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穿巖十九峰導游詞(精選5篇)
浙江穿巖十九峰導游詞 篇1
穿巖十九峰,除了險峻的高峰和新鮮的空氣之外,最讓人流連忘返的當然是觀看云霄,登玻璃棧道,走天橋,坐滑車。
來游玩的可真不少,周圍的景色如畫,如詩。我踏著石梯,爬到第一站——最高的云霄臺。這里每天人來人往,你站在欄桿邊往下看,一切都變小了,房子似積木,田野像豆腐干,木橋如鐵絲;這么多山峰,一座有一座的姿態。我看著一層薄薄的白云飄逸,一些小鳥在云端飛,仿佛置身于仙境。
望云臺邊有許多小吃店,我買一些奶茶和小零食,在走玻璃棧道前吃一點,用來壓壓驚。終于到了玻璃棧道,像一條騰空而起的飛龍。我站著低頭望,下面是深淵,寒毛豎起,有些恐懼,抓住鐵鏈,腳一寸一寸在懸空透明玻璃上挪著,步步驚心,好不容易熬到棧道終點。
走過棧道再來到天橋,天橋總長可達100米。往下一看,山清水秀,山下大片大片的田野,終年潺潺唱歌的小溪,一簇簇的村莊,好一派田園風光,美麗極了!天橋的護欄桿雕刻著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如雙龍戲珠、花海戲耍和小青沒上。
還有一個更刺激的項目——坐火車。你坐上去的時候,心里總有些想不通。小火車穿梭在這山間路上,從竹林換到小樹林,清爽的山風,高高的山峰,綠綠的大樹,清清的溪水,不時一個急轉彎,玩得你頭昏腦脹,非常暈。這時,彎道小攝像頭,會把你嘻嘻的表情給拍攝下來,當做紀念。
穿巖十九峰的游玩項目還有很多,等著你來喲!
浙江穿巖十九峰導游詞 篇2
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穿巖十九峰。
站在山腳下,仰頭望去——哇,峰頂這么高,就像插在云層上面哩!我給自己暗暗打氣:“穿巖十九峰,不管你有多高,我今天都會征服你。”
在這里爬山的人可真不少,周圍的景色也很優美。我和爸爸拾著筆陡的石級往上攀。剛開始,我腳步輕快,很快超到了人群前面。可是,還沒爬到半山腰,我就氣喘如牛了,兩條腿像是灌了鉛似的,重得要死。我站在臺階上,雙手扶著欄桿休息,不一會兒爸爸就追上來了,腳步穩健地從我身邊走過,邊走邊說:“爬山可不只是體力活,里面的學問大著呢,跟老爸好好學著點,看誰能保持住體力,優先趕到玻璃棧道……”聽了爸爸的話,一股不服輸的勁兒頓時在我身體里一擁而上。“對哩,好風景還在上面呢。”
我雙手拎著腿,咬著牙,一步一步向上爬,汗水濕透的上衣整個粘在背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到玻璃棧道了,我站在上面低頭一望,嚇得寒毛直立,真像一條騰空而起的飛龍啊!我穿上鞋套,左手死死地拉著石壁上的鐵鏈,右手緊緊地抓著爸爸的手臂,腳步一點一點地在懸空的透明玻璃上探著,真是步步驚心,生怕一不留心用力過度,就把腳下的玻璃給踩碎了。我強裝鎮定,兩眼直直盯著前方,拉緊爸爸,亦步亦趨。好不容易熬到棧道終點,我脫掉鞋套,回頭看著這條霸氣側漏的飛龍,如釋重負。
“在山頂,還能看見更美麗迷人的景色,加油吧!”爸爸的話把我的視線拉了回來,我們奮力向山頂爬去。終于登上峰頂了,放眼望去,房子、田野、木橋都變得那么小了,房子像樂高積木,田野像豆腐干,木橋像鐵絲,玻璃棧道像一條活靈活現的飛龍盤旋在山巒之間……真是“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正當我幸福地陶醉在大自然的神韻和自己的甜蜜勝利里時,耳邊傳來爸爸的喊聲——“鍇鍇,看這里!”我剛一回頭,就被爸爸抓拍進了他的鏡頭。
浙江穿巖十九峰導游詞 篇3
今天,我們一家和李佳妮、金音宏、馬浩然等六戶人家一起去新昌游玩。旭日東升的時候,我們就出發上路了。
