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黨員觀看榜樣心得體會(通用6篇)
教師黨員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1
10月26日,“榜樣”專題節目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廣大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深深感動廣大人民群眾,更感動廣大黨員干部,他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對黨忠誠,求真務實,干一行愛一行,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無愧于新時期合格的優秀共產黨員。
這些優秀共產黨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在理想信念上,堅持真理、理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始終是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他們用世紀星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真諦,他們無愧于新時期的合格黨員。如:李萬君在堅守自己的那一份對工作、對人民一絲不茍的執著,他說:“干活一定要用心,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出樣來”; 94歲的吳孟超老同志依然在堅守,就是心中裝著黨、裝著老百姓,始終不忘初心,始終牢記入黨時的誓詞并持之以恒的踐行著,他說“盡我一個醫生的責任”,還有李貝、鄧小嵐、王思東等等,他們對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的愛,他們始終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他們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他們始終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以榜樣為榜樣,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加強“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做新時期的合格黨員。
教師黨員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2
36年,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嶇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她一直在山旮旯里堅守。她就是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支月英。
1980年,奉新縣中小學教師隊伍青黃不接,偏遠山區更缺教師。時年19歲的支月英懷著對教師職業的憧憬,報名參加了奉新縣澡下鎮招聘山村小學教師的考試,并順利考取。她不顧父母的反對,離開家鄉進賢縣,前往海拔近千米、最缺教師的泥洋小學任教。
這里人煙稀少,不通班車,出門全靠兩條腿。每逢開學,學生們的課本和粉筆、教具等,都是支月英和同事們肩挑手提運上來的。本地教師在山路上走慣了,而她挑著幾十斤重的擔子,沒走幾步就氣喘吁吁,老是掉隊。一趟下來,她的腳磨出了水泡,肩膀磨得又紅又腫。
夜深人靜時,山風呼嘯,鳥獸怪叫,嚇得這個外地姑娘難以入睡。一年又一年,一些教師因為吃不了這里的苦,來了又走,只有支月英一直堅守。每天,她認真備課、上課、改作業,教孩子們語文、數學,還教他們唱歌、畫畫,與他們一起玩耍。山花開了,總有孩子給她采來最香的一束;山果子熟了,總有孩子用書包帶來最甜的一捧;她生病時,總有孩子帶來一個個滾燙的熟雞蛋;逢年過節,總有鄉親們送來自己舍不得吃的東西……她覺得自己就像是一棵郁郁蔥蔥的大樹,學生就像是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鳥,在她身邊飛來飛去,快樂地歌唱。
一茬又一茬的孩子畢業了,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參加了工作,但都對支老師戀戀不舍。山里人早把支月英老師當成了他們的女兒。“支老師,您不會走吧?支老師,您可以不走嗎?”看到學生們殷切的目光,支月英又怎么忍心離開呢?
這些年,各級領導去看望她,多次提出給她調換工作,但她都婉言謝絕。2019年2月,組織上考慮到她年齡偏大,想調她下山到鎮中心小學任教。此時,比泥洋小學更偏遠的白洋教學點學生家長,聯名要求支月英老師去白洋任教。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成了這個教學點第一位公辦教師。
別的教師都是往山外走,可她卻往深山里去,家里人很不理解,心疼地說:“你也年過半百了,身體又不好,就不要去白洋教書了。”她總是樂呵呵地說:“30多年都這樣過來了,白洋的孩子需要我,我怎能打退堂鼓呢?”
