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塔的導游詞(通用24篇)
108塔的導游詞 篇1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后,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后來又經過多次修葺。現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的杰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寺門內,鐘、鼓樓東西對峙。鐘、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后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后沿襲成習。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著精美的唐代線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為珍貴。
大雁塔東南側,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內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是禮佛誦經之所。法堂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堂內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模,而寺內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現在大雁塔經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艷,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游人的游覽勝地.
108塔的導游詞 篇2
在中國的西北部,美麗的西安市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有標志性建筑物鐘樓、明長城遺址、華清池等等。可最雄偉、最有盛名的還要數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來,由玄奘法師修建,用來存放經書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內,從古至今,保存完好,現在供游人參觀、游覽,是我國著名的旅游景點,更是著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征。西安市的市徽中央就印著大雁塔,由此可見,大雁塔是當之無愧的西安的標志。
雁塔的由來神奇玄秘。相傳,在印度摩伽陀國,一個寺廟內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凈食(即雁、鹿、犢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群雁。有位和尚見到群雁,信口說:“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只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眾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于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這個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財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層的建筑,后來因武則天信奉佛教,將它修建到了十層。可不幸的是,五代戰亂又降至七層,才有今天的七層青磚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個門洞,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中的不可多得的杰作。
從遠處望去,你會發現大雁塔略有傾斜,這可是有來頭的。過去,西安有過數次的地震,將塔震得像一邊微有傾斜,后來,塔下身部分為土質,地下水不均勻,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傾斜,現在逐漸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歸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經過一次次整修,這個七層的青磚塔變得堅固結實,大雁塔在日后的文物保護、社會建設中,不減昔日古典的美麗,籠罩這一層迷人、神秘的面紗!吸引著世人探尋佛教文化和古代東方文明。
108塔的導游詞 篇3
九月六日,我們來到雷峰塔游玩,一進雷峰塔我們看見了老雷峰塔很久多年前倒塌后的廢墟,主要就剩下了個地基,都是古代的青磚組成。這個廢墟是沒有被大幅度動過的,被玻璃圍著,新雷峰塔在它基礎上再建造的。新雷峰塔有七層,可以乘電梯上下。
我們乘電梯到了雷峰塔塔頂,從塔頂向下看,北面是西湖湖面,清楚的看到了三潭印月、柳浪聞鶯等景點。向東望去,能看到一座小小的橋,聽導游說,這座橋叫長橋,但是它那么小,怎么能叫長橋呢?原來,有個傳說的故事,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在那座橋上分手的故事,雖然橋很短,但情意長,所以叫長橋。抬頭繼續遠處望去,一座山,山上一座古式的建筑,那座山叫吳山,那座建筑叫城隍閣,我還能用望遠鏡看到城隍閣上的游客呢。由于這天有霧,雖然雷峰塔很高,但很多景點沒有看到。
通過和爸爸在雷峰塔上的聊天,還有聽導游的講解。我知道了雷鋒塔的一些特點。第一,在雷峰塔上可以看到整個西湖,是游覽的好去處,推薦大家以后要是想看整個西湖的話,可以登上雷峰塔觀賞。第二,雷峰塔歷史悠久,圍繞著它有許多故事,最著名的就是《白蛇傳》中最后把壞人海法壓到了塔底。
這次是我第一次去雷峰塔,第一次近距離的看到了整個西湖。還有就是,爸爸批評我說不太注意觀察事物,譬如塔里有很多名人字畫、金碧輝煌的歷史遺跡等等,我都沒有好好參觀,留下了一些遺憾,不過,這也刺激了我下次還要去。
108塔的導游詞 篇4
大家好,今天將由我來帶領你們參觀廣州塔。我姓謝,大家可以叫我謝導游。
廣州塔又稱“小蠻腰”,它高大堅固,是用長長的鐵條做成的,高達600多米,占據世界第一至高電視塔的地位。這么高的塔,可能有的游客會擔心,要是發生地震或是臺風,那怎么辦啊?不用擔心,建筑專家設計,“小蠻腰”能夠抵抗8級地震,還能抵抗12級臺風,所以小伙伴們可以盡情放心的在上面玩耍。說了這些,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要參觀廣州塔了,那就跟著我一起走近廣州塔吧!
各位游客,大家順著我的手指方向看,是不是可以看到“小蠻腰”高大的身影。那兩頭粗,中間細是不是像極了“小蠻腰”啊!廣州塔“小蠻腰”果然名不虛傳。
廣州塔里有著名的旋轉餐廳。我們可以乘坐電梯上去,不一會的功夫就可以到達餐廳。一進大廳,香味撲面襲來,引得人食指大動。在600米的高空中享受中華美食,感受別樣的滋味,是不是舒服愜意。吃飽喝足后,我們可以在塔頂的摩天輪觀光。這里位置高,可以鳥瞰整個羊城。只要你沒有恐高癥,想起整個世界盡在腳下的感覺,絕對有一種君臨天下的感覺。
朋友們,當夜幕降臨時,“小蠻腰”更加迷人了。滿天星空閃爍,猶如無數的眼睛在對你眨眼。站在廣州塔頂部向遠處眺望,可以看到珠江跟海心沙島。夜晚的廣州燈火輝煌,江心燈光點點,街上燈流閃爍,格外妖嬈。
隨著經濟水平的飛速提高,人們來廣州旅行的越來越多,廣州塔地標建筑也成為一個著名景點,對于第一次來廣州的大家這里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今天我們的行程到這里就結束了,十分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歡迎各位下次再光臨廣州這個繁華大都市!
