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紀念館導游詞(精選3篇)
葉劍英紀念館導游詞 篇1
葉劍英紀念園位于梅縣雁洋鎮虎形村,占地482畝,于20xx年5月5日在原有葉劍英元帥故居和紀念館的基礎上進行整合、擴建與充實,現已擴展為四大功能區:人文景區、紀念景區、生態林區、旅游休閑服務區,并增建公園、廣場、湖池、橋廊等新景物。
新紀念館依山而建,高三層,外觀呈幾何構造,氣勢恢弘,極具現代化氣息,融美觀和實用于一體,共分為四個展廳,除原有圖片、銅像等實物展示外,新增場景再現、視頻展示、油畫作品等表現手法,便于人們參觀和了解歷史事件。第二展廳中高10米、面積90平方米的巨型浮雕,題為“大地回春”,表現的是粉碎“四人幫”后舉國上下和人們歡悅之狀。第三展廳中有《頂梁柱》浮雕,表現了葉劍英元帥的偉岸英姿,令人肅然起敬。通過大量圖片、實物、藝術品的展示,集中而生動地展現出葉劍英元帥偉大光輝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葉劍英紀念園按國家4A級旅游區標準建造,融弘揚偉人風范、愛國主義教育、展示客家傳統文化和生態旅游于一體,成為廣東省規模最大、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紅色旅游景區。
葉劍英紀念館導游詞 篇2
九一八紀念館位于沈陽市大東區的柳條湖橋,就是八十年前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地。為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在這里修建了一座“殘歷碑”,1999年又擴建成“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高大的“殘歷碑”映入眼簾。用花崗巖筑成的“殘歷碑”是一本翻開的臺歷,時間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
1931年發生在沈陽的九一八事變,是日本政府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是它企圖變中國為其獨占殖民地而采取的嚴重步驟。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的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劃下發動的。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距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今博物館坐落處)炸毀了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然后誣稱中國軍隊所為,并以此為借口向中國軍隊的駐地北大營發動突然襲擊,制造了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19日5時50分日軍占領整個北大營。同時,日軍也開始向沈陽城區進擊。6時30分占領沈陽內城,然后,日軍又向東北軍東大營進攻,東北軍不戰而退,12時許,日軍占領東大營,一天之間沈陽全面陷落。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短短4個月內,日軍又相繼占據了遼、吉、黑,整個東北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淪為日本的占領地。3000萬同胞陷于日寇鐵蹄的蹂躪之下,成為亡國奴。這塊黑土地無盡的寶藏被掠奪,中國失掉了當時占全國產量79%的鐵、93%的石油、41%的鐵路及無數森林資源。
為了真實記錄這段充滿屈辱的歷史,喚醒人們的良知,激勵中華兒女以史為鑒,居安思危,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沈陽市委、市政府先后兩次修建、擴建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該館位于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是紀念碑和陳列館相結合的建筑。博物館前方為一幾何形廣場,四周為不規則的綠色草坪所圍繞,從空中俯視,恰似一幅巨大的中國東北地圖。1999年8月,為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題寫了館名,并寫下了“勿忘九一八”5個大字。博物館擴建過程中,在短短的3個月的時間里,社會各界及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捐款、捐物人數達366萬多人次。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紀念碑又稱“殘歷碑”。是一座巨型石雕,外形為翻開的臺歷狀。整個建筑高18米、寬30米、厚11米,兩邊對稱。在殘歷碑右面刻有“1931年9月18日農歷辛未年八月七日”等字。殘歷碑的左面刻有:“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進攻北大營,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左面巨大的石雕臺歷上密布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個骷髏,如同千萬個不死之魂在吶喊,講述著東北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充滿血淚的生活和不斷奮起抗爭的歷史,在陳列館附近還有“九一八事變炸彈碑”,是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為炫耀他們在南滿鐵路制造“柳條湖”事件而建的彈形碑。
葉劍英紀念館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你們好!現在我們來到了“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一座讓我們干勁后代不忘過去,銘記國恥的博物館。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的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它作為中華民族的國恥,是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