歲月如梭,支月英以36年的愛與執著,以培育深山兩代人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名人民教師的光榮詩篇,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2019年,她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教師黨員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3
中國共產黨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當好人民公仆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全會公報從增強黨性、服務群眾、遵紀守法等多個層面闡述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時代需要怎樣的共產黨員?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的“兩優一先”“兩學一做”特別節目《榜樣》給出了答案。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黨中央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了表彰,圍繞他們的故事錄制的《榜樣》于10月26 日一經播出,就收獲了廣泛好評,他們心系群眾、堅守崗位、默默奉獻,詮釋著優秀共產黨員的內涵。
感動之余,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讓這檔記錄優秀黨員故事的節目引起這么多網友的關注?為什么這些平凡人物的點滴日常,如此觸動觀眾內心并引發強烈共鳴?梳理這些反響,不難發現,用大眾化的語言,講身邊黨員的故事,讓觀眾在欣賞與感動中加深對中國夢的理解認同,已經形成了新時期國家夢想和個人夢想互動交融的嶄新圖景。
教師黨員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4
10月26日晚8:00,馬曹廟鎮組織各支部黨員觀看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直播,以“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主題、以“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為主線的專題節目---《榜樣》,全體國家干部及鎮直機關單位黨員在鎮政府視頻會議室觀看,村(社區)黨支部在村部或黨員家中收看,根據各現場反饋的信息和圖片來看,該次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教育學習效果。
節目講述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先進事跡,一個個真實感人、發人深省的故事生動地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為民實干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精神風采。
當看到支月英老師的故事時,教育總支的馬書記說,“支月英將自己36年美好年華都奉獻給大山里的孩子們,她用堅守告訴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做到不忘初心,做一名講奉獻的合格黨員。”還有善于創新思維、積極探索的黨務工作者苗正水,他的故事給了各黨支部很大的啟發作用,教會我們如何更好地管理流動黨員,讓流動黨員樹立牢固的身份意識,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為黨增輝。”
最后,鎮委副書記、鎮長楊輝勝強調,各黨支部要將《榜樣》中典型事跡作為11月份“支部主題黨日”中“x”討論的重要內容,教育引導廣大黨員以先進為鏡子,向榜樣先鋒看齊,爭做一名合格黨員。
教師黨員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5
在宣傳支月英老師先進事跡的一段視頻《快樂堅守》中,支老師與當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亦師、亦友,亦鄰、亦親,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種融洽、和諧的感人親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為支老師把自己的人生之根、事業之根,深深扎在了海拔1100米、離縣城120公里的大山深處的那片土地中,她的事業大廈才有了堅實的基礎,她的事業之樹才如此枝繁葉茂。
扎根,本指植物根系向土壤里生長。于樹木而言,根深才能葉茂,然后才有繁花似錦、碩果累累。于人而言,道理何嘗不是如此?是故,人們又用扎根來比喻深入到人群或事物之中,打下事業的基礎。
支老師在大山里的根有多深,從視頻可見一斑。她深情地說,當地老表把她當自己的女兒一樣,她也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把學校當自己的家園。老百姓從自己的鍋里給她盛飯,經常把自己種的蔬菜送給她吃。支老師就像一片綠葉,那片土地養育了她,而她又通過知識的“光合作用”滋養山里的孩子,反哺大山里的老表,讓他們兩代人都獲益終生。終于,她的根深深地扎入了大山的石縫里,扎進了老表們的心坎中,老百姓離不開她,而她也從老表們樸素的情感中,獲得了無窮的精神動力,終于離不開那里的孩子和那片熱土。
支老師身上有很多閃光的東西。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她這種扎根一方土、造福幾代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樹有多高,根就有多深;樹冠有多茂密,根系就有多發達。如果廣大教師都像支老師那樣,在基層扎根,在工作崗位上扎根,在人民群眾中扎根,數十年“咬定青山不放松”,那我們的教育之樹就一定會常青。
教師黨員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6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需要榜樣,通過榜樣的力量,帶動整個干部隊伍奮進。10月27日中午,**鎮組織全鎮黨員干部在五樓會議室通過電視觀看了由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的“榜樣”專題節目,旨在提升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真正發揮好黨員干部的榜樣作用。
當前,全國上下正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是基礎,“做”是關鍵,只有不斷地向先進學習、向榜樣學習、向典型學習,打牢“學”的基礎,才能更好的指導我們廣大黨員干部“做”一名理想信念堅定、為民實干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合格黨員。由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的“榜樣”專題節目以“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主題,以“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為主線,邀請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到場,通過典型訪談、老黨員現場講述、先進事跡再現等形式詮釋先進共產黨員的精神風采。
黨員干部分布在各行各業、各條戰線,只有每一名黨員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才能充分體現黨的先進性,構筑堅強的戰斗保壘。通過觀看“榜樣”專題節目,在**鎮黨員干部中形成了向榜樣看齊,向先進看齊的濃厚氛圍,不斷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人心,為開創全鎮各項工作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