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導游詞要怎樣寫?(通用3篇)
武當山導游詞要怎樣寫? 篇1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蕭俊熙。相逢就是緣分能和大家相逢,我感到很榮幸。希望能用我們的熱心、耐心和細心換到您的放心、開心。
今天我將帶大家游覽武當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那里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道教文化。
武當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內。這里風景秀麗,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華似錦,夏天高山聳翠,秋天金桂飄香,冬天白雪皚皚。不管我們什么時候來,都能看到她美的一面。
這里的紫霄宮里有綠琉璃瓦大殿,還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時的塑像,他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美麗極了!
有一句俗話說“天下名山佛盡占”,而在武當山卻是道教一統天下。傳說武當山金頂原來被無量佛占著,后來真武大帝修仙得道,外出云游到此,相中了這塊寶地,便到天柱峰找無量佛商量借地,并提出只借八步即可。無量佛見他所要不多就答應了。沒想到真武大帝法力無邊,他從天柱峰頂走了八步,一步100里,八步竟然走了整個武當,從而贏得了永久居住權,武當山也因此成為道家的場地。
巍巍武當山,錦延八百里。武當山一日游到此結束。最后祝大家幸福,合家快樂。
武當山導游詞要怎樣寫? 篇2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車城——十堰!我們這天將要游覽的是道教圣地——武當山。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相傳為上古玄武得道飛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當之”之謂,故名,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武當山位于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市,它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筑群。
武當山,自古以來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嶺,南接巴山,連綿起伏,縱橫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余各峰均傾向天柱,蔚為奇觀。宋代書法家米芾曾為武當山寫下了剛勁有力的“第一山”三個大字。作為旅游勝地,武當山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
武當山上有宏偉的古建筑。據說,在建筑的規模上,超過了五岳。早在1320_年前的唐代貞觀年間,武當山即興建五龍祠,宣揚道教。以后道教逐漸增多,武當山便成了道教名山。歷代以來,許多著名道家如周之尹喜、漢之陰長生、晉之謝允、唐之呂純陽、五代陳摶、宋之寂然子、元之張守清、明之張三豐等均在武當山修煉過。其中,張三豐把道家的太極陰陽與武功相結合,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創立武當拳派,一時名振天下。
元朝末年,武當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毀于兵亂。目前山上的宮觀多為明代所建。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20_年),成祖朱棣派侍郎郭瑾等,役使30多萬軍民工匠,在武當山大興士木,用了將近十年時間,建成了凈樂宮、迎恩宮、玉虛宮、紫霄宮、南巖宮、玉龍宮、遇真宮、太和宮、復真觀、元和觀等33處大建筑群。此外,還建了39座橋染,12座臺,鋪砌了全山的石磴道,整個武當山成為一座“真武道場”。在設計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點,布局巧妙,座宮觀都建筑在峰、巒、坡、巖、澗之間,建筑精美,各具特點又互相聯系,整個建筑群體疏密相宜,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現存的主要建筑有金殿、紫霄宮、遇真宮、復真宮、玉虛宮等。
武當山北通秦嶺,南接巴山,號稱“八百里武當”。整個武當山包括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九井、九泉、十池、三潭等自然景點,“七十二峰朝至尊”,即七十二峰都朝向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的天柱峰,構成武當山獨特的奇麗山色。
就在這山色如畫之地,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20_年,派工部侍郎郭率軍民三十余萬人,大肆營造宮、觀,歷時十四年之久,最后在綿延幾十里的山旁、巖邊和天柱峰山頂建造了一座座宮、觀、堂共三十余處。其中天柱峰山頂的鎏金銅殿,金光閃爍,聳立在三面都是陡峭的懸崖之上。金殿建于1620_年,高五點五米,寬五點八米,深四點二米。除殿基是花崗巖鋪墊外,其余殿體包括門、窗、瓦、椽、梁、柱等都是銅鑄的,殿內供有五尊銅像,最大一尊是真武披發跣足像。
此外,展旗峰下的紫宵宮,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殿內有玉帝塑像,殿前有座巨型龜碑。石龜高三米,長四米,寬二米,龜背上的石碑六米多高。坐落在懸巖峭壁之上的南巖,其建筑物全嵌在陡峭的絕壁之上。太子坡、老君堂、元和觀、朝天宮、磨針井等,都是有名的去處。
武當山風景兼泰山之偉、黃山之奇、雁蕩之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為“天下第一山”,雖有夸張之嫌,卻也可見得那里是一個值得一游的地方。
好了,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在進入武當山前,我首先要提醒各位幾點:1.進入道觀后不要以手指點神像,無論其造型多么令人驚嘆;也不要背對著神像;進殿時不要踏在門坎上,也不要高聲喧嘩;2.俗話說:“僧不言名,道不言壽”,道人修煉是為長壽,所以最好不要問道人的年齡。入道門的原因很多,如果沒有深交,也不要問其身世;3.進山朝貢步入武當神道后,就要靜默清心,不說污穢不凈的話。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紅艷花及雞、犬等,不吃雁、鰻、龜、鱉、牛、犬、豬肉及生蔥、韭、蒜、姜等葷腥刺激食物,不飲酒。這些都是武當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諱的;4.武當山上許多地段都沒有人煙,如果你對地形不熟悉,或沒有足夠的準備,請勿貿然進入。最好請個當地向導。
武當山地區有“朝武當”的習俗,內含上山祭拜山神的意思,其實這是人們享受生活的又一種方式,就像掃墓總是與踏青郊游連在一齊的,“朝武當”也成為一種爬山的樂趣。每年農歷三月份春光明媚和八月份秋高氣爽的時節,武當山里總是游人如織,熱鬧非凡。
好了,此刻請大家隨我一齊到景區內參觀!