108塔的導游詞 篇5
哈爾濱是一座非常年輕的城市,義是-座中西文化合璧、極具浪漫色彩的城市。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防洪紀念塔,就是一座具有歐洲古典建筑風格的建筑。防洪紀念塔不僅僅是哈爾濱市眾多雕塑中的典型代表,而且已成為哈爾濱市的驕傲和象征。
游客朋友們,你們猜為什么說這座紀念塔是哈爾濱的驕傲和象征叮臼新中國成立以前,哈爾濱屢次遭受洪水的危害,1932年洪水曾洗劫了大半個哈爾濱,城區街路成了行舟的水鄉澤國,男女老幼四處逃命,數萬人露宿街頭,水患使廣大勞動人民陷入了深重的災難之中。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1956年和1957年,哈爾濱又連續遭受洪水的侵害,特別是1957年發生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達120.30米,比1953年的最高水位高出0.58米,超出市區地面4米左右,水勢兇猛,風雨交加,大水持續月余,沿江堤壩險象環生。英勇的哈爾濱市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頑強與洪水搏斗,終于戰勝了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為確保哈爾濱市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1957年I1月,黨和政府決定修筑市區永久性江堤。哈爾濱市人民,在天寒地凍、風雪交加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嚴冬,又發揚戰勝洪水的光榮傳統,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總出工2427萬個,完成461萬立方米土石工程,提前巧個月完成了原定兩年完成的工程計劃,筑起了堅固的百里長堤。碟建成后,為紀念防洪斗爭和筑堤的偉大勝利,表彰全市人民的豐功偉績,修筑了這座“哈爾濱市人民纂囊{簫奢至。高高聳、。
108塔的導游詞 篇6
各位朋友,歡迎來到“南詔故都,魅力古城”—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素有“文獻名邦”之稱,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區繁衍生息,漢代設縣后同中原交往溝通,成為了中央王朝與緬甸、印度交通的中轉站。大理自古以來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就在這里交匯。
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在此建都立國,大理作為南詔國、大理國的都城達五百年之久,與中原文化交流頻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圖寺塔、蒼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譽海內外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即將到達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標志,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點。
首先,向各位介紹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約1.5公里的蒼山應樂峰下。一般認為是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所建,時為南詔后期。崇圣寺規模宏大,據文獻資料記載崇圣寺“基方7里,為屋890間,佛11400尊,用銅40550斛(hu)”,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的規模。南詔之后的大理國,佛教更為發展,有“佛國”、“妙香國”之稱,而崇圣寺有“佛都”之稱,曾有九位大理國國王遜位后出家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建成之后便成為了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活動的中心,到了大理國時期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崇圣寺所崇的圣為:觀音,因為當時大理地區盛行觀音崇拜。崇圣寺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視為崇圣寺的五大重器。只可惜,崇圣寺會遇明朝正德年間的大理大地震,幸運的是三塔猶存。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崇圣寺,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恢復重建的。恢復重建后,整體布局為主次三軸線,分8臺、9進、11層次。在主中軸線上,依次建有蠻王禮佛圖、十六國王眾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鵬金翅鳥、山門、天王殿、望海樓等,中軸線兩旁和次軸線上錯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羅漢堂、祖師殿等展示了歷代經典建筑的精華。整個建筑群跌宕起伏,錯落有致,金碧輝煌,大氣磅礴。
三塔是崇圣寺前的一組建筑群,所以三塔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寫的“天龍寺”。三塔在《徐霞客游記》中記載:“寺在第十峰之下,唐開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層,故今名為三塔。”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組成。大塔又叫千尋塔,千尋塔與南北兩個小塔的距離都是70米,兩小塔相距97.5米,成鼎足之勢,布局統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
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屬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風格,形狀與西安小雁塔相似。千尋塔一共有16層,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鵬鳥。塔身內壁垂直貫通上下,設有木質樓梯,可以登上塔頂從瞭望小孔中欣賞大理古城全貌。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前朝東的照壁上各位所見的“永鎮山川”這四個蒼勁有力的石刻漢字,每個字高達1.7米,原為明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所寫。大理地震時,除了“川”外,其余三字被毀壞,現在各位所看到的是按沐世階所書勾勒補刻的。之所以寫這四個字,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大理地區歷史上水患多,惡龍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龍,可龍唯獨只尊敬塔,畏懼大鵬,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鵬金翅鳥存在,龍就不敢作惡,水患當然也就減少了。另一種說法是,明朝時,地處邊疆的大理地區已成為其版圖的一部分,為了充分表達對這塊版圖的堅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題字刻碑”就再合適不過了。
南北兩座小塔的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層,是一對八角形密檐式磚塔,八層以上為實心,八層以下則為空心,塔頂各有三只銅葫蘆,華貴莊重。外觀輪廓線像錐形,屬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根據相關史料推斷,南北小塔的建造晚于千尋塔,是大理國段正嚴、段正興時期。現在我們看到的兩座小塔已經偏離了垂直線,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傾斜狀態,但是各位不用擔心,因為它們就這樣已經傾斜了四百多年了。
崇圣寺三塔,從修建至今,除經歷上千年風吹雨打和日曬之外,還經歷過30次的強地震的考驗。其中,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絕大部分倒塌,千尋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跡般的自行復合如初。大地震,城鄉房屋倒塌達99%,科千尋塔只是震落了頂上的寶剎,這對于沒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來說無疑是又一個奇跡。 崇圣寺三塔作為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征。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千余年來,三塔幾經滄桑,經歷風雨的剝蝕和多次強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評為全國四A級旅游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標志和象征,國家級旅游風景名勝區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觀。
