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精選5篇)
西安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1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南門,它建于唐高宗龍朔二年(662),沿用歷史長達240余年,是唐朝皇帝進出宮城的主要通道。丹鳳門上部建有丹鳳樓,是皇家頒布赦令,舉行宴會等大典的重要活動場所。丹鳳門北對大明宮主殿含元殿,東西為順城街,直南為長安城南北長1500米,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與唐大雁塔遙相呼應,構成了唐長安城的重要景觀軸線,展示了盛唐皇室的無上威儀。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曾改“丹鳳門”為“明鳳門”,約四年后恢復舊稱。丹鳳門作為皇帝宣赦的固定場所,每逢宣赦日,門前一側立高桿,上懸金雞,一側臵鼓,百姓聚集門前廣場,待皇帝登樓,囚犯在鼓聲中被引至門前,赦令宣讀完畢,當場釋放,唐人楊巨源有詩為記:“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桿下鼓千聲”。
現在的丹鳳門遺址位于今西安市自強東路道北地區,20__年經考古發掘揭露,丹鳳門規模之大、門道之寬、馬道之長均為目前隋唐考古之最。發掘出的殘存門址由墩臺、門道、隔墻、馬道、城墻等部分組成,均為夯土結構。實測門闕墩臺東西總長74.5米、南北寬33米,共開五孔門道,門道均寬8.5米,道中設石門檻,與史籍中“鳳門五開,十扇開閉”記載相符。墩臺兩邊宮城內側各筑一條寬3.5米、長54米的馬道用以登城。丹鳳門的考古發現對研究唐長安城和中國都城考古均有重要價值,被文物考古界譽為“盛唐第一門”。
20__年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項目啟動后,丹鳳門遺址博物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擔綱,是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館為三層框架結構,內部空間用于保護展示丹鳳門遺址,城樓上用以開展各種儀式活動。為實現保護展示建筑的可逆性和達到文物保護的要求,建筑結構與遺址邊沿距離大于60厘米,城臺與城墻部分外表建材為城磚肌理。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外墻色彩全部選用淡棕黃色,目的是使這座建筑既能體現唐代皇宮正門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偉端莊的風格,又有別于其它仿古建筑。色彩上采用渾然一體高度抽象的手法賦予遺址保護展示建筑有如雕塑感和現代感。
唐李益曾有詩:
《大禮畢皇帝御丹鳳門改元建中大赦》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龍負日升天門。 鳳凰飛來銜帝箓,言我萬代金皇孫。 靈雞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宸居穆清受天歷,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貺,泥金檢玉昭鴻恩。
西安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2
云亭之事略可記,七十二君寧獨尊。 小臣欲上封禪表,久而未就歸文園。
含元殿是大明宮中軸線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屬皇宮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規制宏偉,地位尊崇,與北京故宮太和殿地位相當。
含元殿建成于唐高宗龍朔三年(663),自建成起,就成為都城長安的主要標志建筑,稱著當時,傳名后世。關于含元殿的殿名,按唐人李華《含元殿賦》所說:“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說,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貞,括萬象以為尊”。說明含元二字源于《易經》。武則天時曾改成“大明殿”,使殿名與宮名相統一,至唐中宗即位后才恢復舊稱。
含元殿殿堂坐于三重高臺上,臺基高3.5米,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兩閣和供大臣登殿的龍尾道。殿、閣之間有飛廊相接,兩閣之下有南北排列的東西朝堂、肺石和登聞鼓、鐘鼓樓、左右金吾杖院。殿前至丹鳳門間有廣場和專供皇帝出入宮城的御道。這一建筑組群,構成了唐代大明宮內規模宏偉、禮制莊嚴的外朝聽政區域,是唐王朝的皇權象征和國家標志。
含元殿作為外朝場所,主要用來舉行元日、冬至大朝賀儀式,及一些特殊活動。唐朝的元日大朝賀源于古代的朝貢制度,是通過貢物和朝覲的方式來規范中央與地方、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關系的一種禮儀,而日本、天竺(印度)等遠來之國的朝貢,則屬于友好往來與文化交流的意義。唐朝冬至大朝賀始于開元八年,唐玄宗時開始施行,此后各代皇帝照行冬至朝賀,儀式規模則參照元日朝賀。每逢朝會日,含元殿場面熱烈,皇太子、文武百官、地方朝集使分別向皇帝拜賀新歲;還有少則數國,多則十國,操著不同語言,穿著不同服飾的外國使節或首領,列隊登上含元殿,依次覲拜。每逢此時,含元殿都成為各民族政權開展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大舞臺。據日本史籍載,曾有日本遣唐使因朝列位次不及新羅(今朝鮮半島),提出抗議,玄宗特許將日本使節調至東列第一,新羅則調到西列第二,留下千古佳話。
唐代詩人每每被含元殿的恢宏氣勢和大朝會的盛大場面所震撼,留下了許多詠頌含元殿的篇章,如王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崔立之的“千官望長至,萬國拜含元”,張祜《元日仗》詩:“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軌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鳳門開白日明。”更有李華做《含元殿賦》,洋洋三千言,頌盡含元殿乃至大明宮的氣象萬千。