太子坡
那里就是我們這天的第一站——太子坡景區。
復真觀
那里是復真觀,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精心設計、巧妙布局的。它位于武當山的主峰天柱峰東北的太子坡上。據說,凈樂國太子入山修道之初,曾在此修煉,故而得名。復真觀始建于明代前期,后多次重修,而其建筑基本上保存了原貌。殿堂依山勢而建,層層向上。中軸線上有照壁、梵帛爐、龍虎殿、大殿、太子殿。左側道院建皇經堂、藏經閣、廟亭、齋房,隨山勢重疊錯落。觀中有一棟依巖層疊而建的五層樓閣,以一根立柱支撐著交叉疊擱的十二根梁枋,稱為“一柱十二梁”。此樓建筑結構獨特,建筑技術精湛,雖經歷幾百年風雨,依然巍峨聳立山間。
磨針景
大家請看前面,那座纖巧玲瓏、布局緊湊的道院,在院前埋著兩根碗口粗的“鐵針”烏黑光亮。殿旁有座亭子,亭內又井。這就是“磨針井”了。相傳當年太子因修道而不成,心灰意冷,正準備下山,在這井旁就碰到了一位正在磨針的老婦,其后發生的故事就與民間傳說中的“鐵杵磨成針”同出一轍了。太子因此而深受感悟,回到山上,繼續修煉,最終得道成仙。而這位老婦人其實就是紫霄元君的化身。在井旁有鐵鑄老母磨針像,她手持鐵杵,頭微側,笑迎過往游客,時時刻刻在提醒著人們:只要持之以恒,就沒有我們辦不了的事!
紫霄宮
此刻我們眼前的這座宏偉壯觀、綠琉璃瓦的大殿就是紫霄宮了。它是武當山保存最完整最具古代藝術特色的道教建筑。建于明永樂十一年,距今約620_年的歷史。遠遠看去,極具皇家道場的氣派。
那么為什么叫它紫霄宮呢紫霄的意思是仙氣迷蒙的天空。你們瞧(指向正前力·的展旗峰)它背依奔騰欲動的展旗峰;(又轉身指向對面),面向拔地而起的照壁峰;(指向左)左有蓬萊第—峰云霧飄渺:(指向右)右有雷神洞,如驅龍耕播種之名象。周圍還有三公峰、五老峰、香爐等諸峰,好似玉筍從地上長出。曳紫拖藍的山峰天然構成—把二龍戲珠的寶椅.紫霄宮就坐落在這把交椅的正中。因而紫霄宮是典型的金盆納財的寶地,它匯聚了天地萬物的靈氣。所以明永樂皇帝封那里為“紫霄福地”,意指那里是人間的仙境,是道教追求的天人合的理想境地。相信大家來此地一游定會福壽安康,財源廣進,而不虛此行。此刻就讓我們——同到這座神秘的宮殿里探個究竟。請隨我來(帶領游客走向紫霄宮大門)。
此刻我們所在的地方便是紫霄宮的入口第一殿“福地殿”,相信大家立刻聯想到了“紫霄福地”。沒錯,這座殿的命名正源于永樂皇的這扇門望去就會發現福地殿、龍虎殿、十方堂和紫霄殿四座殿建在同一條軸線上,:地勢逐漸增高,面積逐漸增大。你們能猜出是什么意思嗎以前有一種說法就是“由低到高代出英豪,由窄到寬富貴如山”,“口對口,心對心,人心齊、泰山移”顯然整個宮殿的建筑也是貼合當時皇家宮殿等級森嚴的建筑模式的。大家能夠在游覽的過程中感受一下。
前面的這座橋,叫它禹跡橋,是指真武大帝以前經過這座橋,得道升天。我們不妨踩著先神的足跡去拜訪威嚴神武的“龍虎殿”。大家別害怕兩座神像雖面目猙獰,呲牙咧嘴,也并非銅墻鐵壁,而是泥塑的“紙老虎”,不會吃人的。但也千萬輕視它們,大家能夠仔細觀察一下,他們身穿盔甲,手持戈戟、鐵錘,威風凜凜,嚴守山門的架勢儼然一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魄,他們兩位大將便是我們道教所信奉的東西方神——青龍和白虎。
龜一向以來是人類忠誠的朋友,大家對龜也都見多不怪了。恐怕御碑亭中的兩頭巨龜會讓你大吃一驚的。請大家隨我來。這兩座大石龜碑雕,分別建于永樂十一年和十六年,龜高各三米,長四米,寬二米,龜背上樹有的六米多高的石碑,總重量達90多噸。巨龜的如此形態也讓我們想到《西游記》唐僧師徒取經歸途乘巨海龜馳騁于大海上的一幕。大家必須要問“這90石碑是何物呢”“皇帝為何造如此大的石龜來馱石碑呢”請耐心聽我道來。相傳燕王朱棣最初起兵反朝廷兵敗落荒而逃忽遇大江無法前進在前有滾滾怒濤,后有追兵的窮途末路之時,突然有一只大龜浮于江面救了朱棣一命,為了報大龜救命之恩,朱棣允諾登基以后,必須封賞其一官半職。之后朱棣百戰百勝,美夢成真自立為永樂皇帝,論功行賞之時卻忘了大龜,在官職均已封完的狀況卜朱棣便封龜為“馱圣旨”大臣以報其恩。于是,大龜便馱圣旨暢游世界,偶然間到了武當山小憩,卻發現那里山川峻秀,鳥語花香,是個好地方,便不愿再四處漂泊而定居于此。永樂皇帝怕它淋著凍著就地建起了“御碑亭”。聽完了故事,大家必須猜到了石碑代表什么了吧對,那代表圣旨。
