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的導游詞(精選5篇)
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的導游詞 篇1
洪陽洞:位于鈐陽湖西北岸的袁嶺山腰,屬喀斯特溶巖地貌。由于東晉著名道學家葛洪、婁陽二人曾在洞內(nèi)修煉制丹,所以集二人之名,取為洪陽洞。又由于此洞距離介橋嚴家只有數(shù)里,明朝權相嚴嵩小時候曾在洞中讀書,所以又叫嚴嵩洞。到現(xiàn)今民間仍流傳“狐仙伴讀”、“吞食夜明珠”的神話故事,百姓又稱之狐仙洞。根據(jù)《分宜縣志》記載:此洞“有石室十七,石穴七十二”,綿延十余里,分為東西二部分。東部高大寬敞,西段幽暗深邃。洞內(nèi)怪石壁立,鐘乳嶙峋,琳瑯滿目,儀態(tài)萬千!過去有人進到第七十二間洞時,聽見洞外昌山渡傳來的篙聲。洞口迎面石壁上刻有“洪陽古洞天”五個古樸蒼勁的大字,兩邊刻有前人留下的游記題詩。洞口原設有葛洪、婁陽兩位道教宗師的神像。東側(cè)向頂部傾斜的石榻上有一個凹陷如雞心的池子,旁邊橫躺著一塊象鍋灶的黑石,據(jù)說這就是葛洪、婁陽煉丹的丹池丹灶。將手伸到丹池丹灶的上面,還可以感覺到一股上沖、騰發(fā)的熱氣,相傳這是當年煉丹后尚未散盡的余熱。
仙女湖之旅就要結束了,希望這次旅行能給各位留下美好難忘的回憶,離別之際我借仙女湖的仙水靈氣,祝愿大家身體康泰、好運常伴!
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的導游詞 篇2
會仙島:又名水上樂園,位于舞龍湖景區(qū)的東部,面積250平方米,是仙女湖開發(fā)最小的島,也是仙女湖的標志性景點。相傳很早以前,有位新余檀郎在此偶遇下凡羽仙,并與其中最年輕、最美麗的仙女佳偶天成,“會仙島”因此得名。島上由會仙臺和“毛衣女下凡”群雕兩大部分組成。會仙臺高約9米,平面為圓形,是帶剎穹窿頂式藝術樓閣建筑,分為樓閣與樓座上下兩部分,房外環(huán)繞2米寬的閣廊,是游客觀鷺的好場所。會仙臺前面矗立著“毛衣女下凡”群雕,雕塑基座上鐫有東晉干寶所著《搜神記》卷十四《田中毛衣女》全文。群雕采用圓雕與高浮雕相結合的技法,從上至下雕塑了七位仙女,她們蘭芬靈濯,玉瑩塵清,揮舞玉臂,腳踏祥云,仿佛從天上飄然而下。島上配有水上摩托、水上飛機、水上游泳池等親水性自娛項目。
萬年橋:是明嘉靖三十五年首輔嚴嵩捐建的“七橋一路”中的一橋。秋冬時節(jié)水位回落,站在鈐陽湖岸清晰可見經(jīng)歷了478年的萬年橋雄姿巍然浮于兩岸之間,橋孔仍歷歷可數(shù),宛如游龍嬉水。萬年橋全長386米,寬8米,共10墩11拱,筑橋工藝精美絕倫。據(jù)考證,萬年橋是江西現(xiàn)存聯(lián)拱石橋建造最早、使用最久的橋之一,也是明朝江西第一座有具體日期可考的古橋,為江西第四大聯(lián)拱石橋。上世紀80年代,當文物專家在探視該橋時曾發(fā)感慨:僅萬年橋就可建一座博物館。
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的導游詞 篇3
桃花島---桃花島是仙女湖的門戶之島,因島上遍植桃花,春天桃紅柳綠,桃果滿樹且飽含桃文化底蘊而得名。
景門:拱型門洞的兩側(cè)的宣傳畫,真實地紀錄了桃花島及其主人的榮耀,有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建行游覽該島時與島主的合影;有島主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專題節(jié)目拍攝時與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王小丫的合影;還有島主參加全國熱氣球比賽時的留影和獲獎照片等等。
浮橋:桃花島上的桃花渡是一座長60米、寬1.5米的浮橋,由12只小船連接而成。12只船,代表一年12個月,寓意四季平安,又代表十二地支、十二生肖,祝愿游客人人平安。魯班先師神位:是明代的古碑,島上兩件“寶物”之一。魯班是傳說木匠及建筑業(yè)的開山鼻祖,現(xiàn)在中國建筑業(yè)的最高獎項就是魯班獎。千年樹根:島上另一件寶物是面積20多平方米的千年樹根,它古樸蒼勁、虬枝盤纏,充滿酷態(tài)野趣。此樹原生長在龍王廟下的江岸上,歷經(jīng)千年而蒼翠不老。1958年因修江口水庫受淹而被誤伐,留下根部淹入仙女湖水之中。本世紀初,島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將其從水中請出,移到此地,成為一大稀世瑰寶。伸出您的手撫摩三下,就能與它同壽。熱氣球空中觀景:乘熱氣球升上天空看仙女湖的風光,是這里的一大亮點,上升的過程很刺激,一般都要大喊大叫一番,以此將快樂釋放到最大的程度。農(nóng)業(yè)生態(tài)果園:園中種植了千余棵桃樹、梨樹、楊梅等各種果樹。春天這里一片緋紅,是名副其實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了。這里還利用空地種植了西瓜、花生等四時水果和農(nóng)作物。這里是島上的一個主要觀賞景點。桃花島山好、水好、風景好,游客游歷之后,會感覺到人美、花美、心情美。桃花島祝愿游客朋友們好運連連,幸福安康。
