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大角灣導游詞(精選3篇)
陽江大角灣導游詞 篇1
陽江海陵島大角灣風景名勝區,位于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閘坡鎮內,是國家AAAA級著名的旅游景點。是集海泳、度假、食海鮮、購海味于一體的綜合型濱海旅游區框架。
海陵島閘波大角灣,面積14.7萬平方米,大角灣灘長2.45公里,寬50-60米,螺線形灣似巨大的牛角,故名"大角灣"。大角灣海水湛藍,沙質潔凈,可進行日光浴、海水浴和沙浴。馬尾島位于海陵島西南端,與閘坡鎮山嶺相連,海岸線曲折多灣,最長沙環為1公里,三面環海,實為半島。島上林蔭遍布,沿曲徑前行,有巨石列布海灘,或渾圓平整,或突兀峻峭,虎伏獅立,形狀奇特。這里是海島的最西角,為觀日落的最佳地點,當晚霞滿天時,許多游人駐足于此等待"馬尾夕照"。島上有沙灘排球、足球、沙灘牽引傘、沙灘賽馬、駱駝沙灘游、激光射擊等體育設施,讓您盡情享受激情生活。大角灣是海陵島知名度最高的景點,與陽西沙扒月亮灣并稱為"姐妹灣"。
該景區位于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閘坡鎮東南,自然旅游資源豐富,風光旖旎,以水清、沙潔、浪柔的特色馳名中外。并按 ISO9001/14001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進行管理,使景區設施日臻完善,品位不斷提高。1989年被評為廣東省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1994 年又被評為廣東省首批省級旅游度假區。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 AAAA 級旅游風景區,是廣東省唯一的 AAAA 級海濱景區。經過開發和建設,大角灣景區逐步形成三大區域;景區東邊成為體育運動區,已建成為國家沙灘排球隊訓練基地,曾主辦國際沙灘排球邀請賽、亞洲沙灘排球錦標賽、全國九運會沙灘排賽、全國翻波板錦標賽、全國帆板冠軍賽等賽事;景區西邊為休閑區,設置沙灘園林吧、植物園景,游客可在這里聽濤、品茶、垂釣,享受悠閑的自然雅趣;景區中部是大眾浴場,有沖浪、海上帆板、摩托艇、動力傘、飛行滑翔、沙灘車、古炮射擊場、野戰場、海上樂園和風情表演等游樂項目。大角灣景區已發展成為集旅游、觀光、休閑、文化、體育競技于一體的南方海濱旅游度假勝地。大角灣風景區是廣東省人氣最旺的沙灘景區,從1997年起每年都有超過100萬的游客光臨。
看過"
陽江大角灣導游詞 篇2
陽江秀美的山水風光,獨特的人文氣息,也引發不少過往文人墨客的興致,不少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聯。明代著名戲曲作家湯顯祖作客陽江時,留下了“峰如眉黛翠如環,破鏡迷離煙霧間。昨夜雙魚何處所,戙船多在海陵山”等詩句。1958年陶鑄同志在考察海陵島時,寫下了“帝子南來竟不回,海陵荒冢對斜暉。濤聲漫訴興亡恨,風嘯空增洋海威。且喜望天勤水利,更驚窮垌養魚肥。千斤畝產期明日,一道長堤接翠微”的豪邁詩篇。
陽江是書畫工藝文化之鄉。截至目前,擁有國家級“非遺”名錄1個(漆器髹飾技藝)、省級名錄11個、市級名錄14個,有省級“非遺”傳承人17位、市級傳承人21位;有國家級書法家23人、省級書法家206人、市級書法家近500人;國家級美術家8人、省級美術家45人、市級美術家457人;省級以上作家28人、市級作家185人。在陽江,博物館、書畫館、奇石館、音樂館、詩歌館比比皆是,男女老少舞文弄墨,或畫或書,或彈或唱,自以為樂,時時處處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
陽江是詩詞之市,楹聯之市。陽江的詩詞、楹聯,很有地方特色。在這片土地上,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普通民眾大多喜歡吟詩作對,民間賽詩賽聯蔚然成風,逢年過節作詩賦聯添樂更是必不可少。
陽江大角灣導游詞 篇3
發源于廣東云浮市西南大云霧山南側的漠陽江,全長199公里,像一條墨綠色的綢帶,盤旋延綿貫穿陽江境內的陽春、陽東、江城3個縣級市(區),在陽東區北津港注入南海。漠陽江流域面積6042平方公里,其西面和北面有一系列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阻擋,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每年來自海洋的季風和臺風在山地前緣產生大量降雨,致使漠陽江流量豐沛,成為廣東省徑流系數最大的河流。
漠陽江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時間長,氣候溫和。遠古的時候,這里就居住著俚人、僚人、瑤人和疍人等古越人。古越語中,“牛”為“莫”,“羊”為“陽”,“莫陽”就是牛羊的意思,說明古代的漠陽江流域水豐草肥、物種豐富,是牛羊聚居的地方。當18020_年前北京的山頂洞人燧石取火,燃起神州大地第一把火炬之后,約在14920_年前,漠陽江流域原始人類也住進了現陽春市陂面鎮獨石仔的洞穴里,他們也學會了人工取火技術,懂得了享用熟食,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
我們的祖先一路走來,腳下的這片土地,也逐漸統合到華夏文明的大版圖中,于是有了20_多年的歷史沿革。秦統一中國后,馬鞭所及之處,皆推行郡縣制,漠陽江流域則隸屬南海郡。公元前120_年,漢朝廷設了合浦郡高涼縣,治所在今陽東區大八鎮古城。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20_年),把安寧縣、高涼縣各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個新縣——陽江縣,并在陽春郡中設陽春縣,陽江縣、陽春縣從此得名。“兩陽”分分合合,1988年,從江門市劃分出來,合建為地級建制陽江市。
我對母親河漠陽江的了解,最早來自于篇幅有限的鄉土教材和非常零散的歷史資料。參加工作之后,因業務的便利,方才真正比較全面地感知這條傳導獨特文化情愫的河流。一次調研水務工作,懷著景仰之情,我們一行人坐著中巴車奔赴到云霧山的半山腰處,然后換乘越野車爬越近半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再步行穿越一段灌木叢生的小道,終于來到了漠陽江的源頭——云霧山脈的大風岰與五點梅峰山間峽谷。但見那山澗水從山坑處潺潺流出,涓涓細流,清澈見底。我禁不住在溪流邊彎下腰,啜了一口泉水,頓覺清爽甘甜,直透肺腑。我們興趣盎然地跟蹤溪水蜿蜒繞山而行,溪水流至開闊處才匯聚成河流。同行的水利部門專家向我們介紹說,漠陽江源頭水穿越玉溪三洞、凌霄巖,再穿越美麗的春灣、春城,一路南下,過崗美雙捷,穿越江城,浩浩蕩蕩奔流至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