1991 年,正值“九·一八”事變_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弟記___同志揮筆寫下了“勿忘‘九。一八’”的題詞,沈陽市亦決定建立一座殘歷碑式紀念建筑物。殘歷碑表面銘刻著事變的經過和真相,內部舉辦了“九·一八”事變歷史陳列,這就是最初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為了進一步滿足對廣本人民群眾,特別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的需要,1997年,沈陽市決定擴建。‘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___副主席劉華清同志親赴沈陽為擴建工程奠基,廣大人民群眾亦紛紛捐款贊助、歷經兩年,于1999年9月18日新館勝利建成。___為“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題寫了館名。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坐落于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建筑面積為12600平方米。展覽面積為9180平方米。館村舉辦的“九·一八”事變歷史專題陳列,是一部東北人民深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屈辱歷史,也是一部在中國共產黨號召和領導下,東北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反侵略、反奴役、不屈不撓的抗日斗爭歷史。整體陳列是一座紀錄莊嚴的民族解放戰爭的歷史豐碑。在這里我們將向您講述日本帝國主義在沈陽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人民遭受十四年奴役之苦的悲慘歷史,告誡國民要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教育人民“勿望國恥,振興中華”。本展覽共分七個部分。
第一部價“九·一八”事變的歷史背景
日本圖謀侵占中國由來已久,明治維新后,日本便迅速走上軍國主義和侵略擴張的道路。這就是明治天皇睦仁頒布的“宸翰”:“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 ”。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為了霸占中國和朝鮮,明治維新時期還制定了所謂“大陸政策”。這就是炮制者——山縣有朋,除向鄰近的朝鮮發動侵略外,日本還圖謀向中國挑釁。1894年,日本不宣而戰,突然襲擊了運載中國士兵的英商輪“高升”號,由此拉開了中日甲午戰爭的帷幕。這就是黃海大戰,這是黃海大戰中英勇獻身的“致遠”艦管帶鄧世昌。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戰敗而告終,中國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門關條約》。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擴張引起了沙俄的不滿,_年爆發了日俄戰爭,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將遼河以東劃為交戰區。1920___年9月5日,日俄簽訂了《樸茨茅斯條約》。日本戰勝俄國后,為了鞏固其在南滿的侵略勢力,在東北建立了一系列侵略機構,這就是設在旅順的日本關東廳和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這是設在大連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這是日本駐奉天總領事館,這四大機構互相配合,成為日本帝國主義推行“大陸政策”的得力工具。
日俄戰爭后,日本加強對我國東北的擴張,_年5月25日,強迫袁世凱簽訂妄圖___的“二十一條”。_年日本的經濟危機激化了國內矛盾,法西斯勢力也趁機崛起。1930年9月成立法西斯團體“櫻會”。為了轉嫁國內危機,田中義一上臺組閣并主持召開了“東方會議”,制定了積極的對華外交政策。這就是《田中奏勵》,奏析指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就在日本努力擴大在滿蒙的侵略勢力時,中國東北逐步被奉系軍閥所控制。這就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及其官邸,隨著張作霖勢力的不斷擴大,張作霖不甘受日本擺布,致使日、張關系惡化,日本決定除掉張作霖。這就是皇姑屯事件的前后經過(場景)。皇姑屯事件后,集國恨家仇于一身的張學良不顧日本的反對,于 1920___年12月29日通電易幟。取得東北的統治地位后,張學良首先槍斃了親日派人物、東三省兵工廠總辦楊宇霆和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槐。就在張學良勵精圖治,欲與日本周旋到底的時候,蔣、媽、閻中原大戰爆發。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發出“通電”,擁蔣入關。這是“九·一八”事變前后人關的東北軍序列表。
日本為了發動“九·一八”事變,大肆制造武裝入侵輿論,宣稱“滿蒙非中國領土”這就是提出“滿蒙”生命線理論的松岡洋右,為了徹底解決滿蒙問題,日本還成立了秘密省、部核心會議,這是會議委員長建川美次。同時,日本為了尋找發動事變籍口,先后挑起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在積極策劃下,日本做好了周密入侵準備。在國內,積極擴軍備戰;在中國東北日本關東軍以參謀旅行團的名義偵察東北地形,研究作戰方案,還從國內運來兩門24厘米口徑的榴彈炮,一門指向北大營,一門指向沈陽(東塔)飛機場。此時的東北戰云密布,侵華戰爭隨時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