各位朋友,我們進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門,參觀了“永鎮山川”的巍巍三塔,繼續往里走就是鐘樓。南詔建極大鐘鑄于南詔建極十二年,故名南詔建極大鐘。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記》中寫道:“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可八十里。”因而“鐘震佛都”曾成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建極大鐘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我們看見的重鑄的建極大鐘,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是目前中國第四大鐘,云南第一大鐘。此鐘的重建安裝在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之日,在恢復“鐘震佛都”勝境的時候,也有警示之意。
各位朋友,我們參觀擁有云南第一大鐘的建極鐘樓后,沿著寬闊的通道,登上數十級臺階,就邁入了雄偉的雨銅觀音殿。
雨銅觀音鑄于南詔中興二年,即公元899年。傳說當時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發誓終身募化鑄一銅觀音像,當鑄到觀音像的肩部時,所準備的銅已經用盡,正在萬般無奈的時候,恰好此時天降銅雨,滿地銅珠,,用來鑄像,不多不少。于是取名為“雨銅觀音”。雨銅觀音像高24尺,與三塔和建極大鐘,共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之一。雨銅觀音毀于十年文革,如今所看到的雨銅觀音殿是在原址上擴大重建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建筑面積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區的又一個重要景點,于1999年建成,是云南省迎接世博會的精品工程。現在重鑄的觀音像是根據清末遺存照片精心復制的,在雨銅觀音與左右兩邊的四位觀音【水月觀音、阿嵯(cuo)耶觀音、男身梵僧觀音、負石觀音】全都鑄造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們登上雨銅觀音殿二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兩幅稀世畫卷,分別是《南詔國史圖傳》和《張勝溫畫梵像卷》。
《南詔國史圖傳》成畫于公元899年,為南詔國官員張順和王奉宗所繪,獻給南詔國最后一個王:舜化貞。原畫為紙本彩繪,長580.2厘米,寬31.5厘米。畫卷分為三個部分:巍山起因、祭鐵柱、西餌河記,是研究南詔歷史、宗教、民俗的珍貴資料。
《張勝溫畫梵像》又稱為《大理國梵像卷》。成畫于公元1180年,由大理國繪工張勝溫所繪,這幅畫卷在云南藝術史上地位極高,有“北有《清明上河圖》,南有《張勝溫畫梵像卷》”的評價,長期以來一直被美譽為“南北雙驕”。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將結束崇圣寺三塔的游覽,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只是粗略的游覽它的一部分。如果有時間,各位再次來到大理旅游,我將竭誠為您服務。謝謝大家~
108塔的導游詞 篇7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我是今天帶大家的導游,我姓謝。現在請大家抬頭看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游覽的廣州塔了。
作為廣州的標志性建筑,廣州塔 (廣州塔) 位于海珠區,在南岸的珠江,陳維島嶼面臨向北。與 1968 英尺 (600 米) 的高度,這是最高的電視塔,在中國,第三個世界最高。塔一直是廣州必看的風景名勝。從山頂上,你們可以鳥瞰整個城市。
這座塔還指出以其獨特的設計。設計師馬克 赫默爾靈感的女性的髖關節,骨頭,然后他創建纖細的腰身,中間的塔,就像一個淑女曲折她的腰在后面看。在最細的部份,直徑是大約 32 碼 (30 米)。這座塔已成為一個新的城市地標和廣州八個新景點之一。不管游客有珠江游船或只是漫步其銀行,他們可以看到雄偉的塔。特別是在晚上,塔看起來像燦爛的禮服,多彩燈火。
廣州塔可以分為五個區根據高度,即區 E、 D、 C、 B 、A游客可以體驗不同的樂趣,在塔里面。
【E 區】
包括天線,區從 1 開始,233 英尺 (376 米)。它包含最優秀集合內塔的娛樂項目。488 瞭望,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最高的室外觀景臺位于頂部 1,601 英尺 (488 米)。游客有廣州市的全景。它是一個精彩的網站,用于攝影狂熱者趕上日出,月光下,滿天星斗的天空,和城市全景的喘不過氣來的時刻。
天空降 100 英尺自由落體,開始在 1,591 英尺 (485 米),是最高的世界的心跳停止垂直自由落體。如果你想要的激動人心的體驗,它提供了兩種風格: 傳統坐下降和站掉自由落體。你可以有機會擺脫你的壓力、焦慮和無聊。
泡沫電車是游客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有軌電車已圍繞塔 16 水晶觀光小木屋。它的轉速在 1,492 英尺 (455 米) 處的塔主要體頂部附近。以其輝煌的城市全景視圖,泡沫電車被認為是一個浪漫的地方,為使求婚。
在第 109 和 110 層是工程奇跡之旅大廳,可以保護廣州塔從颶風和地震。
廣州塔第 108 和第 107 層分別位于星觀景臺,觀景臺云。星級觀景臺是最高的地方,室內觀光。游客可以享受藍天、 白云和星夜與世界在他們腳下。還有一個空間郵局在哪里,你可以買紀念品或明信片發送給您的朋友或家人。
【D 區】
從 1,095 到 1,165 英尺 (334-355 米) 的身高,D 區有蜘蛛行走,世界最長的螺旋樓梯。有 1,096 樓梯攀爬塔的周圍從 551 腳到 1,095 英尺 (168-334 米) 高。整個走廊是約 1,093 碼 (1000 米) 長。游客可以看到不同的場景中所有方向的城市。整個地板是透明的測試人們的勇氣。它帶來游客的徘徊在空間就像蜘蛛俠一樣的驚人的體驗。蜘蛛走還使游客去接近塔的微小部分。
C 區也是一個觀光網站,從 482 到 551 英尺 (147-168 米)。
【B 區】
B 區之間 275 和 380 英尺 (84-116 米),主要指出對于它的視頻節目。從 17 到 22 層樓,還有大的未來派金翼 4d 電影院。它有一個 4 D 和兩個 3D 放映廳,可容納超過 270 人電影查看。這些影院配備最先進的設施,提供令人興奮的查看。
【A 區】
A 區是從 105 英尺 (32 米) 到地面水平。在這個區域,游客可以享受 360 度全景的珠江從二樓的露天廣場。廣場是拍攝廣闊的珠江風景最好的地方之一。在河畔咖啡廳,游客可以享受涼爽的微風從河里,與家人和朋友欣賞美麗的風景。它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 CHOPSTIX 餐廳,提供游客傳統粵菜和西式食物吃晚飯。一個大型的宴會大廳,供婚禮儀式和經營娛樂場所。同時,游客可以買紀念品或禮品商店里。
好,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108塔的導游詞 篇8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峰。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觀音,大理地區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續云南通志》記載:“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
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游區。
108塔的導游詞 篇9
到西安游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志,古人曾留下驅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市中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景優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覽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模。這座寺院當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在寺院面積的7倍。其建筑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慈恩寺現有面積32314平方米,約合48.5畝。
