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學習《信仰》心得體會
黨員教育電視片《信仰》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題,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yōu)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故事,闡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揭開了中國現(xiàn)代歷史的新篇章。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堅守自己的信仰,用生命捍衛(wèi)自己的信仰,創(chuàng)造了歷史奇跡,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信仰》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要牢記黨的宗旨,牢記入黨誓詞,要緬懷先輩們的豐功偉績,從他們身上找到前進的信心、榜樣的力量,堅持信仰,不斷用黨的最新思想成果武裝自己,不停學習,追求黨的事業(yè),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
《信仰》用不爭的事實,用一幕幕珍貴的畫面再現(xiàn)著歷史,呈現(xiàn)著現(xiàn)實,啟迪著未來。讓久已不聞槍炮聲,血腥味的我們,又回到那個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今天讓我們重拾信仰的話題,并不是我們缺乏信仰,只是我們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變成紙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樓閣之危。這且不是危言聳聽,烈士的血跡未干,我們切不能忘記了肩頭責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們可依靠的強大后盾。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共產黨人終身的信仰。共產黨人的勝利是信仰的勝利。如果我們丟棄了信仰,那么未來將暗淡一片。如魚兒離了水,是蛟龍也困在異域。請讓我們記住,我們要堅守,要獲取的是什么,是人民的安危,是百姓的福祉。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的信仰是強大的,她可以把不同的生命力量凝聚在一起,讓共產主義的光輝灑播在每一個人身上,喚起我們奮進的斗志。
其實選擇信仰不難,但為信仰堅守太難。戰(zhàn)爭年代的鮮血與生命是慘烈,但和平年代的堅守更加錯綜復雜,與戰(zhàn)爭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們面臨的誘惑與選擇更多,考驗更苛刻。我想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個原因吧。時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堅定信念,在當今更加需要。
該片對共產黨人的信仰做了很好的詮釋,一代代共產黨人堅定信仰的感人事跡,給了我強烈的靈魂沖擊。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的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就是扭曲的,人也會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瘋狂地舉動,從而危害自身、危害社會。我們的黨從初期以馬列主義為信仰,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發(fā)展了毛澤東思想,通過共產黨人的努力,建立了我們的國家。也是這種信仰支撐著我們的革命、建設、改革,走過這90多年,直至今天。
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富裕的社會里,共產黨員們仍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做著平凡的事,但是有益于黨的發(fā)展的事;是有益于社會進步的事;是有益于人民的事。這是因為共產黨員的信仰沒有變,有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我們黨的事業(yè)就會永遠持續(xù)下去。
90多年來,無論歷史如何變遷,保持先進、純潔和優(yōu)秀,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如磐的根,不變的魂。澎湃、陳樹湘、陳毅、于藍、張思德、、朱光亞、孟泰、、、張秉貴、雷鋒、王進喜、李改云、焦裕祿、谷文昌、甘祖昌、錢學森、鄧稼先、沈浩、吳仁寶、蔣筑英、許振超、吳孟超、郭明義、徐虎、譚千秋、祈友富、葉欣、孔繁森、李林森、鄭培民、王瑛、楊善洲等不同時期、不同崗位的共產黨人,一次次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共產黨人的信仰,什么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們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深深的感染著我、震撼著我。我連續(xù)看了三遍,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獨坐在書房里,仔細的將紀錄片的文字材料整理下來,仔細的品讀劇中的每一句話,對我而言,我只能用這樣笨拙的方法表達我對《信仰》的崇敬,我再一次感受到,要把不斷堅定信仰作為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終身課題,不斷保持和發(fā)揚黨的先進性,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在信黨、愛黨、跟黨走上下功夫,做好本職工作,在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以自己踏實努力的工作業(yè)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