可惜的是,至唐朝末年,天下紛亂,硝煙四起,大明宮多次遭遇黃巢、朱玫等軍閥戰亂損毀,含元殿也最終毀于兵禍之中,存世220余年。
西安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3
唐大明宮是東方園林構筑藝術的精巧代表,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大明宮遺址是1961年國務院首批發布的重點文物掩護單元,是國際古遺址理事會確定的具有天下意義的重大遺址掩護工程,是絲綢之路整體申請天下文化遺產的重要構成部門。
大明宮國度遺址公園是西安都市建樹、大遺址掩護和改進民生的重點工程,西安的“都市中央公園”,使大明宮遺址區掩護成為發動西安率先成長、平衡成長、科學成長的都市增添極,成為西安將來都市成長的生態基本、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為天下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晉升西安的都市特色。
大明宮遺址作為盛唐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西安都市成長史上一個重要文化標記,掩護好大明宮遺址就是掩護盛唐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大明宮的范疇很大,對象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閣下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另外,,有別殿、亭、觀等30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往后,大明宮成為朝政勾當的中心。
含元殿是其時唐長安城內最雄偉的構筑。殿前對象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實測殿夯土臺基高3米多,對象長75.9米,南北寬42.3米。在臺基對象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別離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麟德殿約莫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定名。其位置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天子召見貴族知己、訪問外國使臣和進行隆重宴會的處所。實測殿址南北長130多米,對象寬70余米。
西安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4
接待各人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戲,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大明宮的殘桓斷壁,被落日灑落斑駁的影子。風吹得落日似乎在活動,活動中隱約約約閃現出幾個搖曳的身影。年華的河道中,我始終處在下流,在渡口,抬起頭遙望在上游的唐朝。我不行能游向上游,也不行能回到已往,我的簡直確是在這片廢墟前的,但我卻隱隱可見牡丹花吹響季候的夜曲,飛過的鴻雁在演奏汗青的哀鳴。我閉上眼想感覺年華河道中的上游。
啊!我聽到了!被記其實史書上的畫面,被人一向所憧憬的畫面,跟著牡丹花的開放與枯萎,跟著季候的歌聲,一遍一遍重復揭示。這卻更讓我認為,時刻之外,尚偶然刻,糊口之外,尚有糊口。作文網
曾讓人覺得磨滅的唐朝,躲進了時刻的深處,卻又跟著白云的歌聲,在民氣中留下淡淡的陳跡,就像夜間的露水,在花朵上留下淡淡的潮濕,就不復存在了,可能說已經在時刻之外了。假如說沒有年華的落差,或者我真的可以,站在大明宮前,諦聽下落日,無意從他的包裹中,散落出唐朝的聲音,迂腐與當代,宮殿與廢墟,是千年汗青的見證,是昔人暢想的將來,是今人吊唁的已往,是千年之前與千年之后的人們配合惦記年華流逝的難過。
西安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5
唐代的大明宮是長安城中最為光輝絢麗的構筑群。公園建在大明宮的遺址上,這里有含元殿等宮殿的臺基、墩臺遺址;能瀏覽到復興的大明宮微縮景觀;撫玩IMAX3D影片《大明宮傳奇》,還能體驗文物的考古掘客和修復。
景區有南門和東門,南門是正門,旅客中心也位于南門,提議旅客南門進入景區。遺址公園分為免費區和收費區兩部門,個中收費區是景區的焦點地區,包羅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遺址以及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免費區內的部門景點也必要購票,如丹鳳門遺址博物館、考古試探中心等。
在收費區內,旅客可以撫玩到各大殿的臺基遺址以及在臺基遺址上用輕鋼布局泛起出的宮殿外觀。在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內,可以或許撫玩到遺址內出土的文物,如:皇家器具、器皿等。博物館的東北角,尚有憑證1:15比例復興的大明宮微縮景觀,最高的微縮宮殿高約2米閣下,你可以“行走“在景觀中的街道上,融入盛唐大明宮之中。
接近南門的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內,生涯了昔時丹鳳門的門闕墩臺遺址,這里是中國汗青上可考的最大一座城門。在丹鳳門的西北部有考古試探中心,在這里可以切身材驗文物考古掘客和修復事變,出格得當對文物事感情樂趣的旅客。
在旅客中心旁的影院內,旅客可以撫玩到IMAX3D影片(大明宮傳奇),每小時播放一場,片長35分鐘,在3D情形下,觀眾如同穿越汗青大門,置身1300年前的盛唐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