我們先來看寺院山門前這對威武的石獅子。說來也怪,一般外域傳入我國的東西,總是先傳入實物,而后才有根據實物創作的藝術品。而獅子落戶我國,卻例外地先傳人獅子石刻藝術品,而后才有真獅子的出現。大家知道獅子是在東漢年間由波斯引入我國的,石獅子則是與佛教同時在兩漢之際已自印度傳入我國。獅子有護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認為佛為人中獅子,所以佛臺前常刻有獅子,稱護法獅子。慈恩寺大門口,有4尊石獅對稱地雄踞左右,里邊靠近大門的兩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時。東側是雄獅,在戲弄腳下繡球。西側是雌獅,腳邊有一對小獅,稱為母子獅。看來這些獅子也按照人們的習慣,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擺放了。靠外邊的兩尊獅子,東側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側一尊是民國20xx年(公元1930年)雕造。這兩對石獅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這兩尊八面威風石制實心的龐然大物,即使用手輕輕地拍打,也會發出似銅非鋼的金屬聲,清脆悅耳,十分動聽。各位游客,您能猜出這是什么原因嗎?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里邊懸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西邊是鼓樓,樓里存有一面大鼓。長久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為關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但以往人們都以為雁塔晨鐘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內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的時間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眾所周知,一般寺廟都有大雄寶殿,慈恩寺也一樣。它的大雄寶殿位于寺院中心高臺上,初建于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釋迎牟尼三身像。中間的叫法身像,西邊的叫報身像,東邊的叫應身像。釋迎牟尼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羅衛國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約與孔子同時代。三身佛東側立有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葉;西側立有其堂弟阿難,他待從釋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兩側是十八羅漢和玄奘塑像。
大雄寶殿后是藏經樓,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內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產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悅耳。
各位游客,我們走出藏經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筑,你們一定會又感嘆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及據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那么《西游記》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師俗姓陳,13歲在洛陽出家為增,勤奮好學,在國內各地訪師問學后,決意到佛教發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蘊。玄奘于唐貞觀三年(公元620xx年)從長安出發,沿著絲綢之路,穿越上天飛鳥、下無走獸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學成后返回長安,歷時20xx年,行程5萬公里,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回佛經657部,并在印度獲得極高地位,備受尊崇。回國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學高僧,組成規模空前的佛經譯物場,并親自任譯主。翻譯的佛經無論從質量或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人,開創了我國翻譯史上的新時期,共譯著佛經75部1335卷,撰寫了《大唐西域記》,受到各國學者的重視。應該說《西游記》是以唐代玄類西出取經為背景而寫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個經過藝術化的文學作品里的人物。
108塔的導游詞 篇10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塔身底層南北各開一門,二層以上周設平座欄桿,每層裝有木質樓梯,游人逐級攀登,可達頂端。二至五層每層有四門,均設木隔扇,光線充足,出門憑欄遠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帶,盡收眼底,心曠神怡。塔內各層均塑佛像。一層為釋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莊,神態怡然,頂部有精美華麗的藻井,內槽墻壁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門洞兩側壁上也繪有金剛、天王、弟子等,壁畫色澤鮮艷,人物栩栩如生。二層壇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薩和二脅侍。三層壇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層塑佛和阿難、迦葉、文殊、普賢像。五層塑毗盧舍那如來佛和人大菩薩。各佛像雕塑精細,各具情態,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制作精美,與塔協調,更使木塔宏偉壯觀。塔每層檐下裝有風鈴,微風吹動,叮咚作響,十分悅耳。
應縣木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筑技巧,廣泛采用斗拱結構,全塔共用斗拱54種,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一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一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設計科學嚴密,構造完美,巧奪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風格、民族特點,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國古代建筑藝術中可以說達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現在也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該塔設計為平面八角,外觀五層,底層擴出一圈外廊,稱為“副階周匝”,與底屋塔身的屋檐構成重檐,所以共有六重塔檐。每層之下都有一個暗層,所以結構實際上是九層。暗層外觀是平座,沿各層平座設欄桿,可以憑欄遠眺,身心也隨之溶合在自然之中。全塔高67.3米,約當底層直徑2.2倍,比例相當敦厚,雖高峻而不失凝重。各層塔檐基本平直,角翹十分平緩。平座以其水平方向與各層塔檐協調,與塔身對比;又以其材料、色彩和處理手法與塔檐對比,與塔身協調,是塔檐和塔身的必要過渡。平座、塔身、塔檐重疊而上,區隔分明,交代清晰,強調了節奏,豐富了輪廓線,也增加了橫向線條。使高聳的大塔時時回顧大地,穩穩當當地坐落在大地上。底層的重檐處理更加強了全塔的穩定感。
由于塔建在4米高的兩層石砌臺基上,內外兩槽立柱,構成雙層套筒式結構,柱頭間有欄額和普柏枋,柱腳間有地伏等水平構件,內外槽之間有梁枋相連接,使雙層套筒緊密結合。暗層中用大量斜撐,結構上起圈梁作用,加強木塔結構的整體性。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順帝時,曾經歷大地震七日,仍巍然不動。塔內明層都有塑像,頭層釋迦佛高大肅穆,頂部穹窿藻井給人以天高莫測的感覺。頭層內槽壁面有六尊如來畫像,比例適度,色彩鮮艷,六尊如來頂部兩側的飛天,更是活潑豐滿,神采奕奕,是壁畫中少見的佳作。二層由于八面來光,一主佛、兩位菩薩和兩位脅從排列,姿態生動。三層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層塑釋迦坐像于中央、八大菩薩分坐八方。利用塔心無暗層的高大空間布置塑像,以增強佛像的莊嚴,是建筑結構與使用功能設計合理的典范。
木塔自建成后,歷代名人掛匾題聯,寓意深刻,筆力遒勁,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樂四年(公元1420xx年),率軍北伐,駐宿應州,登城玩賞時親題“峻極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20xx年)督大軍在陽和(山西陽高縣)、應州一帶擊敗入侵的韃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請有功將官時,題“天下奇觀”。塔內現存明、清及民國匾、聯54塊。對聯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風步月萬家煙火接云霄”;“點檢透云霞西望雁門丹岫小,玲瓏侵碧漢南瞻龍首翠峰低”。此外,與木塔齊名的是塔內發現了一批極為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我國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經卷為數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米,實屬國內罕見,為研究我國遼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在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內,供奉著兩顆為全世界佛教界尊宗的圣物佛牙舍利,它盛裝在兩座七寶供奉的銀廓里,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公元486年,釋迦牟尼涅盤,享年80歲,佛滅度后,共留下七顆佛牙舍利。
今日之佛教界,對釋迦牟尼荼毗后究竟留下多少顆佛牙,看法不一。一說是佛滅度后留下四顆佛牙,另一說是佛滅度后留下七顆佛牙。
108塔的導游詞 篇11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后,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108塔的導游詞 篇12