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的導游詞 篇4
各位團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4a級景區(qū),國家風景名勝區(qū)---仙女湖旅游觀光。
仙女湖位于新余市西南郊16公里處。景區(qū)面積19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50平方公里。有97座島嶼,60多條湖灣,仙女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4A級旅游區(qū),也是新余人民的母親河。早在1600多年前,東晉文學家干寶所寫的《搜神記》里面,就記述了“七仙女下凡”的傳說。全文為“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后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仙女湖是新余旅游的標志,所以到新余就一定不能錯過仙女湖。
仙女湖以情山為特征,以愛水為主體,以島嶼為點綴,以傳說和古跡為精神,以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人文為靈魂。共同造就了仙女湖“天下無雙”的超然地位,也成就了仙女湖“獨樹一幟”的萬種風情。1600多年前,東晉文豪“干寶”在《搜神記》中的“毛衣女下凡”就給仙女湖留下了一個美麗的故事。也證明仙女與凡人的愛情和仙女湖的由來。明末科學家宋應星在湖心島完成了巨著《天工開物》。還有那迷一般的摩崖石刻、靜臥于湖底神秘的千年古鎮(zhèn)、歷經(jīng)滄桑的萬年橋、保存了千年的北山古牌樓、這些異彩紛呈的古跡和傳說無不述說著仙女湖的前世今生。而仙女湖的仙文化、水文化更是濃縮了新余五千年浩翰文明史。正因為有了這些。仙女湖才有了多層次的美麗。靜態(tài)的自然風光和動態(tài)的游覽景點組成了仙女湖立體的風情、風物、風景。
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的導游詞 篇5
鈐陽湖景區(qū):位于仙女湖上游,以20多平方公里的內(nèi)陸湖為核心,水面“萬頃湖天碧,一星飛鷺白”。水下沉睡著歷經(jīng)千載的分宜古城——鈐陽鎮(zhèn),從而構成既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又人文閃爍、古跡斑駁的景觀。鈐陽湖以其名勝古跡見長,概括起來有五古:水中古橋——萬年橋(嚴嵩橋)、水下古城——分宜古縣城、水邊古廟——昌山廟(圣母廟、龍姥廟)、湖岸古洞——洪陽洞(嚴嵩洞、狐仙洞)、水下古水工建筑——昌山堰。主要景觀有:昌山廟、洪陽洞、西崗東漢古陶窟遺址、下馬陵新石器時代遺址、湖心島、嚴嵩故里祠堂、嚴嵩墓、萬年橋、鈐麓書院、鈐岡嶺、昌山峽、耽江水府廟等。暢游之后,定能使人產(chǎn)生追古溯今的翩翩浮想。
九龍山景區(qū):位于東南面,是中共贛西南蘇區(qū)的重要活動區(qū)域。這里星羅棋布的革命遺址,不僅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游覽觀光的理想之所。九龍山山高林密,層巒疊障,云蒸霞蔚,綠色似染,鳥語花香,山水兼勝;神話傳說與革命遺址交相輝映,旅游休閑與漂流探險相得益彰。也是仙女湖新近開發(fā)的一個旅游新區(qū),它主要包括中共新余第一個黨支部——花橋支部舊址、紅軍戰(zhàn)壕遺址、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陵墓、紅軍洞、觀音洞——來雨廟、紅寶樹、仙姑潭(紅軍泉)、花橋暴動遺址、龍首石、龍?zhí)痘⒀ā⑻旆逵^景臺、十里紅色漂流、九龍國際狩獵場等景點。
鳳凰灣景區(qū):位于仙女湖中南端,植被豐厚,動植物資源豐富,融多姿多彩的生態(tài)景觀、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觀、綺麗迷人的水文景觀和變化萬千的天象景觀為一體。20___年1月鳳凰山被江西省林業(yè)廳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成為仙女湖南大門的又一靚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