各位游客我們已順著軸線上的飾欄臺階上到了半腰過一會兒:我們將到“十方堂”,又名“朝拜殿”。站在此刻這個位置我們已隱約可見十方堂后的紫霄大殿了。在紫霄宮的總體設計中我國古代建筑師充分運用了藏與露的手法。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對每一個虔誠的朝拜者,紫霄殿在前上方若隱若現,促使他們不斷向上攀登。大家可能感到有點累了,我們就在此地休息一會,趁此歇息時間,大家不妨仔細看看神殿四周,上面布滿小型壁畫,資料全是道經書上的典故與故事,色彩調和,個性鮮明,是一批不可多得的藝術品,具有必須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科研價值。
武當山導游詞要怎樣寫? 篇3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王思元,大家可以叫我王導。希望用我的熱情服務,可以換來你們的開心、快樂!
今天我將帶大家一起去領略武當山那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道教文化。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被認為三十六巖中最美的南巖。武當山的自然景觀與精美的建筑是融為一體的,在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這座雄居于懸崖上的石殿建于元朝,懸崖旁邊有一個雕龍石梁。石梁懸空深出2.9米,寬只有30厘米。上雕盤龍,龍頭頂端雕有一個香爐,這便是著名的“龍頭香”。
下面我們乘坐纜車去登主峰天柱峰。好了,天柱峰到了。天柱峰海拔有1612米,素稱“一柱擎天”。 站在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七十二峰朝大頂”的壯觀景象。而天柱峰之巔的這座金壁輝煌的殿堂就是金殿了。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鋼鑄金鎏大殿,修建于永樂十四年。整個金殿沒用一根釘子,全是鑄好各個部件后運上山搭建而成,卯和的非常嚴密,看起來好象是渾然一體的。大家看,這邊的長明燈相傳是從來不滅的,那么山頂空曠多風,為什么它不會被風吹滅呢?據說是因為有了藻井上的這顆“避風仙珠”的緣故。相傳這顆仙珠能鎮住山風,使風不能吹進殿內,從而保證了神燈的長明。其實神燈長明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殿門的各個鑄件都非常嚴密精確,可以改變風吹來的方向,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技藝的高超。金殿從修建到如今已經歷了500多年的風吹雨打,仍然輝煌如初,不能不說是我國古代建筑和鑄造工藝的一件稀世珍寶。
接下來的時間就留給大家自己安排,現在是下午三點,兩個小時之后大家到此集合。希望您細細的品味這里絕妙的建筑和美麗的風光。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留戀,我們今天愉快的武當山之旅到此結束。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