一路上,我舒服地躺在車子里,耳邊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窗外的景色,可爽了!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到了目的地——新昌穿巖十九峰。
一進入口,看見一座座陡峭、像手指一樣的山峰連綿不斷地高聳著。山頂上,有一條像絲帶一樣的小路圍繞著群山。上山的路是由一塊塊木板拼接而成的,而且很陡峭,彎彎曲曲的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
我扶著欄桿,慢慢向上爬,啊!好累呀!爬得我腿都發麻了。好不容易才爬到了山頂。站在山頂,我氣喘吁吁向山腳下望去:停車場里的車子像一塊塊五顏六色的面包,樹木好矮小,密密麻麻的登山人像一條長龍……緊接著是走那條像絲帶一樣的小路,我一手拉著護欄,一手緊握著爸爸的衣服,生怕自己會摔下去。好害怕!我走的每一步路,每一個腳印,腿腳都在顫抖。就這樣,慢慢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好不容易才走到飛龍棧道的地方。我們套好鞋套,繼續前進。啊!這個飛龍棧道更可怕!我們的腳底下就是一株株挺拔的樹木和一座座陡峭的巖石,在走的時候,我都不敢向下看……
走出飛龍棧道后就是飛龍索橋了。只要你踏上一步,索橋就會搖晃一下,所以你必須跑著過索橋。輪到我走索橋了,原來我還戰戰兢兢的,可是走了幾步后,我發現走索橋并不恐懼,于是,我加快了步伐,向終點跑去……我站在高處眺望著索橋上的人:有的人像蝸牛一樣慢慢的走,有的人像馬一樣直沖過來,還有的人邊走邊拍風景……
大家一定要去新昌的穿巖十九峰玩玩哦!那里很刺激,空氣也很新鮮!
浙江穿巖十九峰導游詞 篇4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穿巖十九峰風景名勝區位于新昌縣西南,距縣城和大佛寺風景名勝區22公里,景區面積30.65平方公里,由十九峰、千丈幽谷、臺頭山、倒脫靴諸景區和鏡嶺古鎮組成。
穿巖十九峰景區屬天臺山余脈的江南古陸浙東丘陵區,以峰峰相連的十九峰而著稱,諸山峰海拔一般在200-4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6℃。整個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綿亙的山脈、臺地和蜿蜒回旋的江溪構成了風景區的骨架,以山光水色取勝的自然空間中分布有100多處的景觀、景物,其中人文景觀15處。主要的自然景觀特征有奇峰、嶂巖、幽谷、洞穴、綠蔭、飛瀑、流泉、小溪、碧潭等各種類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點,其特色為“雅、幽、奇、險”。
“穿巖之巖高蒼蒼,峰巒十九摩天光……”最早把穿巖十九峰引入詩歌的是南宋大學士左丞相王棱,他獨具匠心地將每一座山峰的峰名組織到詩句中,為此十九座山峰的峰名皆因形似而代代相傳,自北往南依次為香爐、纜船、馬鞍、一新婦、棋盤、卓劍、覆鐘、望海、陽釉、筆架、馨、泅洲、噗頭、蒸餅、文殊、普賢、擺旗、獅子、鵝鼻。
請大家注意看最左邊的山峰-一一“香爐峰”,那凸起的部位與旁邊“纜船峰,夕相連接白勺凹處即為香爐的'爐底,那株株青松大家看像不像供奉的香?而兩邊山巖突出的地方即為西只爐耳。
大家再來看旁邊的小亮點,這是“纜船洞”,據說此洞是當年大禹治水為纜船所鑿。相傳古時大禹治水,在此纜船看地形、察水情,故稱“纜船峰”。剡錄有這樣的記載:“其日了溪者,推禹功也……”所謂了溪,在新昌剡溪下游嶸州市,位于該市東北2.5公里,相傳是大禹治水宣告成功的地方。據《新昌縣志》記載,在獅子峰一帶的百郎殿,傳為禹治水神將百員聚合處。
