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讀書活動心得體會(精選3篇)
黨員讀書活動心得體會 篇1
這段時間,閱讀了《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書中摘錄了不同時期,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群眾路線的重要講話。首先可以感受到,不同時期領導人關于群眾路線的講話所體現的時代背景是不同的。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毛澤東同志論述了在戰爭時期和建國初期關于如何走好群眾路線的重要理論;鄧小平同志的群眾路線是在建國初期和改革開放時期提出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時期提出的。雖然不同時代的群眾路線所體現的背景不同,但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在強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堅持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這一執政黨領導人民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群眾路線,不是滿足于那個熱熱鬧鬧,主要的是要做經常的、細致的工作,做人的工作。一點一滴的工作,這樣的工作積累起來,才有我們偉大的成績。所以,我們要搞得深入一些。我們黨的歷史,我們黨的傳統,有熱鬧的形式,但是歸根結底,我們是實事求是地做深入的工作。”
人事教育工作走群眾路線,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工作中的具體體現,要在人事教育工作中貫徹執行這一路線。做好人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是要擺正位置,是以人為本、為人服務。有時我們認為工作已經做得很到位了,但群眾會有不滿意;有些工作看起來好像很有必要,但群眾會不歡迎;有些問題,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仍會有群眾不理解。這是現實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鄧小平同志指出,“黨的正確的路線、政策是從群眾中來的,是反映群眾的要求的,是合乎群眾的實際的,是實事求是的,是能夠為群眾所接受、能夠動員起群眾的,同時又是反過來領導群眾的,這就叫群眾路線。”鄧小平同志的觀點,可以讓我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群眾路線,又給了我做好人事教育工作的啟發。就是要真正從群眾實際需要出發,以群眾的感知體諒群眾,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要執行好惠民政策,把群眾該得的實惠送給群眾。面對群眾產生的矛盾,要積極做好引導工作,既不能因為矛盾多而害怕矛盾,也不能因此回避矛盾,要堅持把維護團結穩定、化解群眾矛盾作為第一責任,高度重視源頭預防,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另外,在平時的工作中更要嚴格要求自己,遵守紀律、把握原則,加強學習、武裝頭腦,與其他同志密切配合,在創建學習型、服務型組織中做一名學習型、服務型的干部。
黨員讀書活動心得體會 篇2
通過近一個月的讀書月活動,使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基層領導干部,應該時刻關注國家的政策,時刻跟著黨,趄著黨指出的正確的方向前進,以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以理論指導實踐工作,下面就讀書體會如下:
書籍是我們與古今中外圣人賢達溝通的最便捷的途徑。如果我們愿意,可以與許多偉大的人物同處一室,日日為伴,聆聽所言,交流無礙。故與書為伴,就猶如與知識為友,以智慧為師。左拉說,“我們不必羨慕別人的聰明,如果也要像別人那樣聰明,那就是讀書。”
這話也許只說對了一半。同樣的閱讀未必有同樣的效果。或曰,真正的聰明人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這三種境界之談,被視為治學的重要經驗。第一境界,選準目標,高瞻遠矚;第二境界,苦心孤詣,廢寢忘食;第三境界,豁然開朗,得心應手。這些都是頗具參考價值的意見。關于讀書的方法,有幾個方面應特別留意。讀書需作選擇。一位學者把書分為五等:瀏覽之書、細讀之書、熟讀之書、再三細讀之書、終生相伴之書。英國作家羅思金把書概括為兩類:一時之書與永久之書。在他看來,好書應是鏤之金石的典籍,而不是楮墨精良的書信報章。讀書需入心田。散文家毛姆說,讀書必須是一種享受,而不應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硬著頭皮辦差。為應考而讀也不能算錯。無論是經典之籍,還是時事手冊,用心讀和不用心讀,效果完全不一樣。古人曰:“好學深思”。學以窮理,問以解疑,問前須學,學后要思,是很好的方法。有的人坐擁書城,但所獲不多,問題可能是好讀書而不求甚解,沒有讀懂讀透讀到心里去。古人提出“注六經”,講的是讀書的被動和主動。被動讀至多不過賞玩而已,主動讀就加上了自己的創造。讀書當學以致用。讀書有兩種目的,一種是消遣,一種是使用。消遣猶如消費,使用轉化為創造。最好還是把讀書與工作、事業結合起來。除了消遣娛樂,我們總應該有一個工作目標和一項事業。讀書與工作、事業結合才能化為創造,也才能獲得源源不竭的動力。讀以為學,可以增加知識;學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這樣,讀書也就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最是讀書滋味長。然而,在這樣一個生活和工作節奏日益加快的時代,已經很難找到西窗高臥的閑暇。但無論怎樣忙,我們都應該擠出一時半刻,專注而安靜地讀上幾頁書。文化的涵養會使我們的思想保持鮮活的亮色。讀書需要興趣。要做好文學首先要對它有興趣,懂得并會欣賞文學的美,否則文學與你無關。不感興趣,不會欣賞,再好的藝術也與你無關。其次,文學素養的提高靠平常的積累、思考,所以耐心、悟性要好。要多寫多練,多修改。這樣讀寫結合才不會白讀。讀作品時要細細品味,切不可馬馬虎虎。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效果可能就不一樣。
總之,在今后我一定緊跟黨的要求,踏實工作,積極進取,發揮自身優勢,立足本職,勇于攀登,為中心的發展貢獻力量。
黨員讀書活動心得體會 篇3
自從上周我校讀書月活動啟動以來,系列活動之一“我是朗讀者”一直在各班火熱進行著,每個班級選定一篇班級共讀篇目,在小組內展示朗讀或者在小組的qq群里發送錄音,每天評選小組的朗讀之星,學校不定時的抽查各班的朗讀開展情況。
今天下午是學校的第一次驗收各班朗讀效果,隨機抽取了每個班級的一號,這二十多名同學集中在學校會議室里,首先欣賞了準備參加區里朗讀復賽的四個學生的朗讀,這四個孩子落落大方的儀態,抑揚頓挫的朗讀,以及恰到好處的表情和動作的輔助,給前來參加展示的同學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和目標。
接下來是各班選手的展示,有了榜樣的作用,他們也在盡量的學習模仿,每一個選手展讀完畢,指導老師都對他們從不同方面進行了評價,并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最后幾個參加這次活動的老師一起交流討論,大家一致對學生的朗讀的給以肯定,并對我校下一步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工作進行了研討。
這二十多個同學的朗讀都特別流利,證明了我校各班的朗讀指導的開展已經落到了實處。在這次展示中也反映一個現象,就是大家在有感情的朗讀的時候,低年級的孩子比高年級的孩子更好,更能放得開,他們敢于用肢體動作或者面部表情來表情達意,另外,他們善于模仿指導老師的語氣和語調和動作,而中高年級學生相比而言則有些含蓄含羞,有顧忌不敢表現,所以低年級的朗讀效果明顯高于中高年級。
回想我們平時的語文課堂,總是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地朗讀體驗作者的情感、領悟語言的內涵。然而,要想使學生真正把書讀好、讀出語言的滋味、讀出語言的神韻,就要引領學生入境如情,體驗課文描寫的意境,體味語言文字的節奏美、音韻美,豐富自己的語言儲備和語感經驗。只要我們在日常的朗讀教學中,認真總結、循序漸進,學生的朗讀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