在中國的西北部,美麗的西安市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有標志性建筑物鐘樓、明長城遺址、華清池等等。可最雄偉、最有盛名的還要數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來,由玄奘法師修建,用來存放經書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內,從古至今,保存完好,現在供游人參觀、游覽,是我國著名的旅游景點,更是著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征。西安市的市徽中央就印著大雁塔,由此可見,大雁塔是當之無愧的西安的標志。
雁塔的由來神奇玄秘。相傳,在印度摩伽陀國,一個寺廟內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凈食(即雁、鹿、犢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群雁。有位和尚見到群雁,信口說:“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只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眾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于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這個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財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層的建筑,后來因武則天信奉佛教,將它修建到了十層。可不幸的是,五代戰亂又降至七層,才有今天的七層青磚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個門洞,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中的不可多得的杰作。
從遠處望去,你會發現大雁塔略有傾斜,這可是有來頭的。過去,西安有過數次的地震,將塔震得像一邊微有傾斜,后來,塔下身部分為土質,地下水不均勻,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傾斜,現在逐漸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歸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經過一次次整修,這個七層的青磚塔變得堅固結實,大雁塔在日后的文物保護、社會建設中,不減昔日古典的美麗,籠罩這一層迷人、神秘的面紗!吸引著世人探尋佛教文化和古代東方文明。
108塔的導游詞 篇13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來陪同大家一起游覽,我是導游小吳。大雁塔景區是國家A級景區,雖處鬧市,卻是一個放松休閑的好去處。由前面的大慈恩寺、大雁塔以及南北廣場、東西兩苑組成,占地約五百畝。
《西游記》里的唐僧可謂家喻戶曉,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就是大雁塔南廣場,廣場中央矗立的就是玄奘法師的高大銅像。你看他氣宇軒昂,身披袈裟,手執錫仗,邁著堅定的步伐,好象正在奔波在西行取經的路途上。 大雁塔里 ,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
大家面前高臺上的建筑就是大雄寶殿。大殿前香火興旺,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佛祖三身佛像。中為法身毗盧遮那佛,西為報身盧舍那佛,東為應身釋迦牟尼佛。佛像兩側是佛的弟子,東為迦葉,西為阿難,兩旁還有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塑像,均為明代雕塑,象征真理和智慧。東西兩廂排列著包括玄奘和慶友在內的18 尊羅漢像。在大殿供奉的主尊背后塑有南海觀音菩薩及眾菩薩、龍女、木叉等150 身人物。
大家如果想感受海洋的氣息呢,西安還有現代化的曲江海洋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游覽。好了,各位游客,今天講解就到此為止了,謝謝大家的參與,再見。
108塔的導游詞 篇14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小雁塔游覽,我是你們的導游王子聰,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游覽,在此祝大家玩得開心。
小雁塔建于唐景豬年間(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獻福寺的佛塔,它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小雁塔自建成后,經明朝、清朝和新中國成立后的數次修繕、加固和修復,現在基本保持了原貌。原高十五層,現余十三層,塔身從下面而上,每一層都依次收縮,愈上則愈細,整體輪廓呈自然圓和的卷剎曲線,顯得格外英姿颯爽。
據民間傳說,在漫長的歲月中,小雁塔還有一段“神合”的歷史呢!公元1487年,陜西發生了6級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間從上到下震裂了一條一尺多寬的縫。然而時隔34年,在1520xx年又一次大現在我們來到了小雁塔的第一層,大家看,第一層有三面窗戶,窗戶外面的臺階上都有人們扔的一些硬幣,表示吉祥。接著我們來到了第二層,大家看,小雁塔的第二層也有三面窗戶,比上一層的三面窗戶要小,占地面積也比上一層要小,后頭幾層的占地面積和窗戶會越來越小,我就不介紹了。現在我們來到第十三層也就是樓頂,這里沒有窗戶,四周都有殘痕大家要小心一點,別被殘痕把衣服劃爛了。
現在我們已經觀賞完了小雁塔,剩余的時間請大家自由拍照、活動,希望小雁塔的美景給大家立下深刻的印象。
108塔的導游詞 篇15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后,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108塔的導游詞 篇16
各位朋友,我們面前這座塔就是雷峰塔了。是目前杭州最高大的一座塔,塔身五層,高71米,在我們杭州西湖邊上顯的特別搶眼。我們現在目前看到的這座雷峰塔已經是重新修過的一座了,所以我們叫他新雷峰塔。雷峰塔因曾經關過白素貞而出名,所以他是目前知名度美譽度最高的一座塔。
雷峰塔建于北宋年間,當時杭州這兒有個小國家叫吳越國。當時的國王叫錢俶,因為他的皇后們一直未給他生一個兒子以傳宗接代。中國古代家里怎么可以沒有男丁,沒有男丁就意味著家里的香火斷了啊,這重男輕女的思想可是一代傳一代根深蒂固的思想啊。這又更何況是皇室,沒有小太子那這個國家可就不姓錢了嘍,這怎么可以。皇帝天天盼著有妃子給他生個兒子。終于有個黃姓妃子給錢氏王朝添了一個男丁,皇帝一高興,錢家有后皇室香火得以延續,高興的不了,于是就為了紀念這女人的大功德就為她在西湖邊建了一座塔,取名叫皇妃塔。從這個事情上可以充分看的出,中國人的重男輕女思想多么地嚴重,這個情況似乎到了90年代之后才好轉了許多。遠的男尊女卑我就不說了,就說我們父母這一輩的事情發子。不是有個笑話嗎?說有個陳姓人家,好不容易娶了老婆生了孩子。結果生出來居然是個女孩子,爸媽當然不開心了,希望這個姐姐能為家里帶來弟弟。于是就取名為,陳招弟。爸媽不甘心啊,非得生個兒子不可。于是乎晚上嘿咻嘿咻不止,好不容易又生一個,還是女的,氣壞了。于是取名叫陳再招。不生男孩子絕不停止。于是再嘿咻嘿咻,生生不息啊。結果又生女子,只好取名為陳又招。嘿咻嘿咻一年后又生了,哎,這回干脆來了一雙女孩子。這可怎么辦。陳家于是就取名為,陳左招陳右招。一年復一年,正當女兒們都長大之時,終于陳家生出了男孩子,高興的兩老淚流不止啊,我們陳家有后了嘍!有了男孩子就不用再生了,老公也特別心疼老婆,這些年為了生個兒子沒少讓老婆受罪,既然香火得以延續,就不用再生了,男生取了一個威振天下的名字:陳絕招。你看看,這樣類似的名字不要說在大陸,中國臺灣也是不少吧?
雷峰塔的知名度之高,與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神話傳說《白蛇傳》密切相關。中國有四大悲劇愛情故事,分別是白蛇傳,梁祝,孟姜女,牛郎織女。其中兩個故事發生在杭州,為杭州西湖美麗的湖光山色平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故事中白蛇的化身白素貞因追求人間真情而被法海和尚囚禁于雷峰塔下,雷峰塔因而聲明遠播。法海揚言,除非雷峰塔倒掉,西湖的水抽干,白素貞才有可能逃出來。白素貞也真是一個至真至性的一個女子,令人佩服。修煉了這么多年了,都快要成仙了。據說白素貞只要收集齊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八粒眼淚,即可成仙。我時常在想,她已經快收集齊了,為什么不成仙偏偏愛上許仙呢?成了仙多好啊,想干嘛干嘛。不要成仙愛許仙?我想如果我能收集齊這八粒眼淚也可以成仙的話我想我一定不會愛上許仙。但是這可能嗎?答案是否定的。是凡人就不可能真的看透生老病死非歡離合這八滴眼淚。如果真的能看透,置生老病死而不顧,遇到快樂之事并不快樂,遇到悲傷并不流淚,那做人還有什么意義呢?你都超脫了,什么都不在乎了,那談什么悲傷快樂。真的有一天,你說一個人什么感情也沒有了,死也不在乎了,有沒有感情也不在乎了,沒有快樂也不在乎了,那這個人和死了有什么區別?所以老人家講的:難得糊涂,這話講的好。既然你不可能看透不如及時行樂,樂得糊涂。有的人天天在煩惱這個煩惱那個,煩錢賺的太少,煩工作太忙。可你想過沒有,錢賺的要怎么樣算多?有如郭臺銘這么多?還是蔡萬霖?是蓋茨這么多還是李嘉誠這么多?工作太忙沒時間出來消費沒時間陪家里人公公婆婆老婆出來玩,你不覺得這只是自己假設的一個借口嗎?出來玩的人哪個不比你忙?忙不忙,想不想忙,這在于你自己,人生的道路自己走,快樂自己尋,花錢買開心,這都在于你自己。要不要開心要不要擁抱大自然,一切盡在自己掌握哦!
