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景點導游詞經典(通用3篇)
2023年湖北景點導游詞經典 篇1
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游覽觀光,我是來自春秋旅行社的一名導游!我姓楊,大家叫我小楊就可以了,非常高興這次能陪同大家共游武漢,希望在我的陪同下能使各位的武漢之行能玩的開心,游的盡興。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風景怡人的東湖,利用路上這段時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東湖的概況。
東湖位于武昌區的東郊,是國家重點的風景名勝區,它整個面積為88平方公里,它秀美的山水,濃郁的荊楚風情吸引著國內廣大的游客,東湖的自然風光是相當優美,湖水澄清,青山環繞,樓亭點綴,而且它的湖岸線非常曲折,所以又有“九十九灣”之稱,東湖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5%,這是因為東湖屬于亞熱帶氣候,再加上充沛的雨量和光照以及優越的地理環境,從而也就孕育出了東湖豐富的植物資源,這里現有各種樹木植物370多種,一年四季不斷的開放。春蘭、夏荷、秋桂和冬梅分別展示了東湖四季不同的林木美景,其中,東湖的梅花和荷花更是聞名全國,它們不僅數量多,而且栽培技術和研究水平也居全國領先地位。為此,中國花卉,盆景協會才專門將“中國荷花研究中心”和“中國梅花研究中心”設在東湖。
東湖沿湖依次劃分為:聽濤、白馬、落雁、磨山、珞洪、吹笛六大景區,但它的景點是集中在聽濤區和磨山區,而我們今天將要主要游覽的景區就是磨山區了。說話間,我們已經到達此行的目的地了,大家看!現在在我身后的就是磨山區的大門了,來到這里,您也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這里會叫做“磨山”呢?關于這一點其實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就是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經在這里搭臺祭天,后來他看到這座小山就象磨盤,于是就給它起名叫“磨兒山”;這第二種說法就帶有一定的神話色彩,說的是大將關羽在這里打獵時,不慎將他的一頂六角帽遺忘在草叢中,到了第二天,這頂六角帽就長成了六峰山,也就是現在的“磨山”了。
說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對磨山又多了一份好奇和期待呢?那麼現在就和我一起開始磨山之旅吧!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兩層的樓亭就是有名的朱碑亭了,它高20米,屬于飛翅形的亭樓,在亭上掛的這塊匾額是郭沫若先生題的,上面不僅有“朱碑亭”三個字,還有朱德先生最喜歡的蘭草圖案。再亭前立著的這個碑呢,就是朱碑了。它上面刻有朱德同志于1954年視察東湖時題的詞,其中尤為讓我們自豪的就是這句:東湖暫讓西湖美,今后將比西湖強。這不僅是朱德同志對東湖的肯定,同時也道出了東湖巨大的開發潛力,雖然時至今日,東湖的名聲仍沒有超過西湖,但它仍以秀美的山水、豐富的植物、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享譽國內外,從這個意義上講,朱德先生的愿望算是實現了。
參觀完紀念朱德的古跡后,接下來我將陪同大家游覽的是磨山以北的楚文化旅游區,這個景點就是以展現2220_年前的楚文化而專門修筑的一系列建筑。整個景區以楚天臺為中心,在加上楚城、楚市、鳳標及離騷碑等景區一并構成。
也許你會想:為什么要將這些楚國的東西建在這里呢?其實,早在西周時期,楚人就已經控制了現在的武漢地區,武漢受楚文化的浸潤的程度之深,是其它一些著名的城市所無法比擬的,為了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磨山于1987年創建了這座以楚文化為內涵的風景游覽區。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高大的城樓就是楚城了,它由水門、陸門、望樓、箭樓、風水臺組成。它是參照南方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的城門設計而成的。在先秦時期,城是國家的象征,根據楚人喜歡居高臨下筑城的特點,所以選擇在這建依山傍水的要津。看到這座城,我們也可以領略到昔日楚國將士守城殺敵的身影。在樓城下的這條街就是楚街了。走過楚街,進了楚城,我們就來到了楚市,這座門就是進入楚市的門戶了,大家看這牌子上兩個楚國的文字是什么呢?對了,這就是“楚市”二字,這個“楚”非常有意思,兩邊一個木,中間一個“足”,表現了當時楚人是生活在茂盛的原始森林中的。