現在我們看到那最高的山峰即為“望海峰”,它的海拔是306米。大家再看那如旗幟迎風招展的山峰,那便是“擺旗峰”:而最南端的是“鵝鼻峰”。
現在我們看到道旁的這株古木為烏儲樹,它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此樹因受雷擊而只剩樹桿,當地村民確認它已死。時隔已久,不知何年卻見殘樁上又長出了新枝,稱為一絕,于是后人題“樹神”二字以示敬畏。大家仔細看,此樹像不像一位姑娘佇立道旁迎候川流不息的游人?我們姑且稱之為穿巖姑娘迎賓吧。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塊頗像一只倒立的靴子的石頭叫“腳桶巖”,它前面的峰就叫“新婦峰”,“新婦”或許有人會理解成“媳婦”,其實不然,她就是我們現今所一說的“新娘子”。相傳這腳桶巖是新婦出嫁時洗腳用的。腳桶巖上有一洞,洞不大也不深。可是這洞里蓄著的這點水卻是久旱不涸的,此洞像一只腳的模樣,當然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只腳也未免太小了,但在古代,那可是標準的“三寸金蓮”。
“新婦峰”亭亭玉立,可我們卻看不清她的五官,這是因為她至今還蓋著紅蓋頭呢。關于“新婦峰”和“腳桶巖”的來歷還有一個意味深長的民間傳說呢。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姓周的員外,家有一女,名巧兒。巧幾自幼聰明乖巧,父母視其為掌上明珠。可是在為巧兒裹腳一事上,巧兒拼死不從,哭鬧不已,其母不忍,也便隨了她。巧兒長大以后,出落得美麗可人,更是以心靈手巧而聞名鄉里。到了巧兒出嫁的年齡,父母為其選得一戶門當戶對的人家。成親那天,按照鄉里規矩蓋上紅蓋頭后出嫁前得洗腳。當巧兒脫鞋時,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因為巧兒的腳很大,遠遠超過了“三寸金蓮”的標準。而這時,男方的一位女謄湊巧也看見了,便悄悄退了出去將此事告知了對方,男方即刻退了婚,而.鄉里人也將此作為笑柄相傳。巧兒傷心不已,淚水一滴滴地滴落在腳桶內。不知過了多久,突然風雨大作,所有的人和東西都看不見了,一切都包裹在混沌之中。當風停雨歇,天空重現晴朗之后,只見一座山峰矗立,而峰前分明擺放著一只腳桶,這便是“新婦峰”和“腳桶巖”的來歷。
歷代詠“新婦峰”的詩不少,如清朝楊世植詠“新婦峰”:“軒狂云雨笑巫山,十二峰前站玉顏。輸此真心能化石,春風不許亂香鬢。”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叫“攝影臺”。站在“攝影臺”俯視,盤旋而上的石階斗折蛇行,蜿蜒逶迤;平視前方,“新穿巖洞”的標志性建筑懸崖飛檐映入眼簾,清晰可辯。站在這里,視野開闊,視角特殊。
請看右側的山峰,那便是慈眉善目的“天然大佛”。大佛的臉
龐、眉毛、眼睛、鼻子等自然天成,他莊嚴而凝重地注視著遠方,不由得我們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下面我們就要去登最高峰“望海峰”了。攀登“望海峰”必由“天梯”而上。“天梯”窄而陡,共有九十九步臺階組成。有人說:“九十九級后再登一級就可以一步登天了”