哎,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看不透這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這八滴眼淚的,人畢竟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你看白素貞因愛上許仙帶了小青化身為人嫁給了許仙,結果,唉,不用說了,雷峰塔大家都知道了,一聲嘆息啊。世上還真有喜歡抓耗子的狗,這就是法海了,硬是生生地破壞了這段美好的愛情,成了人間的悲劇。法海本是和尚一個,本應念好自己的經就行了,可偏要多管閑事。白蛇自迷許仙,許仙自娶妖怪,和別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經卷,橫來招是搬非。后來玉皇大帝看不去了,怪他多管閑事,以至荼毒生靈要拿他法辦。法海四處逃竄,最后嗖的一下躲進了最令人想不到的地方。每當到了秋天的時候,蘇州的湖泊邊就爬滿了八只腳的怪物,這就是大閘蟹了。任取一只,煮熟剖開,你會發現里面有黃有膏。若是母蟹,你翻開蟹黃以后,會發一粒小小羅漢打座形的東東。那就是法海的化身了,所以我們又叫它蟹和尚。想必這也是花和尚,否則怎么會一頭扎進母蟹的肚中呢?歷史上的雷峰塔曾兩次遭遇大火,第一次是在北宋因方臘起義,一把火把外面的木結構塔身加以焚毀。到了南宋年間,曾重修雷峰塔,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就是在那個時候流傳的。雷峰塔第二次遭受火燒是在明朝的嘉靖年間,當時小日本兒侵犯杭州,雷峰塔再次把火焚,塔就被燒的差不多了。關于雷峰塔倒塌的原因是因為由于江南自古就是魚米之鄉,而杭州又是茶葉之都,歷史上的杭州就盛產茶葉,而每年茶山上總有不少的茶樹因不明原因死掉。而雷峰塔是鎮妖的(白蛇),迷信的百姓們以為將雷峰塔的磚放在家里,就可以抵擋妖邪的侵蝕,你家種茶拿一塊,他家求財拿一塊,久而久之,塔身特別是塔基由于老百姓的破壞,加上當權者的漠不關心,雷峰塔終于在9月25日下午1點40分轟然倒塌。
各位可能還記得在幾年前,也就是20xx年3月11日,中央電視臺和浙江電視臺曾連袂直播了發掘雷峰塔遺址的過程,當時在雷峰塔的地宮還發掘出很多文物,其中最珍貴的就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發髻舍利子的阿育王塔。這些是屬于文物,可有一樣東西,它不是文物,更談不上是國寶,那就是當時在挖掘的時候發現塔基下面有七條已僵曲的白蛇。這樣東西似乎更吸引老百姓的眼球,于是乎,人們紛紛在說,難道白素貞又回來了嗎?難道真正的愛情來了嗎?難道關了白素貞千年的雷峰塔的倒掉是真的解放了被欺壓的女性嗎?喔,我們再來看看當今社會,好像還真的是現在女性半邊天啊,女人真的翻身當家作主了嘍。好像半邊天還不止了,你沒見社會上都不談什么女人三從四得了嗎?你沒見現在都是女人要求男人三從四得了嗎?太太出門跟從,太太命令服從,太太說錯了盲從;太太化妝等得,太太生日記得,太太打罵忍得,太太花錢舍得。這就是現代男人的所謂三從四得。各位先生可要領會好了!三從四得,哭笑不得。女人之見也不見得純屬調侃,但萬望先生們聽了不要生氣。做氣管炎也沒什么不好的,生活調味品嘛!
新的雷峰景區是于20xx年冬奠基,20xx年秋竣工,于20xx年11月20日開始對外開放,整個景區的造價達1.5億元人民幣,新雷峰塔的下半部是遺址保護層,通高9.85米,塔身五層,高61.9米,塔身采用鋼結構框架,外墻包銅,全塔共用銅280噸。登上雷峰塔,舉目望遠,即可看到西湖全貌,我認為這是觀西湖絕佳之處。你可發現在塔上看西湖,我們的西湖有如有塊無瑕的翡翠碧玉一般,清澈透亮。你會發現西湖周邊的群山,如同絲帶一樣,邊綿不絕。望向遠方,呷上一杯上好的龍井,美麗的景色會讓你享受的感覺油然而生,胸中便會豁然開郎,感覺人生就這樣美好!西湖西湖,天下之西湖,最美是杭州西湖!
108塔的導游詞 篇17
大家好!我叫陳銘潔,我是你們的導游,我是曲院風荷的小荷花,你們可以叫我小荷或花花。今天我帶你們去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塔。
西湖有許多美景,其中最出名的是西湖十景:柳浪聞鶯,曲院風荷,蘇提春曉,斷橋殘雪,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雙峰插云,三潭印月。至于雷峰塔有美麗傳說和歷史故事,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于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為吳越忠懿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稱“雷峰塔”。
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后小青苦練法力,終于打敗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貞獲救。
舊雷峰塔已于倒塌,后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
各位游客在雷峰塔自由活動,我們11點在雷峰塔出口處集合,11點半在雷峰塔隔壁的西子國賓館用餐。下午如果有多余的時間我可以安排你們去坐西子國賓館的游艇環游西湖一圈。要知道西子國賓館是接待海外游客和政要人物的場所,里面的游艇在G20期間是接待海外領導人用的。大家請注意環境衛生和文明舉止,在這里也要注意安全哦!特別是西子國賓館大家特別要注意自己的個人形象.本導游小荷先告一段落,等有機會我再跟大家介紹西湖三怪:斷橋不斷,長橋不長,孤山不孤..
108塔的導游詞 篇18
各位游客大家好,西湖以其一山二堤三島十景而聞名于世,而在西湖十景中,雷峰夕照是唯一損毀又恢復的景點,此刻咱們所來到的便是剛對外開放不久的雷峰塔景區。
雷峰塔景區是于20xx年冬奠基,20xx年秋竣工,于20xx年11月20日開始對外開放,目前還屬于試運營階段。整個景區的造價達1。5億元人民幣,新塔的下半部是遺址保護層,通高9。85米,塔身五層,高61。9米,建筑面積達三千三百多平方米,塔身采用鋼結構框架,外墻包銅,全塔共用銅280噸。
各位可能還記得在兩年前,也就是20xx年3月11日,中央電視臺和浙江電視臺曾連袂直播了發掘雷峰塔遺址的過程,當時在雷峰塔的地宮還發掘出很多文物,其中最珍重的就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發髻舍利子的阿玉王塔。咱們此刻所看到的塔就是在老塔的遺址之上,這樣的建筑形式很好的保護了原塔的遺址,而這種建筑格式在目前尚屬首創。此刻就請大家跟隨我走上電梯一同到塔里去看一番究竟。
(第一層)
好,各位游客,咱們此刻所來到的是雷峰塔的遺址保護層,在咱們面前用玻璃罩罩著的便是老雷峰塔的遺址。
雷峰塔初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原本為吳越國王錢淑為奉藏佛螺髻發舍利子以祈禱國泰民安所建,原名叫皇妃塔,塔為磚木結構。雷峰塔的知名度之高,與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神話傳說《白蛇傳》密切相關,故事中白蛇的化身白素貞因追求人間真情而被法海和尚囚禁于雷峰塔下,雷峰塔因而聲明遠播。歷史上的雷峰塔曾兩次遭遇大火,第一次是在北宋宣和年間,因方臘起義,一把火把外面的木結構塔身加以焚毀。到了南宋年間,曾重修雷峰塔,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就是在那個時候流傳的。雷峰塔第二次遭受火燒是在明朝的嘉靖年間,當時倭寇侵犯杭州,雷峰塔再次把火焚,僅剩塔身屹立于西湖之濱。這種情形一向持續到清末民初,雷峰塔終因不堪重負而倒塌了。關于雷峰塔倒塌的原因,歷史上也很有爭論,一般來講有兩種說法,前兩年在清理雷峰塔遺址的時候,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塔磚一側有一個小洞,在洞里有佛經。而在過去,老百姓們以訛傳訛將經磚傳成金磚,紛紛將塔磚拿回家,從而導致塔的倒塌。此說法之一。說法之二,由于江南自古就是魚米之鄉,而杭州又是絲茶之府,歷史上的杭州就盛產絲綢,而每年蠶寶寶吐絲結繭之時由于多種原因,往往有超多的蠶繭死亡,過去的人迷信,誤以為蠶繭中了邪,而雷峰塔
是鎮妖的(白蛇),以為將雷峰塔的磚放在家里,就能夠抵擋妖邪的侵蝕,你家養蠶拿一塊,他家求財拿一塊,久而久之,塔身個性是塔基由于老百姓的破壞,加上當權者的漠不關心,雷峰塔最后在9月25日下午1點40分轟然倒塌。
透過玻璃罩,咱們能夠看到塔的遺址,在正前方有臺階能夠上去的就是塔的正南門,老塔共有八個門,分別對應八個方向,而咱們此刻游覽的新塔,塔門也是和老塔相對應的。旁邊有木臺階的是前兩年發掘雷峰塔地宮時,專家學者們走的。
《看后可從塔內樓梯步行上至二層,俯瞰老雷峰塔遺址》
各外可能要問,這座塔為何叫雷峰塔呢?其實也很簡單,在過去那里叫夕照山,山上有個姓雷的老翁,老百姓也就稱這座山為雷峰山,山上的塔也就稱為雷峰塔。當然,這個雷峰和領悟雷鋒好榜樣的雷鋒但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概念。
各位游客,看過雷峰塔遺址后,咱們從外面的臺階上到塔的第三層,這層也是新塔的第一層。在那里,咱們將直接乘電梯上到頂層。
108塔的導游詞 篇19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景區。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
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108塔的導游詞 篇20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來陪同大家一起游覽,我是導游小吳。大雁塔景區是國家A級景區,雖處鬧市,卻是一個放松休閑的好去處。由前面的大慈恩寺、大雁塔以及南北廣場、東西兩苑組成,占地約五百畝。