大家看這里面的建筑采用的是吊腳樓。這是因為當時楚地潮濕多雨,選用吊腳樓可以起著防潮的作用。至今,土家族所居住的吊腳樓就是沿襲這一傳統,與此同時,您還可以在這里隨意參觀,選購一些有趣的小飾品作個記念。逛完了楚市,現在呈現在各位眼前的銅鑄鳳標就是楚文化旅游區的標志。鳳是楚人的圖騰,被視為至真,至美,至善的象征。眼前的雙鳳翹首相對,拱成半圓弧造型,像不像一團正在熊熊燃燒的火焰呢?這也表現了楚人崇火的習俗,就好像武漢人說:“您今天真走火”。意思就是說您今天碰上好運氣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您晚上夢見了火,就是好兆頭,意味著要發財。
所以這個鳳標是吉祥富貴的象征。從這個鳳標向上走345級臺階,我們就會到達楚天臺了。在此之前,我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這個臺階數會是345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楚國的建筑多是以“臺”命名,而不稱其為“樓”,湖北人說的數字“6”,恰好與“樓”同音,為了避免這個“樓”字,所以根據山勢將臺階設計成345級,同時這也寓意著步步高。希望大家登上臺階之后,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能步步高升,現在我們就向楚天臺前進吧。
現在,大家看到這個雄偉的建筑就是楚天臺了,它是參照楚靈王時的行宮-章華臺的遺址而修建的,說到章華臺,這里又有一個小故事。據說靈王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癖好,就是好細腰,他自己是細腰不說,他還對細腰的大臣非常喜愛,許多人為了得到靈王的厚愛都節食束腰,以致后來許多人都餓死了,所以在民間又有“靈王好細腰,國人多餓死“這種說法,章華臺也因此被稱為細腰宮,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一直到現在,湖北一帶仍以苗條為美著稱。
大家看到眼前的楚天臺造型非常的雄偉莊重,可以說是秦國鼎盛時期的藝術象征,在進去之前呢,我將楚天臺的內部結構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楚天臺它是一個外五內六的建筑,一共有六層,第一層展出的是出土音樂文物的復制品,大家可以看到有“世界第八大奇跡”之稱的曾候乙編鐘。在二樓演播廳,您可以盡情欣賞“鐘鼓之樂”和“琴瑟之音”。在第三到第五層展出的就是楚國的漆器和字畫,至于這最后一層就是您登高望遠的最佳選擇了,您可以在那欣賞到整個東湖的景觀。下面就請大家到里面隨意的參觀、游覽。
看完了楚天臺,我們就來到了有著“天下第一砰”之稱的“離騷碑“。它是用紅色的巖石壘砌而成的。在碑上雕刻的內容是屈原的《離騷》,而這個筆跡是_青年時代用顏體書寫的手跡臨摹,堪稱詩書二絕,更絕的是這塊碑將屈原和_兩位古今偉人結合在一起,這在全國來說,都是非常少見的。
好了,東湖磨山景區就為您介紹到這兒,如果您還有什么問題或建議可以告訴我,以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改進,現在給大家半個小時活動時間,待會我們在楚城門口見面,望大家掌握好時間。
2023年湖北景點導游詞經典 篇2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游覽觀光,我是來自春秋旅行社的一名導游!我姓楊,大家叫我小楊就可以了,非常高興這次能陪同大家共游武漢,希望在我的陪同下能使各位的武漢之行能玩的開心,游的盡興。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風景怡人的東湖,利用路上這段時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東湖的概況。
東湖位于武漢市武昌區的東郊,是國家重點的風景名勝區,它整個面積為8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就占了33平方公里,它相當于是杭州西湖的6倍。雖然東湖不如西湖聞名,但它秀美的山水,濃郁的荊楚風情吸引著國內廣大的游客,東湖的自然風光相當優美,湖水澄清,青山環繞,樓亭點綴,而且它的湖岸線非常曲折,所以又有“九十九灣”之稱,東湖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5%,這是因為東湖屬于亞熱帶氣候,再加上充沛的雨量和光照以及優越的地理環境,從而也就孕育出了東湖豐富的植物資源,這里現有各種樹木植物370多種,一年四季不斷的開放。春蘭、夏荷、秋桂和冬梅分別展示了東湖四季不同的林木美景,其中,東湖的梅花和荷花更是聞名全國,它們不僅數量多,而且栽培技術和研究水平也居全國領先地位。為此,中國花卉,盆景協會才專門將“中國荷花研究中心”和“中國梅花研究中心”設在東湖。
東湖沿湖依次劃分為:聽濤、白馬、落雁、磨山、珞洪、吹笛六大景區,但它主要的景點是集中在聽濤區和磨山區。等會兒,我們馬上將要游覽的景區就是磨山區了。