站在“望海峰”峰頂可以看到兩條大溪,即東側之“韓妃江”和西邊的“鏡江”,鄉人昵稱“姐妹江”。關于“韓妃江”江名的由來,還有一段歷史淵源呢,說的是“楊白、韓妃避難”的史實。隋場帝在江都被害,楊侗在洛陽繼位。不到一年,侗又被王世充廢殺。其子歧、白出逃,楊歧逃往江西袁州。楊白(榮王)偕韓妃逃福建,舟行至刻溪上游,舍舟入叢山迷路。至一荒村,暮色蒼茫,鄉人云:“前面還有三十六渡……”韓妃已身心交瘁,感到前途無望,行至此投江自盡。后人便將這條江命名為韓妃江。還有一種說法是韓妃自績身亡,今在這一帶有韓妃村,建有韓妃廟。
我們現在看到的洞即為“新穿巖洞”,此洞有240平方米,高3一4米,它是自然形成的。大家過來看這三尊塑像,分別為伏羲、黃帝、炎帝,這便是三王五帝中的三王。我們平常所說的炎黃子孫中的“炎黃”即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炎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神農氏今約6000年以前,正是中國遠古由漁獵向農耕轉化的年代,是母系氏族末期,新石器時期,炎帝不僅是中國農耕文明的始祖,還是醫藥和物資一交換的始作俑者。
浙江穿巖十九峰導游詞 篇5
穿巖十九峰風景名勝區位于新昌縣西南,距縣城和大佛寺風景名勝區22公里,景區面積30.65平方公里,由十九峰、千丈幽谷、臺頭山、倒脫靴諸景區和鏡嶺古鎮組成。
穿巖十九峰景區屬天臺山余脈的江南古陸浙東丘陵區,以峰峰相連的十九峰而著稱,諸山峰海拔一般在200——4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6℃。整個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綿亙的山脈、臺地和蜿蜒回旋的江溪構成了風景區的骨架,以山光水色取勝的自然空間中分布有100多處的景觀、景物,其中人文景觀15處。主要的自然景觀特征有奇峰、嶂巖、幽谷、洞穴、綠蔭、飛瀑、流泉、小溪、碧潭等各種類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點,其特色為“雅、幽、奇、險”。
“穿巖之巖高蒼蒼,峰巒十九摩天光”最早把穿巖十九峰引入詩歌的是南宋大學士左丞相王棱,他獨具匠心地將每一座山峰的峰名組織到詩句中,為此十九座山峰的峰名皆因形似而代代相傳,自北往南依次為香爐、纜船、馬鞍、一新婦、棋盤、卓劍、覆鐘、望海、陽釉、筆架、馨、泅洲、噗頭、蒸餅、文殊、普賢、擺旗、獅子、鵝鼻。
請大家注意看最左邊的山峰一一“香爐峰”,那凸起的部位與旁邊“纜船峰,夕相連接白勺凹處即為香爐的爐底,那株株青松大家看像不像供奉的香?而兩邊山巖突出的地方即為西只爐耳。
大家再來看旁邊的小亮點,這是“纜船洞”,據說此洞是當年大禹治水為纜船所鑿。相傳古時大禹治水,在此纜船看地形、察水情,故稱“纜船峰”。剡錄有這樣的記載:“其日了溪者,推禹功也……”所謂了溪,在新昌剡溪下游嶸州市,位于該市東北2.5公里,相傳是大禹治水宣告成功的地方。據《新昌縣志》記載,在獅子峰一帶的百郎殿,傳為禹治水神將百員聚合處。
現在我們看到那最高的山峰即為“望海峰”,它的海拔是306米。大家再看那如旗幟迎風招展的山峰,那便是“擺旗峰”:而最南端的是“鵝鼻峰”。
現在我們看到道旁的這株古木為烏儲樹,它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此樹因受雷擊而只剩樹桿,當地村民確認它已死。時隔已久,不知何年卻見殘樁上又長出了新枝,稱為一絕,于是后人題“樹神”二字以示敬畏。大家仔細看,此樹像不像一位姑娘佇立道旁迎候川流不息的游人?我們姑且稱之為穿巖姑娘迎賓吧。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塊頗像一只倒立的靴子的石頭叫“腳桶巖”,它前面的峰就叫“新婦峰”,“新婦”或許有人會理解成“媳婦”,其實不然,她就是我們現今所一說的“新娘子”。相傳這腳桶巖是新婦出嫁時洗腳用的。腳桶巖上有一洞,洞不大也不深。可是這洞里蓄著的這點水卻是久旱不涸的,此洞像一只腳的模樣,當然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只腳也未免太小了,但在古代,那可是標準的“三寸金蓮”。