《西游記》里的唐僧可謂家喻戶曉,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就是大雁塔南廣場,廣場中央矗立的就是玄奘法師的高大銅像。你看他氣宇軒昂,身披袈裟,手執錫仗,邁著堅定的步伐,好象正在奔波在西行取經的路途上。 大雁塔里 ,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
大家面前高臺上的建筑就是大雄寶殿。大殿前香火興旺,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佛祖三身佛像。中為法身毗盧遮那佛,西為報身盧舍那佛,東為應身釋迦牟尼佛。佛像兩側是佛的弟子,東為迦葉,西為阿難,兩旁還有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塑像,均為明代雕塑,象征真理和智慧。東西兩廂排列著包括玄奘和慶友在內的18 尊羅漢像。在大殿供奉的主尊背后塑有南海觀音菩薩及眾菩薩、龍女、木叉等150 身人物。
大家如果想感受海洋的氣息呢,西安還有現代化的曲江海洋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游覽。好了,各位游客,今天講解就到此為止了,謝謝大家的參與,再見。
108塔的導游詞 篇21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峰。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觀音,大理地區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續云南通志》記載:“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
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游區。
108塔的導游詞 篇22
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昵稱小蠻腰,位于中國廣州市海珠區(藝洲島)赤崗塔附近,地面,標高600米,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海心沙島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與海心沙島和廣州市21世紀CBD區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三高塔。20xx年9月28日,廣州市城投集團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廣州新電視塔的名字為廣州塔,整體高600米,為廣州最高建筑物,國內第一高塔,而“小蠻腰”的最細處在66層。20xx年正式獲評“羊城新八景”之首“塔耀新城”,成為“游廣州,必游廣州塔”的廣州景點,于20xx年10月1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
廣州塔(CantonTower),建于廣州市海珠區閱江西路,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海心沙島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一座以觀光旅游為主,具有文化娛樂和城市窗口功能的大型城市基礎設施,為20xx年在廣州召開的-亞洲運動會提供轉播服務。該塔隸屬廣州城投集團由廣州建筑和上海建工集團負責施工,已于20xx年9月竣工。廣州塔塔身主體450米(塔頂觀光平臺最高處454米),天線桅桿150米,總高度600米,取代加拿大的CN電視塔成為當時世界第三高電視塔,現僅次世界第一高自立式電視塔——日本東京天空樹塔的自立式電視塔(高度634米,20xx年7月14日動工,20xx年2月29日竣工),為世界第二高自立式電視塔,也成為廣州的新地標。廣州塔已于20xx年9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10月1日起正式公開售票接待游客。
在廣州新電視塔建筑設計競賽中,曾出現多個優秀設計。經過市民投票,專家的層層評審,廣州新電視塔設計方案最終選定來自荷蘭IBA事務所的設計師馬克-海默爾(MarkHemel)和芭芭拉-庫伊特(BarbaraKuit)夫婦。公司的設計方案,塔高450米,天線桅桿150米,以“廣州新氣象”為主題。建設用地面積17.54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4054平方米,塔體建筑面積44276平方米,地下室建筑69779平方米。
廣州塔塔身設計的最終方案為橢圓形的漸變網格結構,其造型、空間和結構由兩個向上旋轉的橢圓形鋼外殼變化生成,一個在基礎平面,一個在假想的450米高的平面上,兩個橢圓彼此扭轉135度,兩個橢圓扭轉在腰部收縮變細。格子式結構底部比較疏松,向上到腰部則比較密集,腰部收緊固定了,像編織的繩索,呈現“纖纖細腰”,再向上格子式結構放開,由逐漸變細的管狀結構柱支撐。平面尺寸和結構密度是由控制結構設計的兩個橢圓控制的,它們同時產生了不同效果的范圍。整個塔身從不同的方向看都不會出現相同的造型。頂部更開放的結構產生了透明的效果可供瞭望,建筑腰部較為密集的區段則可提供相對私密的體驗。可抵御烈度7.8級的地震和12級臺風,設計使用年限超過120xx年。雖然廣州新電視塔的塔身高度并不追求全球第一高,但是加上160米的發射天線,610米的廣州新電視塔的整體高度仍將成為亞洲最高。
由于廣州新電視塔處于飛機轉向區,按照規定,該處飛機在航線所處位置周圍300米內不能出現障礙物,新電視塔上方飛機飛行高度為海拔900米,因此,為確保飛機飛行安全,現已從塔頂天線撤出10米,最終高度為600米。
廣州塔有很多美麗的別稱,最有名的要算是“小蠻腰”,此外還有海心塔、碧海心沙、南天柱、牧云塔,百越云珠、廣州塔、嶺南摩星塔、南國旋塔、廣州明珠塔、暉粵塔、廣州海心塔、海心沙塔、赤光塔等。
廣州塔于20xx年九月建成,包括發射天線在內,廣州塔高達600米(其中塔體高450m,天線桅桿高150m),112層。為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三高塔。僅次于阿聯酋迪拜哈利法塔(828米)、日本東京天空樹電視塔(634米)。
世界之最
世界最高戶外觀景平臺:廣州塔488米戶外攝影觀景平臺于20xx年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世界最高戶外觀景平臺”榮譽;
世界最高驚險之旅:廣州塔“速降體驗”于20xx年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世界最高驚險之旅”榮譽,該項目為吉尼斯紀錄委員會為廣州塔全新打造的獎項名稱,除廣州塔“速降體驗”外,無其他任何紀錄獲得者;
最長的空中云梯:設于160多米高處,旋轉上升,由1000多個臺階組成;
最高的旋轉餐廳:424米高的旋轉餐廳可容納400人就餐,享受中外美食;
最高的4D影院:身處百米高空看有香味的電影;
最高的商品店:432米高的廣州塔紀念品零售商店,讓您可以把廣州塔精美的模型帶回家。
最高的橫向摩天輪:在450米露天觀景平臺外圍,增設一個橫向的摩天輪,可以乘坐摩天輪一覽廣州美景。
最高的空中郵局:在高空郵寄出你對親朋好友的祝福。
全球最高摩天輪
與一般豎立的摩天輪不同,廣州塔摩天輪不是懸掛在軌道上,而是沿著傾斜的軌道運轉。
20xx年9月1日投入使用
“觀光球艙圍繞天線'公轉’一周為20分鐘左右,游客能夠從各個角度觀賞廣州美景,廣州塔建設公司負責人表示,由于“站”在450米的廣州塔之上,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輪。而原計劃在塔頂安裝的“速降吊籃”項目(3~4個速降吊籃從480米高降落到塔頂)已在洽談之中。
恐高者不宜乘坐
風景獨好的“全球最高摩天輪”怎樣保證其安全性?據了解,與一般豎立的摩天輪不同,廣州塔摩天輪不是懸掛在軌道上,而是沿著傾斜的軌道運轉。由于橢圓軌道平面與水平面成15°,為使略微傾斜的球艙在運轉過程中保持平穩,有關部門為球艙裝上了“調平機構”,通過機械和結構的巧妙組合,讓球艙水平度實時調整;16個球艙之間通過柔性索連接成環,在動力車的推動下作同步運轉。據悉,可靠的定位和抗傾側裝置將保證在8級地震、12級臺風下系統依舊“安然無恙”。-
雖然有了安全保障措施,但這最高摩天輪的刺激程度也無人能敵。據了解,廣州摩天輪的安全走廊位于球艙一旁,有一米多寬,兩旁和下面就是“萬丈深淵”,若乘客有恐高心理,或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可能會在高空中難以配合救援人員,因此不宜乘坐。-
建在廣州塔塔頂450~454米處,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輪。運行一周約為20分鐘,游客能夠從各個角度觀賞廣州市容。摩天輪共由16個觀光球艙組成,聯動回轉,臨邊而置,觀光球艙每個直徑3.2米,可容納4-6名乘客。觀光球艙的安全很有保障,定位和抗傾側裝置將保證可抗8級地震、12級臺風。-
門票
吉尼斯游樂二選一套票(白云星空大廳+摩天輪/速降體驗)298元
進塔后增加摩天輪項目門票180元,一次容納百名乘客
廣州塔摩天輪主要由觀光球艙、軌道系統、登艙平臺、控制系統等構成。與一般豎立的摩天輪不同,廣州塔摩天輪的16個“水晶”觀光球艙,不是懸掛在軌道上,而是沿著傾斜的軌道運轉。游客的登艙平臺將分設上、下客區,邊緣將設置可隨球艙移動的1.2米高安全移門,以確保游客游覽的有序和安全。
