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讀抗戰書籍心得(精選4篇)
黨員讀抗戰書籍心得 篇1
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由于黨的領導人在總體上缺乏對蘇聯模式根本弊端的深刻認識,缺乏對馬克思等人關于社會主義社會一些重要設想的全面理解,加上機械搬用了革命戰爭年代的部分成功經驗,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出現了重要迷誤。
鄧小平指出: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鄧小平同志領導下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支持下,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思想的解放、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興、文藝的繁榮、科學的春天。黨和國家又充滿希望、充滿活力地踏上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30年的積極探索,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抓住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根本問題,從新的歷史條件出發,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找到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又一次將馬克思主義進行了中國化,與時俱進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30年的不懈奮斗,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戰略目標,正在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闊步前進。30年的偉大成就,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繼續前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歷史雄辯地說明,沒有《共產黨宣言》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今天。
同樣地,中國共產黨人的成功實踐也向世人昭示:馬克思主義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時代前進的步伐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煥發出經久不息的活力
今天,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精神,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從而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讓《共產黨宣言》在當代中國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黨員讀抗戰書籍心得 篇2
“九·一八”始,中國人民被迫踏上了20xx年的抗戰征程。20xx年浴血奮戰、20xx年流血犧牲、20xx年圖存救亡,艱難地贏得了抗戰勝利。20xx年間,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罪惡罄竹難書,國仇家恨永世難忘。然而,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如果今天對于抗戰我們僅僅只是仇恨,則遠遠失去了銘記歷史的價值和意義。前世不忘,后事之師,銘記抗戰,更應穿過仇恨透視歷史的清醒,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
日本為什么侵華?
日本覬覦中國由來已久。早在16世紀末,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就說:“不屑國家之隔,山海之遠,直入大明國,使四百州化我俗,施王政于億萬斯年,此乃吾之宿愿。”明治維新的先驅者吉田松陰提出“北割滿洲之地,南收中國臺灣、呂宋諸島”。此后,從《征討清國方略》到《田中奏折》等,日本都把劫掠甚至統治中國作為對外擴張的首要目標。
日本為什么選擇侵略中國?一方面,中國是塊“肥肉”且一衣帶水便于用兵,使國土狹窄、資源貧乏的島國日本垂涎欲滴,占領中國又可震懾其它小國,為其征服世界提供足夠的物質和精神準備。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內部出了問題。自鴉片戰爭始,清政府腐敗積弱,逢戰必敗,喪權辱國的條約簽了一個又一個,面對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狂熱的日本軍國主義豈肯坐失良機!“九·一八”,是歷史的必然!
抗戰苦難始于日本侵略,源于國力凋敝落后,實力才是硬道理。直至今天,并非沒有野心國家對我虎視眈眈,然終究不敢逾越紅線,根本原因是中國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銘記抗戰,就是警醒我們時刻牢記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關鍵在于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徹底剔除域外虎狼之賊心、賊膽。抗戰閱兵,就是莊嚴宣示。
勝利為何如此悲壯?
經過20xx年艱苦卓絕的抗爭和戰斗,在盟國支持下,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斗爭的第一次偉大勝利。勝利固然偉大,但卻來之不易。1000多座城市淪陷、傷亡3500萬人、損失6000億美元……積累這些冰冷冷數字的是一寸寸遭蹂躪的土地、一個個被戕害的生命,豈非悲壯?
作為軍人,保家衛國、血染沙場什么時候都不需要理由,但回首抗日戰爭,又有多少軍人卻沒能在戰場上堂堂正正地倒下,犧牲巨大但極其窩囊。多少年后人們仍無法想像57100余人一次性被屠殺是怎樣的一種場景……精神投降的極致則是演繹出中國特有的“漢奸文化”,高至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究其根源,也是對抵抗日本侵略者嚴重信心不足和精神萎縮,可悲、可嘆!
總結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之所以成為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首先在于從精神上鼓舞和堅定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斗志和必勝信念。精神一變天地寬,精神強則中華強。
今天更應記住什么?