說話間,我們已經到達此行的目的地了,現在大家看到在我身后的就是磨山區的大門了,來到這里,您也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這里會叫做“磨山”呢?關于這一點其實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就是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經在這里搭臺祭天,后來他看到這座小山就象磨盤,于是就給它起名叫“磨兒山”;這第二種說法就帶有一定的神話色彩,說的是大將關羽在這里打獵時,不慎將他的一頂六角帽遺忘在草叢中,到了第二天,這頂六角帽就長成了六峰山,也就是現在的“磨山”了。說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對磨山又多了一份好奇和期待呢?下面就請隨我到里面去感受磨山怡人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楚風楚情。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兩層的樓亭就是有名的朱碑亭了,它高20米,屬于飛翅形的亭樓,在亭上掛的這塊匾額是郭沫若先生題的,上面不僅有“朱碑亭”三個字,還有朱德先生最喜歡的蘭草圖案。再亭前立著的這個碑呢,就是朱碑了。它上面刻有朱德同志于1954年視察東湖時題的詞,其中尤為讓我們自豪的就是這句:東湖暫讓西湖美,今后將比西湖強。這不僅是朱德同志對東湖的肯定,同時也道出了東湖巨大的開發潛力,雖然時至今日,東湖的名聲仍沒有超過西湖,但它仍以秀美的山水、豐富的植物、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享譽國內外,從這個意義上講,朱德先生的愿望算是實現了。
2023年湖北景點導游詞經典 篇3
碧波蕩漾的昆明翠湖,比不上霞光萬丈的高坡日出;霞光萬丈的高坡日出,比不上壯美錦繡的安徽黃山;壯美錦繡的安徽黃山,在我看來還比不過幽靜安逸的世外桃源呢!這便是我去宜昌游玩的真實感受。
到達宜昌時還是上午,我們先去了三峽大壩。頂著炎炎烈日,站在宏偉的大壩前,看著周圍環繞著的清澈無比的湖水,一階一階的翠綠梯田,一座一座連綿起伏的墨綠山脈,心中覺得萬分清爽恬靜。“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郭沫若的這句詩更是道出了我的心聲。
下午我們停留在了世外桃源。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描寫的美景我也親身體會到了。先通過一段狹窄陡峭的石階,順著一棵棵沒有綻開桃花卻也枝繁葉茂的桃樹的指引,我們來到巴人部落。文章中那衣著樸素、辛勤耕種的農民倒沒看見,但那一群群友好憨厚的巴人也是很可愛的了。
在繁多的柚子樹、芭蕉葉中,從地面架起座座高高的閣樓,鏤空的窗戶,尖利的屋頂,舒適的稻草鋪滿屋,這便是他們的家。露天的擂臺,兩面用茅草架起屏障,四周掛滿了姹紫嫣紅的菱形狀手工制品,像中國結一樣裝飾著。中央一根竹竿上放著兩個用來喊話的大木筒,這是他們“比聲音招親”的地方。木樁聳立在樹林中,棕褐色的圓木支起一座亭臺,寶頂上擺滿灰白色、碩大的牛頭骨骼,這是他們的祭祀臺。巴人們的生活真是有趣,很簡陋卻又充滿了冒險與濃厚的部落文化。
離開了巴人部落,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向白馬洞出發了。三十多個人,乘著一艘狹長的木船緩緩前行。波動著淺淺的淡綠色湖水,一搖一晃地進入了一片漆黑的洞內。船還沒劃多久,便伸手不見五指了。只聽見悠長的有節奏的劃槳聲,泉水滴答滴答打在鐘乳石上的清脆響聲,時不時還傳來蝙蝠振翅的細小聲響。突然船頭一磕,在拐角處看到微微白光了。抬頭一看,頭頂上一片灰白,一塊塊鐘乳石倒立下來,體態嶙峋,長短不一,就像快速彈奏琴鍵上那高低變化的音符,一波接著一波。而兩側是各種各樣的不知名的巖石,光滑地射著銀光。低頭瞧著水面,原本淺淺的湖水頓時變得深不可測,水中倒映出了石頭的形態和四面的一模一樣。
這時我們就好像身處在一種幽靜、安詳、夢幻、與世隔絕的世界里了。很美,美得整條船上沒有一個人吭聲,生怕打破了這壯麗的美景!船行駛著在前方停下了,踏著木橋我們紛紛下了船,朝這個被巖石完全封閉的山洞深處走去。
濕潤的石面在各種絢麗燈光的照耀下起了一層薄霧,周圍的石頭也像一個個立在云端的巨人,映著五彩繽紛的色光。穿過曲折的石道,一邊聆聽著滴水聲,一邊欣賞沿路大自然的又一個美妙的異曲同工之杰作。不知走了多久,前方透出了刺眼的白光,長久置身在黑暗的空間里,一下子又看到了高照的太陽,長滿繁茂花草的室外,猶如到了另一個世界。
走出了白馬洞,我們又領略了那秀麗的山水,遠處望不到邊的群山與淡藍天空的一角融合在了一起,“水天相接”的意境全在此處了。觀賞了一下午的世外桃源,我們坐上車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宜昌。
不同城市都有不同的名勝,荊州的古城,宜昌的三峽,云南的高原,湖北的千湖,這些古人與大自然的杰作真讓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