每個觀光球艙直徑3.2米,可“裝”4~6名乘客;球艙殼體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晶瑩剔透,能保證艙內游客對塔外景色一覽無余。
108塔的導游詞 篇23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志,古人曾留下“驅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市中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景優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 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覽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模。這座寺院當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在寺院面積的7倍。 其建筑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 慈恩寺現有面積32314平方米,約合48.5畝。
我們先來看寺院山門前這對威武的石獅子。 說來也怪,一般外域傳入我國的東西,總是先傳入實物,而后才有根據實物創作的藝術品。而獅子落戶我國,卻例外地先傳人獅子石刻藝術品,而后才有真獅子的出現。 大家知道獅子是在東漢年間由波斯引入我國的,石獅子則是與佛教同時在兩漢之際已自印度傳入我國。獅子有護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認為“佛為人中獅子”,所以佛臺前常刻有獅子,稱護法獅子。慈恩寺大門口,有4尊石獅對稱地雄踞左右,里邊靠近大門的兩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時。 東側是雄獅,在戲弄腳下繡球。 西側是雌獅,腳邊有一對小獅,稱為母子獅。看來這些獅子也按照人們的習慣,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擺放了。靠外邊的兩尊獅子,東側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側一尊是民國19年(公元1930年)雕造。這兩對石獅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這兩尊八面威風石制實心的龐然大物,即使用手輕輕地拍打,也會發出似銅非鋼的金屬聲,清脆悅耳,十分動聽。 各位游客,您能猜出這是什么原因嗎?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里邊懸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 西邊是鼓樓,樓里存有一面大鼓。長久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為關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 但以往人們都以為“雁塔晨鐘”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 內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的時間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眾所周知,一般寺廟都有大雄寶殿,慈恩寺也一樣。它的大雄寶殿位于寺院中心高臺上,初建于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釋迎牟尼三身像。 中間的叫法身像,西邊的叫報身像,東邊的叫應身像。釋迎牟尼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羅衛國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約與孔子同時代。三身佛東側立有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葉;西側立有其堂弟阿難,他待從釋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 兩側是十八羅漢和玄奘塑像。
大雄寶殿后是藏經樓,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 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內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 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產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悅耳。
各位游客,我們走出藏經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 看到這座唐代建筑,你們一定會又感嘆又好奇吧?
108塔的導游詞 篇24
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后,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 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 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后來又經過多次修葺。現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的杰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寺門內,鐘、鼓樓東西對峙。鐘、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
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后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后沿襲成習。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著精美的唐代線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為珍貴。
大雁塔東南側,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內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是禮佛誦經之所。法堂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堂內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模,而寺內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現在大雁塔經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艷,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游人的游覽勝地.
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后,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后來又經過多次修葺。現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的杰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寺門內,鐘、鼓樓東西對峙。鐘、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后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后沿襲成習。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著精美的唐代線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為珍貴。
大雁塔東南側,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內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是禮佛誦經之所。法堂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堂內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模,而寺內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現在大雁塔經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艷,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游人的游覽勝地.