人聞所未聞,即使聽聞后也可能敬而遠之,甚至還有人會白眼相看、嗤之以鼻。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李萌將軍人天性展現得簡單且極致,一不怕苦累,二不怕臟亂。她也遇到過許多不理解,甚至是阻撓和謾罵,但總是選擇任勞任怨,耐住性子埋頭苦干,用真情實意感化他人。她認為,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遂用一份價值認定加一份用心實干詮釋了何為“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對于李萌而言,“用心”很舍得,“干好”很值得。
舍得“出力”值得“留下”
既謂之為“硬漢”,則少不了沖鋒在前的覺悟和流血流汗的擔當。20多萬的“第一書記”沖鋒在火線戰場,隋耀達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更是一個典型。同樣是一名軍人,他骨子里不習慣安于享樂,血液里流淌著戰斗因子。身患大病卻仍要沖鋒陷陣,他認為這是責任、是必須;難尋致富之路卻仍要申請留下,他認為這是義務、是應該。帶著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是他最誠摯的愿望,為黨分憂、為民盡忠是他矢志不移的理想追求。扶貧路上有這樣的鐵血硬漢,又何懼大業難成。當群眾的貼心人,做致富的領頭人,對于隋耀達而言,“出力”很舍得,“留下”很值得。
舍得“追光”值得“逐夢”
一個民族的復興少不了銳意進取,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科技推動。中華民族是敢于追夢、勇于奮斗的民族,而攬月“天團”嫦娥四號參研參試人員群體則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代言者。自20xx年立項以來,嫦娥四號任務就面臨著重重挑戰,但團隊在關鍵時刻擰成一股繩,集中力量貢獻才智,既要承受“危樓高百尺”的巨大考驗,又要完成“手可摘星辰”的壯志之舉。隨處可見的忙碌身影,傷病不下火線的理想覺悟,讓黨組織的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精神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精致。凝聚人心,精誠團結,要“低頭”做,才能“抬頭”看。憑借扎實的理論水平,精湛的實戰技藝,自強不息的攬月誓言在他們手中得到了履行。對于嫦娥四號“天團”而言,“追光”很舍得,“逐夢”很值得。
名言講:“每一種選擇都是另一種放棄”。同樣,一種舍得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值得。在榜樣身上,這份選擇就是黨和人民,這種舍得寓于小我,也成就了大我,在看似普通平凡的日子中激揚出了一段段令人肅然起敬的“值得”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