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青海著名景點導游詞(通用3篇)
精選青海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現在我們來到了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爾寺。塔爾寺占地六百余畝,它的數十座殿塔在幽深的蓮花山坳里依山勢起伏,交相輝映。雄距全寺中心的大金瓦殿,金頂輝煌,規模宏偉,富麗堂皇,是塔爾寺的主建筑。它與明柱素潔、氣象壯嚴的大經堂,以及各具特色、錯落排列的彌勒佛殿、金剛殿、釋迦殿、文殊殿、長壽殿,以及四大扎倉等,吸取了青海同仁熱貢木刻藝術的精華和甘肅河州磚,雕藝術的特點,并采用了青海居民建筑布置的方式,及藏族固有的傳統風格,成為形式獨特、布局嚴謹、漢藏相結合的宏大藝術建筑群。寺內寶塔林立,古樹參天,景色十分壯麗。所在的這個鎮在藏語里稱為“魯沙爾”,漢語地名是“湟中”,意思是地處湟水的中游。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是發源于古印度佛教傳入地區之后形成的一個佛教支派,由于藏傳佛教寺廟中取得佛學學位的僧人在藏語中稱為“喇嘛”,所以喇嘛教這個稱呼就傳開了。“格魯”是藏語譯音,意思是“善規”。佛教自7世紀傳入到最后形成藏傳佛教,經歷了幾百年風風雨雨的變遷和改革。格魯派是15世紀才出現的藏傳佛教的一支派別,因它的教規對僧人要求十分嚴格,故得名“善規”,又因該派僧人在做法事時戴黃色的帽子,所以更多的人稱它為黃教。雖然黃教在藏傳佛教中出現最晚,但是由于管理最嚴,深得信徒崇敬,因此規模越來越大,在藏族地區信徒居其他教派之首。黃教寺廟更是隨處可見,其中最著名的6座是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倫布寺,甘肅的拉卜楞寺以及我們現在參觀的塔爾寺。塔爾寺的著名完全在于它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
精選青海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
塔爾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占地面積600余畝,寺院建筑分布于蓮花山的一溝兩面坡上,殿宇高低錯落,交相輝映,氣勢壯觀。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綠墻金瓦,燦爛輝煌,是該寺的主建筑,它與小金瓦殿(護法神殿),大經堂,彌勒殿,釋迦殿,依詁殿,文殊菩薩殿,祈年殿(花寺),大拉讓宮(吉祥宮),四大經院(顯宗經院,密宗經院,醫明經院,十輪經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來八塔,菩提塔,過門塔,時輪塔,每年舉行的 佛事活動“四大法會”更是熱鬧非凡,游人如潮。
塔爾寺位于湟中縣城魯少爾鎮的蓮花山山坳,是青海省和中國西北地區的佛教中心和黃教的圣地,也是中國黃教——喇嘛教格魯派的六大寺院之一。整座寺依山疊砌、蜿蜒起伏、錯落有致、氣勢磅礴,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景色壯麗非凡。
塔爾寺內收藏有大量鎏金銅佛像、銅佛像、金銀燈、金書藏經、木刻板藏經、法器、靈首塔、御賜匾額、壁畫、堆繡等文物。其中壁畫與堆繡、酥油花被譽為塔爾寺三絕。壁畫多以礦物顏料畫在布幔上,內容主要為經變、時輪、佛等。堆繡是用各色綢緞、羊皮、棉花等在布幔上堆繡成佛、菩薩、天王、羅漢、尊者、花卉、鳥獸等圖案。
精選青海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3
五峰寺,因為這里的山峰很像五個手指,所以叫五峰山。過去是湟中“八景”之一,現在仍是青海省有名的風景區。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其建筑主要有菩薩殿、龍王閣、玉皇宮、香公樓、岷生亭、同樂亭等。十年內亂中曾遭破壞。1979年以來,當地政府重新修繕油漆,使之煥然一新,還將它列為重要的旅游區,
亭臺樓閣、繪飾新彩,更加引起游人注目。有詩云:“五峰如掌列云端,瀑布飛流似激湍。六月炎天來避暑,松聲颯颯水聲寒。”《西寧府新志》稱其“五峰林立,形如舉掌,山脅左右有大泉二,余泉不計焉,林壑之美,最為湟中勝地。”這里山境幽雅,泉水眾多,細流飛灑,好像瀑布高掛。
五峰山的主要景色是三林、三洞、三泉。三林是松樹林、楊樹林和樺樹林,夏季三林郁郁蔥蔥,繁茂遍野,到了秋季松青、楊黃、樺葉紅,層林盡染,各具特色。三洞是東洞、西洞、北洞。東洞深8米、高3米、寬3米;西洞深7米、高2米、寬3米;北洞深10米、高3米、寬4米。洞內露冷苔蒼,別有韻味。三泉是澄華泉、隱泉、裂口泉。三泉水以澄華泉水質最好,泉水清如醇露,細如噴珠,甘如瓊液。泉水經石雕龍口噴吐,沿七級石壁瀉下,形成瀑布,水濺山徑,在泉石周圍刻有“山幽林更靜,人間歌不盡,鳥語花香地,泉中水長流”等詩句。據說,若在六月六日這天喝了澄華泉的水,能在一年之內消災滅病,萬事如意,故又稱“龍宮泉”。隱泉位于澄華泉北,周圍蔽以蓬蒿,故名。泉水清冽可掬,須發可鑒。每年六月六日,五峰寺廟會時,各地游人香客,常以香花祭泉,許多人爭先恐后汲水暢飲。裂口泉在五峰寺門外不遠處,自出崖滾出,沿石壁跌下,噴珠濺玉,涓涓不竭,汩汩有聲。
五峰山也是青海民歌演唱勝地,俗稱“花兒會”,每年六月六,正是五峰山風光最美的季節,五峰山六月六“花兒會”也就聞名遐耳。屆時西北各路歌手云集五峰山上,引吭高歌,聲震四野,從黎明一直唱到深夜,“五峰六月歌仙會,八鄉四野覓知音。”如此大規模的群眾藝術盛會,為五峰盛景增添了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