列寧說:“遺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銘記抗戰,我們更應牢記歷史的真相。不如此,則歷史還會翻版,仇恨將無窮盡期。
近年來,我國民間對日索賠的呼聲與日俱增。可人們有所不知的是,直到抗戰勝利43年后的1988年,才由中國軍事科學院重點研究、調查得出中國軍民在抗戰中傷亡3500萬人的結論,至于財產損失,6000億美元充其量只是一個底線。歷史不是一筆糊涂帳,我們至少應該為后人留下記憶的明細。還有,就是為了革命犧牲的先烈們。目前統計的20xx萬烈士中有1800萬沒有姓名,有百萬抗戰烈士下落成謎。從某種意義上講,銘記英雄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人們都知道他們的存在。而令人扼腕嘆息的是,今天竟有人一邊享受著英雄犧牲所創造的幸福生活,一邊卻對英雄戲說、抹黑、扭曲無所不用其極。銘記英雄,就是洗滌我們的靈魂;漠視歷史,終將為歷史所吞沒!
歷史是一本教科書,銘記抗戰,勿忘國恥,中華民族將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無往而不勝。
黨員讀抗戰書籍心得 篇3
想起一九三七年,心如刀絞淚漣漣,當年倭寇幾兇狠,害我中華家不全。七七事件大戰發,血洗山河九一八,烈士紅潮平地滾,多少革命英雄花。倭寇侵略罪滔天,長江黃河長悲咽,國破哪有家存在,地下閻王都喊冤。哭罷江山無淚流,亡國慘禍已臨頭,拔劍寒光誓不返,將士熱血灑神州。南京屠殺幾十萬,街頭橫尸魂難安,婦孺齊心抗倭寇,抗戰何懼肢體殘。狂轟濫炸無人性,殘害無辜更寒心,無惡不作是強盜,欺我中華無神兵。
國仇家恨怒火燒,幾多先烈熱血拋,全國工農大旗舉,掄起鐵錘和大刀。任憑日寇幾張狂,中國處處是戰場,縱有飛機和大炮,照樣來把日本亡。抗日打的持久戰,好比棉花用心彈,戰爭斗智又斗勇,直到日寇消滅完。得道多助失道寡,日寇就是癩蛤蟆,喪盡天良必然敗,繳槍投降滾回家。
八年仇帳能清算,百萬生靈還不回,如今賊心重復活,前倭雖死未同灰。全國協力驅倭鬼,萬眾同心鑄鐵城,警惕覬覦吾領土,江山永固躍龍神。現在有國又有家,要給先烈送束花,祭奠抗日的烈士,勿忘國恥勿忘他。
黨員讀抗戰書籍心得 篇4
我是市委老干部局的一名干部,最近由于要開展紀念抗戰71周年的宣傳報道工作,我與記者小唐一起探望和采訪了自己所熟悉的服務和工作對象——抗戰離休干部。老戰士的抗戰的經歷雖然各有不同,有的參加游擊隊拿起武器與敵人進行頑強斗爭,有的則參加地下工作與機智勇敢地與敵人周旋,然而隨著交流的不斷深入,老戰士對抗戰的回憶和感受卻是那樣的驚人的相似,是那樣的不約而同。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深刻而又不約而同的歷史回憶,給我和小唐這些沒有經歷過殘酷戰爭的后輩們以極大的震撼。
當老戰士回憶起抗戰的經歷時,他們首先不約而同地談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無法忘懷的痛苦記憶。每個老戰士身上都有一段國仇家恨,正如曾發同志所講述的那樣:日寇鐵蹄踏過之處,山河破碎,家園盡毀,妻離子散。從一段段血淚控訴中,我們認清日本侵略的罪惡面目,了解我們國家和民族曾經的苦難。我想,這不是延續中日的仇恨,而是要牢記我們的歷史,牢記我們的所受的苦難,更加激勵我們發憤圖強,把自己的國家建設好,絕不能夠讓過去的苦難在我們和下一代的身上重現。
當老戰士談起抗戰勝利感受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取得抗戰勝利的一條重要原因,那就是共產黨和游擊隊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無論是黃友同志的虎口脫險,還是曾發同志的機智轉移,還是陸瑛的巧妙隱藏,都離不開群眾冒著生命危險的全力相助。老戰士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沒有人民群眾的無私幫助,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老戰士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感動了我、教育了我。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員,就是要繼承和發揚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時刻牢記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只有這樣人民群眾才會支持和擁護我們,我們黨的事業才會興旺發達。
當老戰士向青年一代提出寄望的時候,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和共產黨員們一定要牢記歷史,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確保我們紅色江山永不變色,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就是老一輩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老戰士的革命精神感召著我們,老前輩殷切期望激勵著我們,使我倍感肩上責任的重大,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確實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確實需要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不懈的奮斗。
老戰士所講述的抗戰歷史給予我許多教育和啟迪,同時,歷史也賦予我們當代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