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小學德育工作總結范文
三、建立德育管理網絡教育系統工程
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學校、家庭、社會這個大教育環境中,這個環境的整體性功能對學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說,學生的成長不單是學校教育的結果,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受到來自家庭、社會等各種教育因素的影響。我們加強小學德育工作,必須注意對家庭、社會的研究。我校德育工作的實踐證明: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目標不一致,就會嚴重影響教育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從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那么,怎么才能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呢?我認為學校應當注意協調各種教育力量,使德育工作形成整體合力。我們的做法是:第一,要求班主任每學期家訪人次不少于本班學生的五分之三,期末檢查《家訪記錄》,以此作為考評班主任的主要內容之一。同時通過家長學校、家訪,建立“聯系卡”,向家長宣傳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提出對學生德育的目標及要求;第二,邀請家長參加重要的學校教育活動、節日文藝匯演等,使其了解學校的教育內容和子女的表現情況;第三,請有關單位協助建立德育網絡。我們與政法委建立了聯系制度。聘請有關同志擔任校外輔導員,經常請他們來作法制教育報告會,參與重要的教育活動。這樣增強法律意識,使他們萌發了為保衛和建設祖國而學習的遠大理想。幾年來,我們始終把德育工作擺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堅持校內、外相結合,各方協調配合,形成德育合力,發揮了整體教育功能,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校紀、班風、學風,獲得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今后我們會倍加努力,再創德育工作新局面。
四、“建立學習型組織
在推行學生德育工作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強教師的隊伍的訓練,及時的提高廣大教師的素質,使他們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盡量避免和學生之間產生代溝,學校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為目標,積極引導廣大教師確立終生學習、全程學習的理念,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現已初顯成效,使我校教職工從中受益。在這里年輕教師成長很快。在開展“建立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中,不僅加強了廣大教師師德師表教育,而且提高了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通過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在新形勢下樹教師新形象,做人民滿意的教師,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學校決定利用重大節假日、認真組織、精心策劃,讓教職工與學生參與到各種活動中,讓這兩者之間拉近距離,這樣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現在這一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吸引廣大教職工與學生積極參與,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和教師心與心之間拉的更近了,彼此之間像朋友一樣去溝通,我們相信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會做的更好,請領導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