“新婦峰”亭亭玉立,可我們卻看不清她的五官,這是因為她至今還蓋著紅蓋頭呢。關于“新婦峰”和“腳桶巖”的來歷還有一個意味深長的民間傳說呢。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姓周的員外,家有一女,名巧兒。巧幾自幼聰明乖巧,父母視其為掌上明珠。可是在為巧兒裹腳一事上,巧兒拼死不從,哭鬧不已,其母不忍,也便隨了她。巧兒長大以后,出落得美麗可人,更是以心靈手巧而聞名鄉里。到了巧兒出嫁的年齡,父母為其選得一戶門當戶對的人家。成親那天,按照鄉里規矩蓋上紅蓋頭后出嫁前得洗腳。當巧兒脫鞋時,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因為巧兒的腳很大,遠遠超過了“三寸金蓮”的標準。而這時,男方的一位女謄湊巧也看見了,便悄悄退了出去將此事告知了對方,男方即刻退了婚,而.鄉里人也將此作為笑柄相傳。巧兒傷心不已,淚水一滴滴地滴落在腳桶內。不知過了多久,突然風雨大作,所有的人和東西都看不見了,一切都包裹在混沌之中。當風停雨歇,天空重現晴朗之后,只見一座山峰矗立,而峰前分明擺放著一只腳桶,這便是“新婦峰”和“腳桶巖”的來歷。
歷代詠“新婦峰”的詩不少,如清朝楊世植詠“新婦峰”:“軒狂云雨笑巫山,十二峰前站玉顏。輸此真心能化石,春風不許亂香鬢。”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叫“攝影臺”。站在“攝影臺”俯視,盤旋而上的石階斗折蛇行,蜿蜒逶迤;平視前方,“新穿巖洞”的標志性建筑懸崖飛檐映入眼簾,清晰可辯。站在這里,視野開闊,視角特殊。
請看右側的山峰,那便是慈眉善目的“天然大佛”。大佛的臉龐、眉毛、眼睛、鼻子等自然天成,他莊嚴而凝重地注視著遠方,不由得我們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下面我們就要去登最高峰“望海峰”了。攀登“望海峰”必由“天梯”而上。“天梯”窄而陡,共有九十
站在“望海峰”峰頂可以看到兩條大溪,即東側之“韓妃江”和西邊的“鏡江”,鄉人昵稱“姐妹江”。關于“韓妃江”江名的由來,還有一段歷史淵源呢,說的是“楊白、韓妃避難”的史實。隋場帝在江都被害,楊侗在洛陽繼位。不到一年,侗又被王世充廢殺。其子歧、白出逃,楊歧逃往江西袁州。楊白(榮王)偕韓妃逃福建,舟行至刻溪上游,舍舟入叢山迷路。至一荒村,暮色蒼茫,鄉人云:“前面還有三十六渡……”韓妃已身心交瘁,感到前途無望,行至此投江自盡。后人便將這條江命名為韓妃江。還有一種說法是韓妃自績身亡,今在這一帶有韓妃村,建有韓妃廟。
我們現在看到的洞即為“新穿巖洞”,此洞有240平方米,高3一4米,它是自然形成的。大家過來看這三尊塑像,分別為伏羲、黃帝、炎帝,這便是三王五帝中的三王。我們平常所說的炎黃子孫中的“炎黃”即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炎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神農氏今約6000年以前,正是中國遠古由漁獵向農耕轉化的年代,是母系氏族末期,新石器時期,炎帝不僅是中國農耕文明的始祖,還是醫藥和物資一交換的始作俑者。
