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黨心得體會(通用4篇)
忠于黨心得體會 篇1
市委召開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會后,城北區迅速行動,周密安排,將落實市委提出的“始終對黨絕對忠誠,繼續堅決與和黨中央保持絕對一致”,作為當前工作的重要任務,認真學習貫徹。
【迅速響應加強學習宣傳】采取會、黨組會、中心組學習會等多種形式,在全區干部職工中組織開展學習宣傳,堅決落實“兩個絕對”要求。利用各類宣傳欄、廣場LED大屏、城區中心宣傳展板以及“城北黨建”、“城北之聲”微信公眾號等宣傳方式,引導教育全區廣大干部群眾始終對黨絕對忠誠,堅決與習和黨中央保持絕對一致。
【與“兩學一做”緊密結合】把學習視察青海時的重要講話與市委“兩個絕對”的要求,納入全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認真落實好“開展一次專題學習討論、舉辦一期專題培訓班、集中講一次專題黨課、建立一張專項問題清單和整改清單、挖掘宣傳一批先進典型、開展一次專項督導檢查”“六個一”要求,將系列講話精神學活、學透。
【開展經驗交流強化意識】在推進會上將安排2名區委,區教育局、區人社局、二十里鋪鎮、朝陽街道和2個村、1個社區負責人共9名同志交流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和市委“兩個絕對”要求的做法和經驗。同時,擬定于10月下旬召開全區“兩學一做”學習交流會,由17個部門、行業黨組織和各類黨員群體重點交流學習,將學習貫徹講話精神引向深入。
忠于黨心得體會 篇2
做政治的明白人,堅定理想信念是前提。
理想信念是人生坐標、精神動力,是共產黨人精神之“鈣”。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奮斗的目標、人生的意義和拒腐防變的思想武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黨員干部一旦喪失理想信念,政治上就靠不住,思想上就空虛,行動上就懈怠,道德上就容易放松自我約束,最終走入歧途、滑出底線,違反黨紀國法。
堅定理想信念不是空談,貴在行動,在于始終保持“三個自信”,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在于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抓黨風、轉政風、帶社風、促民風;在于踐行宗旨、服務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保持魚水深情、血肉聯系。作為基層的黨組織書記,要堅持把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毫不放松地抓理想信念教育,真正使理想信念成為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本、正氣之魂、動力之源,做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黨員、好干部。
做政治的明白人,嚴守紀律規矩是保證。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講紀律守規矩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治黨之要和優良傳統、政治優勢,也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現實需要和黨員干部正確履職用權、干事創業的必然要求。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以從嚴從實的態度、嚴抓真管的韌勁,搞好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教育,不折不扣地落實好“五個必須、五個決不允許”的要求,即:
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決不允許背離黨中央要求另搞一套;
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決不允許在黨內培植私人勢力;
必須遵循組織程序,決不允許擅作主張、我行我素;
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
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決不允許他們擅權干政、謀取私利,做嚴守政治紀律和規矩的“明白人”、政治堅定的“清醒人”和遵紀守法的“帶頭人”。
牢固樹立“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本職、不抓黨風廉政建設是失職、抓不好黨風廉政建設是瀆職”的理念,深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馳而不息狠抓中央八項規定執行,持之以恒反對“四風”,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營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態。
忠于黨心得體會 篇3
對于共產黨員來講,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是最基本的政治素養、最起碼的政治品格和最根本的政治要求。正如指出的:“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于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
忠誠是一種立場,始終聽黨話,堅決聽黨指揮,永遠跟黨走。忠誠是一種情感,感恩黨的培養,感激人民的信任,融入生命,注入血脈。忠誠也是一種信念,誓言在口,宗旨在心,咬定青山,無悔奉獻。忠誠更是一種錘煉,大是大非不含糊、風浪考驗無畏懼、歪風邪氣敢亮劍。
作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我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歸根結底是靠黨的培養。我們要始終保持強烈的黨員意識和自覺的政治擔當,始終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工作、生活各方面各環節,以“三嚴三實”的精神落實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忠于黨心得體會 篇4
榜樣是時代精神的標桿,每一個榜樣都記錄著一段堅守、擔當、奉獻的動人故事,每一個榜樣都為不忘初心的信仰作出了充分的注解。小時候,每每有人問到“你的夢想是什么?”很多人總是毫不考慮地脫口而出“老師”,那時候沒有明白夢想是什么?沒有明白“老師”這個詞的分量,也不知道做老師是要做些什么?只知道當像自己“老師”那樣的人。長大了才發現教師是一項關榮的事業,是除了具備淵博的知識外,還需要耐心、恒心、毅力、良心、責任心、慈愛心、細心……甚至更多,才知道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是何其的難。但是這并沒有阻止那些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人,那些還是一如既往想當老師的人。
支月英就是這樣一位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人。1980年,一位如花似玉的十九歲姑娘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然選擇來到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泥洋村小學,那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但是這并沒有難道毅力堅定的支老師,她選擇了這里,并決定在此一直奮戰下去。滿腔教育的理想和激情,讓她很多時候都不由自主地自掏腰包,購買教具,給孩子們墊付學雜費,她都毫不猶豫,因為她來到這里,又多了一個理想:讓孩子們飛出大山。她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們慈母般的愛。
36年如一日的堅守,在這個深山里,支老師帶出了一千多名孩子,教育了整整兩代人,她詮釋了“教師”這兩個字的真正內涵,她詮釋了什么是“共產黨員”。所以,在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時,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評選組委會給了她這樣的頒獎詞:“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當中央電視臺“榜樣”節目訪談時,支月英如是說道:“我不是因為有希望才選擇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了,才可能有希望。”是的,因為的她的堅守,泥洋小學才有了希望,才有了剛考進去的大學生畢業了也想當老師的事,才有了一千多名孩子走出泥洋大山的事。支老師用她的行動、她的事跡真正詮釋了什么叫一名忠于黨忠于事業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