既然我們將此穿巖洞冠以“新”字,那么毋庸置疑,在景區內還有個“老穿巖洞”。“老穿巖洞”在較南端的獅子峰一帶,那里聚集了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人文景觀。如北宋年間方臘義軍屯兵處;明末宦官高起潛操練兵士的廣場,現有高起潛墓及他手植的“明柏”一株;還有傳為禹治水神將百員聚合處的百郎殿及伴云庵等。
據傳過“朝天闊。可直通天庭,現“通天路。已隨馬首而去,我們只好下到纜船峰的平臺上,觀賞四周風光。東面韓妃江,西邊鏡嶺江、桂溪三江夾十九峰,曹娥江的上源澄潭江,站在這里清風迎面,乘風破浪。
“天塹通途,將馬鞍峰和天蠶峰連接在一起,遠眺或俯瞰深谷都別有一番滋味。在過橋之前,我再為大家指點兩個景點·在你們的身后右側有一座酷似茅臺酒瓶的山峰。據傳有仙人常來此弈棋斗法,至今在棋盤峰頂還留有一枚棋子呢。而那酒瓶似的山峰據傳即兩位仙人中的一位稱之為酒仙的仙人在弈玩棋后;揚長而去,將手中酒瓶隨手一扔,化作了此山峰永遠定格在這里。再看那覆鐘峰的背面正對我們不就是年輕媽媽襁褓里嬰兒嗎?看那怡然自年輕媽媽襁褓里嬰兒嗎?看那怡然自得的神態多招人喜歡。
大家沿途所看到的紅色巖層為白堊系紅色砂礫巖,據專家考證穿巖景區的丹霞地貌為全國罕見。
現在我們來到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即為“千丈幽谷”景區。而回身看十九峰景區,山峰層層疊疊已是分不清辨不明十九座山峰了。
“千丈幽谷”為一嶂谷,全長1.85公里。景區內有龍門、龍宮、龍床、龍潭、龍珠等自然景觀形成龍的世界。關于“千丈幽谷”,民間流傳著一個非常美麗的凄婉的愛情故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這一帶附近的村子里住著一戶人家,這家有一個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其父母便為她選夫婿。在成親之前,父母為其準備嫁妝并且請了一位裁縫師傅為她量身制衣。而在此期間,姑娘與裁縫一見鐘情,兩人互相傾慕。并且生死不渝,姑娘就不滿意這樁父母包辦的婚姻,于是兩人商量好在姑娘成親日的前一天夜里私奔。到了那天晚上,兩人拿著事先準備好用布條結成的長帶子準備從山上攀緣而下,而這事不知怎么給泄露了,其家人及村子里的人挑燈追趕而至,而他們剛好爬到半山腰,氣急敗壞的姑娘父親拿起手中的斧子將布帶砍斷了,兩人跌下了山谷,而此布帶竟飄然而下,化作了了一道清泉,這就是我們剛才所看到的千丈幽谷溪嶂。待會兒我們溯源而上,一邊觀賞谷中景觀,一邊感受一下曲曲折折的千丈幽谷。路有多長情有多長,也足見當初裁縫與姑娘撕布為條作成帶子的艱辛。
現在我們所處的是“竹徑通幽”景點。請看你們的左上方,那是“生命之母”景點。在我們游覽過的十九峰景區內馬鞍、卓劍、擺旗以及我們前面“珠落玉盤”景卓中的將軍印”都是為這母腹內的小生命命準備的,而這小生命遲遲不肯降生,至今還在其母體內,所以這些配件至今也未派上用場,仍散落在景區內成各個景點。
迎面就是“大圓墩”,該巨石從巖壁崩坍下來與上方崩落處完全吻合。沿途溪流輾轉于巖石之間,形成珠落玉盤”景觀。溪岸有洞,洞內稍息,溪水潺潺,乃“石室驚琴”。
這是“石門坎”,說的是鯉鰍龍門。在“石門坎”的上游有臥龍洞、藏珠宮龍床、龍潭等,而這道“石門坎”也就顯得意義非同一般了。
現在我們經過的是“銅墻鐵壁”。大家仔細看這崖壁,它平整如席,上面的巖石成一斷面,如劍削過一般,甚是奇特。
前方急流奔騰而下,形成六米高的瀑布,蔚為壯觀的叫“疊瀑擊石”。上方分流跌落潭中的為“龍舌戲珠”瀑,左邊還有“三象入浴”景觀等。
各位朋友,今日的游覽到此就結束了,謝謝各位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